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任务单
【单元学习任务】
核心任务 课型安排 学习任务 课时安排
结合单元所学,撰写一篇驳论文。 单元导读课 任务一:朗读导语,明确任务任务二:初读课文,梳理常识任务三:再读课文,把握观点 1课时
单篇精读课 任务一:《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精读任务二:《怀疑与学问》精读 4课时
整合联读课 任务一:日积硅步致千里之梳音晓义记常识任务二: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明观点任务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探论证任务四:直挂云帆济沧海之运用创造思维 2课时
读写共生课 任务一:明确思维结构任务二:探究论证规律任务三:绘制思维导图 1课时
单元小结课 任务一:小组合作,总结归纳任务二:思考探究,思维提升 1课时
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
【学习目标】
1.熟记重点字词,掌握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文化常识。
2.利用网络和参考书,学会联系背景理解作品,把握作者观点。
3.学习常见的论证方法,体会议论文严谨、准确、具有逻辑力量的语言特点。
【课前预学】
1.熟读本单元的课文。
2.准确掌握本单元的词语。
【课中探究】
任务一:朗读导语,明确任务
本单元属于议论文单元,有立论,有驳论,选编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四篇经典议论文,都带有明显的思辨色彩,是第二单元议论性文章的延续和深化。
在学习中要注意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注意分析议论文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的方法;还要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任务二:初读课文,梳理常识
自学清单:(自学、互学)
学习任务 需要完成的任务 学习方法建议
初读课文 我不认识的生字新词有: 我的疑惑: 通读,并圈点勾画
任务三:再读课文,把握观点
学习任务 需要完成的任务
再读课文,把握作者观点 课文作者观点(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请从下列成语中,变换角度提炼出言之有理的新观点:
铁杵磨成针
严师出高徒
第二课时 单篇精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掌握课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思,并学会运用。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课前预学】
自学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正字正音。(自学、展学)
字音:
搽chá 玄虚xuán xū 渺茫miǎo máng 麻醉má zuì 摧残cuī cán 诓骗kuāng piàn 怀古伤今huái gǔ shāng jīn 埋头苦干mái tóu kǔ gàn 舍身求法shě shēn qiú fǎ 前仆后继qián pū hòu jì 自欺欺人zì qī qī rén 不足为据bù zú wéi jù
词语:
地大物博:土地广大,物产丰富。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
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玄虚:空而不切实,不可信。
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为民请命:替老百姓向上请求减轻负担或解除困苦,保全生命。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摧残:使蒙受严重损害。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不足为据:指提供的资料不够,不能作为证据和凭借。
诓骗:说谎话骗人。诓,哄骗。
【课中探究】
任务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文题解读
读标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去掉“吗”再读,猜一猜鲁迅先生的口吻,说一说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体会标题的妙处。
2.速读课文,勾画回答论题的两个观点。指出哪个是对方错误观点,哪个是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依据分别是什么?
3.梳理文章的结构。
任务二:精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诵读3-5段,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再承认对方的都是事实?(作者是如何驳斥对方错误观点的?)
2.第4段有一部分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这说明了什么?
3.品读6-8段,讨论探究:
作者是如何立论的?请简述作者的思路。
学生思考、讨论。
4.“中国的脊梁”是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请运用驳论就以下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逆境不利于人成长。
第三课时 单篇精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学习目标】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直接反驳与间接反驳相结合的论证方式。
2.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增强民族意识及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课前预学】
熟读课文。
【课中探究】
任务一:小组合作,思考探究
近代以来的许多社会变革大多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对于为他们的自由、尊严而牺牲的先驱者,他们大多表现出“看客”的心态。
背景链接: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于9月20日和22日连续发表宣言,发出“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屐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斗号召。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运动,坚决反对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1931年9月到12月,曾发生三次大规模的学生请愿运动。
“许多热心的青年往南京去请愿,要求出兵;然而这须经过极辛苦的试验,火车难坐,露宿几日,才给他们坐到南京,有许多只好用自己的脚走。到达南京,却不料就遇到一大队曾经过训练的‘民众’,手里是棍子、皮鞭、手枪,迎头一打,使他们只好脸上或身上肿起几块,当作结果,垂头丧气地回家,有些人还从此找不到,有的是在水里淹死了,据报上说,那是他们自己掉下去的。”(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文坛上的鬼魅》)
1.学生齐读第9段,研讨以下问题:“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一句话中,“状元宰相”“地底下”分别指什么?
