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阅读下面这段论述性语段,选出能更好地完成其论证的一项( )
人类学家坚定地断言:文化仅当它是独立的而非依赖的,才能有所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当来自于它外部的压力被来自于它内部的首创精神所取代的时候,它才能有所发展。换句话说,只有民族文化才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非主体文化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但是,任何把外来文化的观点强加给民族文化的做法,都会威胁它的独立和发展。
同样,如果我们把每一所单独的学校视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的话,那么,教育进步的关键是:________
A. 每个学校要依靠独立于外来压力的内部首创精神才能有所发展
B. 某些学校只要依靠他们全体员工和学生的创造力就能有所发展
C. 学校管理人员必须随着学校发展的进程而调整自己的首创精神
D. 外来的各种有利或有害的因素必须被阻止参与学校发展的努力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_________。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 即使现有汽车不做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B. 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
C. 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
D. 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
3.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线上成人仪式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留言,相互勉励。下列留言所引古诗文,不得体的一项是()
A. 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尚书》)
B.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李白)
C.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D.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瘦西湖的景妙在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
②回视小金山
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
④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
⑤又在另一拱门中
A. ②③④①⑤ B. ②⑤④①③ C. ④①②⑤③ D. ④③②⑤①
5.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线上成人仪式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留言,相互勉励。下列留言所引古诗文,不得体的一项是()
A. 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尚书》)
B.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李白)
C.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D.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
二、现代文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辩证法也有几个原则,如下:
一是矛盾对立的原则。演绎法立脚于事物的同一,不承认有矛盾。辩证法却以矛盾为出发点。世间事物本来自身含有矛盾,例如:生长和死亡互相对立,生物一天天生长,同时也就一天天近于死亡,生长的意义也要因了死亡才可思维理解。此外,如力学上的作用和反作用,数学上的正和负,都是矛盾和对立的好例。
二是量影响到质的原则。一种事物因了量的改变,性质就会变化。例如:把水的温度增至摄氏百度以上就成汽,降至摄氏零度以下就成冰。又如:一张一元纸币在袋中是日常零用,把同样的一元积贮起来到某阶段,就会变成谋利的资本了。
三是否定的否定的原则。世间事物的发展进步,必取否定的否定的顺序。例如:一粒谷子下土到发芽变禾以后,最初的一粒谷子已没有了,这是一个否定。禾到成熟的时候就萎去,所留剩的是一粒粒的新谷,这又是一个否定。否定的否定,是事物发展进步的步骤,社会的变迁的情形也可用这原则来说明。这原则又叫“正反合”,两种互相正反的东西被统一为较高的东西,世间一切进步的根源就在于此。
(摘编自夏丏尊、叶圣陶《议论文的推理方式》)
请简要赏析“生长的意义也要因了死亡才可思维理解”。
三、语言表达:
7.生活中,总有那么一曲旋律或几句歌词,拨动过你的心弦,引起过你的共鸣。请你用动情的笔墨把它抒写出来。要求:①侧重在描写中抒情,并结合使用议论。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和疑问句式。③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④不少于20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
教师是君子,你们推崇真诚与廉洁,淡泊名利,因而你们的心灵永远那么坦荡而年轻。
材料:
史官 农夫 耕牛
播种希望与快乐 信奉付出与汗水 打造历史与未来
薪火相传 默默无闻 辛勤耕耘
响亮而多彩 殷实而厚重 灿烂而迷人
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的茶俗以大众化为主流,茶馆茶客盈门,就①完全足以说明这一点;而文人雅士在饮茶上另有讲究。历来的研究者在饮茶著述中,②他们试图教给人们一种优雅的饮茶方式③:即茶舍要雅致,茶叶需上品,入茶之④水最好是甘洌的泉水⑤;主宾身份情趣要相宜,或有诗文唱和、书画助兴⑥;或会心赏鉴;⑦切忌主宾不解茶道和饮茶时佐以荤食⑧;茶舍布置混乱,茶具粗劣,⑨也是犯忌之事。为了表达简明,画线的词语有两处应该删除,序号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四、作文: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蔺相如完璧归赵,在秦国面前保全了国家的安全和尊严;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钱学森冲破阻挠回到祖国,让中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发至少向前推进20年。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号召:“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责任召唤,使命必达。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文段主要阐明:教育进步的关键是每个学校要依靠独立于外来压力的内部首创精神才能有所发展。
这是一则类比论证。原文以“文化发展的动力”来类推“教育进步的关键”。题干论述:文化只有独立并由内部首创精神取代外部压力才能发展。题干把独立的学校类比为独立的文化,那么学校的发展应该跟文化的发展类似,即学校只有独立并由内部首创精神取代外部压力才能发展,A项表达的正是这个观点。据独立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B项“只要……就……”不符合要求;C项中具体做法如何题干没有涉及;D项没能体现“首创”精神。
故选:A。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2.【答案】A
