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第二单元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9页,答题卡共2页。试题卷(试题Ⅱ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1道小题,9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本试题的对应题目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密封线内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8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摆放搭石 保持平衡 B.抵御准备 浩瀚的太空
C.召集大臣 解决难题 D.打击敌人 坚强的堡垒
2.“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30多倍。”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列数字 B.列数字、打比方
C.列数字、作比较 D.举例子、作比较
3.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俩无论是好朋友,都应该互相帮助。
B.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
C.进入太空之后,即使关掉发动机,火箭也能继续前进。
D.如果我们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会乘机攻打我们。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是我国的无价之宝。
B.大丈夫要言而有信,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样才值得人信赖。
C.海岛上栖息着不计其数的海龟和各种各样的海鸟。
D.经过长途跋涉,王教授把这些珍贵的植物标本完好无缺地带了回来。
5.乐乐在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时,为了提高阅读速度,采用了下面的方法,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读“三英战吕布”这部分内容时,乐乐一字一句地念下来,只觉得是双方在战斗,却没读明白什么意思,于是他回读了一遍。
B.乐乐读到“勒甲玲珑狮蛮带”时,不太明白这是什么,但不影响他理解文章内容,婷婷就没管它继续读了下去。
C.读到“刘关张一请诸葛亮”这部分内容时,乐乐抓住“遥望卧龙网,果然清景异常”中的“清景异常”,知道这里是在讲卧龙冈风景优美,因此读得很快。
D.乐乐看到“烧藤甲七擒孟获"这个题目时,产生了疑问。带着问题读,他读的速度就快了。
6.对下面的语段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路过的人就一定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B.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C.进入太空之后,即使关掉发动机,火箭仍可以继续前进。
D.虽然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就会出现一束光柱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为了让这个小姑娘保持愉快的心情,让她乐意把藏书拿来给我看,我只好把家里杏树上的杏子给她吃。让像我这样的馋猫把甜美的杏子送给别人吃,简直就像让馋猫把嘴里的鱼吐出来一样,但我还是将来之不易的杏子送给了这个小姑娘。
A.为了读到书,“我”把杏子给小姑娘吃。
B.“我”是一只馋猫。
C.小姑娘乐意把书给“我”看。
D.小姑娘的心情很好。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有可能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B.即使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
C.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鸵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军。
D.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才可以把“子口”守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4分)
判断题。(本大题第9~13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9.《搭石》一文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德强烈地感染着我们的心灵。( ) 10.《将相和》一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廉颇的活动为线索,通过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廉颇和蔺相如二人从和好到不和的经过。( ) 11.蔺相如与廉颇和好的内在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 ) 12.《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文中描写的比猎豹速度快的东西有很多,作者选用“猎豹”作为题目中的比较对象,其原因是猎豹是人类熟悉的动物。( )
13.《冀中的地道战》展现了我国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
三、填空题。(本大题第14~19小题,共33分)
14.给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辞:①文辞,言辞;②辞职;③告别;④躲避,推托。
(1)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 )
(2)这篇文章虽无华丽的辞藻,但饱含真情,言简意深,发人深思。( )
