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 包身工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这是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____。
A.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把它划成狭长的两块
B.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将它划成狭长的两块
C.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
D.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使它划成狭长的两块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夏衍的报告文学是比较讲究艺术结构的,他改变了过去通讯、报导、速写单纯的结构方式,多作线性叙述,而使作品的结构富于变化,多姿多彩。如《包身工》巧妙地采用____的结构方法,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劳动为纵线,收放自如地勾连横向事件,使全篇宛如一条斑斓的彩带____一串闪光的珍珠,显得玲珑剔透、严谨精美。在人物刻画和场景的描写上,他善于选择____特色的典型的生活片段和细节,作特写镜头式的具体描绘,增强了作品的____和可感性。比如包身工早晨喝粥的情景就描绘得相当细腻、逼真。那对粥的描写,使你仿佛立即看到了猪食;女工们用舌头舔着淋漓在碗边外面的粥汁,蹲在路上和门口就食的情景,( );至于老板娘用锅焦、残粥搅拌清水来给女工充饥的镜头,把包身工猪狗不如的生活揭示得入木三分,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满腔悲愤!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改变了过去通讯、报导、速写多作线性叙述的单纯的结构方式
B.过去通讯、报导、速写多作线性叙述的单纯的结构方式改变了他
C.他改变了单纯的结构方式,过去的通讯、报导、速写多作线性叙述
D.改变了过去通讯、报导、速写多作线性叙述的单纯的结构方式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纵横捭阖 缀上 具有 生动性
B.纵横交错 缀上 富有 可视性
C.纵横交错 点缀 具有 生动性
D.纵横捭阖 点缀 富有 可视性
4.下列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你仿佛听到了她们的饥肠辘辘
B.使你仿佛听到了她们的辘辘饥肠
C.你仿佛听到了她们的辘辘饥肠
D.使你仿佛听到了她们的饥肠辘辘
5.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
B.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
C.像鸽子笼一般地分得均匀,每边八排,每排五户,一共八十户一楼一底的房屋。
D.她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6.下列对《包身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抓住包身工们一天生活的三个主要场景,从住、吃、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其间穿插典型的描述和精辟的议论,使文章内容丰富、线索清晰而且加强了批判的力度。
B.课文写包身工起床、吃粥、像放鸡鸭一般地走进工厂在工厂忍受各种威胁的情景时,作者都是先做一下概括性的叙述,并没有具体地刻画哪一个人物,而是速写式地描绘出人物的群像,描写她们的生活,通过一个个个体的速写,才能得到全面的表现。
C.课文以时间为线索,围绕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来组织材料,中间穿插一些背景材料和作者的议论。作者把散乱的不完整的材料,像剪辑电影一样,高度集中地组织在包身工从清晨到黄昏放工一天的时间里。如此安排,叙议结合,层次清楚。
D.本文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是包身工与带工老板在住、吃、穿着打扮、收入等方面的对比,另一方面是包身工与“外头工人”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真实地刻画出包身工奴隶一般的境地。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创立。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
B.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
C.对现在的青年人来说,包身工制度已经时过境迁,成为“历史的陈迹”了。但是我们不可忽视这篇课文深刻的教育意义。
D.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经营的工厂里,还公然地保存着奴隶制度,肆无忌惮地对中国女工进行着巧取豪夺的剥削。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____她们根本就没有“做”____“不做”的自由。她们每天的工资就是老板的利润,所以____在生病的时候,老板____会很可靠地替厂家服务,用拳头、棍棒或者冷水来强制她们去做工作。
A.因为 和 即使 也 B.所以 或者 虽然 还
C.因为 或者 虽然 出 D.所以 或者 即使 也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B.人们感怀大自然,摹写它亘古如斯的美丽,并将身心沉浸其中,在聆听万籁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繁,感慨历史的沧桑。
C.朝鲜即将发射卫星的消息引发了韩、日两国的紧张,除了与美国进行协商外,韩、日均在军事层面采取了应对对方的准备。
D.事实上,学术是一种帮助我们尽可能认识事物本质或者真相,它本身不是目的,为学术而学术显然是忽略了学术本身的工具性。
10.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花淀》歌颂了白洋淀抗日军民的斗争精神与美好情感,以清新的笔触刻画了善良勇敢的抗日军民形象,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为“诗体小说”。
B.《党费》通过从事地下工作的女共产党员黄新为缴纳党费和掩护同志而壮烈牺牲的故事,表现了地下工作者对党的忠诚与忘我的牺牲精神。
C.《小二黑结婚》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婚姻自由,冲破封建传统和守旧家长的阻挠,最终结为夫妻的故事。
D.《包身工》记述了当时包身工们悲惨的生活和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写出了帝国主义及其帮凶对工人的野蛮压榨和残酷迫害,揭示了“没有法律,没有人道”的包身工制度必然覆灭的命运
1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蠕动 儒子牛 横七竖八 蜂涌而至
B.嘈杂 执拗 生死由天 不假思索
C.见机 反射 血肉之驱 生杀予夺
D.声吟 欧打 步履蹒跚 草煎人命
1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____也已经不存在了!