【解析】首先要把握语段的整体内容,其次要注意语句内容前后的照应。本语段谈论油品质量与环境的关系。横线前面是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油,横线上要填写使用后对空气的影响,A项强调的是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减少了,从内容话题一致角度看该选项符合。B项,强调的重心在后半句,说明现有汽车的改造不是必须的,和后文衔接不紧密。C、D两项,都强调了汽车的改造,与语段谈论油品质量的话题不一致。
3.【答案】D
【解析】A项,“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意为:每天都勤勉努力,不敢贪图安乐。用来鼓励同学勤奋学习,引用得体。B项,“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意为:做草就要做兰草,做树就要做松树。用来鼓励同学要有兰草般的高洁品质、松树般的坚定意志,引用得体。C项,“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意为: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用来勉励同学珍惜光阴,引用得体。D项,“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意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这是勉励暮年之人要老当益壮,自强不息,放在青春学子身上不合适。
4.【答案】C
【解析】文段围绕“瘦西湖的景妙在巧”展开,此题宜用排除法。根据选项可知,填在第一空的是②或④句。②句“回视小金山”与上文衔接,显得很突兀,不宜放在第一空,而④句紧承上文“巧”字,语意紧密,应放在第一空,排除A、B项。①句提到“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⑤句“又在另一拱门内”,既然是“又”,就应在①后面,D项将⑤排在①前是错误的,排除D项。故选C。
5.【答案】D
【解析】A项,“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意为:每天都勤勉努力,不敢贪图安乐。用来鼓励同学勤奋学习,引用得体。B项,“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意为:做草就要做兰草,做树就要做松树。用来鼓励同学要有兰草般的高洁品质、松树般的坚定意志,引用得体。C项,“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意为: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用来勉励同学珍惜光阴,引用得体。D项,“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意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这是勉励暮年之人要老当益壮,自强不息,放在青春学子身上不合适。
6.【答案】这句话是说因为有了死亡,所以才能思考并理解生长的意义。而生长与死亡本就是矛盾的,因此,世间事物本来自身就含有矛盾。而矛盾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特征,这就是辩证法。可见,这个例子,非常有效地支撑起了文章有关辩证法的观点。
【解析】赏析重要语句,不仅要揣摩句子的内容,还要分析句子与文章观点的关系。这句话是说“生长”与“死亡”的关系的,句中有“因”,可见是因果关系。而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生长”与“死亡”存在于同一事物之中,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这就是辩证统一,也就是说,这句话能支撑辩证法的观点。整合后,用规范的语言作答即可。
7.【答案】聆听古筝名曲《高山流水》,声调舒缓有致,音色柔和有加,像白云飘过天际,似柳枝迎风拂动。曲调明快像汤汤流水,和着鸟儿鸣唱,圆润细腻,让人陶醉。音调清越又似百灵鸟的鸣叫,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像刚刚经过千山万水的阻隔终于汇集成一支跳跃的音符,迸发着冲破阻力的自豪。接着,流水渐深,如细雨般润物无声,如蟋蟀低吟,如乳燕呢喃。眼前一幕幕,仿佛再现管鲍相交之景,又似再现俞伯牙为友摔琴之景。古人云:“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古人如此求友交友,我们今人又当如何觅友求友呢?
【解析】可以从自己所熟知的音乐旋律或歌词中选择,按要求成文即可,但要注意所选的旋律或歌词确有扣人心弦或引人共鸣的特点,这样在描写时方可有所抒情、议论。可仿照《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方法来写。
8.【答案】(示例)教师是耕牛, 你们信奉付出与汗水, 默默无闻, 因而你们的收获永远那么殷实而厚重。
教师是农夫,你们播种希望与快乐,辛勤耕耘,因而你们的笑容永远那么灿烂而迷人。
教师是史官,你们打造历史与未来,薪火相传,因而你们的名字永远那么响亮而多彩。
【解析】仿写句子涉及内容、句式、修辞、衔接等方面,不仅要综合运用语法、修辞的知识,还要分析所给材料之间的关系。仿写时,根据材料所给定的内容,确定要表达的“教师”的不同喻体的不同特点,将相关材料划分为一组,仿照示例的句式,写出完整的句子即可。
9.【答案】① ②
【解析】“就完全足以说明这一点”中的“完全”与“足以”重复,故①“完全”应删去。“历来的研究者在饮茶著述中,他们试图教给人们一种优雅的饮茶方式”,句子的主语是“历来的研究者”,②“他们”与之重复,应删去。
10.【答案】【参考例文】略
【解析】审题:
材料一列举三位名人积极献力国家的事迹。蔺相如,在秦国面前不落下风,保全了国家的安全和尊严。王安石在其位谋其政,力排众议,兴利除弊,变法强国。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回国奉献余生。他们通过实际行动表明了心怀天下的情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和担当。材料二引用习总书记的话,主旨是对广大青年的勉励,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为善成,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让青春在火热的实践中绽放。
综合看来,两则材料意在启发新时代青年应以历史名人为榜样,心系家国,敢于担当,勇于奋斗。作为大有可为的新时代的青年,生逢其时,也应重任在肩。青年,作为中国薪火的赓续者,终将在新时代大潮中立志前行,乘风破浪。因此,青年志存高远,还要注意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结合起来,个人理想才会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持久的生命力,从而能更好地承担使命,尽职尽责。
写作时,要体现出任务部分的“责任召唤,使命必达”。考生要抓住材料的核心,围绕“青年”“责任”“使命”等立论。首先提出时代青年要敢于承担民族使命,勇于担当尽责的中心论点。然后从知责与尽责两个方面展开论证,可采用并列式结构,重点运用例证法进行论证,从古到今的例子展现使命担当的历史传承,同时也体现新时代的发展进步。如“知责”的楷模,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对亿万苍生的责任与担当;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林则徐“苟利家国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对民族的责任与担当。再如“尽责”方面,“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现代桥梁事业先驱茅以升,天文学家南仁东构想的“中国天眼”历时22年建成,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北斗天团”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建立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等。最后呼吁新时代青年,应以前辈为榜样,做有理想、肯担责、不负使命的优秀青年。
立意:
1.心系家国,青春无悔。
2.秉持使命担当,不负大国情怀。
3.敢立青云之志,担当民族大任。
4.俯仰一世,一世担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