4.2 世界的聚落—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随堂小练
1.“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首歌描述的聚落类型是( )
A.渔村 B.城市 C.牧村 D.林场
下图为“德国某聚落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聚落最有可能是( )
A.工业城市 B.金融城市 C.农村 D.渔村
3.不同聚落类型景观差别很大,其根本原因是( )
A.生产、生活方式不同 B.设施数量、规模不同
C.房屋高矮、密度不同 D.道路类型、宽窄不同
城市和乡村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城市通常在乡村的基础上产生。下图为某乡村演变为城市的过程,图中河流可通航,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乡村演变为城市的过程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①②④ D.②③①④
5.图示区域的聚落或沿河分布,或沿公路,这两种分布方式的共同优势是( )
A.土壤肥沃 B.地势低平 C.交通便利 D.取水方便
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珠江口附近,距市中心约20千米。该村有900余年历史,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下图示意大岭村的聚落空间格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成下面小题。
6.该聚落格局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为( )
A.背靠菩山有利于冬季防寒 B.南临玉带河利于冬季通风
C.村落巷道的布局不便于联系 D.自然生态区有利于灌溉
7.实现“绿”持续发展理念,必须以人地和谐为价值取向,当地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A.拆除古代民居,建设现代楼房 B.扩大耕地面积,大力发展经济
C.停止农业活动,封山育林净水 D.保护传统建筑,发展文化旅游
苏州园林起始于春秋,发展于唐宋,全盛于明清,被誉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经典之作,是苏州的文化名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读苏州园林一角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8.苏州园林被誉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经典之作,其建筑特点是( )
A.窗户比较大,方便出入 B.屋顶坡度较大,便于排水
C.用茅草建房,就地取材 D.房屋高出地表,方便瞭望
9.我国保留着众多的园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在新规划中应全部拆除 B.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C.根据施工人员需要拆除 D.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10.人们的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读聚落景观图、特色民居及其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A为____景观,图B为____景观。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的是____聚落。
(2)自然环境不同,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呈团块状,有的呈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聚落多呈____状分布;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____状。
(3)自然环境不同,民居特色不同。下列民居中,墙厚、窗小的是____的民居,是为了适应的气候特点是____。
西亚的民居 东南亚的民居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蓝天白云,马儿奔跑是草原地区畜牧业的景观。农村应以耕种业为主;渔村以渔业为主,一般临近河流、湖泊;林场以林业为主,一般靠近林区。故选C。
2.答案:C
解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读图可知,图中房屋低矮,规模较小,人口稀疏,是农村的景观特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答案:A
解析: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因此造成各地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答案:D
解析:依据公路和聚落的变化,读图分析,乡村演变为一般城市的过程通常是:②为村庄、③为集镇、①为城镇、④为城市,其聚落规模不断扩大。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C
解析:图示区域的聚落或沿河分布,或沿公路分布,这两种分布方式的共同优势是交通便利,故C正确。沿公路不一定土壤肥沃、地势低平和取水方便,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该聚落格局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为菩山位于村庄以北,阻挡了冬季南下的冷空气,村庄背靠菩山有利于冬季防寒,A正确;南临玉带河与冬季通风关系不大,B错误;村落巷道的布局主要沿河流方向,方便联系,C错误;自然生态区有利于涵养水源,灌溉主要来自河流,D错误。故选A。
7.答案:D
解析:实现“绿”持续发展理念,当地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保护传统建筑,发展文化旅游,D正确;完全拆除古代居民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A错误;该地聚落为村庄,扩大耕地面积,大力发展经济有可能破坏当地人与自然的和谐,B错误;停止农业活动,封山育林净水做法太绝对,C错误。故选D。
8.答案:B
解析:苏州园林位于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较多,屋顶坡度较大,便于排水。B正确。ACD排除,故选B。
9.答案:D
解析:对于园林、我们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建筑要采用博物馆式的保存方式,有些建筑可以不改变使用性质继续利用,以便保护,有些则可以只保存外观,而对内部进行完全的改造;以上种种途径,都可以使古建筑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被合理地利用,使其发挥自身的效用,与现代城市开发建设良好地协调配合;我国保留着众的园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应采取的措施是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答案:(1)乡村;城市;城市
(2)团块;条带状
(3)西亚;炎热干燥
解析:(1)乡村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读图可知,A是乡村聚落,B是城市聚落。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的是城市聚落。
(2)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团块状,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条带状。
(3)图示传统民居景观图片可知,甲图西亚的民居,房屋墙体厚、窗户开得比较小,是为了隔热防风沙;大多是平顶房,是因为降水少;能够反映当地的气候是炎热干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