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 怜悯是人的天性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②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
③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④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
⑥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⑥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A.②①⑥④⑤③ B.④①③⑥⑤②
C.④⑤②①③⑥ D.②⑥①⑤③④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我们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的宗旨,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B.武汉某商务公司老板王某谎称能帮人走关系拿购房指标为由,先后诈骗13名购房者共120余万元,近日被硚口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C.如果从制度上让权力不自由,同时赋予公众监督的权利,权力才可能不敢轻易胡来,至少在一切有阳光照见的地方不敢公然胡闹。
D.在书中,卢梭一方面借助当时有关野蛮人的人类学资料,一方面展开辩证的想象,回顾了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过渡。
3.下列对《怜悯是人的天性》原文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提出自然状态中的人类没有善恶之分,除非从生理意义上以能否帮助自我保存的性质作为区分标准,为后文否定霍布斯的观点做铺垫。
B.霍布斯的“人天生是恶的……疯狂地把自己看作是整个宇宙的唯一所有主”的观点错误的原因之一在于忽视了欲望是社会的产物,这不是野蛮人对自我保存的关心中所具有的。
C.文章运用了大量事实论据来证明怜悯心是人的天性,关怀、友谊也是对特定对象的持久怜悯心的产物。
D.卢梭认为哲学使人与世隔绝,智慧和理性使人变得冷酷无情。因此要回归自然情感,远离理性。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畸形(jī) 精辟(pì) 禀性(bǐn) 混混沌沌(hùn)
B.斐然(fěi) 摒弃(bìng) 爱憎(zèng) 皓首穷经(hào)
C.芜杂(wú) 狙击(jū) 木椽(yuán) 脉脉含情(mò)
D.肄业(yì) 癸丑(guǐ) 怜悯(mǐn) 嗜血成性(xuè)
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
B.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生哲学,儒家坚持以修身为本,追求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C.建立现代科学的三大基石是理论、实验和数学(包括计算、统汁与建立在抽象模型基础上的演绎推理)。
D.2012年开始实施的新《标点符号用法》,我们要怎样贯彻:通知各校自行学习?组织骨干教师来培训?
6.下列各句中,所引用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凭着高尚的师德和深厚的学识,春雨润物般地教育感染着他的学生,让无数学子受益,他也因此被人们广为称道。
B.“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变革是发展的永恒推动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国家,都要努力冲破思想的藩篱,勇于创新。
C.“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党员干部来说,走好为官从政的第一步很重要,但守住初心,自始至终坚守住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底线,则更为重要。
D.“风物长宜放眼量”,自然美景可以陶冶性情、愉悦身心,闲暇之余,我们要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亲近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一天晚上为了制作报告会的PPT,丽莎加班到了凌晨2点,现在她对车厢里的嘈杂声充耳不闻,靠在座位上睡着了。
B.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在钱塘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来,瓦釜雷鸣般的巨响,让岸边观潮的游客惊骇不已。
C.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发聋振聩,给当时法国思想界带来全新的气息,这本书后来成为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D.尽管近年采取了加开临时客车等措施,但春运出行难的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各大火车站万头攒动,众多旅客重足而立,交通场面拥挤不堪。
8.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惴惴不安 与日具增 滥施酷刑 瞻前顾后
B.挺而走险 歪门邪道 淡虎色变 凭心而论
C.稍纵即逝 千姿百态 莫衷一是 郑重其事
D.沉默寡言 翻云复雨 不知所措 井然有叙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女子柔道选手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②如果有人需要你的帮助,你是无动于衷,还是伸出援手?对于有良知的人来说,应该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③总有一些人自以为道德高尚、怙恶不悛,不按法律办事,依照自己的道德规范维护所谓的“正义”,最终害人又害己。