(3)徐庶决定辞别刘备,在离开前,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
(4)叔叔辞了城里的工作,选择做一名乡村教师,为乡村教育的发展作贡献。( )
15.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要是……就…… 假如……总……
因为……所以…… 只要……就……
(1)不过,( )你跟猎豹和鸵鸟赛跑的话,( )一点儿赢的希望也没有了。
(2)( )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 )会出现一束光柱。
(3)( )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 )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4)( )蔺相如立了功,( )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16.语句拓展。(本题每空2分,共6分)
(1)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二十五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速度的六倍多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
请用具体的情景把成语“左右为难”的意思表现出来。
17.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①知错就改 ②互相谦让 ③顾全大局 ④机智勇敢、做事周密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 )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
18.根据所学知识积累填空。(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11分)
(1)弟弟吃饱饭后什么也不做,妈妈用“
, ”来劝诚,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2)世间万物变化迅速,我们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因为“多少事, ;天地转, 。一万年太久, 。”
(3)时间宝贵,不能白白浪费。岳飞也用“莫等闲,
, 。”激励自己,不要轻易虚度壮年光阴,争取早日完成抗金大业。
(4)陶渊明用“ ,
。 , 。”劝勉我们不要辜负好时光。
19.阅读知识积累。(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路走过很多山,这些山代表着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成长和实破。请你结合阅读体验,选出下列四座山代表的“成长真经”。(填序号)
花果山( ) 五行山( ) 火焰山( ) 灵山( )
A.付出终有回报
B.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
C.走出舒适圈,人生才有意义
D.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
四、阅读理解。(本大题分为两道大题,第20~30小题,共26分)
(一)阅读短文,完成第20~25小题。(本题共12分)
毛遂自荐(节选)
战国时期,秦国派军队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赵胜去楚国求援,希望和楚国订立联合抵抗秦国的盟约。
平原君为了完成这一使命,想从几千食客中挑选二十位文武全才的贤人当随从,但他来挑去,只挑出十九人,就再也挑不出一个人来。
这时,食客中有个叫毛遂的人,主动走上前对平原君说:“既然现在还缺一个人,您不妨把我带上凑个数吧!”平原君问道:“您在我家做食客几年了 ”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笑着说:“有才能的人,就好像把锥子放入布袋里,锥尖很快就会戳破袋子显露出来您到我家已经三年了,我从来没有听周围的人称赞过您,我甚至都没听说过您。看来您并没有什么本领,您还是留在家里吧!”毛遂说:“我今天才请您把我放进布袋里去啊!要是您早点把我放进去,我早就脱颖而出,而不只是露出一点锥尖而已。”
平原君听毛遂这么一说,觉得很有道理,最终决定带他一起去。那十九个食客只觉得好笑,虽然没有发出声来,却互相挤眉弄眼讥笑毛遂。
楚王接见的那一天,随行的二十个人在官殿门口等候,平原君独自进去与楚王谈判。平原君反复跟楚王分析联合抗秦的好处和不联合的害处,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是没有结果门口的十九个人都很焦急。
正在这时候,毛遂手按剑柄,路着台阶走上去,对平原君说:“联合抗秦有利,不联合有害,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让楚王做出决定。为什么从早晨开始谈到中午,还没有订立盟约 ”楚王听了,问平原君:“这人是谁啊 ”平原君说:“他是我门下办事的人。”于是,楚王大声呵斥毛遂:“还不下去!我在跟你的主人谈事情,要你插什么嘴!”
毛遂紧握着剑,走到楚王跟前,说道:“大王敢这样呵斥我,无非是仗着楚国军队多。
眼下大王离我不到十步,您的性命握在我手里,楚国虽然军队多,可也帮不了您。况且,我同我主人说话,我主人还没说什么,您凭什么呵斥我 ”
楚王听了毛遂这一席话,也自知理亏,一时无言以对,同时,又怕毛遂真的动起武来也就软了下来。这时,毛遂便将联合订盟利害关系进一步作了精辟的分析,说:“联合订盟,不仅对赵国有利,对弱小诸侯国有利,而且对楚国更有利!”楚王听了,不由得连连点头,答应订盟。
此后,平原君就把毛遂当作上等宾客来看待。
20.平原君带着随从到楚国干什么 ( )(2分)
A.希望能去解救楚国 B.想和楚国订立盟约
C.请楚国别攻打赵国 D.要楚国和秦国联盟
21.平原君一开始觉得毛遂是个怎样的人 ( )(2分)
A.毫无才能 B.才能出众 C.口才很好 D.文武全才
22.第3自然段中的“锥尖”指什么 ( )(2分)
A.财力 B.远见 C.才能 D.勇气
23.从“既然现在还缺一个人,您不妨把我带上凑个数吧!”这句话可看出毛遂什么性格特点 ( )(2分)
A.非常自不量力 B.善于把握机会
C.举止冲动鲁葬 D.讲话不懂分寸
24.楚国最后同意和赵国联盟,共同抵抗秦国的原因是什么 ( )(2分)
A.楚王很敬佩平原君的勇气 B.楚国与赵国关系非常友好
C.毛遂的好口才说服了楚王 D.楚国十分害怕强大的秦国