②外头工人在____这种额外的负担,而包身工却在羡慕这种可以自主地拿出钱来贿赂工头的____!
③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____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
A.温情 抱怨 权力 赢利 B.温情 抱怨 权利 营利
C.热情 报怨 权力 营利 D.热情 报怨 权利 赢利
二、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包身工制是旧社会工厂中的雇佣制度。这一制度在日资纱厂中屡见不鲜。包身工多系农村贫苦少女,通过包身契包给“带工”的工头。包工头付给女工家庭低微的包身费,一般为二三十元。包身期限一般为3年。包工头唯利是图,在此期间,女工工资收入均归包工头所有,包工头供给包身工的生活费微乎其微。(________);在厂外的一切行动则受包工头的严密监视,绝无人身自由。她们过着惨不忍睹的生活,许多人未满期就被折磨而死,是旧社会处境最为悲惨的工人。
包身工制曾在旧社会的一些工厂,特别是纱厂实行。1932年,在上海的纱厂中,包身工约占女工的1/3,在日资纱厂中包身工约占一半。包身工制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奴役制度。由于工人群众的斗争和社会舆论的谴责,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包身工制趋于消失。
1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资本家和工头在厂里欺压包身工,他们劳动繁重
B.在厂里资本家和工头欺压包身工,包身工劳动繁重
C.在厂里劳动繁重,包身工受资本家和工头的欺压
D.包身工在厂里受资本家和工头的欺压,劳动繁重
14.概括文段的主要信息,提取四个关键词。
1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再写一组句子。
命运如一壶翻滚的沸水,我们是一撮生命的清茶。没有水的浸泡,茶只能蜷伏一隅;没有命运的冲刷,人生只会索然寡味。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报告文学的力量来自哪里?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谁都不能否认,① ,来自它对发生的时代事件和时代人物的真实反映。“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是报告文学的根本力量所在,也是报告文学的首要美学特征。② ?围绕这一问题,以夏衍为代表的文学大师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对素材进行取舍、整理和剪裁必须遵循不回避、不夸大、不矫饰的原则,要杜绝无中生有和张冠李戴式的“艺术加工”,更不能信马由缰地发挥“主观创造性”。也就是说,③ ,哪怕这“虚构”仅仅是“略微”的。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36年春在太原[注]
宋之的
一
春被关在城外了。
只有时候,从野外吹来的风,使你嗅到一点春的气息。很细致,很新鲜,很温暖,并很有生气。在这种感觉里,你可以想到,河许已解冻了,草已经发芽了,桃花也在吐蕊了吧!
但我却出不了城。
一整天,我所看见的,是灰色的墙,灰色的土,和穿着灰色衣裳在街头守望的兵。我气闷而且窒息。连行动也被强度的限制着了。出城,要通行证;到街上去,要好人证。并且七点钟已经开始戒严了。为了免掉那些灰色同志对你取攻击式,端起枪来,并且对准你的脑袋,我只好一个人关在屋子里。而我的屋子,又恰巧临着街。一整夜,我全听见扳枪栓和喊“口令”的声音,这在深夜里,特别加重了恐怖的氛围。
二
同事间已经有人配着“好人证”来上课了。
“好人证”分五类,象花生鸭梨瓜子那样的把人也鉴别了货色。譬如我。因为没铺保,虽说有职业,有乡友保,也只得一个三等货,椭圆形,勉强允许居留。至于我的厨子,却是地道的一等货,把正方形的牌子悬在胸前,对我也骄傲起来了。
我和我的厨子,竟差了两等。比起他来,我是次一等又次一等的好人——我气闷……
他在厨房里又唱起来了。
“桃花江里是美人窝,美人窝里没有我!”
