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1 08:5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张岱
湖心亭看雪
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
掌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学习本文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作特色。(难点)
领略雪后西湖之美,感悟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重点)
学习目标
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
他其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时时流露出明亡后怀旧伤感的情绪。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张岱
1597—1689
认识作者
崇祯五年 (1632)
崇祯十七年 (1644)
顺治元年 (1644)
1647年左右
“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这一年。张岱曾在西湖一带生活了很长时间,过着锦衣玉食、嬉游玩乐的贵公子生活
明朝灭亡,清王朝迁都北京
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隐居避乱,潜心著述
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追忆前尘往事
背景介绍
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生活优裕,久居杭州。生性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隐居于浙江境内的剡溪山。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西湖梦寻》和《陶庵梦忆》,书中主要追忆了当年的风月繁华和故国往事。张岱记叙过去的行踪常用明朝纪年。
《湖心亭看雪》出自《陶庵梦忆》,是张岱的代表作。文章一开头就用“崇祯五年十二月”交代游览时间,沿用明代纪年,是有着深刻含义的,以此说明在作者心目中明朝始终是没有灭亡的。
背景介绍
初读课文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 凇 沆 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ɡènɡ
qiǎnɡ
ɡēnɡ

cuì
sōnɡ
dànɡ
jiè
chónɡ zhēn
翻译文本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②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③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④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⑤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⑦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画横线为重点句,在课本上勾画。
标红色为课下注释已有字词,准确背记。
标蓝色为需中点理解词语。课堂解决。
疏通文意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①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②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译 文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是日更定矣,②余拏一小舟,拥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全都消失。俱,全部、都。绝,消失。
撑(船)
代词,这。
晚上八时左右。
裹,围。
鸟兽的细毛
③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④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全,都。
只,只有。
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比喻细微、微小,这里用作量词。
③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是白茫茫一片。 ④湖上的影子,只有长堤的一道淡淡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译 文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⑤“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很,非常。
哪能。
还。
到湖心亭,(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⑤“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于是)拉着我一同喝酒。
译 文
  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⑦“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尽力。
三大杯酒。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客居此地。
等到。
船夫。
低声说话。
不要。
……的人。
⑥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下了船,船夫嘟哝道:⑦“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译 文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1.梳 理 课 文 要 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崇祯五年十二月
西湖(湖心亭)
我,金陵二人,舟子
看 雪
一、文中舟子对张岱有一句评价,是哪句?
此句中的关键字: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研读课文
研读课文,赏奇景悟痴情
1.舟子评价张岱:“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张岱的“痴”的?
“痴” 基本解释
1. 傻;愚笨 ~呆。~人说梦。人家笑我太~。
2. 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 ~情。
3. 由于某种事物影响变傻了的;精神失常 ~子。


研读课文,赏奇景悟痴情
1.舟子评价张岱:“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张岱的“痴”的?
痴于行: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不寻常的天气
不寻常的时间
不寻常的行踪
特立独行,不随流俗,有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
研读课文,赏奇景悟痴情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舟子评价张岱:“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张岱的“痴”的?
痴于景:
三个与字,营造出天人合一的朦胧境界,给人天地之间茫然一片,浑然一体的感受。
从痕到点到芥到粒,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变小,量词一个小似一个,给人一种天地浩大,人物渺小之感,我们都于茫然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
作者浅笔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研读课文,赏奇景悟痴情
1.舟子评价张岱:“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张岱的“痴”的?
知识链接:
白描本是中国国画技法名,指单用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色彩的画法。作为文学表现手法,是指用朴素简练的文字,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描摹形象的一种写作手法。
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小结“痴”情
1.舟子评价张岱:“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张岱的“痴”的?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
除此之外,还“痴”什么?
研读课文,赏奇景悟痴情
2.思考:两个痴似相公者的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作者此时心情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情绪激动
热情
出乎意料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为何如此
两人意外,作者也意外。也感慨“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但此话借金陵人之口说出来了,这叫对面落笔,言简义丰。
研读课文,赏奇景悟痴情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为什么客人不答姓名籍贯,是作者写错了还是另有深意?
材料链接一: 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材料链接二: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朝建立:顺治元本(1644年)张岱反清复明失败进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追忆往事。
材料链接三:国破家亡,天所归止,披发入山,骇弦为野人,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定,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陶扈梦忆·序》
金陵即南京,是明朝旧都。作者强调“金陵人”“客”,他乡遇故知,暗示这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
研读课文,赏奇景悟痴情
(2)文章还有一句也能体现他的故国的思念,找一找是哪一句,是如何体现的?
崇祯五年十二月 崇祯是明朝年号,当时清朝已建立。作品“梦忆”“梦寻”都带有这种哀伤的色彩。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感伤怀念的故国之思
小结“痴”情
1.舟子评价张岱:“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张岱的“痴”的?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感伤怀念的故国之思

“痴迷”
2.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和舟子,显然不止一人,这与“独”是不是相矛盾?
不矛盾。
“独往”表现了作者傲岸自恃的情怀,是晚明江南文人独立不羁精神的表现。
在作者看来,茫茫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这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也表现了文人雅士的孤傲清高超凡脱俗,也是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自我情怀的一种写照。
思考探究,共悟痴情
思考探究,共悟痴情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结合语境,分析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
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映衬。
此语是舟子所说,其实也是作者心语,暗含作者的惊讶、欣喜之意,作者本是“独往”,却偶遇“金陵客”,含蓄表达了作者故国之思。
课后思考探究二
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情,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寄托了对人生渺茫的慨叹。
主旨归纳
◆1.古今异义
是日更定矣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这 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
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今义: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汇总复习
◆2.一词多义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赏赐百千强
副词,尽力
形容词,有余

上下一白
惟长堤一痕
一怒而诸侯惧
副词,全、都
数词,一
副词,一旦
《木兰诗》
《富贵不能淫》
量词,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是日更定矣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既更刮目相待
副词,还
副词,另,另外

见余大喜曰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副词,很,非常
形容词,大,跟“小”相对
《孙权劝学》

是日更定矣
是金陵人
代词,这
判断,此,是

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形容词,白色的
名词,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3.词类活用
大雪三日
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客此
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1)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寥寥十余字描写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3)《湖心亭看雪》中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湖心亭看雪》中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更有痴似相公者
莫说相公痴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基础积累,积少成多

山水
天人合一
情趣
高雅脱俗
故国
伤感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