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学校: 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型 单元整理课 课时 2
课标分析 【阅读与鉴赏】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 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 【本课分析】 本课要求多种形式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对文中的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 本课要求能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材 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文章虚实交替,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本文原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习外国名篇名著”中的一篇文章,旨在引导学生感知外国作品的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统编教材将文章编排在三年级,“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幻象与愿望之间的关系,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对童话体裁的初步认识
学情 分析 【本课分析】 1.学生具备的学习基础。 学生的学习基础是教师准确寻找教学起点的最基本依据。三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童话,二(上)第八单元和二(下)第七单元还专门安排了童话单元,学生对童话这一体裁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经过“展开想象”“想象画面”“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的梯度培养,想象力非常丰富,甚至有点天马行空之感,对童话有一种喜欢和认同。通过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他们能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对可怜的小女孩产生同情。对较简单的问题如“为什么卖火柴的小女孩想到的是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学生也能通过读书、与同伴交流加以解决,知道原因是小女孩寒冷、饥饿、孤独、缺少亲人的关爱等。 2.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会阻碍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所处时代背景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 学生对小女孩家里为什么那么穷、为什么要靠卖火柴来赚钱可能产生困惑,对“大年夜”这个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对文中“幸福”的含义、对小女孩死亡时“嘴上带着微笑”都难以理解,对童话中神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差异更是难以区分。 在“三年级”“童话”“感受”这样的学习背景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对小女孩的具体描写,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处境,梳理小女孩擦燃火柴出现幻象的过程,感受其愿望,帮助学生明白这些幻象来源于生活,同时,通过文中相应细节或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充分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感受童话神奇的想象。
学习 目标 1.温故知新,熟练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不同的方式去感受想象、说出想象的落脚点。 3.朗读课文,巧借表格能说出至少一条有关愿望想象的方法。 评价任务
1.能通过填写学习单谈自己的感受。 2.能通过数句子、进行句解等方式说出有关愿望想象的方法。
重点 难点 借助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幻象,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通过讨论、交流,体会童话的特点,为学习编写童话作好铺垫。
学教活动
教学环节 学生和教师活动
环节一 熟读课文,温故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阅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找出不理解的字、词语和句子,并作上标记。 2.课件出示词语,挑战词语游戏。 3.读好句子:在句子中,结合图片认识“燃 烛 焰”三个“火字旁”的生字。学写“蜡烛”两个字。 4.读好多音字。 (1)出示多音字。 (2)在语境中选择正确的读音。 5.多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1)借助图片理解词义“铜把手”“铜脚”。 (2)表演中体会“哆哆嗦嗦”“蜷着腿”的意思。 6.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1)第一部分(1~4段):写小女孩悲惨的处境。 第二部分(5~9段):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 第三部分(10、11段):写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2)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课文先写了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因为卖不掉火柴而不敢回家;接着写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亮光中看到的幻象;最后写了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环节二 聚焦幻象,感受想象。 过渡:工作人员搭好了街头卖火柴、墙角擦火柴、冻死街头这三个大场景。现需要挑选一位同学试演卖火柴的小女孩。 你如果想去参加,你会为大家展现一个怎样的小女孩?为什么你要这样演呢?让我们走进场景一,研读剧本,默读课文1-4自然段,想一想,说一说。 1.我会演一个(......)的小女孩!因为( )。 预设:可怜。 2.合作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出示: (1)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2)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3)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4)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 总结:从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故事发生的天气,从其他人对小女孩的态度,从小女孩居住的房屋,从小女孩的外貌,从小女孩的动作,从小女孩的神态.......都能看出小女孩是多么的可怜呀! 也可以一句一句分析: 预设:品析句1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1)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表明小女孩家里非常穷,她自己根本没有鞋。在寒冬腊月,穿着一双大拖鞋,根本不能御寒,就连这样大的拖鞋还是她妈妈穿了很长时间的。) (2)句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补充说明) 预设:品析句2 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1)这句话是对小女孩的什么描写?(外貌) (2)文中描写小女孩的美丽有什么作用?(美丽的金发上落着洁白的雪花,确实很美,但她顾不了这些,因为饥饿、寒冷缠绕着她,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尤其是大年夜,这是人们盼望的一年中最欢乐、最美好的日子。这样写,以美写哀,更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饿以及生活的悲惨。) 预设:品析句3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1)她“忘不了”什么?(大年夜) (2)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快乐幸福的节日氛围中,可小女孩却孤苦伶仃,流落街头,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这样对比着写,更突出小女孩悲惨的处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3)句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表示意思的转折和承接) 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小女孩却赤着脚,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啊!这些描写,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读一读1-4自然段。 活动三: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怜 时间 天气 旁人 外貌 动作