象说话似的,——这一等好人!
我听见他唱这歌,已经不止一次了。但这次,却异样的刺耳。在那声音里,我辨别出一种对我示威的意味。我应该更正他这坏习惯,一定要。
三
“新闻剪集”。
(“本报特讯”:昨日下午,有一小贩,行经南门大街,形色张皇,经巡行之警士检查,于帽沿内得铜元一小枚,察系匪探标记,方送军法会审处严惩云。)
这几天,检查行人似乎特别严了,那检查方法不免使我们时刻耽着心。帽子里夹着纸,或是口袋里放一个铜元的,全是匪的标记。这结果,是使人无论什么也要留点神。
我的厨子在他那好人证上,又有了新的花样了。把四方形的好人证镶了边,且蒙了一层绿色玻璃纸悬在胸前,就更显得与众不同。因之,在把饭端给我的时候。就特别在我面前停留了一小会,那意思,我很知道的。
四
“新闻剪集”。
(“本报特讯”:汾阳来客谈,汾阳西郊XX村,有娶亲者,当花桥进门时,迎亲亲友,均拥集呼唱。并大放爆竹,恰有一飞往前方之飞机由此经过,居高临下,窥望不真,认为有匪来扰。乃掷炸弹数枚,结果伤亡数十四,状甚凄凉云。)
我的厨子突然跑来告诉我——他知道很多事。很多很多的事。
——今天又要杀人了。一共九个,其中四个是女学生。
不一会,他就跑得无影无踪了。那时间,正是下午一点钟,我想他大概是凭了他那一等好人的资格,到街道上去探望去了吧!我奇怪着这风俗,同时想起了旧小说里一些劫杀场的描写。
正是那样的描写,现在又复活在太原市上。
一说杀人,很多老太婆,小孩子,年轻的媳妇,以及有闲的男人,便从早晨起,守在街头了。人很多,有的且特别穿了新衣服,打扮得花团锦簇,象参与盛会那样的,等待着囚车。除了这些特定的守候人以外,囚车后面,随了军号的嘀嗒声,还拥挤着很多人。
英雄们劫夺杀场能够改装为变戏法的,卖艺的等等,停留在人丛中,据此看来,倒有些逼真了。
这杀人展览的风气,是颇使人感到一种狰狞的恐怖味道的。
和这“杀人展览”相对照的,还有一种奖励告发的条例,也是很容易激动存心厚道的人的悲愤的。凡告发者,立赏法币一百元。一百元且是法币,自可诱导许多人来上钩。但约来约去却发现了如下的一则新闻:
(“本报特讯”:山大被传学生XXX等七人。已于昨日讯明释放。缘山大有校役刘X者,惑于赏洋之厚。遂诬栽该生等有XX嫌疑。因以被传,经军法会审处严厉审讯之下,知刘X告发之情形,全属子虚,该生等已于昨日出狱云。)
接着这新闻,是要临时公布的死刑十二条之外,又添了一条:“告发人倘有诬栽等情事者,立即枪毙。”
但我想这已经迟了。在许多杀人的展览会下,就难免没有个把冤枉吧!至少,那七个学生的被毒打,是很使我们毛骨悚然了!
