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 水资源
【2024秋人教八上地理精简课堂(教案+素材)】
第三节 水资源
水资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自然资源,因此教材在学习完土地资源后,安排了水资源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应对措施,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教材通过“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和“北京年降水量的变化图”,结合文字资料阐述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且利用活动的形式展示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学习第二部分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是“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教材通过“水库调节径流示意图”和“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讲解了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和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还通过图文资料阐述了我国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现象,然后从生活、工业和农业各方面提出了节约用水的措施,还介绍了中国的节水标志,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渗透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学生虽然在小学学过节约用水的知识,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只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学生对周围存在的水污染和浪费现象也有所了解,对我国水资源存在问题能够接受,只是对水库起到的调节径流的作用和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了解不多,因此可以运用动画或者视频资料来促进学生的理解。
内容要求 1.描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2.掌握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了解南水北调工程。 3.举例说明水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利用、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地理素养 运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水资源面临的问题,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体验和感悟人地关系,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增强社会责任感。(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教学建议 由于水资源和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建议开展“用水调查”,制订家庭节水计划,讨论水费涨价的影响等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新课导学
[图片导入]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土地干旱的图片):同学们观看图片,讨论图片反映的是什么自然资源缺乏,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生:图片反映的是水资源短缺,导致农作物不能耕种,人畜饮水困难。
教师:因此水资源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国水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我国水资源的问题。
[生活导入] 联系实际生活导入。从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入手,首先要求学生调查本地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是否存在浪费和污染现象等,然后引入对水资源内容的学习。
[展示导入] 展示我国的各种水资源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水资源的污染,缺水引起的干旱等,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水资源知识的热情。
教学指导
一、 图(表)法理解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存在着空间和时间上的巨大差异,许多地方水污染严重。另外,在水资源的利用中存在人为浪费的现象。针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如何做到水资源的科学、合理的利用,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妨采用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呈现这方面的知识。
1.图解法
2.表解法
基本要素 特点(或现状) 解决的措施
地区分布(空间分布)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 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兴修水库
浪费 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比较严重 节约水资源
污染 一些地方水污染比较严重 防治水污染
二、温故知新法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有密切关系,因此温故知新是重要的学习方法,要在课前复习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
情境素材
详见电子资源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受纬度位置和季风气候的影响。
(1)纬度位置的影响导致降水南北分布不均
我们知道,热量分布状况的不同,会对降水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水资源的分布。我国南方位于亚热带、热带地区,同一时间获得的热量相对北方地区要多,因此水分循环速率就大,地表的蒸发量就大,容易形成降雨;同样的道理,空气的对流会增强,海陆气流的循环量也大,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多,所以降水量就大。因此,南方的降水量比北方要多,水资源就丰富。
(2)季风气候的影响导致降水季节分布不均
我国地处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受季风影响显著。冬季,我国受冬季风影响很大。冬季风来自亚欧大陆内部,吹向太平洋、印度洋。冬季风的特点是寒冷干燥,所经地区气温下降、降水少,因此,冬季我国普遍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造成多数地方干旱少雨。夏季,由于陆地气温高,气压较低,海洋上气温低,气压较高,所以,湿润的夏季风就从太平洋、印度洋上吹来,带来充沛的雨量,水资源丰富。
[试题设计]
读我国部分城市降水季节分配图,完成(1)~(2)题。
(1)图示我国降水季节分配特点是 (A)
A.季节变化大,冬春少,夏秋多 B.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C.季节变化大,冬春多,夏秋少 D.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大
(2)针对我国降水季节分配特点,解决的措施主要是 (B)
A.跨流域调水 B.兴建水库
C.围湖造田 D.植树造林
2.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陶岔渠首闸(河南淅川县),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中线工程已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2013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2014年汛期后全线通水。
西线方案: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方案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试题设计]
我国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读中国区域水土资源配置图,完成(1)~(2)题。
(1)我国“水”“土”矛盾最突出的地区是 (A)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2)为了改善我国水土配置不协调的状况,所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B)
A.修建水库 B.南水北调 C.东水西调 D.海水淡化
3.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洛阳市以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是黄河干流在三门峡以下惟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工程。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总工期11年,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87。3%。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立方米。工程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工程建成后,可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威胁,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电站总装机18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1亿千瓦时。
4.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是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历史上,长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时,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荆江)都要采取分洪措施,淹没乡村和农田,以保障武汉的安全。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
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发电。它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非常靠近华东、华南等电力负荷中心,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广东省的南方电网。由于长江属于季节性变化较大的河流,尽管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大于伊泰普水电站,但其发电量却少于后者。
在三峡建设的早期,曾经有人认为三峡建成后,其强大的发电能力将会造成电力供大于求。但现在看来,即使三峡水电站全部建成,其装机容量也仅及到那时中国总装机容量的3%,并不会对整个国家的电力供需形势产生多大影响。而且自2003年起,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煤炭价格飙升,三峡机组适逢其时开始发电,在它运行的头两年里,发电量均超过了预定计划,供不应求。
自古以来,长江三峡段下行湍急,唐代诗人李白曾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的千古名句。但同时,船只向上游航行的难度也非常大,并且宜昌至重庆之间仅可通行三千吨级的船舶,所以三峡的水运一直以单向为主。到三峡工程建成后,该段长江将成为湖泊,水势平缓,万吨轮可从上海通达重庆。而且通过水库的放水,还可改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枯水季节的航运条件。不过由于永久船闸分为五级,因此通行速度较为缓慢,理论上过闸要2小时40分钟,在目前实际运行中,往往需要4个小时以上才能通过。