环节三 研读“擦燃火柴”,感知幻象 1.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思考:小女孩一共擦了几次火柴? 画出相关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①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②她又擦了一根。 ③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④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⑤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默读第5~9自然段: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 (1)分别看到了什么?完成表格。 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自主练习,完成表格 交流表格 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第一次温暖的大火炉第二次喷香的烤鹅第三次美丽的圣诞树第四次慈爱的奶奶第五次和奶奶一起飞走了
3.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读一读,想一想,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小组讨论,班级汇报,完成表格。 以第一次擦燃火柴为例: 学生自主完成剩余内容。 交流反馈: 质疑:能把每一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想换一个位置吗? 学生思考,交流。 这些痛苦是从基本的温饱开始,从身体到心灵,从肉体的痛苦写到精神的痛苦。
环节四 再读擦燃火柴,探究写法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中,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温暖的大火炉,表达了她渴望温暖的愿望;第二次......在这篇童话中,虽然小女孩很可怜,却都在表达着美好的愿望,这就是童话,总表达着美好的愿望。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女孩虽然身处苦难之中,但是却从来没有放弃期待幸福未来的坚强乐观。 2.从第一次擦燃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1:第一次,小女孩“终于抽出”,是犹豫了好久才抽出一根的。最后一次,小女孩“赶紧擦着”,是很干脆的、毫不犹豫的。 预设2:前四次,小女孩都只擦燃了一根,第五次,她擦着了一大把。 感受:前后擦燃火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犹豫,后者毫不犹豫,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动作在变化,但是对光明与温暖的渴望依旧执着。她渴望幻象中的一切成为现实,永远不消失。 总结:五次点燃火柴的过程写出了小女孩梦想变化的过程。 5次点燃火柴的过程,读起来引人入胜,让人性最美的光辉引入读者心田。这样反复的故事情节,更加吸引读者。 3.插入故事背景,了解故事的背景。
环节五研读“冻死街头”,感悟“幸福” 1.看着小女孩冻死街头的画面,你此时此刻有什么感想? 预设:她是在美好的幻象中死去的,特别是见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死了嘴上还带着微笑。 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因此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了,就再也没有了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教师引用:安徒生说:“幸福不是艺术家的名声,王冠的光辉......幸福存在于对清贫的满足,对苦难的承受。追求幸福的途中,或许才是最幸福的。” 师总结:童话在传递真善美的同时,也在鞭挞着现实。《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现实的最真切反映。 2.故事读到这儿,故事的哪一部分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同桌说一说,并谈谈你的感受。 自主交流
环节六 拓展阅读,讲好故事 1.拓展阅读——《拇指姑娘》 积极讨论: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拇指姑娘》的最后都以“幸福”结尾,这两个故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是什么? 你认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拇指姑娘谁更幸福? 为什么许多童话都以幸福圆满的情节作为结尾? 总结:小女孩的故事不是苦难而是梦想,不是绝望而是幸福。童话在 传递真善美的同时,也在鞭挞着现实。 2.借助表格,讲好故事 借用这张表格,请你来讲讲故事,想想怎样讲得丰富,你打算怎么讲?请你练一练。(妙招:加上自己想象的画面,加上故事发上的时间,环境,再给故事加一个结尾就会更完整。)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共37张PPT)
大任务二:漫游童话王国
大任务三:创编我的童话
大任务四:参加童话游园
大任务二
漫游童话王国
大任务一:打开想象之门
情境任务
一个个童话中的小精灵们走了出来。看,有个小女孩,提着一篮子火柴走在大街上。让我们一起去品读她的故事。
卖
火
柴
的
小
女
孩
第一课时
活动一:初读童话,挑战字词
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做上标记。
读对词语
围裙
哪怕
暖和
忽然
温和
赶紧
痛苦
地板
哪怕
围裙
温和
赶紧
痛苦
地板
忽然
暖和
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认识“火”字旁
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燃
焰
烛
笔顺
演示
火字旁的字多与火有关。还有:烤、烘、炸……
读准多音字
huǎng
明晃晃、晃眼
huàng
晃动、摇晃
晃
zhēng
挣扎
zhèng
挣脱、挣脱
挣
pèn
喷香
pēn
喷泉、喷发
喷
多音字练习
太阳光明晃晃( )的,刺得他的眼睛都睁不开。他挣( )扎了好久,才挣( )脱杂草的束缚,来到出水口,堵住了那喷( )涌而出的水。
huǎng
huàng
pèn
pēn
zhēng
zhēng
zhèng
zhēng
zhèng
小贴士
看着图片想一想
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铜脚、铜把手”是什么意思?
铜把手
铜脚
哆哆嗦嗦:冻得直发抖
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哆哆嗦嗦”和“蜷着腿”是什么意思?
蜷着腿:弯曲着腿。
带着动作读一读
小贴士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阅读课文 思考问题
小女孩卖火柴
1-4自然段
小女孩擦燃火柴
5-9自然段
小女孩冻死街头
10-11自然段
活动二:读“街头卖火柴”,感受人物形象
工作人员搭好了街头卖火柴、墙角擦火柴、冻死街头这三个大场景。现需要挑选一位同学试演卖火柴的小女孩。
z
我会演一个 小女孩,
因为 。
你如果想去参加,你会为大家展现一个怎样的小女孩?为什么你要这样演呢?让我们走进场景一,研读剧本,默读课文1-4自然段,想一想,小组交流说一说。
街头卖火柴
街头卖火柴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
故事发生的时间
故事发生的天气
其他人对小女孩的态度
小女孩居住的房屋
小女孩的外貌
小女孩的动作
小女孩的神态
配乐朗读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检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用它当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一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jiù
旧
qún
裙
lián
怜
è
饿
là
蜡
zhú
烛
shēn
伸
bǎn
板
kē
颗
chái
柴
hū
忽
fù
富
活动三: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卖
火
柴
的
小
女
孩
第二课时
活动一:研读“擦燃火柴”,感知幻象
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思考:小女孩一共擦了几次火柴?