25.“平原君反复跟楚王分析联合抗秦的好处和不联合的害处,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是没有结果”,此处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 )(2分)
A.突出平原君的耐心和口才 B.衬托毛遂的胆识和好口才
C.写出了楚王的坚持和能干 D.反衬另十九个食客的才千
阅读现代文,完成第26~30小题。(本小题共14分)
洁白的木槿花
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为什么我的母亲对木槿花这么有感情,是因为有一个关于木槿花的感人的故事。
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喊。母亲见我熬不过,就 背着我去廖医生家。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休后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他医术好,心也善。
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怪我母亲:“再晚来两天,右腿就废了。这是骨髓炎,严重了,就得截肢!”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有闲钱给我治腿?母亲担心地问能否治好,得到廖医生的肯定回答后,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廖医生给我敷了草药,又交给母亲两帖中药,说两天后再来换药。母亲颤声问要付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块钱,母亲的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我,我只有 两块多钱,能不能下回补上?”廖医生爽快地说:“行,不急,啥时有钱啥时给。”
再去廖医生家,母亲带上了家里唯一的母鸡。廖医生死活不肯收,母亲哽咽着再三哀求。廖医生拗不过,说:“好,就算我买你的,十块钱,好吗?”说着,硬塞给母亲十块钱。那时一只鸡最多卖四五块钱。母亲说啥也不肯接钱。回到家里,母亲发现中药纸包里有十决钱,当晚就去了廖医生家,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了。
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不料廖医生找上门来了。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块钱呢!摘了卖给我,好吗?”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廖医生拿称一称,竟有一斤。他说:“这下好了,你再也不用欠我钱了。”此后,去廖医生家治腿,母亲就带点木槿花去。不久,我的腿治好了。
第二年,廖医生竟去世了。母亲十分伤心,去廖医生家吊唁。母亲从他家属口里知道了一个秘密:木槿花是普通的中药,并不值钱。母亲哇的一声号哭起来:“我的恩人呀……”
几年后,母亲也去世了。母亲临终时拉着我的手说:“儿啊,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如今,每到夏天,母亲坟墓周围就开满木槿花——圣洁无比的木槿花。
26.“为什么我的母亲对木槿花这么有感情,是因为有一个关于木槿花的感人的故事。”这个句子是一个过渡句,作用是
。(2分)
27.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2分)
A.“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是神态描写,说明木槿花对母亲触动很大。
B.这句话是说母亲年纪大了,脑子不好使了,说话也哆哆嗦嗦的,爱动感情。
C.这句话说明母亲痛悔自己竟不明白廖医生的良苦用心,不知道廖医生谎称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并收购木槿花,目的是使自己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帮助,坚持为儿子治病。
28.以下是有关母亲的描写,说说母亲当时心里在想什么。(4分)
(1)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2)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
29.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2分)
(1)“圣洁无比的木槿花”象征着人世间纯洁善良、扶弱济困的美好情感。( )
(2)本文结尾点题,与文章的题目相照应。( )
30.请从母亲和廖医生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事例,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4分)
五、习作。(本大题第31小题,共20分)
31.题目:我的 是
提示:我的奶奶是“消防员”,因为她古道热肠,经常帮助别人解决邻里纠纷;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因为他是护林员,视“树”如子;我的妈妈是“侦探”,因为我和爸爸做错了任何事她都能发现……我们熟悉的人真是各有特点!请你选一两件能突出这一特点的典型事件展示一下他的风采吧!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书写整洁,语句通顺。
2.条理清楚,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3.请在规定的《答题纸》上作答,字数不少于400字。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第二单元考试试卷
语 文【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9页,答题卡共2页。试题卷(试题Ⅱ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1道小题,9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本试题的对应题目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密封线内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8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摆放搭石 保持平衡 B.抵御准备 浩瀚的太空
