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2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1 10:1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业经济,应当成为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B.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已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收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C.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D.我们党的每一个基层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地把党的宗旨诵读在口头上,落实在行动上,融化在血液中。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概括和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验,是《实践论》基本思想的发展和继承。
B.演员能否将提升演技作为职业信仰,事关影视业的健康发展。正因为如此,人们希望演员们能够多学习些演技,少做点哗众取宠的事。
C.目前,我国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和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稳定、趋势向好”的基本现状并不相符,这是多种原因导致的。
D.有些品牌的空调产品宣称能去除甲醛,其功能实现主要依靠配置相关去除甲醛模块来完成,而这种模块的技术目前并不成熟。
3.下列选项对《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语言特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鲜明性 B.严谨性 C.生动性 D.议论性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而且要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②在王守仁看来,“知”与“行”的合一是强调既要“知”,又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③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命题。
④所谓“知”是指科学知识,所谓“行”是指人的实践。
⑤知行合一也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这一命题主要涉及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
⑥知行合一,这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A.⑤④①⑥③② B.①③⑤④⑥②
C.②③⑤④①⑥ D.③④②⑥⑤①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青少年往往为陈旧、复杂的教学方法,愚蠢和严厉相交替的说教以及拙劣________的哲学所束缚而失去平衡。
②“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_____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
③我国将开展选拔女宇航员的工作,虽然有外国的选拔条件作参照,但还要符合中国国情,具体做法还要进一步_______。
A.肤浅 反映 摸索
B.浮浅 反映 探索
C.浮浅 反应 摸索
D.肤浅 反应 探索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摆脱野蛮进入文明阶段后,中华先民就一直是生机勃勃、活跃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具体表现为文化区域的造就,经济重心的形成,政治中心的变迁。
①从而在文化上表现为多样性,经济上表现为不平衡性,政治上则表现为追求统一性
②经过凝结升华后,又从中原散发到东、西、南、北各方位
③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就一直存在所谓东西南北中的问题
④正是这种持续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明不断丰富
⑤文化、经济和政治的表现不一,便不断酝酿出种种社会矛盾
⑥各地先民创造出绚烂的文化,随后从西到东、从南到北传播,进而汇聚在中原
A.④⑥②③①⑤ B.⑤③⑥②①④
C.⑥②③⑤④① D.⑥②④①⑤③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读书多,见识广,讲起道理来滔滔不绝,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个大能人,但是也有人认为他如果为人、做事能够踏实点就更好了。
②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但相关史书并没有留下有关他的详细记载,人们只能从前人的闲言碎语中了解他。
③这个人学术研究的能力差,攀龙附凤的本领却很大,一天到晚只想着如何升官而不努力工作。这样的人,能得到重用吗?
④尽管谈判非常顺利,但我们还得小心谨慎,避免节外生枝,因为和我们谈判的那个人是非常难缠的,信用似乎并不好。
⑤一个夹在数个大国之间的弹丸小国,却能够左支右绌,如鱼得水,这得益于该国领导集团卓越的才能和丰富的智慧。
⑥随着国学热的渐趋升温,各种国学读物大量涌现,令人自顾不暇。这股热潮如果能够持续下去,必将提升人们的国学素养。
A.②③⑤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①③④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竹笋(sǔn) 臆造(yì) 吝啬(sè)
B.违反(fàn) 漆黑(qī) 钦差(qīn)
C.谬种(niù) 是否(fǒu) 预期(yù)
D.暂时(zàn) 剥削(xiāo) 担负(fù)
9.根据《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作中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做系统的周密检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工作,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B.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
C.毛泽东用“有的放矢”这一成语,生动形象地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应该用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的实践,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性。
D.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中国共产党人应从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出发,去研究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10.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
②我们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更要高瞻远瞩,从宏观角度规划未来,携手共创一个稳健团结、自强不息的社会。
③随着国内跑步热的兴起,像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这样的高水平国际赛事受到广大跑友的追捧,让跑友们前仆后继。
④最后,朱老先生说这只是一次粗枝大叶的讨论,希望大家能从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具有的谨严精神。
⑤高校只有不断优化结构,才能让自身的人才培养更有的放矢,让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实现共赢。
⑥《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我们在拜读时要认真研究,多方探讨,对的就接受,不对的就抛弃,生吞活剥是要不得的。
A.③④⑥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④⑤⑥
二、语言表达