但今天,我的厨子却空跑了一趟,那几个女学生要被杀头等等,原来全是谣言。他仿佛是十分气愤的又在厨房里自言自语了。
五
“新闻剪集”。
(“本报特讯”:昨日距城三十里之西山土窑内,发生一大惨剧。缘近日流言所播,草木皆兵,西山居民,恐遭匪扰,均避于一土窑内,该窑年久失修,忽然坍毁,当场压死百姓七八,伤十一人,厥状极惨。)
“流言所播, 草木皆兵”,这实在是太原市上最真实的写照,报纸上既天天在吹散着触人心魄的新闻,人嘴里又传说着一些怪奇,但多半是恐怖的消息。在这样的时候,也难怪正太车站上有人满之患,有钱的人纷纷离省了。不过倘把这般消息,和娶亲被炸那一段对照起来,就难免要使人发生一种猜想。土窑既可避难,想来也就有些坚实,断不会和那间就要突然坍毁,其所以突然坍毁的原因,也说不定又是“窥望不真”之所赐了。
可是城里这几天的恐怖空气,却也真使人嗅到死味了。谣言象火一样燃烧着,人们全彼此警戒着躲起来了。昨夜六点钟就戒了严。不仅是路上断绝了行人,并且有大批警车出动,据说是飞机场那儿出了事,有十几个带手枪的探子被擒获了。
这消息使得全城都颤栗着,连太阳似乎也变了颜色了。
幸亏这样,我的厨子算是一天没出门,只寂寞的在厨房里唱他那“美人窑里没有我”,不然,他也许又顺脚去海子边,炫耀他那一等好人证去了。
六、
今天到学校里去,才听说那在飞机场被擒获的十几个人,原来却是到陕西去的教育考察团团员,这才大家全放了心。
但我的厨子,却又不知在什么时候,出走了。吃早饭,没回来,晚上下了课,还没有回来。
我带着极大的诅咒和憎嫌,下了最后的决心,心里想:“还是让他滚蛋吧,带着他的一等好人证!
七、
非常的意外,意外得使我惊愕了。
那厨子,到今天早晨我才知道,被抓到公安局去了。并且还——罚了五块钱。
为了说明这事,我特别剪下一段报,贴在下面:
绥署昨日公布:配带好人证,一:不准污毁,二:不准罩以任何布面或纸面,三:不得遗失,四:不得私授匪类。倘犯一二两款,处百元以下罚金。犯三四两款,处五百元以上罚金或死刑……。
我的厨子就是在这条例下被捉进去,回来的时候。好人证已没有玻璃纸,并且背又佝偻起来了。
——我是多么的怀念春啊!
(有删改)
[注]本篇报告文学发表于1936年9月5日《中流》创刊号。作者叙写了1936年春天在太原的见闻。其时太原在阎锡山统治下开始对共产党和进步人士施行残酷的迫害,白色恐怖笼罩全城。
1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新闻剪辑的手法,将日常生活素材作了适当剪裁,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凄惨生活。
B.本文同《包身工》一样,克服了过去报告文学只偏重报告事实而不注意艺术加工的缺点,标志着我国年轻的报告文学的显著进步。
C.本文真实描绘了在阎锡山统治下的太原这座“死城”的社会面貌,是一篇针砭时弊、抨击劣政、独树一帜的佳作。
D.“好人证”分为五等,“我”竟然比家里的厨子要低两等,这让“我”极其不满,这引发了“我”对他的“诅咒”和“憎嫌”。
18.报告文学要写好典型人物,下列关于“厨子”这个人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厨子虽然身份低微,却有着第一等的“好人证”,这使得他在“我”面前也骄傲起来了。
B.厨子在“好人证”上做“花样”,以显示自己的得意,却因此被捉而罚钱,他终于弯腰,学会了谦逊。
C.厨子和“我”所见围观“杀人展览”的人一样,热衷于看热闹,和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高度-致。
D.女学生要被杀头等传闻全是谣言,害得厨子空跑一趟, 令他“十分气愤”,这体现了他的冷漠和愚昧。
19.试分析作品首句“春被关在城外了”的内涵。
20.报告文学要求真实反映社会生活,请简要说明本文是如何体现报告文学的这个特点的。
四、写作
21.《包身工》中既有对包身工悲惨遭遇的概括介绍,对包身工群体形象的“面”上的描写,如作者在记叙中集中描写了包身工的起床、早餐、上工、收工四个场面,这面上的记叙与描写概括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状况,又有对“芦柴棒”“小福子”典型人物的生动“点”上的描写,作者以“芦柴棒”为例,通过“生病”、被“抄身”等“点”上的描写,写出了包身工奴隶般悲惨命运。请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一段上课的场面。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语段大意是:上海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用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巷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其中,“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语是“工房区域”,它后面应该出现谓语,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陈述“工房区域”的情况。而A、B、D项都是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语,如果选择这三个选项,与前一句“工房区域”不能搭配,而且前一句也就没有了谓语,就是病句中的中途易辙。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
