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八角楼上》教学设计
主题 《八角楼上》第一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运用扩词、形声字规律等识字方法,认识“楼”“争”“代”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夜”字。 2.运用借助图片等方式理解“八角楼”“夜幕降临”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4.借助插图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
【评价任务】 1.正确认读本课“楼、争、代”10个生字,会写“楼、年、夜”字。(目标1) 2.借助图片等方式理解“八角楼”“夜幕降临”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目标2、4)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目标3)
【学习内容】 《八角楼上》讲述了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日夜操劳、紧张工作的事迹,表现了化为领导中国革命忘我工作的精神。课文第1自然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当时毛主席的住所,“每当……就……”一句暗示了毛主席为革命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而且天天如此。第2自然段讲述毛主席在灯下专心写作。课文配有插图,图中毛主席身穿单衣,坐在竹椅上写文章,背上披着的薄毯已经滑落,他却毫无察觉。教学时要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本课的生字,同时借助图片理解“夜幕降临”等词语,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有鲜明的主题教育意义,但讲述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需要注意:对于主题教育意义的把握,不能离开语言文字架空分析,要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适当补充必要的背景资料,但要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接受水平;利用前后学习内容的关联,帮助学生了解主人公,借助图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从而了解故事内容。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指向目标1)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 猜测图片上的人物 齐读课题 4.观察八角楼图片 (1)学生给“楼”扩词 根据楼的制作材料扩词 (2)识记“楼”字 (3)指导书写“楼”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依次出示年轻时的毛主席,井冈山时期的毛主席,开国大典时的毛主席的照片 师:猜一猜,这是谁?(毛主席)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毛主席在井冈山的革命故事,齐读课题:《八角楼上》(板书) 八角楼是毛主席在井冈山茅坪村住过的小楼,因为楼上有个八角形的天窗,所以叫八角楼。(配八角楼图)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八角楼上) 识记、书写“楼”字 (1)扩词 我们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楼,你还知道什么楼? 预设:鹳雀楼 你说的是中国的四大名楼之一,除了鹳雀楼,还有哪些名楼:(出示图片,我们一起叫出它们的名字吧) 鹳雀楼 黄鹤(hè) 岳(yuè)阳楼 滕王阁 过渡:四大名楼都都主要是由木头搭建的,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木头做的叫——木楼(出示图片,提示读) 木楼 石楼 竹楼 多种方法识记“楼”:你还会用别的方法记住它吗?(形声字) 评价: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好孩子! (3)书写 过渡:在楼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回到课文中,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翻到71页。 学生能根据图片猜测人物 能给结合生活所见,给“楼”组词 根据筑“楼”材料扩不同扩词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楼”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图片引入,拉近学生与主人公的距离,缩短时代距离感;通过给生字扩词,让学生积累由本课要认的字扩展的新词,同时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环节二: 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指向目标1、2) 1.学生根据自读要求学习 2.抽生检测生词 (1)观察图片,了解“清油灯” (2)学生齐读补充民谣,理解“艰苦斗争的年代” 3.抽生检测第三组词语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一)自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谁来帮我们读一读自读提示) 自由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同桌合作读认字条(读认字条的时候看看你能得几颗星:一颗星-按顺序拼读;两颗星-遮住拼音按顺序读;三颗星-遮住拼音打乱顺序读) (二)检测字词 出示第一组词语:文章 凝视 察觉 谁来读一读这组词语。(正音,评价:你们把翘舌音读得真准!) 过渡:还有一组词语宝宝:谁来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出示第二组词语:清油灯 拨灯芯 出示清油灯图片:这就是清油灯,在里面装上植物油,再用棉绳做灯芯,把灯芯浸泡在油里,在边沿露出一截,用火点燃就可以照明了。只是灯光非常微弱,可是那个年代没有电灯,照明就只能用清油灯。由此可见,当时的条件多么艰苦啊,这真是个—— 生:艰苦斗争的年代(ppt出示,板书贴上) 理解艰苦斗争的年代 过渡:在这个艰苦斗争的年代,不仅工作环境艰苦,生活条件也很艰苦,不信你们来看当时井冈山流传的一首民谣:穷人家过年,年三十打算盘,东家借米,西家借盐,大年初一吃一碗白米饭,初二没米没盐。 师:民谣最能反映人们的真实生活,你从这首民谣中读懂了什么? 预设:当时人们很穷,生活很不好。 师:看来这真的是一个——艰苦斗争的年代。 