1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在线教育,遇到挑战的不只是学生,还有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而随着教师对技术操作的熟练,更大的焦虑来自教与学的内部。由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发布的《疫情期间高校教师线上教学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3997名高校教师中,超过50%的参与教师认为在“保持学生注意力”“维持课堂秩序”“组织课堂讨论”,以及“课后线上交流反馈及讨论”四个方面还存在困难。而在回答“在线教育带来的最大挑战是什么”的提问时,排在前三位的答案分别是“需要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教学习惯”和“转变教学观念”。
12.阅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第二部分第一个层次两句话: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提问:从结构上看,这两句话有什么作用?从语言上看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在学本事、长见识的过程中,舒适有时候反而会是一种障碍。只愿意在驾轻就熟的领域待着,不想再费劲向前了。这种学习,很难进步。勇于走出舒适区,向艰难区循序渐进地进发,才能真正长本事。
其实,舒适区像一个圆。7。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越畏首畏尾不愿努力,这个圆就越小得可怜。那个古希腊的犬儒主义者第欧根尼,什么也不愿干,把自己蜷在一个桶里晒太阳为最高追求,那他的舒适度就只有“桶”那么大。气温一下降,这个“舒适”就有几分可疑。苏东坡有首诗说,“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是激愤之作,不在挫折中磨砺,怎么可能成功呢!满足现状错失的是更大的舞台。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成长,应该从不断走出舒适区开始。
13. 请在文段中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句子,使文段逻辑清晰,文意贯通,不超过40个字。
14.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三、现代文阅读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它承载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时代诉求和革命行动,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一部革命文化的产生、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斗争史。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革命文化源于伟大的革命实践,有了革命斗争实践才有革命文化。研究革命文化,必须研究革命斗争,包括军事斗争、经济斗争等。这些革命斗争实践为革命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其蕴含的不畏牺牲、乐于奉献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成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特质。同时,革命文化也为革命实践的发展提供动力。例如,延安精神来源于党在延安时期坚持敌后抗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的革命实践;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价值,正在于其中蕴含的精神要素对延安时期乃至今天的奋斗实践产生的指导、鼓舞和借鉴意义。
没有理论自觉就没有文化自信。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马克思主义是揭示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革命实践与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始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其蕴合的核心要素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比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蕴含的鲜明的群众观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容。
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的主体,革命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创造的,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有了中国革命,才孕育和形成了革命文化。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曲折艰辛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不同历史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充分坚持和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坚持用革命理论武装干部、群众的头脑,系统地领导人民群众在以不同方式参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事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革命文化。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由于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不断创造和丰富发展的,因此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广泛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创造性,成为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
(摘编自朱喜坤《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革命文化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源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等革命实践。
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当代的文化自信,必须着眼于和立足于革命文化。
C.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军事斗争、经济斗争等革命实践,孕育了伟大的革命文化。
D.革命文化和革命实践是共生互促关系,因而革命文化指引着革命实践取得成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宗明义,明确指出了革命文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B.文章用延安精神举例论证了“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并阐述革命文化的作用。
C.文章从理论自觉的层面,列举事例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而形成革命文化。
D.文章中间部分展开论证,结尾照应开头,使全文形成“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革命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革命精神,还包括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等。
B.若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就难以产生革命文化。
C.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的主体,只要参加革命实践,人民群众就能创造革命文化。
D.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两种群众观念,不属于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
四、写作
16.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有数不清的伟人涌现他们建立起了五彩的文化大厦,使我们的社会不断发展。可是,却只有极少数的人被我们称为“思想家”。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由自己的思想支配,所以才有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但是,世界并非有非黑即白的绝对界限,思想也是这样,没有非此即彼的是非分界。你怎样看待是与非,对与错呢?