【答案】2.A
3.B
4.D
【解析】(1)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见语病辨析及修改能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3)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
2.本题需要排除三个错误选项:
B项语序不当。“结构方式改变了他”主客倒置。应是他改变了方式。C项搭配不当。后句的主语是“过去的通讯、报导、速写”,与后文不搭配,“使作品的结构富于变化”的是他。D项缺少主语。此句缺少了主语“他”,使得这句话和前句共用一个主语,就是“报告文学”,而后句也没有主语,“报告文学”不能继续做“使作品的结构富于变化”的主语。故答案为:A。
3.第一组,纵横捭阖:意思是指国际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外交斗争。纵横交错:意思是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此处修饰的是结构方法,与政治和外交无关,故选纵横交错。第二组,缀上:缝上。点缀:衬托;装饰。点缀有很明显的主次之分,这里的横向事件也很重要,故用缀上。第三组,具有:拥有。富有:大量具有。作品中“特色的典型的生活片段和细节”很多,为了强调,应该用“富有”。第四组,生动性:灵活而不呆板、有变化的。可视性:比较直观的。前面说“特写镜头式的具体描绘”,既然是“特写镜头”,又是“具体描绘”,自然是选“可视性”。故答案为:B。
4.本题补写注意结构上应该与前文保持一致,前文的结构是“使你仿佛立即看到了猪食”,据此可排除AC。再看“辘辘饥肠”是偏正结构,中心词是“饥肠”,与谓语听到听到不搭配,听到的应该是声音“辘辘”,再排除B。故答案为:D。
5.【答案】A
【解析】A项是借代,“芦柴棒”是用特征代替本人的名字;
B项把“瘦的手脚”比成“芦棒梗”,是比喻;
C项把“分布均匀的窄小房屋”比成“鸽子笼”,是比喻;
D项把“她们”比成“机器”,是比喻。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考纲规定了9种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所以首先必须弄清这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用法、表达效果作用,其次结合语境认真分析。
6.【答案】B
【解析】B项“通过一个个个体的速写”分析不当,本文描写的是包身工群体形象,应为“通过整体速写”。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这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7.【答案】B
【解析】
A项,薪尽火传:指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流传,也泛指传延不绝。使用正确。
B项,成语使用错误。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含有前后对比的意味,而本句语境没有前后悬殊的对比意味。
C项, 时过境迁 :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使用正确。
D项, 肆无忌惮 : 形容非常放肆,毫无顾忌和畏惧。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用成语的正确使用。成语的正确使用,首先需要把握词语本身常用的意义和用法,其次结合语境认真分析其使用是否正确,包括词义是否符合语境,主体对象使用是否恰当,感彩是否符合等。
8.【答案】D
【解析】第一处,“因为”表原因,“所以”表结果;“她们根本没有……的自由”是前面“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结果,此处使用“所以”,“因为”是表原因,与语境不合。
第二处,“和”是表并列,“或者”表示选择;“做”和“不做”之间是选择关系,应使用“或者”。
第三处,“即使”“即便”是表示假设,“虽然”表转折;“在生病的时候”是假设的情况,应使用“即使”或“即便”。
第四处,“还”,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也”,用在转折或让步的句子里(常跟上文的“虽然、即使”等呼应),隐含结果相同的意思;前一句使用“即使”,所以此处使用“也”。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需要积累常用的一些关联词语的搭配和用法,如并列关系(既……又;不是……而是)、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假设关系(如果……那么)、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目的关系(为了……便)、选择关系(要么……要么)等等。
9.【答案】B
【解析】A项“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句式杂糅,“靠的是……”和“由……取得的”句式保留一种即可;