孩子们,其实当时不止是生活工作条件艰苦,斗争也很艰苦。因为当时我们的敌人国民党就在井冈山下。 出示第三组词语:井冈山 茅坪村 八角楼 (第三组,谁来) 学生能根据自读要求进行自主学习 能把词语字音读准 能借助图片理解“清油灯” 能借助图片理解年代的艰苦 声音洪亮,字音准确。(读得不好就及时正音)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自学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将词语分组进行检测,降低识字难度,同时借助图片、补充资料理解词语、句子意思。环节三: 研读课文,突破难点 (指向目标 3、4 ) 抽生检测句子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 (1)生看插图理解“夜幕降临”意思 诵读: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3.学生通过对比,体会毛主席工作的艰辛 (1)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亮了。 (2)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三、研读课文,突破难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过渡:把这三个词语放进句子里你还会读吗?读(出示第一句)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生齐读) 师读句子引出: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2.联系插图理解“夜幕降临” (1)请看图,谁来说一说这句话中“夜幕降临”是什么意思? (2)看着图,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3.对比学习,理解“每当...就...” 出示: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亮了。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1)能否去掉“每当...就...”为什么? (2)请你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师:毛主席每天白天要想着如何指挥斗争,还要和井冈山的百姓们一起下田劳动,晚上还要继续工作,这真是个——艰苦斗争的年代。 师:看着图,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夜幕降临”的意思是黑夜到来 预设:不可以,“每当”是指每天都是这样工作的。 活动意图说明: 引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借助图片、句子对比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感受毛主席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环节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指向目标 1 )指名认读,并组词 学生按结构给生字分类 学生思考 4.认真观察,书上临摹一个,跟写两个出示本课要写的字 按结构给生字分类 如何把字写正确、漂亮呢? 教师范写 5.教学指导书写学生能准确认读,并组词 准确按结构分类 要点:“年”“夜”是上下结构,“年”字横画较多,注意横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最后一横最长,注意笔顺,第三笔是横,第四笔是短竖;“夜”注意右下部分不要写成“夕”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要注重指导学生找寻生字在结构上的特点,学会分析汉字的间架结构,指导学生掌汉字的书写要点,引导学生把字写端正、写整洁。
【板书设计】 八角楼上 艰苦斗争的年代 结合插图体会 带着体会诵读
【作业设计】
将加点字与对应的音节连一连。
战争 dài 文章 shì
时代 là 凝视 chá
来临 zhēng 握手 zhāng
腊月 lín 察觉 wò
看拼音,写字词。
lóu fáng nián dài pī shàng shēn yè
jūn yī chén sī xīng xīng zhī huǒ
我会一字给两词。
楼( )( ) 年( )( )
读句子,根据意思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序号)
①寒冬腊月 ②夜幕降临
1.太阳下山后,天色渐渐变黑,意味着夜晚的来临。( )
2.指农历十二月天气最冷的时候。泛指寒冷的冬季。( )
五、课外阅读。
毛泽东七岁的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到山上放牛,砍柴,捡果子。有一回,他和小伙伴们到山上放牛,大家议论着:怎样又能放好牛,又能多砍柴,还能捡一些野果子呢?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把大家分成三组,一组放牛,一组砍柴,一组捡果子。天快黑了,放牛组把牛喂得饱饱的,砍柴组砍到许多柴,捡果子组捡了满筐的野果子。他把柴和野果子分成几等份,每人一份,大家高兴地说:“这个办法真好。”最后,他把自己的那份让给了最穷的小伙伴。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讨论—( ) 方法—( ) 时常—( ) 送—( )
2.照样子写词语
放牛 砍柴 捡果子
3.用“ ”画出毛泽东想出的好办法,用“ ”画出大家为什么说
这个办法真好。
4.从下列语句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小时候具有哪些特点 读一读,连一连。
经常和小伙伴们到山上放牛,砍柴,捡果子 乐于助人
把大家分成三组 勤劳懂事
把自己的那份让给了最穷的小伙伴 聪明,爱动脑
你想对毛泽东说些什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八角楼上》教学设计
主题 《八角楼上》第二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楼”“争”“代”等10个生字,会写“披、轻、利”3个生字。 2.运用借助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寒冬腊月”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好第二自然段。 4.借助插图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
【评价任务】 1.正确认读本课“楼、争、代”10个生字,会写“披、轻、利”字。(目标1) 2.借助图片等方式理解“夜幕降临”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目标2、4)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目标3)