C.召集大臣 解决难题 D.打击敌人 坚强的堡垒
2.“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30多倍。”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B )。
A.举例子、列数字 B.列数字、打比方
C.列数字、作比较 D.举例子、作比较
3.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A.我们俩无论是好朋友,都应该互相帮助。
B.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
C.进入太空之后,即使关掉发动机,火箭也能继续前进。
D.如果我们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会乘机攻打我们。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是我国的无价之宝。
B.大丈夫要言而有信,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样才值得人信赖。
C.海岛上栖息着不计其数的海龟和各种各样的海鸟。
D.经过长途跋涉,王教授把这些珍贵的植物标本完好无缺地带了回来。
5.乐乐在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时,为了提高阅读速度,采用了下面的方法,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在读“三英战吕布”这部分内容时,乐乐一字一句地念下来,只觉得是双方在战斗,却没读明白什么意思,于是他回读了一遍。
B.乐乐读到“勒甲玲珑狮蛮带”时,不太明白这是什么,但不影响他理解文章内容,婷婷就没管它继续读了下去。
C.读到“刘关张一请诸葛亮”这部分内容时,乐乐抓住“遥望卧龙网,果然清景异常”中的“清景异常”,知道这里是在讲卧龙冈风景优美,因此读得很快。
D.乐乐看到“烧藤甲七擒孟获"这个题目时,产生了疑问。带着问题读,他读的速度就快了。
6.对下面的语段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D )。
A.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路过的人就一定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B.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C.进入太空之后,即使关掉发动机,火箭仍可以继续前进。
D.虽然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就会出现一束光柱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为了让这个小姑娘保持愉快的心情,让她乐意把藏书拿来给我看,我只好把家里杏树上的杏子给她吃。让像我这样的馋猫把甜美的杏子送给别人吃,简直就像让馋猫把嘴里的鱼吐出来一样,但我还是将来之不易的杏子送给了这个小姑娘。
A.为了读到书,“我”把杏子给小姑娘吃。
B.“我”是一只馋猫。
C.小姑娘乐意把书给“我”看。
D.小姑娘的心情很好。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有可能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B.即使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
C.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鸵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军。
D.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才可以把“子口”守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4分)
判断题。(本大题第9~13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9.《搭石》一文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德强烈地感染着我们的心灵。( √ ) 10.《将相和》一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廉颇的活动为线索,通过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廉颇和蔺相如二人从和好到不和的经过。( × ) 11.蔺相如与廉颇和好的内在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 × ) 12.《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文中描写的比猎豹速度快的东西有很多,作者选用“猎豹”作为题目中的比较对象,其原因是猎豹是人类熟悉的动物。( × )
13.《冀中的地道战》展现了我国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 )
三、填空题。(本大题第14~19小题,共33分)
14.给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辞:①文辞,言辞;②辞职;③告别;④躲避,推托。
(1)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 ④ )
(2)这篇文章虽无华丽的辞藻,但饱含真情,言简意深,发人深思。( ① )
(3)徐庶决定辞别刘备,在离开前,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③ )
(4)叔叔辞了城里的工作,选择做一名乡村教师,为乡村教育的发展作贡献。( ② )
15.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要是……就…… 假如……总……
因为……所以…… 只要……就……
