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开元初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谓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享有“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 的美誉,张若虚也因为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本诗沿用乐府旧题,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作品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
①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 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 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 刘禹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 张九龄《望月远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②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的《卜算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宋辛弃疾《南乡子》)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③落花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唐 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 晏殊《浣溪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 晏几道《临江仙》)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清 《红楼梦》)
“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
明月、江水、落花意象评价总结
明月:思念——月可以跨越时空;
时间流逝、人生短暂——升落、圆缺
愁绪——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爱情——花前月下
江水:愁绪
人类的渺小——浩渺宇宙;(空间)
人生短暂——历史长河。(时间)
落花:伤春核心意象——年光流转
红颜易老
生命无常
课文朗读
滟滟 芳甸 皆似霰 纤尘
扁舟 捣衣砧 西斜 碣石
yàn
xiàn
xiān
piān
dǎo
jié
zhēn
diàn
xiá
划分层次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月生
月斜
月悬
月落
时间顺序
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
春 江 花 月 夜
(1—8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汀上白沙看不见)
(9-16)(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
(17-36)(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
月下之景
绘景
月下之思
月下之情
哲理
诗情
)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赏月下之景
滟滟:水波荡漾闪光的样子。此处实指月亮照映在浩阔的江面上反射出来的荡漾的波光。
月明:月光
芳甸:花草茂盛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花林:繁花似锦的树林。
霰: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雪珠。此处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流霜:飞霜。比喻从空中洒落的月光。
汀:江边的沙洲。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赏月下之景
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清幽静谧、朦胧恬静、空灵梦幻
赏月下之景
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表现了对良辰美景的欣喜之情。
①释含义,明手法:“生”字,意思是生长,运用拟人手法。
②描画面:潮水上涨,明月随潮水涌动生长上升。
③说情感、效果:赋予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写出了月随潮生的动态之美。
为什么用“生”不用“升”?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赏月下之景
赏月下之景
春天的夜晚为什么会出现“霰 ”“霜”?
作者在这里运用比喻把月光比作雪和白霜(月色如霜),而且是空中流动的霜,更能凸显月色的皎洁,又更具一种动态之美。
作者不直接描写月亮。而是从嗅觉、视觉来写,置身这个月夜,有花的芳香,有月色的清凉,从侧面(感受)来营造整体的意境。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春江美景带给我们的享受是无穷无尽的,诗人运用哪些手法达到这种效果的?
①写景多角度、全方位。
远近 江、海、月为远景。芳甸、花林、沙为近景。
高低 由高到底依次为月、花林、芳甸、白沙和江海。
天空地上,月为天空,其它为地上。
点面 江海、芳甸、花林为面。月为点。
动静 白沙、花林、芳甸为静景,江海月为动景。
声色 江海波声、江水流动为有声,其它景物为有色。
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比喻:皆似霰(写出月照花林的特有景象)、流霜(写出月照无声的特点和月华之色)。
拟人:“生”,把静景写成动景,写出明月的生命力。
夸张:“千万里”,“连海平”写出江的气势。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悟月下之思
纤尘:微细的灰尘。
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穷已:穷尽。
当作者看到这样的美景,作者又悟出了怎样的哲理?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悟月下之思
诗人将”这一哲理。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和绝望,缘于对人生的热爱。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诗人将明月永照与人生更替对照着来写,阐明了“宇宙是永恒的,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这一哲理。
哀而不伤: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和绝望,缘于对人生的热爱。
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遨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拓展阅读
李白在《把酒问月》中也曾发出相似的感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请结合全诗赏析李白与张若虚二人对月感慨的异同。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同:二人都将宇宙人生联系起来并作出鲜明对比,突出了宇宙
的浩瀚无穷和人生的短暂渺小。
异:
李白强调的是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又倏忽即逝,应活在当下,及时行乐。
张若虚强调个体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宇宙无穷,人类生生不息。所以“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和“年年望相似”的江月得以共存。诗人跳出了个人生命意义的小圈子,用博大的情怀来关注人类,诗人情绪“哀而不伤”,表现了他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析月下之情
这一部分描绘了哪几幅图画,请概括出相应的画面并找出对应的句子?