④他体会过患病无钱医治的滋味,感受过被免掉三四千块钱医药费的幸福瞬间,所以他对窘境中的病人能感同身受。
⑤阅读写景抒情的散文,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设身处地,感受作者心灵的颤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
⑥面对公交车上正在抢劫的歹徒,春节回家探亲的军人小礼明目张胆,挺身而出,制伏了凶悍的歹徒。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10.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种格言式或语录体的随笔小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章,它多数不设标题,没有叙事和起承转合,篇幅短小精致,风格清雅俊秀,少到十余字,多也仅数十字,结合了诗歌的意境和散文的气势,骈散相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的是作者即时闪现的心灵火花和深思熟虑的片段感悟以及对人生省察的忠实记录。
①生活化和艺术性兼具 ②言简意赅但意蕴绵长 ③清新流畅如行云流水
④韵律既和谐又变化灵活 ⑤平淡浅显而优美雅致 ⑥常用对偶句、排比句和比喻、对比
A.④③①⑤②⑥ B.⑥④②⑤①③
C.③①⑥④②⑤ D.⑥②①⑤④③
二、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可以肯定的是,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它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不仅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且还有这样一个优点:( )。它能使每一个矫若惊龙的野蛮人宁可到别处去寻找食物,也不去抢夺身体柔弱的孩子或老人费了许多辛苦才获得的东西。在训导人们方面,它摒弃了“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样一句赋理性和符合公正原则的精辟格言,而采用“在谋求你的利益时,耍尽可能不损害他人”这样一句出自善良天性的格言,尽管这句格言没有前一句格言完善,但也许更有用处。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不应当在高深的理论中而应当在这种自然的感情中去寻找人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的熏陶也不愿意做恶事的原因。虽然苏格拉底和那种素养的人可以通过理性而获得美德,但是,如果人类的生存要依靠组成人类的人的推理的话,则人类可能也许早就灭亡了。
1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 )
A.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置之不理。
B.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
C.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熟视无睹。
D.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置之度外。
12.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准确请找出并加以改正,说明理由。
①它能使每一个矫若惊龙的野蛮人宁可到别处去寻找食物,也不去抢夺身体柔弱的孩子或老人费了许多辛苦才获得的东西。
把 改成
理由:
②在训导人们方面,它摒弃了“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样一句赋予理性和符合公正原则的精辟格言。
把 改成
理由: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把它改成一个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4.阅读下面的内容,然后回答问题。
三段论是人类最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的论证。
例如:
大前提:凡是人都会死。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所以苏格拉底是会死的。
有两户人家都生了儿子。有一家的孩子死了,就将另一家的孩子偷偷地抱回自己的家。另一家发现后与这一家争吵得不可开交,于是告到官府。知县对两个妇人说:“你们两人一人拉住孩子的一条胳膊,谁把孩子抢到手,孩子就属于谁。”大堂上,两个妇人就动手拉了起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甲妇人开始时还使劲儿,听到孩子哭喊后,就不使劲儿了。而乙妇人则拿出吃奶的劲儿,眼看就要把孩子抢到手了。这时,知县大叫一声“停!”然后平静地说:“我现在知道孩子的真正母亲是谁了。”他用手指了指那个不使劲儿的甲妇人说:“她是真正的母亲。”
请根据所给参考示例,写出知县断案的三段论推理过程。(每部分不超过20个字)
15.下面是一篇新闻报道的片段,请概括出火神山医院的三个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2个字。
作为一所传染病医院,火神山医院对各项防护措施的要求近乎苛刻。院区内设置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及医护人员专用通道和病人专用通道,严格避免交叉感染。病房设计上,专用的隔离防护窗用于物品传递;医院绝大部分房间是内部压力低于外部的负压房间,避免病毒随气流流出。覆盖整个院区的防渗膜确保污染物不会渗透到土壤水体中,雨水、污水经过两次氯气消毒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所有房间空气均经过消毒杀菌及高效过滤达标后才高空排放。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美学的问题之一在于,依托现代性知识型的生成而产生的具象而精致的身体审美感性如何与逐渐被挖空和风干的中国古典心性传统重新接通。当来自现代性传统的交响乐、芭蕾舞、话剧、油画等不断挤压古典式琵琶、戏曲、水墨画等的生存空间,并迫使其面向现代性而寻求转化时,由此产生的新的身体审美感性又该如何去与业已变得水土不服、气息奄奄的中国古典式心性传统相匹配呢?显然,中国古典式心性传统本身的现代性转化也同样变得重要而又急迫了。中国人的现代性身体感性文化必须和只能与中国人的现代性心性文化相匹配。蔡元培在“五四”时期倡导“美育代宗教”时的致命疏忽在于,多满足于身体感性的现代性转化而少关注心性传统的现代性转化,而后者更具重要性。