(1)不过,( 要是 )你跟猎豹和鸵鸟赛跑的话,( 就 )一点儿赢的希望也没有了。
(2)( 只要 )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 就 )会出现一束光柱。
(3)( 假如 )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 总 )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4)( 因为 )蔺相如立了功,( 所以 )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16.语句拓展。(本题每空2分,共6分)
(1)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秦王没有办法,不得不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二十五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速度的六倍多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流星体的最大运动速度比火箭运动最大速度快。 。
请用具体的情景把成语“左右为难”的意思表现出来。
同学叫我放学去踢球。如果去吧,妈妈会责怪我不按时回家;不去吧,同学们又会说我不参加集体活动,真让我为难。
17.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①知错就改 ②互相谦让 ③顾全大局 ④机智勇敢、做事周密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③ )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 ② )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④ )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① )
18.根据所学知识积累填空。(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11分)
(1)弟弟吃饱饭后什么也不做,妈妈用“ 不饱食以终日 , 不弃功于寸阴 ”来劝诚,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2)世间万物变化迅速,我们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因为“多少事, 从来急 ;天地转, 光阴追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
(3)时间宝贵,不能白白浪费。岳飞也用“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 空悲切 。”激励自己,不要轻易虚度壮年光阴,争取早日完成抗金大业。
(4)陶渊明用“ 盛年不重来 , 一日难再晨 。 及时当勉励 , 岁月不待人 。”劝勉我们不要辜负好时光。
19.阅读知识积累。(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路走过很多山,这些山代表着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成长和实破。请你结合阅读体验,选出下列四座山代表的“成长真经”。(填序号)
花果山( C ) 五行山( D ) 火焰山( B ) 灵山( A )
A.付出终有回报
B.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
C.走出舒适圈,人生才有意义
D.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
四、阅读理解。(本大题分为两道大题,第20~30小题,共26分)
(一)阅读短文,完成第20~25小题。(本题共12分)
毛遂自荐(节选)
战国时期,秦国派军队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赵胜去楚国求援,希望和楚国订立联合抵抗秦国的盟约。
平原君为了完成这一使命,想从几千食客中挑选二十位文武全才的贤人当随从,但他来挑去,只挑出十九人,就再也挑不出一个人来。
这时,食客中有个叫毛遂的人,主动走上前对平原君说:“既然现在还缺一个人,您不妨把我带上凑个数吧!”平原君问道:“您在我家做食客几年了 ”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笑着说:“有才能的人,就好像把锥子放入布袋里,锥尖很快就会戳破袋子显露出来您到我家已经三年了,我从来没有听周围的人称赞过您,我甚至都没听说过您。看来您并没有什么本领,您还是留在家里吧!”毛遂说:“我今天才请您把我放进布袋里去啊!要是您早点把我放进去,我早就脱颖而出,而不只是露出一点锥尖而已。”
平原君听毛遂这么一说,觉得很有道理,最终决定带他一起去。那十九个食客只觉得好笑,虽然没有发出声来,却互相挤眉弄眼讥笑毛遂。
楚王接见的那一天,随行的二十个人在官殿门口等候,平原君独自进去与楚王谈判。平原君反复跟楚王分析联合抗秦的好处和不联合的害处,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是没有结果门口的十九个人都很焦急。
正在这时候,毛遂手按剑柄,路着台阶走上去,对平原君说:“联合抗秦有利,不联合有害,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让楚王做出决定。为什么从早晨开始谈到中午,还没有订立盟约 ”楚王听了,问平原君:“这人是谁啊 ”平原君说:“他是我门下办事的人。”于是,楚王大声呵斥毛遂:“还不下去!我在跟你的主人谈事情,要你插什么嘴!”
毛遂紧握着剑,走到楚王跟前,说道:“大王敢这样呵斥我,无非是仗着楚国军队多。
眼下大王离我不到十步,您的性命握在我手里,楚国虽然军队多,可也帮不了您。况且,我同我主人说话,我主人还没说什么,您凭什么呵斥我 ”
楚王听了毛遂这一席话,也自知理亏,一时无言以对,同时,又怕毛遂真的动起武来也就软了下来。这时,毛遂便将联合订盟利害关系进一步作了精辟的分析,说:“联合订盟,不仅对赵国有利,对弱小诸侯国有利,而且对楚国更有利!”楚王听了,不由得连连点头,答应订盟。
此后,平原君就把毛遂当作上等宾客来看待。
20.平原君带着随从到楚国干什么 ( B )(2分)
A.希望能去解救楚国 B.想和楚国订立盟约C.请楚国别攻打赵国 D.要楚国和秦国联盟
21.平原君一开始觉得毛遂是个怎样的人 ( A )(2分)
A.毫无才能 B.才能出众 C.口才很好 D.文武全才