请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观点,3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
A项,“发展和重视农业产业经济”语序不当。按照认识的过程,应该先重视再发展,将“发展和重视”应改为“重视和发展”。
B项,“群体、社会、他人”语序不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正确语序应该是“他人、群体、社会”。
C项,“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语序不当。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比赛的正常程序应该是“从命题、海选、决赛到颁奖”。
D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熟练掌握病句的类型以及修改。《考试大纲》列举六种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六种病句需要考生在平时多做练习、多总结、熟练掌握。只有如此,做这类题才能得心应手。
2.【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发展和继承”语序不当,可改为“继承和发展”;
B项,“演员能否将提升演技作为职业信仰,事关影视业的健康发展”两面对一面,可改为“事关影视业能否健康发展”;
C无误。
D项,“其功能实现主要依靠……来完成”句式杂糅,可改为“其功能主要依靠……来完成”。
故答案为:C
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3.【答案】D
【解析】《改造我们的学习》作为一篇政论文,首先观点十分鲜明,在文中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其次是语言的严谨性,如第一部分的论点用了“日益结合”的提法,“日益”一词客观地写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逐步结合的过程;最后是语言的生动性,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如用“饮差大臣”“瞎子摸鱼”等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而“议论性”并非本文的语言特色。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特点的判断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先读懂文本,赏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再逐个分析选项,判断正误。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通读语段可知核心词是“知行合一”。首先要提出“知行合一”的起源,即③中“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命题”。④中分别解释“知”、“行”的概念,是对③的补充说明,故④在③后。②是对“知"行”关系的阐述,强调"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和④中分别解释“知”、“行"的概念联系紧密,故②在④后。⑥强调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紧承②中“在王守仁看来”,故②⑥排在一起。⑤中“知行合一也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是对“知行合一”概念的补充说明,①是对“知“行”统一必要性的认可,⑤和①将“知行合一”上升到中国古代哲学层面进行论述,且①是全段的总结,“知”“行”结合方为“善”,故⑤在①前。因此,最恰当的排序顺序是③④②⑥⑤①。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
5.【答案】A
【解析】
①句:“肤浅”主要用于认识、理解等,局限于表面,常指学识浅薄,理解不深刻;“浮浅”主要用于作风、学识等,着重于浮在表面,指认识浅薄,不扎实。①用来修饰“哲学”,指学识浅薄,理解不深刻,用“肤浅”。
②句:“反应”指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引申为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指物体的形象反着映射到另一个物体上;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等。②写“低碳生活”表现出的事物的实质,所以用“反映”。
③句:“摸索”着重指在方向不明、经验不多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地寻找,对象常是经验、方向、门径、技术等;“探索”着重指为解决疑难问题而多方面寻求答案,试图发现、求得隐藏的事物,比“摸索”更自觉、更进一步,对象常是奥秘、原因、根源、知识、实质、本质等。③指中国“选拔女宇航员”经验不足,所以用“摸索”。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和辨析词语的能力。做这类题关键是平时多积累、熟记,要了解词语、意义、词性、语体色彩、用法的差别,结构等内容,区分细微差别,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6.【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②“又从中原”承接⑥中的“进而汇聚在中原”;④“正是这种"指代⑥②中的内容,所以在其后;①“从而”承接④句,“便“于是”两个关联词可以确定⑤③顺序,故正确顺序足01日夏5日,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作答本题,要注意句子中代词、关联词的连接作用,在内容上注意逻辑关系(时间、空间、事理-一转折、递进、并列、条件、假设、总分、因果),主语一致与否。
7.【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滔滔不绝”,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没完没了。多形容话多,说起来没完没了。使用正确。
②“闲言碎语”,与正事无关的话;没有根据的话,闲话。语境是说史书上没有记载,人们只能从稗笔野史中了解他的情况,不合语境。
③“攀龙附凤”,原指依附帝王或皇亲国成以求提高地位、成就功业,后泛指依附或投靠有权势的人。使用正确。
④“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使用正确,
⑤“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语境理解为能够支撑,望文生义。
⑥“自顾不暇”,照顾自己都来不及(哪里还能顾到别人)。不能用于别人,用错对象,故②⑤面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8.【答案】A
【解析】B项,“违反(fàn)”中的“反(fàn)”读音错误,应该读为“反(fǎn)”。
