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6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1.下列关于化学家的贡献叙述错误的是 (A)
A.道尔顿和拉瓦锡最先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假说
B.徐光宪为我国稀土分离作出了重要贡献
C.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律
D.闵恩泽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
2.(2023·达州中考)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古代诗词歌赋百花齐放、绚丽多彩。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C)
A.白玉为堂金作马
B.暗香浮动月黄昏
C.蜡炬成灰泪始干
D.日照香炉生紫烟
3.(2023·自贡中考改编)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D)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铜用作导线
C.铁锅用于炒菜
D.实验室用酒精作燃料
4.(2023·黄冈中考改编)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D)
5.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下列有关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D)
A.镁:MG B.氧气:O
C.水:HO2 D.氧化铜:CuO
6.某同学取一支蜡烛,点燃,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烧杯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四个结论,你认为不能得出的是 (B)
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7.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 (D)
选项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
A 取药品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 节约药品
B 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滴加药品 防止腐蚀桌面
C 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整洁美观
D 量取所需水时,视线与量筒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准确读数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空1分,共46分。
8.(5分)下列是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里完成硫黄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所做的笔记。
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②把块状硫黄研碎;③取少量硫黄放入燃烧匙内,用酒精灯加热,硫黄熔化成黄色液体;④继续加热,硫黄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⑤说明硫黄有可燃性,其中
(1)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① (填序号,下同)。
(2)属于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⑤ 。
(3)属于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② 、 ③ 。
(4)属于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④ 。
9.(7分) (2023·牡丹江中考改编)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几种仪器,请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②为 胶头滴管 , ③为 量筒 。
(2)溶解过程中用于加速溶解的仪器是 ① (填序号);用于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④ (填序号);酒精灯加热④,需垫 陶土网 (填名称)。
(3)使用仪器③的用途是 用来度量液体体积 。
(4)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
10.(6分)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1)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给物质加热时,要利用酒精灯火焰的 外焰 部分(填“外焰”“内焰”或“焰心”)。
②给固体物质加热时,先 预热 ,后集中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2)观察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颖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加热碳酸氢铵实验。
①加热一段时间后,小颖观察到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
②该实验结论是 碳酸氢铵受热会分解 。
(3)实验结束后,洗涤试管,洗干净后的试管应 倒放 (填“正放”或“倒放”)在试管架上。
11.(7分)(2023·烟台招远期末)下列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 朝向手心 ,细口瓶的塞子要 倒放 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 灯帽 盖灭。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要 对着自己或他人 。
(4)同学们称量7.5 g的氯化钠与50 mL水来配制氯化钠溶液。
某同学检查天平平衡时,若指针向左偏转,应该如何进行操作 向右拧平衡螺母 。调整天平平衡后,称量固体时,右盘上只加了一个5 g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图D中的 丙 (填“甲乙丙”之一)。在称量氯化钠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则应该如何操作 向左盘上加入氯化钠至天平平衡 。
12.(9分)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163.6 ℃,沸点-151 ℃,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NO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2)。
实验室用铜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备NO,工业上可用氨气与氧气为原料,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制得一氧化氮。
汽车尾气(含有CO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CO与NO反应,生成两种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
NO被发现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被《科学》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NO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氮是由 氮 、 氧 (填元素名称)元素组成;其物理性质有 无色气体(或熔点-163.6 ℃或沸点-151 ℃或密度比空气略大或微溶于水) (写出一条即可)。
(2)NO不稳定的原因是 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 。
(3)NO可用 排水 法收集。
(4)氨气的化学符号是 NH3 。
(5)实验室用 Cu (填符号)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备NO,请你写出划线部分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氨气+氧气一氧化氮+水 。
(6)NO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 NO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
13.(6分)无水乙醇俗名酒精,可以用符号C2H5OH表示,它是实验中常用的化学物质,根据标签内容回答问题。
(1)请归纳出酒精的性质
① 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密度比水小(答出一条即可) ;
② 具有可燃性 。
(分别写出一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酒精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
(3)为证明酒精燃烧生成了水,其操作是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
(4)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引发火灾 。
(5)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用沙子或湿抹布盖灭 。
14.(6分)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深入探究。
【实验】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对白烟的成分展开探究。
【猜想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形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实验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验证假设 A (填字母)。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干扰白烟的检验 。