22.第3自然段中的“锥尖”指什么 ( C )(2分)
A.财力 B.远见 C.才能 D.勇气
23.从“既然现在还缺一个人,您不妨把我带上凑个数吧!”这句话可看出毛遂什么性格特点 ( B )(2分)
A.非常自不量力 B.善于把握机会
C.举止冲动鲁葬 D.讲话不懂分寸
24.楚国最后同意和赵国联盟,共同抵抗秦国的原因是什么 ( C )(2分)
A.楚王很敬佩平原君的勇气 B.楚国与赵国关系非常友好
C.毛遂的好口才说服了楚王 D.楚国十分害怕强大的秦国
25.“平原君反复跟楚王分析联合抗秦的好处和不联合的害处,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是没有结果”,此处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 B )(2分)
A.突出平原君的耐心和口才 B.衬托毛遂的胆识和好口才
C.写出了楚王的坚持和能干 D.反衬另十九个食客的才千
阅读现代文,完成第26~30小题。(本小题共14分)
洁白的木槿花
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为什么我的母亲对木槿花这么有感情,是因为有一个关于木槿花的感人的故事。
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喊。母亲见我熬不过,就 背着我去廖医生家。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休后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他医术好,心也善。
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怪我母亲:“再晚来两天,右腿就废了。这是骨髓炎,严重了,就得截肢!”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有闲钱给我治腿?母亲担心地问能否治好,得到廖医生的肯定回答后,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廖医生给我敷了草药,又交给母亲两帖中药,说两天后再来换药。母亲颤声问要付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块钱,母亲的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我,我只有 两块多钱,能不能下回补上?”廖医生爽快地说:“行,不急,啥时有钱啥时给。”
再去廖医生家,母亲带上了家里唯一的母鸡。廖医生死活不肯收,母亲哽咽着再三哀求。廖医生拗不过,说:“好,就算我买你的,十块钱,好吗?”说着,硬塞给母亲十块钱。那时一只鸡最多卖四五块钱。母亲说啥也不肯接钱。回到家里,母亲发现中药纸包里有十决钱,当晚就去了廖医生家,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了。
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不料廖医生找上门来了。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块钱呢!摘了卖给我,好吗?”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廖医生拿称一称,竟有一斤。他说:“这下好了,你再也不用欠我钱了。”此后,去廖医生家治腿,母亲就带点木槿花去。不久,我的腿治好了。
第二年,廖医生竟去世了。母亲十分伤心,去廖医生家吊唁。母亲从他家属口里知道了一个秘密:木槿花是普通的中药,并不值钱。母亲哇的一声号哭起来:“我的恩人呀……”
几年后,母亲也去世了。母亲临终时拉着我的手说:“儿啊,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如今,每到夏天,母亲坟墓周围就开满木槿花——圣洁无比的木槿花。
26.“为什么我的母亲对木槿花这么有感情,是因为有一个关于木槿花的感人的故事。”这个句子是一个过渡句,作用是
承上启下 。(2分)
27.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B )。(2分)
A.“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是神态描写,说明木槿花对母亲触动很大。
B.这句话是说母亲年纪大了,脑子不好使了,说话也哆哆嗦嗦的,爱动感情。
C.这句话说明母亲痛悔自己竟不明白廖医生的良苦用心,不知道廖医生谎称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并收购木槿花,目的是使自己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帮助,坚持为儿子治病。
28.以下是有关母亲的描写,说说母亲当时心里在想什么。(4分)
(1)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写出了母亲得知儿子的腿能治好,心里感到宽慰;但又为贫穷无钱治病而犯愁。
(2)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
细腻的写出了母亲因为无力支付医药费而失去了继续医治的勇气,为无力治好儿子的腿而伤感。
29.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2分)
(1)“圣洁无比的木槿花”象征着人世间纯洁善良、扶弱济困的美好情感。( √ )
(2)本文结尾点题,与文章的题目相照应。( √ )
30.请从母亲和廖医生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事例,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4分)
廖医生:心地善良,扶贫济弱,有医德,慷慨,维护他人自尊,为他人着想。
事例:不计较医药费,还巧妙借木槿花来帮助母亲,维护母亲的自尊。
五、习作。(本大题第31小题,共20分)
31.题目:我的 是 答案:略
提示:我的奶奶是“消防员”,因为她古道热肠,经常帮助别人解决邻里纠纷;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因为他是护林员,视“树”如子;我的妈妈是“侦探”,因为我和爸爸做错了任何事她都能发现……我们熟悉的人真是各有特点!请你选一两件能突出这一特点的典型事件展示一下他的风采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