【学习内容】 《八角楼上》讲述了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日夜操劳、紧张工作的事迹,表现了化为领导中国革命忘我工作的精神。课文第1自然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当时毛主席的住所。第2自然段讲述毛主席在灯下专心写作。课文配有插图,图中毛主席身穿单衣,坐在竹椅上写文章,背上披着的薄毯已经滑落,他却毫无察觉。教学时要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本课的生字,同时借助图片理解“夜幕降临”等词语,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有鲜明的主题教育意义,但讲述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需要注意:对于主题教育意义的把握,不能离开语言文字架空分析,要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适当补充必要的背景资料,但要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接受水平;利用前后学习内容的关联,帮助学生了解主人公,借助图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从而了解故事内容。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复习巩固,走进课文。(指向目标1) 1.学生开火车检测词语 一、复习字词 1.出示词语检测 文章 凝视 察觉 清油灯 拨灯芯 井冈山 茅坪村 八角楼 2.在上节课我们跟着毛主席走进了艰苦斗争的年代,这节课我们将来到八角楼,看看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 学生能准确认读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活动意图说明:对上节课已学的词语进行检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起到监督作用环节二:研读课文,突破难点(指向目标2、3、4) 1.全班一起读一读阅读提示 2.抽生回答 学生看图理解“寒冬腊月”的意思 指导学生朗读该句 全班齐读“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寒冬腊月” 指导学班学生诵读 感受条件的艰苦 学生谈感受 个别指导朗读 (9)总结学法 (句子二) 学生勾画出重点动词 学生汇报 3.全班齐读句子“艰苦斗争的年代。” (句子三) 学生根据学习方法自学 汇报 理解“凝视”意思 指导朗读这句 理解“沉思”意思 想象“沉思”内容 引导学生朗读 学生看板书复述毛主席工作的情景 9.齐读最后一句话出示第二自然段 1.出示阅读提示: 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句子。 2.指生汇报:谁来汇报? (句一)预设1: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出示) (1)结合插图理解“寒冬腊月” 过渡:你找到了这个句子,请你看着图片说一说“寒冬腊月”是什么意思呢? 师:是的,寒冬腊月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候,请你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引读:寒冬腊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而深夜是一天中最冷的时段,请大家一起读出这种寒冷的感觉。 (2)联系生活理解“寒冬腊月” 引语:孩子们,在这样寒冷的时候你们穿着什么衣服?可是毛主席却——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那就更冷了。请你们再来读一读。 (3)理解“单军衣”“薄毯子”,体会条件的艰苦 引导看图:孩子们,请看。这是毛主席穿着的(单军衣),披着的( 薄毯子) 板书:单军衣 薄毯子 请你用小三角把这两个词画出来。在这里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个理解课文的小法宝,就是(方法:勾画重点词)板书方法1。 师:在这么冷的时候,看着毛主席穿着的单军衣,披着的薄毯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天气那么冷,毛主席却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非常艰苦。 师:是的,这真是个——艰苦斗争的年代。所以结合插图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词语的意思,这是文老师要送给大家的第二个法宝。(板书方法2) (请你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师:请你们像他一样,带着体会再来读一读 评价:你们读得可真好。原来带着体会可以把句子读得更好,这就是文老师要送给你们的第三个法宝(板书方法3) 在对这句话的理解中,我们学到了三个理解课文的好方法,它们是:(指板书,生读) 1.勾画重点词2.结合插图体会3.带着体会朗读 过渡:你们还找到了哪些句子是描写毛主席怎样工作的? (句子二)出示: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 1.师:请你用上我们的第一个法宝,用“ ”勾画出这句话里的重点词动词。 2.谁来汇报?谁来补充?(板书动词:握着笔 拨灯芯 ) 3.师:请你看着图,毛主席在深夜写文章没有明亮的灯光照明,只有一盏清油灯,还要一边写一边拨灯芯,这真是个——艰苦斗争的年代。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句子三)最后我们来看这一句。 出示: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1.师:请你用上这三个法宝,自己试一试。 2.师:谁来汇报? 学生1:凝视 3.追问:你能结合插图说一说什么是凝视吗(出示插图) 预设:“凝视”是毛主席看着清油灯。 追问:毛主席是怎么看的?(认真看的,一动不动看的) 师:你可真会观察!原来凝视就是一动不动认真地看。请你读一读这句话。 过渡: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谁画出了“沉思”? 追问:看图,你从哪里看出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 明确:所以“沉思”就是非常投入地思考。你们觉得毛主席在想什么? 预设:毛主席在想怎样取得胜利。 因为毛主席在想着怎样取得革命的胜利,所以(女生读: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 引:我们知道当时井冈山人民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所以你认为毛主席还会想什么? 预设:想着怎样才能让人民过上好的生活。 