任务二:揣摩语言,体味深意
1.体味语句的深意,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辨析下面句中“中国人”含义:
(1)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2)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3)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4)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5)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2.体会第1段中三个副词“总”“只”“一味”用词的妙处。思考这三个词能否互换位置 为什么
3.文中“他信力”“自欺力”加引号起什么作用 有什么表达效果
4.“……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是诬蔑。”揣摩这句话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5.谈谈你对“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一句含意的理解。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课文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人们”,在上世纪30年代,“有确信,不自欺”“在前仆后继的战斗”。在今天,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请说一段话,作一番介绍。
示例:他们是科学家,如华罗庚、李四光、邓稼先、袁隆平、陈景润……
他们是体育健儿;
他们是抗击新冠肺炎的英雄们。
第四课时 单篇精读《怀疑与学问》
【学习目标】
1.认识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培养怀疑精神和独立意识。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课前预学】
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课中探究】
任务一:研读课文,把握结构
1.阅读课文,填写下表,梳理出文章的论证结构。
2.段意归纳,层次探究。
3.辨别“消极”和“积极”。
任务二:文本细读,深层领会
1.文章标题是“怀疑与学问”,文章中的哪一个词强调了“怀疑”的作用 哪一个词强调缺失了“怀疑”精神的后果
2.文章哪些段落要求我们要善于“辨伪去妄”
3.怀疑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4.议论文在提出论点后,往往用道理和事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论证,这样才有说服力。请分别找出一个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例子,结合课文说说分别论证了什么分观点,并归纳整理课文使用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5.师生交流归纳本文论证方法及相应证明的观点。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思考: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 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五课时 单篇精读《怀疑与学问》
【学习目标】
1.认识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培养怀疑精神和独立意识。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课前预学】
熟读课文,认识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课中探究】
任务一:围绕标题,深入研讨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好的题目也是文章的窗户。本文题目是“怀疑与学问”,请通读全文,说明“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如果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怎么说
2.如果用课文中的某个短语或短句来替换文章的标题,你会用哪一个 为什么
3.作者为什么不用“学则须疑”作为标题
任务二:语言品读,作用探讨
1.解释开头两句名言,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1)学者先要会疑。
(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2.本文语言精练、准确,请勾画出相应的语句,朗读体会。
任务三:认识先哲,论据辨析
1.先哲介绍。
程颐(1033—1107),字正叔,洛阳伊川(今属河南)人,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与其兄共创“洛学”,奠定理学基础。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北宋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程颐表叔。张载年轻时遍读儒家、佛学、道家之书,悟出了儒、佛、道互补,互相联系的道理,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学说体系。 张载的“横渠四句”广为人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戴震(1724—1777),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课文记述戴震幼时读《大学章句》提出两个问题,问得老师无言以对,其师不禁赞叹“此非常儿也”。戴震治学广博,音韵、文字、历算、地理无不精通,曾担任《四库全书》纂修官。梁启超、胡适称之为中国近代科学界的先驱者。
笛卡儿(1596—1650),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动量守恒定律,为后来牛顿等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民间文艺研究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主持《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标点工作。主要作品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等。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一直与“怀疑”相伴,这终使他成为一代史学大师。
2.文章分论点二说,“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作者选择了两位大学问家戴震和笛卡儿的事例来论证。能否换用下面的两个例子 请简述理由。
(1)哥白尼不迷信有1800年历史的由亚里士多德建立的天动学说,发表了科学的地动学说。
(2)郑板桥不虚推古人,主张学古而不能泥古,要有独创性,对前人成就他是“学一半,撇一半”,终于画出了文人墨竹画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任务四:语段分析,结尾补写
1.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以第6段为例,讨论分析各句式种类。
2.试着在戴震关于《大学章句》的发问后加一句分析句。
3.本文是总分结构,请在文章最后加一句话做结论段,使文章形成“总分总” 形式。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学会阐释和分析很重要,这是议论文之所以成为议论文的重要特征。一般说来,理论性的材料,更需要辅之以阐释;事实性的材料,更需要辅之以分析。请以“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为观点句,举例分析,模仿文章第6段的写法,写一段议论文字。
第六课时《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整合联读课)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作者的观点。
2.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前预学】
阅读两篇课文,把握文章中作者提出的观点。
【课中探究】
任务一:日积硅步致千里之梳音晓义记常识
自学:学生初读课文,整理生字新词。
展学:词语释义大比拼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一事无成:
画龙点睛:
自暴自弃:
走投无路:
众叛亲离:
作者名片补充:
任务二: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明观点
1.默读两篇课文,找出作者提出了哪些观点。
2.这些观点中哪个是文章中心论点呢?
互学:学生交流明确两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明确:《谈创造性思维》:
《创造宣言》:
3.总结如何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再读两篇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第七课时《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整合联读课)
【学习目标】
1.理清论证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的联系。
2.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前预学】
再读两篇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课中探究】
任务一: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探论证
1.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思维混乱的时候,当我们遇到“山重水复”的疑惑时,清晰的逻辑思维往往能帮助我们走出“柳暗花明”。
自学:学生简要分析两篇本文的论证思路。
展学:小组内讨论交流,分享你的成果,其他小组评价并补充。
《谈创造性思维》
《创造宣言》
2.细读课文,找出文章作者为证明观点运用了哪些材料?