今天,在追究这类问题时,不妨重温六朝宗炳《画山水序》的观点:“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万趣融其神思。……畅神而已。”宗炳在此倡导的“应目”“会心”和“畅神”三环节的整合相应之说,在清代叶燮的主张“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中获得回应。在宗炳与叶燮两人之间略作比较,“应目”与“感于目”“会心”与“会于心”之间单从字面上看是无甚差别的,只是宗炳的“畅神”显示了对一种积极的深层心灵至乐的发现和肯定。
这使我想到,美学在当代要继续处理现代中国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如何完美融合?在这个意义上,美学在当代可以成为一门身感心赏之学,实现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融合。冯友兰指出:“哲学底活动,是对于事物之心观。……艺术底活动,是对于事物之心赏或赏玩。心观只是观,所以纯是理智底;心赏或赏玩则带有情感。”这里被叠用的“心赏”与“赏玩”,实际上正是指心灵的情感游戏,与康德有关想象力的自由游戏之说相通。艺术作为心赏,在这里应是指一种在身体感觉中满足心灵提升需要的自由游戏。这里的身体感觉是说,当前全媒体时代或互联网时代为满足人们的身体感觉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技术条件,致使人们无节制地冒险持续开发并放纵自己的身体感觉的满足。而这里的心灵鉴赏则是说,正由于此,人们诚然必须依靠身体感觉去证明自己,但更需从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直到回归于心灵的宁静。由此可以获得美学存在的当代理由:通过美学去探究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问题,也即透过身体感觉而实现心灵归于宁静的途径。
这种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在当前具有必要性。张世英发现,现代西方艺术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重感官美,声色之美;另一个是“为艺术而艺术”,重视声色之美,可是单纯感官娱乐没有深层内涵。这为西方后现代艺术所批判,强调艺术要深入生活里面。但后现代艺术完全丢掉感性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针对这种偏颇,他提出一种主张: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就是艺术、文艺要深入到生活里面去,要和现实相结合。生活艺术化就是要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到艺术水平,生活要超越现实。”他主张讲声色之美,但声色之美也要看它背后有没有精神支撑,有没有背后的意义,有没有它深层含义,“艺术生活化既不能离开感性美,又要讲精神境界的支持,这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这就是说,一方面艺术要从现实生活的沃土吸纳生气,另一方面生活要按艺术的精神境界去提升。这等于就美学中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之间的协调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在当前全媒体时代或互联网时代条件下,中国美学更需要探索出从身感而上升到心赏之境的途径。
(摘编自王一川《通向身感心赏之学》)
材料二:
中国当代美学建构的理论来源或根据大致有四个: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如实践美学、客观美学等;第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如直觉美学、生命美学、超越美学、体验美学等;第三,现代西方心理学、艺术中心论,如心理美学、艺术美学、否定美学等;第四,中国传统哲学,如意象美学、伦理美学、和谐美学、和合美学等。
中国当代美学只能或应当是新实践美学,即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出发,以完整的人为目的,充分吸纳现当代中外美学的优秀成果和中国古代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美学观念建构的新实践美学体系。新实践美学也可称为人生美学。这一美学既克服实践美学的唯理性倾向,又克服了后实践美学的非理性的倾向。这一美学将使完整的人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复归。在这一美学体系中,审美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又表现为层次的差别。基础层次呈现为感性的形而下的意象状态,最高层次则显现为理性的形而上或超越性的境界状态。这里的“境界”既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之意,又有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之意,更有当代西方哲学中的“本真”之意。
(摘编自邹其昌《对当代美学问题的思考》)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身体审美感性伴随现代性知识型的生产而产生,它必须与中国古典心性传统相接通,才能既有身体感觉的满足,又有心灵的提升。
B.身感心赏之学在当代仍然有存在的理由,因为当前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脱节,人们只追求感官享受而忽视心灵提升。
C.文章提倡艺术生活化,就是说艺术必须深入生活,要从现实生活的沃土里吸纳生气,同时要按照艺术应有的精神境界去提升生活。
