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兼有游侠、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和行径。他一方面接受儒学“兼济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接受道家尤其是庄子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万物;他还接受游侠思想影响,所以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
但在黑暗现实面前, 李白的人生理想始终未能实现,但他又在追求。矛盾、冲突及遭打击后的愤懑、狂放就产生了。
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丰富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
奇特的构思
瑰丽的境界
飘逸的诗风
唐玄宗天宝元年,由于别人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御用文人,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体面地赶出了京城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由布衣到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文章背景
☆解 题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乐府诗的一种体裁,属于古体诗,类似还有“歌”“行”“吟”等。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初读感知
思考:全诗按何顺序行文的?
1、梦游之由
2、梦游之境
3、梦醒之叹
第一层:梦游之由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
越人语天姥:语,谈说。
云霞明灭或可睹:或,有时。
天姥连天向天横:向天横,向天际横冲。横,遮断。
势拔五岳掩赤城:势,山势。拔,超出。掩,遮掩.
天姥山有什么特点?诗人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出这个特点?
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以虚衬实,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诗 “神”的特色凸显而出。又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相比。夸张地写它比五岳还挺拔,连有名的天台山也如拜倒在它足下。
特点:高大、巍峨
手法:衬托、对比、夸张
第二层:梦游之景
阅读诗歌第二部分,以时间和地点为序,指出这部分一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1、景——寻意象
2、境——组画面概括意境特点。(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翰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 )
3、情——品情感
图景 意象 意境特点 情感
月夜剡溪图
月、影、湖水、猿啼
清幽宁静
愉悦
山中晨景图
谢公屐、云梯、日出、天鸡、花、岩石
雄奇壮美
惊悚震撼
昏暗诡谲
熊咆、龙吟、云、水
山谷黄昏图
洞中仙乐图
霹雳、洞天石扉、青冥浩荡、日月、霓衣、风马、云君纷纷、虎鸾、仙人如麻
富丽堂皇、
热闹盛大、
和乐融融
兴奋愉快
惊叹
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两人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热衷政治仕途,但却饱受打击,最终放情山水以排解政治上的不满。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谢公,即谢灵运。他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东晋时期,他热衷政治仕途,活跃于政坛,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
思考:这四句短句在形式有什么作用?与前文有何联系?
节奏短促,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从昏暗诡谲到惊天动地,前者烘托后者,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思考:李白为我们描绘一个怎样的梦境?
诗人展开丰富的想像,运用大胆的夸张为读者描述了一个瑰丽的神仙世界:天鸡报晓、熊咆龙吟、雷电霹雳、丘峦崩摧、霓衣风马等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故杜甫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飘然思不群”。
诗人徜徉其间,心神完全解放,无忧无虑,“心颜”大开,幸福无比。
词类活用
虎鼓瑟兮鸾回车
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云青青兮欲雨
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訇然中开
“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使…颤栗;惊,使…惊
1.名词作动词
2.名词用作状语
3.使动用法
第三层:梦醒之叹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当中有对人生失意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表现诗人思想性格中更强烈的一面:不对人生屈服,不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鄙弃权贵,追求自由独立的傲骨。思考:作者抒发怎样的感慨?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自由美好,无拘无束。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表现出作者不满现实,追求自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精神追求。
解梦: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 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入梦越人语天姥“横”“拔”“掩”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梦至剡溪梦见仙境梦登天姥梦醒长嗟惊梦世事如梦远离浊世不事权贵全文结构1、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2、想象丰富,夸张大胆。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写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杜甫说李白“飘然思不群”,于此可见一斑。
艺术手法
本诗描写作者对梦境中天姥仙境美景的向往,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表达了作者不满现实,追求自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精神追求。诗歌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