(2)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C (填字母,下同)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A、B ,因为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能燃烧 。
(3)请你设计验证假设B的实验方案: 在白烟的上方罩一干冷的玻璃片,若出现水珠,说明白烟是水蒸气,反之则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合理即可) 。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6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1.下列关于化学家的贡献叙述错误的是 ( )
A.道尔顿和拉瓦锡最先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假说
B.徐光宪为我国稀土分离作出了重要贡献
C.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律
D.闵恩泽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
2.(2023·达州中考)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古代诗词歌赋百花齐放、绚丽多彩。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白玉为堂金作马
B.暗香浮动月黄昏
C.蜡炬成灰泪始干
D.日照香炉生紫烟
3.(2023·自贡中考改编)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铜用作导线
C.铁锅用于炒菜
D.实验室用酒精作燃料
4.(2023·黄冈中考改编)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5.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下列有关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镁:MG B.氧气:O
C.水:HO2 D.氧化铜:CuO
6.某同学取一支蜡烛,点燃,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烧杯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四个结论,你认为不能得出的是 ( )
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7.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
A 取药品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 节约药品
B 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滴加药品 防止腐蚀桌面
C 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整洁美观
D 量取所需水时,视线与量筒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准确读数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空1分,共46分。
8.(5分)下列是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里完成硫黄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所做的笔记。
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②把块状硫黄研碎;③取少量硫黄放入燃烧匙内,用酒精灯加热,硫黄熔化成黄色液体;④继续加热,硫黄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⑤说明硫黄有可燃性,其中
(1)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
(2)属于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
(3)属于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 。
(4)属于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
9.(7分) (2023·牡丹江中考改编)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几种仪器,请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②为 , ③为 。
(2)溶解过程中用于加速溶解的仪器是 (填序号);用于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填序号);酒精灯加热④,需垫 (填名称)。
(3)使用仪器③的用途是 。
(4)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
10.(6分)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1)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给物质加热时,要利用酒精灯火焰的 部分(填“外焰”“内焰”或“焰心”)。
②给固体物质加热时,先 ,后集中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2)观察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颖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加热碳酸氢铵实验。
①加热一段时间后,小颖观察到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②该实验结论是 。
(3)实验结束后,洗涤试管,洗干净后的试管应 (填“正放”或“倒放”)在试管架上。
11.(7分)(2023·烟台招远期末)下列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 ,细口瓶的塞子要 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 盖灭。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要 。
(4)同学们称量7.5 g的氯化钠与50 mL水来配制氯化钠溶液。
某同学检查天平平衡时,若指针向左偏转,应该如何进行操作 。调整天平平衡后,称量固体时,右盘上只加了一个5 g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图D中的 (填“甲乙丙”之一)。在称量氯化钠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则应该如何操作 。
12.(9分)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163.6 ℃,沸点-151 ℃,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NO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2)。
实验室用铜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备NO,工业上可用氨气与氧气为原料,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制得一氧化氮。
汽车尾气(含有CO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CO与NO反应,生成两种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
NO被发现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被《科学》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NO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氮是由 、 (填元素名称)元素组成;其物理性质有 (写出一条即可)。
(2)NO不稳定的原因是 。
(3)NO可用 法收集。
(4)氨气的化学符号是 。
(5)实验室用 (填符号)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备NO,请你写出划线部分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6)NO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 。
13.(6分)无水乙醇俗名酒精,可以用符号C2H5OH表示,它是实验中常用的化学物质,根据标签内容回答问题。
(1)请归纳出酒精的性质
① ;
② 。
(分别写出一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酒精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为证明酒精燃烧生成了水,其操作是 。
(4)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
(5)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
14.(6分)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深入探究。
【实验】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对白烟的成分展开探究。
【猜想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形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实验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验证假设 (填字母)。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2)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填字母,下同)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因为 。
(3)请你设计验证假设B的实验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