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2 致大海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为了让某新生迅速找到正在会议室开会的班主任老师,有必要向他作点介绍,但介绍应尽可能简洁。下列选项中包含的全都可以删去的一项是( )
你的班主任①在会议室开会,那位②西装革履、③身高一米七五左右④戴眼镜、⑤留络晨胡子的⑥男教师就是。
A.①⑥ B.②③ C.③⑥ D.④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不仅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为观众奉献了一批优秀的节目,为戏曲的传承发展留下了可以借鉴的艺术精粹。
B.尼泊尔官方宣布将重新测量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这项活动预计耗时两年,费用大概在140万美元左右。
C.为使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海外得到进一步传播,我们要充分发挥海内外媒体的作用,注重内外并举、融媒联动,用好网上网下两个阵地。
D.不像网络平台那样,传统文学期刊应该是一个可以聚集优秀作品、聚拢优秀作家、引领文学创作、吸引读者文学品位的优质平台。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絮语(xù) 屏息(bǐng) 徘徊(huí) 喑哑(àn)
B.沉郁(yù) 挣脱(zhēng) 倔强(juè) 吐诉(tǔ)
C.钏镯(chuàn) 泛滥(làn) 一摞(luò) 山脊(jǐ)
D.啜饮(chuò) 露面(lòu) 诵经(sòng) 咆哮(xiāo)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电视连续剧对我来说有特别较大的兴趣。
B.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通过我们学习《致大海》一诗,使同学们领略了大海的壮美。
D.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5.对下列诗句或文段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采桑子·重阳》),本词与《沁园春·长沙》格调相同,都表现得那么昂扬向上、豪迈乐观。江天开阔,气度恢宏,毫无秋天之肃飒之气,使人读过以后,受到无限鼓舞。
B.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郭沫若《天狗》作者运用排比,喊出了吞没一切的气魄,表明“五四”新人具有无限的能量,这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推倒一切的“力”异曲同工。
C.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闻一多《死水》)以上诗句集中体现了闻一多在诗歌中对色彩的重视,色彩的运用会给读者以鲜明的形象和直观的冲击。“红烛啊!/这样红的烛”《红烛》开篇的写法与此相类。
D.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大海的夕阳/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还由海风日夜/日夜地呢喃/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都被海涛秘密/秘密地埋葬/有过咒骂,有过悲伤/有过赞美,有过荣光/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舒婷《致大海》)舒婷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海边的每一种风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致云雀》也主要采用了这种写法,把云雀当作一面镜子来反思人类生活。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畅游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一些游客意识到应该共同开启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新时代,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
B.她用灵活自由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形成略带伤怀而又充满温情的迷离意境,使自己的作品充满了抒情性。
C.自闭症是一种因神经系统失调影响到大脑功能而导致的,患者有沟通障碍,喜欢做重复单调的动作。
D.绝不能简单地以好人或坏人来定义既得利益者,他们只是随着社会发展已经得到了个人好处的人。
7.下列句子横线处依次应填入哪组词语 ( )
① 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 舒婷把这个深厚的感情____在他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 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摩 D.品味 贯注 揣测
8.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鹪鹩 橙子 瀑布 危崖
B.辉煌 宽敞 渺小 汲取
C.畏怯 徙然 喑哑 波澜
D.偃卧 翱翔 倾洒 渺小
9.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大海》第8至13节中,诗人深情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抒发自己崇尚自由而壮志难酬,敬慕英雄而前途渺茫的困惑。这部分融理性思考于主观情感之中,体现了普希金作为一个极富政治思想的抒情诗人的犀利和严谨,理性和睿智。
B.《致云雀》意蕴深刻,比喻新奇,赞美云雀,抒发对欢乐、光明、自由和理想的深情向往。诗歌中的云雀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化身。
C.《再别康桥》一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徐志摩静默、悠然的心境。
D.《红烛》在诗的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全诗扣住“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多次发问,形成层层推进的抒情层次,酣畅淋漓地歌颂了红烛为实现理想而勇于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透过铁路看中国,辉偟背后,既有不甘落后的追求,亦有与世界和平共发展的目标,解密于此,因为中国有“梦”在奋斗的征程,更在通过奋斗将“梦”延续不止。