C项,“谬种(niù)”中的“谬(niù)”读音错误,应该读为“谬(miù)”。
D项,“剥削(xiāo)”中的“削(xiāo)”读音错误,应该读为“削(xuē)”。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这类题要求考生平时多积累,识记常用字的字音,尤其是一些多音字、音近字、形近字以及容易误读的字音。
9.【答案】C
【解析】C.“中国共产党人应该用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的实践, 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性”错。根据原文,“有的放矢”是指,中国共产党人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①“开门揖盗”指开了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来危害自己。语境说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让其来危害自己,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②“高瞻远瞩”指站得高,看得远,形容眼光远大。语境说“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从宏观角度规划未来”,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③“前仆后继”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语境中马拉松赛和“斗争”无关,望文生义,应为“前赴后继”。使用错误,排除AC两项。
④“粗枝大叶”形容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语境用于“讨论”而不是“做事”,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排除D项。
⑤“有的放矢”比喻言论、行动目标明确。语境说让“人才培养”目标更明确,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⑥“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语境指读书要认真思考,不加分析地接受要不得,望文生义,应为“囫囵吞枣”。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B
此题考核辨析成语的能力,做这类题关键是平时多积累、熟记。在辨析成语时,要能了解成语的意义、词性、成语的感彩、语体色彩、用法的差别,成语的出处、结构等内容,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另外,还可以通过关键字区别,比如“耳熟能详”中“耳”字与“有目共睹”的“目”字。
11.【答案】在线教育过程中,“保持学生注意力”“维持课堂秩序”等成为难题;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与习惯也面临着挑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该段文字主要说的是《疫情期间高校教师线上教学调查报告》带来的两个角度的思考:一方面是教师在在线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是教师面对的挑战,即在教学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对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由“在接受调查的13997名高校教师中,超过50%的参与教师认为在·保持学生注意力“维持课堂秩序”组织课堂讨论”,以及'评后线上交流反馈及讨论”四个方面还存在困难”可知,一方面是教师在在线教育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四个方面“保持学生注意力”维持课堂秩序”组织课堂讨论”,以及“课后线上交流反馈及讨论”、由“而在回答:在线教育带来的最大挑战是什么”的提问时,排在前三位的答案分别是“需要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教学习惯 和0转变教学观念”另-方面是教师面对的挑战,即在教学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习惯”和“教学观念”,注意字数不超过60个字。
故答案为:在线教育过程中,“保持学生注意力”“维持课堂秩序”等成为难题;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与习惯也面临着挑战。
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
12.【答案】①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②语言特点:用词准确、严谨,逻辑严密。
【解析】本题作答注意分析第一句话讲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强调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第二句话讲人们的正确思想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这两句话承接开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又是下文的总起。
语言上,用词准确、严谨,如:中心语前的修饰词语“正确”,以区别于不正确;“先进阶级”,就现在来说,当然是无产阶级,这里也可以包括近代无产阶级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以前别的先进阶级。
逻辑严密,如:“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即阐明了由精神到物质(第二次飞跃)、思想变为物质力量的道理,又指明了这种物质力量即掌握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的群众的巨大作用。
故答案为: ①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②语言特点:用词准确、严谨,逻辑严密。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指出手法,分析句子;④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
【答案】13.你越不怕吃苦,向外开拓,这个圆的圆周就越大,你的发展空间就越大。
14.那个古希腊的犬儒主义者第欧根尼,什么也不愿干,以蜷在一个桶里晒太阳为最高追求,那他的舒适区就只有“桶”那么大。
【解析】