C项“应对对方的准备”语意不明,有歧义。
D项“学术是一种帮助我们尽可能认识事物本质或者真相”成分残缺,在“真相”之后加上“的工具”。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10.【答案】C
【解析】C项“解放战争时期”表述错误,应该是“《小二黑结婚》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一对青年男女……的故事。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小说主题的表现角度的分析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①环境方面,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进而概括小说主题;②情节方面,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进而概括小说主题;③人物方面,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进而概括小说主题;④小说标题,分析标题意蕴,可以揭示小说的主题。
11.【答案】B
【解析】A项,“儒子牛”的“儒”应为“孺”,即应该为“孺子牛”,“蜂涌而至”的“涌”应为“拥”,即应该为“蜂拥而至”;C项,“血肉之驱”的“驱”应为“躯”,即应该为“血肉之躯”;D项,“声吟”的“声”应为“呻”,即应该为“呻吟”,“欧打”的“欧”应为“殴”,即应该为“殴打”,“草煎人命”的“煎”应为“菅”,即应该为“草菅人命”。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然后根据字义和字音辨析正误。
12.【答案】B
【解析】“温情”,温柔的感情,温和的态度;“热情”,热烈的感情。第①句指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态度不够温和,选“温情”。“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报怨”,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权力”,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所享有的权力和利益,与“义务”相对。第②句指外头工人对这种额外负担的埋怨不满,选用“抱怨”;而外头工人可自主地拿钱贿赂工头且享受由此带来的利益,因此选用“权利”。“营利”,指以金钱、财务、劳务等为资本而获得经济上的利益,谋取利润;“赢利”,获得利润。第③句指利用包身工来谋求利益,用“营利”。
故答案为:B
题干要求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近义词的辨析。首先应分析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进行选择。
【答案】13.D
14.包身工制、女工(农村贫苦少女)、奴役、消失。[提取关键词,首先要概括文本信息,第1段可以概括为:包身工制是旧社会的一种雇佣制度;包身工多为农村贫苦少女,包身费低微,受尽奴役和剥削。第2段可概括为:包身工制是剥削阶级奴役工人的制度;包身工制由于种种原因趋于消失。在以上概括信息的基础上,可提取关键词为“包身工制、女工(农村贫苦少女)、奴役、消失”。
【解析】
⑴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 阅读语段,把握语段大意。首先要浏览语段,把握句子主要内容,弄清补写句子在句中的位置,弄清它和前后文句的联系,要分析文中的关联词、代词、体现层次的语句、修辞句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句子前后的照应补写出句 子大体。
⑵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提取关键词,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完成。
1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括号后面的分号及其后的内容可知,此处的陈述对象是“包身工”,所以括号内所填语句的主语应该是“包身工”,据此排除A、B两项。
根据逻辑顺序,应是“资本家和工头的欺压”在前,包身工“劳动繁重”在后,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14.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提取关键词,首先要概括文本信息,第1段可以概括为:包身工制是旧社会的一种雇佣制度;包身工多为农村贫苦少女,包身费低微,受尽奴役和剥削。第2段可概括为:包身工制是剥削阶级奴役工人的制度;包身工制由于种种原因趋于消失。在以上概括信息的基础上,可提取关键词为“包身工制、女工(农村贫苦少女)、奴役、消失”。
15.【答案】命运如一支吸墨的笔,我们是一张洁白的纸:没有笔的书写,纸只能闲待一边;没有命运的挥洒,人生只会毫无生机。
【解析】这段文字是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有比喻、有对比、有阐释。仿写时要紧扣这一主题,使用比喻、对比的手法。