5.生活节水小常识
(1)洗手间:洗漱时应缩短用水时间,用完后立即关闭用水器具;用洗衣机洗少量衣服时,水位不要定得太高。
(2)厕所:发现漏水器具应及时修理;垃圾不论大小,都应从垃圾道清除,而不应从便池用水冲掉。如果厕所水箱过大,可以在水箱里放一块砖头或一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以减少每一次的冲水量。
(3)一水多用: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养鱼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
(4)洗餐具:最好先用纸把餐具上的油污擦去,用热水洗一遍,最后再用较多的温水或冷水冲洗干净。
(5)生活习惯:刷牙、取洗手液、抹肥皂时要及时关掉水龙头;不要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洗水果应先削皮后清洗;正在用水时,如需开门、接电话等应及时关闭水龙头。
板书设计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教材活动参考答案
[教材P76~77活动·参考答案]
1. 资料一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资料二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
资料三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年际分配不均。
2.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等。
[教材P81~82活动·参考答案]
1. 调查结果略。家乡水资源存在污染和浪费现象,要治理水污染和节约用水。
2. 略。
期末冲刺随身宝
详见电子资源
第三节 水资源
教学过程案例
课题 水资源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
教师:我们所说的水资源是指分布在陆地的淡水资源,包括冰川水、河湖水和地下水等,而对于我国来说,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因此河湖水量的大小,影响着水资源的分布,课前安排同学们复习,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 (1)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 (2)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成果展示) (1)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规律是南方密度大,北方密度小,西北地区河湖稀少。 教师(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一个国家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大体可以反映该国水资源的多少。同学们观看我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图,讨论总结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 学生读图合作探究:我国水资源分布是南丰北缺。 精讲点拨:以长江流域为界,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尤其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现象最为严重。 转承: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配是否均匀呢 教师:安排学生观察教材第76页图3.14,结合前面学过的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配规律分析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规律。 点拨: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和降水密切相关,夏秋季节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多,使大量水资源白白流入海洋,还会引发洪涝灾害;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少,造成水资源短缺;由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使一些地区出现多年的水资源短缺现象,如我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等地,就出现了4年的持续干旱。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重大影响。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活动来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生合作探究:分成三个小组,阅读教材第76~77页活动题中的三则资料,完成相应的问题。
【设计意图】 利用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通过分组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成果展示教材第76~77页活动题答案) (1)资料一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资料二反映了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 资料三反映了我国水资源年际分配不均。 (2)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等。
转承 我们了解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呢 下面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教师:修建水利工程能够很好地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利用多媒体播放郑国渠的图片)。通过建设不同的水利工程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分成两个小组来探究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 学生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第77~78页图文资料分组进行探究。 (1)小组一探究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 (2)小组二探究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分组合作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成果展示)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是兴建水库。 (2)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跨流域调水。 教师精讲点拨:水库能够在河流的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可以有效地调节河流径流量的时间变化,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之一,如我国最大的三峡水利枢纽,其中的三峡水库主要作用就是调节长江的径流量,防止中下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展示三峡图片)。 教师(展示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我们尝试把水资源从丰富地区引到缺乏的地区,这就是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之一。图中展示的南水北调就是我国主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同学们分组探究三条线路的经过地区的自然环境。 学生分组探究。 小组一:东线工程经过的河流和地形区。 小组二:中线工程经过的河流和地形区。 小组三:西线方案经过的河流和地形区。 【设计意图】 安排学生探究三条线路经过的河流和地形区,为介绍不同线路的利弊打下基础。
(成果展示) 小组一:东线工程经过淮河、黄河、京杭运河和海河,地形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 小组二:中线工程经过汉江,地形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秦岭和华北平原。 小组三:西线方案经过雅砻江、岷江和黄河,地形区是横断山区。 精讲点拨:南水北调主要是为了缓解华北和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从线路经过的地形区看,东线和中线比较容易,西线难度最大,因此东线和中线都已经开工建设,西线只是在规划之中。 转承:我们采取了兴修水库和跨流域调水措施,是不是就能够对我国水资源合理利用了呢 其实我国的水资源还面临更大的问题。 教师:阅读教材第79页第1、2自然段,讨论我国水资源还面临什么问题。 学生阅读并讨论:我国水资源还面临利用效率低、浪费惊人和污染严重的问题。 教师:如果不注意节约用水,即使调来更多的水也是无济于事,所以节水比调水更重要,我们怎样才能节约用水呢 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0页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各个部门的节水措施。 学生自主阅读,相互讨论。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中国节水标志):为了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我国制定了节水标志(教材图3.21),标志展示了捧在手心的一滴水,说明水的重要性和稀缺性。我们在生活中要竭尽所能节约用水。
教师 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解决措施,还有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夏秋多、冬春少,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兴建水库是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之一;跨流域调水是解决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之一。其中南水北调是学习的重点内容,要知道其三条线路分别经过哪些地区和重要意义。节约用水是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最重要的措施,要知道不同部门的节水措施,并且能够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地进行节约用水。
教学 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解决措施,还有节约用水的措施,由于和生活联系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合理安排了学生的活动,因此学生比较容易了解和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解决的主要措施,能够认识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教学目标完成较好,渗透了对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只是学生在讨论生活中的节水措施时,有的学生显得无所适从,这反映了学生对生活观察不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安排一些课下调查类的作业,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不足之处是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个别学生出现了“走神”现象,这反映了课堂安排没有真正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同学都参与到知识的讨论和分析中,这是以后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PPT教学案例
教学课件全新升级,见电子资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