示例:第( )段,运用了( )材料,论证了( )观点。
互学: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成果。
《谈创造性思维》
《创造宣言》
3.思考:《谈创造性思维》一文七、八段例子是否重复,能否删除一个?
4.有人说,《创造宣言》一文到后边再举东山樵夫的例子,进一步论述显得有点多余,你怎么看
5.学生自主总结,材料和观点的关系。
展学:先小组内总结,再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任务二:直挂云帆济沧海之用思维
用以下图形设计一幅画作并命名。
自学:用以下图形设计一幅画作并命名。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1.完善自己的创意画作。
2.将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故事写成一篇日记。
第八课时 论证要合理(读写共生课)
【学习目标】
1.通过文章分类,明确论证的思路。
2.通过片段写作,掌握论证要合理的方法。
3.绘制思维导图,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课前预学】
阅读本单元课文。
【课中探究】
任务一:明确思维结构
1.回顾所学的议论文,这些文章用了哪些思维结构,并说明理由。
自学:观察如下几种议论文的思维导图,看看这些课文符合哪一种?(当然,如果你觉得以上的思维导图均不是你认为合适的,可以自己简单描绘。)
思维导图的结构图
任务二:探究论证规律
互学:课内片段讲练,探究其中的论证规律,并小组合作,补全论据。
1.课内片段巧勾连
判断以下语段分别用到哪些论证方法?这些论证方式分别有什么作用?
片段1: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仑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片段2: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片段3: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2.论点论据巧勾连
下面,我们聚焦话题,进行我们的观点论证。
根据任务单上第二个任务,分析其材料的中的论证方法,作相应补充之后,小组合作选择材料写一段文字对话题“不靠谱的梦想到底要不要坚持”加以合理论证。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炼观点,选择素材补全论据,完成片段写作,并进行小组展示。
论证方法 素材大超市
①一百多年前的莱特兄弟梦想像大雁一样在天空飞翔,并为此不断努力,最终发明了飞机,实现了飞天的梦想。②陈胜当雇农之时,被人嘲笑干得牛马活,吃的猪狗食,怎么可能出头?却发动了大泽乡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道理论证 ①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实现。我们不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②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列夫 托尔斯泰③一个人最富有的时候是有梦想,有梦想是最开心。其次要坚持梦想,有梦想的人多,但是坚持的非常少。阿里巴巴能够成功,不是因为我们聪明,有时候傻坚持,比不坚持要好。—— 马云
①大海上的航行的船只,是需要方向,如果方向错了,那个你越前行,越是远离你的彼岸。
反面论证(举例论证) ①美国著名的音乐家康纳斯,从小热爱曲棍球,为此他天天花费大量的时间练习,常常弄得自己伤痕累累。一次意外的摔伤让他告别了曲棍球,但却发现自己在音乐上的天赋,从中体会到满足和快乐,之后成为著名的钢琴家。②生活中,一个长相普通,个子矮小或庞大的女生想要成为模特,去做整骨跟整容手术,结果人梦两空。
(其他论证)
任务三:绘制思维导图
在任务一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写作议论文的几种结构,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绘制你的思维导图。
自学:根据已有的观点和论据,选择某一思维结构,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结合本课习得的写作知识,以“不靠谱的梦想该不该坚持”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第九课时 单元小结
【学习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2.收集并积累本单元的经典素材和名言警句,感受思辨思维的人生启迪。
【课前预学】
梳理单元知识。
【课中探究】
任务一:小组合作 总结归纳
自学清单一:(自学、展学)
需要完成的任务
课文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写作意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
自学清单二:(自学、展学)
需要完成的任务 学习方法建议
课文金句积累经典素材思辨感悟《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 小组合作探究。
任务二:思考探究,思维提升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提到了四种“中国的脊梁”,你知道历史上哪些人物具有这样的品质?
2.《怀疑与学问》运用了大量的名言警句,试着积累理解,并说说其内涵。
3.如何理解“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这句话的含义,请试着举例说明。
4.《创造宣言》中批驳了人们常说的不能创造的五种借口分别是什么?作者是如何一一驳斥的,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议论文阅读:
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他们当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a.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于是,他就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教授大为惊喜,认为这是一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
后来这本书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而流传开来,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亚汽车公司的总裁。
我没有读过这本在韩国曾引起轰动的书,但凭我的人生经历,我已经感知到了它要说的一些道理:b.人生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自己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是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思考题:说说作者表达的论点,对此你又有什么看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