因为毛主席在想着怎样取得斗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让人们过上幸福生活,所以(男生读: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 师:毛主席工作得多么认真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评价:孩子们,你们读得可真好!都抓住了重点词来读。接下来文老师要给你们一个更难的挑战,想不想试试?谁能用上这些重点词说一说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呢?(指板书,生复述,可指定多人说) (句子四)过渡:最后,毛主席把自己的思考都写成了一篇篇文章,一部部著作,这些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出示图片)这就是光辉著作。我们来读最后一句。 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毛主席在八角楼上的工作,创作了许多作品。我们课文的插图就是画家杨之光、欧阳所绘的水墨画。还有一首歌曲叫《八角楼的灯光》,让我们跟随歌声走进那艰苦斗争的年代。(播放音频配图) 预设:天气很冷 引导学生读出天气的寒冷 握着笔 、 拨灯芯 指导学生读出毛主席工作的忘我精神 凝视:注视、认真看的,一动不动地看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活动意图说明: 第2自然段讲述毛主席在灯下专心写作,共有四句话。按照认知——实践——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①勾画重点词②结合插图体会③带着体会朗读的方法进行学习,感受毛主席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环节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指向目标 1 )。指名认读,并组词 学生按结构给生字分类 学生思考 4.认真观察,书上临摹一个,跟写两个 1出示本课剩余的三个要写的生字 2.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3.如何把这些字写漂亮 4.教师范写 5.教学指导书写学生能准确认读,并组词 准确按结构分类 要点:“披”左窄右宽,“皮”第一笔是横钩,第二笔竖撇撇向左下侧,最后一笔捺要舒展。“轻”左窄右宽;“利”左宽右窄,“禾”的捺变点。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要注重指导学生找寻生字在结构上的特点,学会分析汉字的间架结构,指导学生掌汉字的书写要点,引导学生把字写端正、写整洁。环节四: 总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学到了用勾画重点词、结合插图体会、带着体会朗读的方法学习课文,也认识到了这位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我们今天能坐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离不开无数像毛主席这样的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祖国的明天掌握在你们手里,让我们跟随革命先烈的步伐,努力学习吧!总结学法 活动意图说明:总结学法,激发学生对革命伟人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八角楼上 单军衣 薄毯子 勾画重点词 握着笔 拨灯芯 结合插图体会 凝视 沉思 没有察觉 带着体会朗读 艰苦斗争的年代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一、选择下列生字的正确读音打“√”。
争( zhēn zhēng ) 腊( là nà ) 章( zāng zhāng ) 察( cá chó )
二、看拼音,写词语。
Yè li pī shàng qīng qing
这天 ,爸爸 外套, 推门出去了。
加一加组成本课新字,再组词。
木+娄= ( )( ) 扌+皮= ( )( )
车+ = ( )( ) 禾+刂= ( )( )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的著作 ( )的道路 ( )军单衣
( )的年代 ( )的深夜 ( )薄毯子
照样子,写句子。
例: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丁就亮了。
每当 ,就 。
五、课外阅读。
勤奋好学的王冕
王冕(miǎn)是元代的画家和诗人,他的家乡在今天浙江的诸暨 (jì)。
王冕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牛。路过学堂,琅琅的读书声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他悄悄地跑了过去,躲在窗外听学生们读书,并把听到的内容都默默地记在心里。天黑了,王冕这才想起该回家了,可一看,牛却不知哪里去了。
王冕提心吊(diào)胆地回到家里,父亲一看儿子丢了牛,暴跳如雷,拿起棍子就打。可过了几天,王冕禁不住学堂的诱惑,又偷偷地溜了进去,把放牛的事儿又给忘了。看到儿子这么迷恋读书,心地善良的母亲说:“这孩子对读书痴
(chī)迷到这种地步,就随他去吧。”
这以后,王冕就来到一个庙里安下身来。每天夜里,他都偷偷地溜进佛殿,坐在佛像的膝(xī)盖上,就着昏暗的长明灯,读书直到天亮。佛殿里供奉着许多泥塑(sù)的佛像,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的狰(zhēng)狞(níng)可怕,可王冕对这一切就像没有看见一样,仍然专心致志地读书。
后来,安阳有一个叫韩姓的学者,听到王冕专心读书的事,感到非常惊奇,便收他为学生。几年之后,王冕终于成为一个博(bó)学多才的人。
1.找出下面两个词在文中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1) 琅琅: ①金石等撞击时发出的声音。 ( ) ②响亮的读书声。 ( )
(2)格外: ①表示超过寻常。 ( ) ②额外;另外。( )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悄悄—( ) 七上八下—( ) 火冒三丈—( )
着迷—( ) 一心一意—( ) 见多识广—( )
3.王冕夜里独自坐在佛像膝盖上读书,为什么不害怕许多面目狰狞的塑像?
正确的答案是 ( )。
A.王冕知道那些像是泥塑的,认为不值得害怕。
B.昏暗的灯光下,王冕看不见那些面目狰狞的塑像。
C.王冕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读书之中,对其他的东西熟视无睹。
4文章是通过哪几件事来说明王冕勤奋好学的( )(多选)
躲在学堂外听读书,把牛放丢了。 B.晚上在庙里专心看书。
C.被韩姓的学者收为学生 D.在湖边画荷花画得迷入
5.你想对王冕说些什么?请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