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随堂小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3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随堂小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10 18:3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随堂小练
1.现在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落成,汉语也深受世界各国人们的喜爱,它是世界上____语言( )
A.使用人数最多的 B.使用范围最广的 C.最晚出现的 D.最简单的
2.《圣经》是下列何种宗教的经典(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3.下列有关各地风土人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因纽特人在冰天雪地中捕鱼 B.南美热闹的足球比赛和狂欢节
C.非洲质朴粗犷的传统舞蹈 D.法国“水城”威尼斯风情独特
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办,中国、韩国、蒙古、印度、沙特阿拉伯、日本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参赛。亚运会赛场上,从场馆介绍到比赛播音,英文播报员都要用流利而专业的英语和中文播报员一起播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亚运会赛场上,英语是主要的播报语言之一。这是因为英语是( )
A.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亚洲国家共有的官方语言
C.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D.联合国唯一的官方语言
5.在亚运会赛场上能够听到的联合国官方语言可能有( )
A.法语 B.阿拉伯语 C.日语 D.西班牙语
世界上超过半数的人信仰宗教。信仰宗教的人被称为教徒。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不仅传播范围很广,而且对国际政治和社会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读三大宗教建筑物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6.宗教建筑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之一,图中的建筑分别代表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B.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C.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D.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7.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均在( )
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
世界饮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文化都在通过饮食来传承。居住在亚洲东部的日本人喜食米饭和海鲜,居住在欧洲西部的英国人喜食面包和牛肉,居住在拉丁美洲的墨西哥人喜食玉米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饮食文化,说明世界文化具有( )
A.趋同性 B.多样性 C.相似性 D.统一性
9.日本、英国、墨西哥不同的饮食文化能够反映三国( )
A.农业发展的差异 B.工业发展的差异 C.宗教信仰的差异 D.社会制度的差异
10.探究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的影响。
(1)通过图一藏袍的原料可以看出当地农业以________业为主。藏袍早中晚不同的穿法适应了当地气温________的特点。
(2)图二的烤馕是________地区各族群众喜爱的主要面食。因其水分含量少,在________的气候下能存放很久,便于人们游牧时长时间携带。
(3)图三中民居的建筑形式是________,多出现于________要考虑________等因素。
(4)综上所述,我国传统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地区差异深受当地________等自然要素的影响,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故选A。
2.答案:A
解析:《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故选A。
3.答案:D
解析:位于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风情独特。故选D。
4.答案:C
解析: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C正确。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A错误。亚洲国家没有共有的官方语言,B错误。联合国的官方语言有六种,D错误。故选C。
5.答案:B
解析:联合国的官方语言有六种,分别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C错误。参赛国均为亚洲国家和地区,因此在亚运会赛场上能够听到的联合国官方语言可能有阿拉伯语,B正确,A、D错误。故选B。
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第一幅图是圆顶的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建筑;第二幅图是佛塔,是佛教的建筑;第三幅图是教堂,是基督教的建筑,故选A。
7.答案:B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三大宗教的发源地都在亚洲,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答案:B
解析:世界饮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饮食文化,说明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B正确。故选B。
9.答案:A
解析:日本人喜食米饭和海鲜,英国人喜食面包和牛肉,墨西哥人喜食玉米饼,三个国家的饮食文化与当地的农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日本、英国、墨西哥不同的饮食文化能够反映三国农业发展的差异,A正确。故选A。
10.答案:(1)畜牧;日较差大
(2)新疆;干燥
(3)吊脚楼;山区;坡向、坡度
(4)气候、地形
解析:(1)藏袍使用牦牛和藏羊的皮毛,说明当地以畜牧业为主,原料丰富。藏族人民居住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藏袍的衣料好,有较强的防寒作用,且袍袖宽敞,在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地褪去一只袖子,通风散热。白天当衣穿,保温防寒,晚上当铺盖,和衣而眠,藏袍的穿法体现了当地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2)馕是用面粉制作而成的,是新疆地区各族群众喜爱的面食,因其水分含量少,在干燥的气候下能存放很长时间。因为新疆深居内陆,距海运,降水少,空气干燥。
(3)图三重民居的建筑形式是吊脚楼。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讲究朝向。它多出现于湿热的山区,要考虑坡向、坡度等因素。
(4)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传统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地区差异深受当地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