D.邹其昌认为,当代中国美学建构的理论来源过多,庞杂的理论支撑容易造成人格分裂,难以造就完整的人,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1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体感性和心性传统都需要向现代性转化,蔡元培倡导“美育代宗教”注重身体感性的现代性转化而较少关注心性传统的现代性转化。
B.宗炳所说的“畅神”是欣赏活动中深层的心灵至乐,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愉悦,单纯追求声色之乐的身体感觉无法达到这样的审美境界。
C.王一川强调当代美学要探究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问题,目的是鼓励人们要做到身心一致,奋发有为,积极向上,防止人格分裂。
D.审美活动中,如果仅仅追求声色之美,那是形而下的意象追求,只有通过声色之美而感悟到背后的精神力量,才是形而上的境界追求。
1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真正属于心灵鉴赏的一项是( )
A.鉴宝现场,专家当即为群众的每一件文物报价。
B.看油画《父亲》,仿佛闻到人物身上的烟叶味。
C.看电影《三打白骨精》,为演员的演技叫绝。
D.看科幻电影,对人说:“全是编的,莫当真。”
19.请结合材料内容,给“身感心赏之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20.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四、写作
21.假设思维,就是针对某一话题进行假设描述或假设推理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既然霍布新认为恶人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我们就要问:野蛮人是否也是一个强壮的孩子?如果我们承认他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如果这个人强壮的时候也像他柔弱的时候那样依赖他人,那么,什么过分的事他干不出来呢?他的母亲如果不及时喂他奶,他就会打她;如果他觉得他的弟弟招他讨厌,他就会掐死他;如果别人碰撞了他或打扰了他,他就会咬别人的腿。
——摘自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
请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写一段文字。要求:⑴所写文字能运用这种思维方式;⑵主题突出、文意完整;⑶字数为50-80字(含标点符号)。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语段总体内容,找出总起句。观察选项可知,整个语段是在讲“获得真正的教养的途径”,所以②是起始句,②后面应该具体讲途径,即“研读世界文学”,所以②后面是⑥①,然后具体解释怎样研读世界文学,⑤为研读世界文学的具体做法,③中的“以及”为进一步阐述,所以⑤③在①后面,最后④对这一途径进行总结。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顺序、逻辑顺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时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
2.【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无误。
B句式杂糅,“谎称……为由”句式杂糅,可改为“谎称能……”,或者“以……为由”;
C.关联词搭配不当,“如果……才……”不能搭配,“如果”应改为“只有”;
D.成分残缺,在最后补充“的历史进程”。
故答案为:A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因此要回归自然情感,远离理性”理解错误,卢梭认为哲学家缺乏怜悯心,智慧和理性使人产生自爱心,更多地关心自己,而非他人。卢梭在于证明怜悯是人的天性的观点,而非要远离理性和智慧。
故答案为: 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在仔细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判断正误。学习课文重在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其结构脉络与使用的手法,另外此文也较具有现实启发意义,学习时要重点把握这几个方面。
4.【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
A“禀性”中的“禀”应读作“bǐng”;
B.“爱憎”中的“憎”应读作“zēng”;
C.“木椽”中的“椽”应读作“chuán”。
D无误。
故答案为:D
此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主要考查生僻字、多音字、易读错的字、形似字。多音字可以根据意项判断读音。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记忆,多读、多训练。
5.【答案】A
【解析】 A、“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 ”并不是问句。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积累标点符号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根据句子进行标点判断。标点符号分为两大类:点号和标号。点号包含顿号和逗号等。标号包含括号和省略号等。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
6.【答案】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文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D项,“风物长宜放眼量”意思是放开眼界,以阔大的胸怀看待人世间的万事万物。语境是观赏自然风物。诗句与语境不相符。
A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树、李树不说话招呼,但由于花朵果实吸引人,人们前来赏花摘果,使得树下自然走出一条小路。比喻为人真诚、忠实,自然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与语境相符。