(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决此类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1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此题是一道补写题。具体分析,需要补写的括号前是一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承接的内容是第一自然段的尾句:"勇于走出舒适区,向艰难区循序渐进地进发,才能真正长本事”;依据语意连贯原则那么接下来就应该讲“舒适区”和“圆”之间的关联。“你越不怕吃苦,向外开拓"正呼应了“勇于走出舒适区,向艰难区循序渐进地进发”,而“向外开拓“正像一个圆的圆周不断扩大,进而作者推论到“人生体验就越丰富”和“发展空间就越来大”之间的正相关的对应关系,也就是先“丰高的经验”,才有“越大的发展空间”。
故答案为:你越不怕吃苦,向外开拓,这个圆的圆周就越大,你的发展空间就越大。
14.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具体分析,原句中“把自己蜷在一个桶里晒太阳:和“为最高追求"搭配不当导致句式杂标;“"舒适度”与"那么大"不搭配。应改为"那个古希腊的大儒主义者第欧根尼,什么也不愿干,以蜷在一个桶里晒太阳为最高追求,那他的舒适区就只有·桶·那么大”。
故答案为:那个古希腊的犬儒主义者第欧根尼,什么也不愿干,以蜷在一个桶里晒太阳为最高追求,那他的舒适区就只有“桶”那么大。
15.【答案】(1)D
(2)C
(3)B
【解析】(1)本题中,D项,“共生”不符合文意,原文意思是革命文化源于革命实践,两者不是共生关系;“革命文化指引着革命实践取得成功”表述错误,原文提到革命文化为革命实践的发展提供动力,并没有明确指出“革命文化指引着革命实践取得成功”。
故选D。(2)本题中,C项,“列举事例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而形成革命文化”表述错误。C项内容对应文章第三段文字,这一段引用毛泽东的观点并进行分析,属于道理论证。另外,这一段主要论述了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是包含在革命文化中的,所以“进而形成革命文化”错误。
故选C。(3)
A项,强加关系,原文中革命文化包含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是并列关系,选项中的“主要……,还……”给它们分了主次,改变了原文的逻辑;
C项,“只要参加革命实践,人民群众就能创造革命文化”缺少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
D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蕴含的鲜明的群众观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因此,其体现着革命精神,也应属于革命文化。故选B。
故答案为:⑴D⑵C⑶B
⑴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⑵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⑶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16.【答案】一切大自然的问题往往会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但是生活中,一件事的答案往往有多种,是与非也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判断得一清二楚。而且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使得我们对于选择也感到很茫然。
我觉得人应该要高瞻远瞩,考虑到未来的全盘发展。但是也不可过多考虑,变得举棋不定。在不背离你的最终目标的情况下,尽量地做出你现在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就可以了。要记住,人要有做出选择的勇气,也要有承担选择后果的勇气。敢于做出自己认为明智的选择,当选择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之后,也要有勇气去承担后果。
人生总是充满着变数,我们不可能一直正确无误地走下去,一些小波澜总是难免的,把握住你的人生方向,坚定你对生活的追求,这样就可以了。其他的,等到来的时候,我相信你可以去面对。这就是生活。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微写作的能力。
材料围绕“思想”这个话题展开论述的,材料首先肯定“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由自已的思想支配,所以才有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但关键句是“但是,世界并非有非黑即白的绝对界限,思想也是这样,没有非此即彼的是非分界。你怎样看待是与非,对与错呢”,材料本身有思辨的意味,考查的是考生的辩证思想。此材料其实想引导考生思考“人的正确思想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世界上事物总是对立统一的,正确的东西和错误的东西总是并存的,是相反相存的,故我们要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过程,理解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文的行文思路可如下:开篇提出话题:人的正确思想从何而来;继而围绕“从社会实践中来”(分析观点);后提出如何形成正确的思想:即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这样才能认识真理,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
故答案为: 一切大自然的问题往往会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但是生活中,一件事的答案往往有多种,是与非也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判断得一清二楚。而且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使得我们对于选择也感到很茫然。
我觉得人应该要高瞻远瞩,考虑到未来的全盘发展。但是也不可过多考虑,变得举棋不定。在不背离你的最终目标的情况下,尽量地做出你现在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就可以了。要记住,人要有做出选择的勇气,也要有承担选择后果的勇气。敢于做出自己认为明智的选择,当选择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之后,也要有勇气去承担后果。
人生总是充满着变数,我们不可能一直正确无误地走下去,一些小波澜总是难免的,把握住你的人生方向,坚定你对生活的追求,这样就可以了。其他的,等到来的时候,我相信你可以去面对。这就是生活。
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高效快速成文的关键:1.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如写作范围、文体、主题、篇幅等。2.把握材料。大部分小作文为写作者提供了材料,要力求吃透材料,把握主旨,领悟内涵。这样才能使作文立意准、立意高。3.内容要精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