故答案为:命运如一支吸墨的笔,我们是一张洁白的纸:没有笔的书写,纸只能闲待一边;没有命运的挥洒,人生只会毫无生机。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式首先要仿结构,所写句子和原句的句式完全相同;其次要仿修辞,要恰当运用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最后仿主旨,所写句子和原句的格调一致。
16.【答案】它的力量来自“真实性”;报告文学如何达到“真实”;报告文学不允许“虚构”
【解析】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本段文字主要围绕“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第一处联系后一句“不来自他对发生的时代事件和时代人物的真实反映”可以推测。第二处可以联系后文的做法,可知回答的问题是实现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第三处可联系前一句“要杜绝无中生有和张冠李戴式的“艺术加工’,更不能信马由缰地发挥‘主观创造性”,结合后文“哪怕这“虚构仅仅是“略微的”可以推测。
故答案为:(示例)①它的力量来自“真实性”;②报告文学如何达到“真实”;③报告文学不允许“虚构”。
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上下文句式要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答案】17.D
18.B
19.“春被关在城外”表面是指城外已有春天的气息,我们却因为太原城禁严而无法出城;实则指太原在军阀统治下,一片白色恐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揭示了军阀阎锡山在民族危急的关头不抗日而专事“防共”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作者对军阀的残酷、愚昧统治的愤慨和谴责和对清明政治自由生活的期待。
20.作品以第一人称“我”的见闻为线索,其中突出表现了因“好人证”而失去自由的种种感受,为作品奠定了基调;又围绕主题,配以几则“新闻剪集”,以事实说话,进一步提高了作品的真实性;这种结合也使太原城内外的情景得以互补,从而反映了更为广阔的社会层面,作品也因此具有了更丰厚的内容和更深广的思想内涵。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理解句子含义,首先要找到句子在文中的所在位置,根据上下文,看看句子的表层含义下,是否具有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句子有没有指代某种东西,或者作者想传递的特殊情感。句子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点: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等。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再从人称、主题等角度分析其真实性。
17.D.“这引发了‘我’对他的‘诅咒’和‘憎嫌’”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四的最后一段“但今天,我的厨子却空跑了一趟,那几个女学生要被杀头等等,原来全是谣言。他仿佛是十分气愤的又在厨房里自言自语了”和原文六的前两段“今天到学校里去,才听说那在飞机场被擒获的十几个人,原来却是到陕西去的教育考察团团员,这才大家全放了心”“但我的厨子,却又不知在什么时候,出走了。吃早饭,没回来,晚上下了课,还没有回来”可知,“我”“诅咒”和“憎嫌”厨子,主要是因为他冷漠愚昧,以围观“杀人展览”为乐。故答案为:D。
18.B.“他终于弯腰,学会了谦逊”理解错误,根据原文七的第五段“我的厨子就是在这条例下被捉进去,回来的时候。好人证已没有玻璃纸,并且背又佝偻起来了”可知,厨子并没有学会谦逊,他是因为被捕罚钱,粉碎了他作为“一等好人”的骄傲,所以“背又佝偻起来了”,他只是回到了原来卑微的身份。故答案为:B。
19.这句话在文章的开头,根据原文一第二段“只有时候,从野外吹来的风,使你嗅到一点春的气息。很细致,很新鲜,很温暖,并很有生气。在这种感觉里,你可以想到,河许已解冻了,草已经发芽了,桃花也在吐蕊了吧”可知,“春被关在城外”表面是指城外已有春天的气息,根据原文一第三段“但我却出不了城”,第四段“一整天,我所看见的,是灰色的墙,灰色的土,和穿着灰色衣裳在街头守望的兵”可知,我们却因为太原城禁严而无法出城;根据注解“作者叙写了1936年春天在太原的见闻。其时太原在阎锡山统治下开始对共产党和进步人士施行残酷的迫害,白色恐怖笼罩全城”可知,“春被关在城外”实则指太原在军阀统治下,一片白色恐怖,由“一整夜,我全听见扳枪栓和喊‘口令’的声音,这在深夜里,特别加重了恐怖的氛围”可知,城里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根据原文三“这几天,检查行人似乎特别严了,那检查方法不免使我们时刻耽着心。帽子里夹着纸,或是口袋里放一个铜元的,全是匪的标记。这结果,是使人无论什么也要留点神”,原文六“路上断绝了行人,并且有大批警车出动,据说是飞机场那儿出了事,有十几个带手枪的探子被擒获了”,联系当时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可知,“春被关在城外”是作者揭示军阀阎锡山在民族危急的关头不抗日而专事“防共”的罪恶行径;根据原文四“但我想这已经迟了。在许多杀人的展览会下,就难免没有个把冤枉吧!至少,那七个学生的被毒打,是很使我们毛骨悚然了”,原文七“绥署昨日公布:配带好人证,一:不准污毁,二:不准罩以任何布面或纸面,三:不得遗失,四:不得私授匪类。倘犯一二两款,处百元以下罚金。犯三四两款,处五百元以上罚金或死刑……”可知,“春被关在城外”表达了作者对军阀的残酷、愚昧统治的愤慨和谴责;根据原文最后一句“我是多么的怀念春啊”可知,“春被关在城外”表达了作者对清明政治自由生活的期待。