B项,“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意思是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变革、不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与语境相符;
C项,“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任何事情都有开头,却很少有能到终了的。告诫人们要有始有终,善始善终。与语境相符。
故答案为:D
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文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本题将诗文放在句子中考查诗文合不合语境,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弄清诗文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具体分析所引用诗文合不合语境。
7.【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望文生义。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并不是指听不见周围的声音。
B.望文生义。瓦釜雷鸣: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比喻庸才;声音低沉的砂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这里误以为声音很大。
C.正确。发聋振聩:聩,耳聋。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符合语境。
D.望文生义。重足而立:两脚并拢而立,不敢迈步。形容恐惧。这里误以为“人的脚踩着人的脚”。
故答案为:A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8.【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形的能力。
A“与日具增”中的“具”应改为“俱”;
B.“挺而走险”中的“挺”应改为“铤”,“淡虎色变”中的“淡”应改为“谈”,“凭心而论”中的“凭”应改为“平”;
C无误。
D.“翻云复雨”中的“复”应改为“覆”,“井然有叙”中的“叙”应改为“序”。
故答案为:C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形的能力。这类题目,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这就需要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①“充耳不闻”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多用为贬义。语境中误用为形容选手比赛时非常专心,没有听到赛场上的人声,曲解词义,使用错误。
②“无动于衷”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由语境“需要你的帮助”可知,使用正确。
③“怙恶不悛”指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本句形容那些不按法律办事的人,使用对象错误。
④“感同身受”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使用正确。
⑤“设身处地”,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语境中强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应为“身临其境”。
⑥“明目张胆”形容公开地、无所顾忌地做坏事,含贬义,此处用于形容军人小礼的英勇行为,褒贬失当。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10.【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句子衔接能力。
解答这类排序题,可先根据横线前后句子,确定第一处或最后一处横线上的句子。第一处横线前面讲“骈散相间”,“骈”即“对偶的”,所以第一处横线上填⑥,据此排除A、C两项。再确定第二处横线上的句子,因为文章骈散相间,常用对偶句、排比句等,所以“韵律既和谐又变化灵活”,故④紧跟⑥之后,据此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顺序、逻辑顺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时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
【答案】11.B
12.矫若惊龙;身强力壮;“矫若惊龙”,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从下文“身体柔弱的孩子或老人”可以看出此处应写“野蛮人”身体强壮有力。;赋予;富于;理由:“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与“理性”显然不搭配。
13.虽然苏格拉底和具有他那种素养的人可以通过理性而获得美德,但是,如果人类的生存要依靠组成人类的人的推理的话,则人类也许早就灭亡了。
【解析】(1)本题考查语句复位和正确成语使用的能力。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累赘、褒贬不当、用错对象、前后矛盾、不合语境。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2)本题主要让我们辨析近义词语的区别能力。做这道题目首先要辨析词语的异同,辨析这几个词语可从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修饰限制的词语方面进行辨析;其次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3)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11.本题考查语句复位和正确成语使用的能力。
A项,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置之不理”与“声音”搭配不当。