5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活动一:研读“擦燃火柴”,感知幻象
默读第5~9自然段: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分别看到了什么?完成表格。
幻象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一次擦燃火柴
温暖的大火炉
小女孩觉得自己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多么舒服啊!
感知幻象
第二次擦燃火柴
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儿走来。
喷香的烤鹅
感知幻象
第三次擦燃火柴
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美丽的圣诞树
感知幻象
第四次擦燃火柴
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
慈爱的奶奶
和奶奶一起飞走
第五次擦燃火柴
感知幻象
幻象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温暖的大火炉
喷香的烤鹅
美丽的圣诞树
慈爱的奶奶
和奶奶一起飞
活动一:研读“擦燃火柴”,感知幻象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多么舒服啊!
唉!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进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火柴烧过了的火柴梗。
幻象
渴望温暖
现实
第一次擦燃火柴
幻象
愿望
现实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小组合作 完成表格
温暖的大火炉
渴望温暖
寒冷
幻象
愿望
现实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温暖的大火炉
喷香的烤鹅
美丽的圣诞树
慈爱的奶奶
和奶奶一起飞
渴望温暖
渴望食物
渴望欢乐
渴望家人疼爱
渴望光明和欢乐
寒冷
饥饿
痛苦
孤独
冻死
小组合作 完成表格
能把每一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想换一个位置吗?
总结思考
不能。这些痛苦是从基本的温饱开始,从身体到心灵,从肉体的痛苦写到精神的痛苦。
小女孩虽然身处苦难之中,但是却从来没有放弃期待幸福未来的坚强乐观。
活动二:再读擦燃火柴,探究写法
温暖的大火炉
渴望温暖
渴望食物
喷香的烤鸭
渴望欢乐
美丽的圣诞树
渴望家人疼爱
慈爱的奶奶
生活在快乐和光明中
和奶奶一起飞走了
从第一次擦燃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五次点燃火柴的过程读起来引人入胜,让人性最美的光辉引入读者心田。
五次点燃火柴的过程写出了小女孩梦想变化的过程。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从“犹豫”到“果断”,从“一根”到“一大把”,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动作在变化,但是对光明与温暖的渴望依旧执着。
总结思考
1845年10月,安徒生再次访问意大利。在圣诞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格洛斯顿城的朋友们再三邀请安徒生去那里过圣诞节。安徒生兴冲冲地坐上了去格洛斯顿的马车。在格洛斯顿城,他看到马路旁挂着“欢迎安徒生先生到来”的条幅,书店里摆满了他创作的童话。安徒生的马车在格洛斯顿的街道上缓缓前进,他要体会一下城市里的圣诞节气氛。然而,就在热闹的街道尽头,他看到一个中年妇女手臂上挂着一个篮子,背着个瘦弱的婴儿,有气无力地乞讨着。不远处,一个只有五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在卖火柴,她的手都冻僵了。可是,路过的人已经不多了,金发小女孩的火柴一根也没有卖掉。安徒生回去以后就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背景介绍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最后一夜冻死了......
活动三:研读“冻死街头”,感悟“幸福”
看着小女孩冻死街头的画面,你此时此刻有什么感想?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这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向新年的幸福中走去。
我的感想
安徒生说:“幸福不是艺术家的名声,王冠的光辉......幸福存在于对清贫的满足,对苦难的承受。追求幸福的途中,或许才是最幸福的。”
关于“幸福”的看法
童话在传递真善美的同时,也在鞭挞着现实。《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现实的最真切反映。
总结
活动三:研读“冻死街头”,感悟“幸福”
故事读到这儿,故事的哪一部分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同桌说一说,并谈谈你的感受。
我的感受
活动四:拓展阅读
《拇指姑娘》
《拇指姑娘》是世界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是一篇享誉世界的童话佳作。讲述了一个只有大拇指大小的姑娘的历险故事
积极讨论
小女孩的故事不是苦难而是梦想,不是绝望而是幸福。童话在传递真善美的同时,也在鞭挞着现实。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拇指姑娘》的最后都以“幸福”结尾,这两个故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是什么?
问题一
你认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拇指姑娘谁更幸福?
问题二
为什么许多童话都以幸福圆满的情节作为结尾?
问题三
借用这张表格,请你来讲讲故事,想想怎样讲得丰富,你打算怎么讲?请你练一练。
小贴士:加上自己想象的画面,加上故事发上的时间,环境,再给故事加一个结尾就会更完整。
活动五:借助表格,讲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