故答案为:“春被关在城外”表面是指城外已有春天的气息,我们却因为太原城禁严而无法出城;实则指太原在军阀统治下,一片白色恐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揭示了军阀阎锡山在民族危急的关头不抗日而专事“防共”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作者对军阀的残酷、愚昧统治的愤慨和谴责和对清明政治自由生活的期待。
20.分析全文可知,全文以第一人称“我”的见闻为线索,根据原文二“‘好人证’分五类,象花生鸭梨瓜子那样的把人也鉴别了货色。譬如我。因为没铺保,虽说有职业,有乡友保,也只得一个三等货,椭圆形,勉强允许居留。至于我的厨子,却是地道的一等货,把正方形的牌子是在胸前,对我也骄傲起来了”和原文七“我的厨子就是在这条例下被捉进去,回来的时候。好人证已没有玻璃纸,并且背又佝偻起来了”可知,文中突出表现了因“好人证”而失去自由的种种感受,为作品奠定了基调;在文中,作者围绕“太原在阎锡山统治下开始对共产党和进步人士施行残酷的迫害,白色恐怖笼罩全城”的主题,摘录几则“新闻剪集”,以事实说明当时残无人道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了作品的真实性;结合原文五“‘流言所播, 草木皆兵’,这实在是太原市上最真实的写照,报纸上既天天在吹散着触人心魄的新闻,人嘴里又传说着一些怪奇,但多半是恐怖的消息。在这样的时候,也难怪正太车站上有人满之患,有钱的人纷纷离省了”可知,作者用太原的“新闻剪集”与人们往城外逃的情况结合在一起,把太原城外的春天与城里的白色恐怖结合,使太原城内外的情景得以互补,从而反映了更为广阔的社会层面,作品也因此具有了更丰厚的内容和更深广的思想内涵。
故答案为:作品以第一人称“我”的见闻为线索,其中突出表现了因“好人证”而失去自由的种种感受,为作品奠定了基调;又围绕主题,配以几则“新闻剪集”,以事实说话,进一步提高了作品的真实性;这种结合也使太原城内外的情景得以互补,从而反映了更为广阔的社会层面,作品也因此具有了更丰厚的内容和更深广的思想内涵。
21.【答案】【参考例文】
今天是我们毕业前的最后一课。上课了,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生怕漏掉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次最平常不过的停顿,没有一个人关注窗外的鸟,没有一个人去关心不小心碰落在地上的笔和橡皮,每一个人都用心聆听着老师的话语。坐在最前面靠近窗子的李娜,偷偷地打开了从家里带来的录像机录起来,想把这一切都变成永恒的记忆。
【解析】题目要求运用“点面结合”手法。“点”指对个体的描写,需要重点描写一个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所谓“面”, 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 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本题中,考生可以取“上课”的场景进行描写,其中,“点”, 可以组织成“坐在最前面靠近窗子的李娜,偷偷地打开了从家里带来的录像机录起来,想把这一切都变成永恒的记忆”。从“面”的层面描写,如“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生怕漏掉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次最平常不过的停顿,没有一个人关注窗外的鸟,没有一个人去关心不小心碰落在地上的笔和橡皮,每一个人都用心聆听着老师的话语”, 通过“点面结合”的手法,可以突出上课同学的听讲状态认真。考生在字数方面也要严格遵守。
故答案为:今天是我们毕业前的最后一课。上课了,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生怕漏掉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次最平常不过的停顿,没有一个人关注窗外的鸟,没有一个人去关心不小心碰落在地上的笔和橡皮,每一个人都用心聆听着老师的话语。坐在最前面靠近窗子的李娜,偷偷地打开了从家里带来的录像机录起来,想把这一切都变成永恒的记忆。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题干要求,再根据题干对内容、手法和字数的要求,组织语言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