B项,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此处与“声音”搭配,使用恰当。
C项,熟视无睹: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看见。 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这个成语强调的是“看”,与“声音”搭配不当。
D项,置之度外: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这个成语强调的是“生死利害”,与“声音”搭配不当。
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修改能力。
①中“矫若惊龙” 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此处用来形容野蛮人是不恰当的。根据下文“身体柔弱”判断,形容野蛮人的词语应是“身体柔弱”的反义词,故应改成“身强力壮”。
②中“赋予”的意思是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与“理性”显然不搭配。根据文章意思推断,此处应该是说理性的丰富,应改为“富于”。
故答案为: 矫若惊龙身强力壮“矫若惊龙”,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从下文“身体柔弱的孩子或老人”可以看出此处应写“野蛮人”身体强壮有力。
赋予富于理由:“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与“理性”显然不搭配。
1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中有两处错误,一是“那种素养的人”指代不明,应该改成“具有他那种素养的人”;二是“可能也许”语义重复,应删除其一。故句子改为:虽然苏格拉底和具有他那种素养的人可以通过理性而获得美德,但是,如果人类的生存要依靠组成人类的人的推理的话,则人类也许早就灭亡了。
故答案为: 虽然苏格拉底和具有他那种素养的人可以通过理性而获得美德,但是,如果人类的生存要依靠组成人类的人的推理的话,则人类也许早就灭亡了。
14.【答案】大前提:凡是亲生母亲都怕伤害自己的孩子。小前提:甲妇人怕拉伤孩子。结论:所以甲妇人是孩子的亲生母亲。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逻辑分析的能力。
该题要求学生以三段论的推理方法来论证知县断案的推理过程。县官推断不使劲儿的妇人是母亲,是因为凡是亲生母亲都怕伤害自己的孩子。
故答案为: 大前提:凡是亲生母亲都怕伤害自己的孩子。小前提:甲妇人怕拉伤孩子。结论:所以甲妇人是孩子的亲生母亲。
本题考查考生逻辑分析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认真阅读语段内容,把握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再从主要信息中根据要点内容进行推理。
15.【答案】①分区严格;②病房设计避免病毒外传;③污染物处理严格。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材料共4句话,第1句是总说,第2~4句是具体介绍。其中第2句是说医院分区非常严格,第3句是介绍病房设计上的特点,第4句是介绍医院在污染物处理方面要求严格。
故答案为: ①分区严格;②病房设计避免病毒外传;③污染物处理严格。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答案】16.A
17.C
18.B
19.身感心赏之学是从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实现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融合的美学。
20.第一段阐述当代美学必须关注心性传统的现代性转化;第二段阐述古人关于心性的论述;第三段阐述身感心赏之学在全媒体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意义,第四段探讨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完美融合的途径。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这类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动(或删或添或调或漏或拼),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
(2)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推断能力,四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或观点,并非直接出自文本,而是命题人依据文本所做的“推断”性表述,大多以前提与结论的方式组合,构成一个简单复句,形成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顺承关系。需要透彻地理解了文本的内涵,真正理解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正确地作出正误判断。注意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和论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把握材料的观点;注意辨析四个选项,判断选项论据是不是都能够证明题干所说的论点,也可以辨别哪一个论据与众不同,即可排除确定答案。
(4)本题考查语言文字运用中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定义既是对相关内容的高度概括,又符合格式要求,在内容上要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形式上,定义的概念应该放在一个大概念中,加上描述其本质特征的限制,即定义的概念描述其本质特征。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概括段意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善于勾画圈点出能够概括段意、揭示思路的关键词句。在厘清各段大意后,应立足于论题或论点,进行合理分层,相当于合并同类项。而对这些同类型的大意加以整合,并串联起来,就形成了文本的脉络。在这一阶段要坚决杜绝不分层,直接机械串联各段大意的做法。