游子思妇图
思妇怀远图
游子思归图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悠悠:渺茫、深远。此句象征游子如白云飘荡远去。
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又名双枫浦。
胜:能承担,能承受
扁(piān)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明月楼:明月映照下的楼阁。这里指楼上的思妇。
【译文】: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游子思妇图
白云:喻游子。白云飘忽,象征行踪不定。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青枫浦、南浦:指送别之地,类似“长亭”。
扁舟子:指漂泊江湖的游子。
【扁舟】漂泊在外不得志的代名词。
扁舟从此去,鸥鸟自为群。——唐·张九龄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
明月楼:泛指相思之所。
①间接抒情:通过对白云、扁舟、明月楼这些意象的描写表达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
②直接抒情:作者运用愁、相思这些词直抒胸臆,抒发离愁别绪和思念。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月裴回:月光流动的样子。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离人:此处指思妇。妆镜台:梳妆台。
玉户:用玉装饰的门。
捣衣砧(zhēn):捣衣石,捶布石。
【译文】: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月光透过玉窗珠帘,照进闺室,引动思妇的离愁,故希望它不要透帘入室,但却无法卷之而去,照在她的捣衣砧上,勾起思妇对远方游子的思念,想拂之使去却拂而还来。
思妇怀远图
(1)“裴回”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月的徘徊其实是人的徘徊。
(2)“卷不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暗指思妇的愁思无法排遣。
(3)“捣衣”:是思妇主题中常见的意象活动,月下捣衣,风送砧声不仅使思妇伤情,也易触动游子的情怀。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思妇怀远图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相闻:互通音信。
逐:追随。月华:月光。
文:同“纹”。古有鱼、雁传书的传说,这两句暗含对方所在遥远,鱼、雁亦难传书之意。
【译文】: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鸿雁虽然能飞越万里长空,却不能超越月光照及的范围;月光照进深水,使深藏水底的鱼龙也感受到光照,跃动起来,形成层层水纹。
思妇怀远图
此处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思妇怀远图
拓展:鱼雁传信的诗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晏几道
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秦观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饮马长城窟行》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闲潭:平静寂寥的深潭。
江水流春:承上“闲谭落花”,谓江水漂送着落花,像是把春天都流送尽了。
【译文】: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游子思归图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海雾:从海上升腾起而弥漫笼罩一切的迷雾。
沉沉:深貌,形容雾之深。
碣(jié)石:山名,在渤海边上。
潇湘:湘江与潇水,在今湖南。这里两个地名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乘月:趁着月光。摇情:摇曳牵引离人的离情别绪,犹言牵情。
【译文】:斜月慢慢下沉,隐没在海上升起的深浓迷雾中,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游子思归图
“落花”“水流”“月落”:都有美好事物消逝之意,既是写自然美好春光的流逝,也是青春、幸福和憧憬的流逝,表现了游子青春逝去,有家难回的凄苦和落寞。——虚实结合、寓情于景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沉沉”:写出了游子归期难定的沉重心理和孤寂之情。
“无限路”:夸张手法。写游子与思妇天各一方,衬托了他的相思之苦。
“满”:写出了愁思的深厚。月光洒满江边的树林象征着无穷无尽的离愁,月色和离愁水乳交融。
以景结情:“落月”“江树”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表达了游子深沉的相思之情,情韵袅袅。
张若虚以“月”为线索,以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营造朦胧、迷幻、神奇、幽深、静谧而又略带惆怅的意境。 从对人与月的思考,进而体悟人生的短暂与宇宙永恒,同时抒写了游子和思妇的离愁相思之苦。整首诗歌哀而不伤,思想深邃。
情景默写检测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 ”。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两句诗是“ , ”。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 , ”。
(4)在《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张若虚面对着空中的那轮明月,不由生出了“ , ”的遐思。
(5)《春江花月夜》中写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树林的句子是“ , ”。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6)《春江花月夜》中通过比喻和侧面烘托表现月光洁白明亮的两句诗是“ , ”。
(7)《春江花月夜》中的“ , ”两句诗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思妇内心的极度痛苦。
(8)《春江花月夜》中含蓄地表现思妇想要向漂泊在外的丈夫传递信息也不能实现的两句诗是“ , ”。
(9)《春江花月夜》中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10)《春江花月夜》中分别从游子思妇不止一家、一处的角度来写相思之情的两个句子是 “ ? ?”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