16.本题需要排除三个错误选项:
B项“因为当前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脱节,人们只追求感官享受而忽视心灵提升”理解错误,这一表述于文无据,材料一第3段只是说“这使我想到,美学在当代要继续处理现代中国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如何完美融合”,并没有说“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脱节,人们只追求感官享受而忽视心灵提升”。
C项“……艺术生活化,……同时要按照艺术应有的精神境界去提升生活”分析错误,“要按照艺术应有的精神境界去提升生活”是“生活艺术化”的要求,不包括在“艺术生活化”的范畴之内。
D项“邹其昌认为……庞杂的……难以……”理解错误,材料中邹其昌只是客观地叙述中国美学建构的理论来源,并没有倾向性意见。
故答案为:A。
17.C项“……目的是……奋发有为,积极向上”说法错误。从材料一来看,王一川强调当代美学要探究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问题目的是让审美活动由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直到回归于心灵的宁静。
故答案为:C。
18.本题注意扣住是否属于“ 心灵鉴赏 ”来比对四个选项:
A项专家的评估是理性活动,不是情感游戏,不属于心灵鉴赏。
B项从静止的画面里仿佛闻到人物身上的烟叶味,感到他就是千千万万中国农民中一个,这正是一种情感游戏,是从身体感觉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心灵鉴赏。
C项看到的是演员的演技,没有进入故事,更没有领悟到故事背后的精神支撑,不属于心灵鉴赏。
D项清醒的理智行为,不属于情感游戏,不是心灵鉴赏。
故答案为:B。
19.本题作答注意需要下定义的概念是“身感心赏之学”,依据“在这个意义上,美学在当代可以成为一门身感心赏之学”可知,“身感心赏之学”的本质是“美学”。
再结合“实现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融合”“人们诚然必须依靠身体感觉去证明自己,但更需从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直到回归于心灵的宁静”可总结出这种美学的特点是:从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实现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融合的美学。
最后注意下定义一般使用长整句进行表述,格式多为“……是……”。
故答案为: 身感心赏之学是从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实现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融合的美学。
20.本题要求梳理文章行文脉络,对材料一四个段落归纳各段大意即可,可以通过寻找各段的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进行语言整合即可。
第一段关键句为“中国美学的问题之一在于,依托现代性知识型的生成而产生的具象而精致的身体审美感性如何与逐渐被挖空和风干的中国古典心性传统重新接通……”“中国人的现代性身体感性文化必须和只能与中国人的现代性心性文化相匹配”,这是说当代美学要关注心性传统的现代化转化;
第二段关键句有“今天,在追究这类问题时,不妨重温六朝宗炳《画山水序》的观点”,这是阐述古人关于心性的论述;
第三段关键句主要有“这使我想到,美学在当代要继续处理现代中国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如何完美融合?在这个意义上,美学在当代可以成为一门身感心赏之学,实现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融合”,这是阐述身感心赏之学在全媒体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意义;
第四段关键句主要有“中国美学更需要探索出从身感而上升到心赏之境的途径”,这是探讨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完美融合的途径。
故答案为: 第一段阐述当代美学必须关注心性传统的现代性转化;第二段阐述古人关于心性的论述;第三段阐述身感心赏之学在全媒体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意义,第四段探讨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完美融合的途径。
21.【答案】如果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就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不能实现自立自强,我们就还会回到当初那种落后挨打的局面,我们的人民就永远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解析】本题作答首先可以参照题干中的例文,围绕话题确立一个观点句,然后围绕观点句进行假设推理论证。形式上采用“如果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就……”的形式,以整齐的句式突出倡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还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故答案示例为: 如果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就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不能实现自立自强,我们就还会回到当初那种落后挨打的局面,我们的人民就永远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本题要求运用假设思维的逻辑表达能力,首先注意把握分析推理中的假设思维,就是假设一个信息是真的,看是否与主题信息矛盾。与主题信息相符证明假设正确,如果与主题信息不相符,即证明它的对立面为正确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