B.藤嫚植物,长着长长的根茎,叶子也是很多,一长一爬就能长很多,可以顺着墙壁生长。摆在窗台上,或者是用花架架在客厅,都能带给人们愉快的心情。
C.劳动对于他们,不是疲于奔命,更不再意味着渺小而平凡,他们在享受劳动,享受这一古老的传统,在此之中,自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真性情,难以割舍,难再分辨。
D.9月7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8届跳水亚洲杯混和双人10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段宇,掌敏洁以31794分的成绩获得冠军。
二、语言表达
11.诗歌常运用即事感怀、小中见大的写法来抒情言志。请运用这种写法,从下列“物语”中任选一则,用问句的形式写一首思索人生的小诗,4~8行。
物语示例:
①竹 每攀登一小步,都做一次小结。
过分地谦虚,终究不能成为栋梁。
②浮萍 紧密地生活在一起,是因为具有团结精神。
每移动一步,都是随波逐流。
③蝉 每一次演唱,都充满了激情。
过分地追求声势,终究不能登上舞台。
④牛 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踏实的脚印。
过分地忍耐,终究要生活在皮鞭之下。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文艺工作者座谈时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众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学作品,它们书写着历史和时代,弘扬着伟大的中国精神。
你所在学校的校刊准备登载“中国精神”系列文学作品推介,请你从《离骚》《窦娥冤》《水浒传》《呐喊》中任选一部或一篇,写一段评价文字,结合作品内容展现其“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其中的一方面或兼而有之的特点。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具体,表述准确,语言生动,100字左右。
13.普希金的《致大海》,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可见,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大海以人的形象。请你以“致××”为题,运用拟人手法和第二人称,写一段抒情文字,300字左右。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普希金城诵诗
张瑞田
一颗,两颗,三颗……我数着地上的橡子,像数着一颗颗饱满的子弹。褐色,椭圆形,光滑的表皮,沉郁的光泽,俄罗斯的橡子真的像子弹。
从橡树上坠落的橡子,躺在草地,树叶成了她的床单,一层层的树叶,依附草地,托着她,一定温暖。
恍惚中,我觉得这样的子弹,不会呼啸奔跑,也不会粗暴地去撕裂鲜活的生命。
秋天,普希金城的上午,我坐在一棵橡树下,听树林中的风声,看一位我所热爱的诗人托腮深思。普希金铜像,在我的眼前展开的依旧是涅瓦河边俄罗斯诗人忧虑、坚定的生命韵致。刚才,我在普希金铜像前伫立,我渴望聆听诗人的吟诵,我渴望感受诗人坎坷的人生。
到普希金城,也是朝觐。我不愿意像观光客一样,照一张相,便匆匆离去。不远处有叶卡捷琳娜宫,可是在我的心中,辉煌的宫殿,比普希金塑像逊色得多。普希金所凝聚的思想寄托和感情畅想,是无价之宝。
不想离开,我就去一棵橡树下,翻开从国内带来的《普希金诗选》,一句句默诵。
宁静至极。我说不出普希金铜像坐落的地点,无数棵橡树交织出的茂密树林,搭建了俄罗斯独特的风景。普希金在这样的地方沉思,我在这样的地方吟诵普希金的诗,再恰当不过了。
一阵起伏的童声漫涌过来,是俄语,是普希金写诗的语言。我抬起头,看见十几位俄罗斯小学生站在普希金铜像前,吟诵着普希金的诗篇。显然,吟诵没有经过彩排,每一个人以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方式吟诵,因此,没有统一的节拍,没有整齐划一的口型,强弱不一的声调,在橡树林中如空气一样纯洁、通透、高贵。显然,每一位俄罗斯少年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普希金。
我的眼睛热起来,我合上《普希金诗选》,站起来,走向铜像,走向吟诵普希金诗篇的俄罗斯少年。
十四位俄罗斯少年,簇拥在一起,站在普希金的铜像前,目光虔诚,表情质朴,形状不一的小嘴不规则地蠕动,开合之间,是俄罗斯民族的青春生命对一位不朽诗人的永远记忆。
我被感染了。本来我是到普希金城检讨自己的,我想在这块清净的土地上,拂去心灵的尘垢。多少年了,我们遗忘了普希金,我们世故地被物质的绳索捆绑,我们曾经拥有的清新和天真被时代污染。
是俄罗斯少年让我的激情复活。我在他们的身后,情不自禁地朗诵——
去吧,从我的眼前滚开,/柔弱的西色拉岛的皇后!/你在哪里?对帝王的惊雷,/啊,你骄傲的自由的歌手?/来吧,把我的桂冠扯去,/把娇弱无力的竖琴打破……/我要给世人歌唱自由,/我要打击皇位上的罪恶。/请给我指出那个辉煌的/高卢人的高贵的足迹,/你使他唱出勇敢的赞歌,/面对光荣的苦难而不惧。
我用汉语吟诵《自由颂》,这首诗也是我少年时开始阅读的,几十年的光景随风而逝,好在我还记得它,还能用汉语吟诵。
俄罗斯少年吟诵的是普希金的哪首诗,我听不懂,但是,从他们清澈的目光中,感觉到所吟诵的是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或许不是,或许是《我曾经爱过你》、《致大海》。
汉语与俄语在普希金铜像前萦绕,我的泪水渐渐淌湿脸颊,眼前的普希金铜像朦胧成一个硬朗的形状。我感受到了力量。
我们不再相信诗人,曾几何时,对帝王将相、福禄寿鬼艳羡与敬拜的眼光庶几让我们失去了生命的尊严。在诗人墓前我们不再感叹与遐想,不再崇仰与向往。官位与财富的价值量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导致我们听不到普希金铜像前金属般纯粹的诵诗声,看不见对爱国诗人由衷的尊敬。
俄罗斯少年在老师的带领下离开了普希金铜像,轻盈的脚步把树叶翻卷起来,那一片片树叶在空中短暂飞动,又落到地上,青翠欲滴。我又回到那棵橡树下,平息一下跳动的情感,随手捡几颗橡子果,握在手心,又打开《普希金诗选》,沉醉其间。
(《光明日报》2014年04月25日14版)
14.作者引用普希金的《自由颂》,有什么作用?
15.文中开头与结尾都写到橡子果,有何用意?
16.结合全文,谈谈俄罗斯少年在普希金铜像前诵诗的场面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四、写作
17.普希金的《致大海》,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可见,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大海以人的形象。请你以“致××”为题,运用拟人手法和第二人称,写一段抒情文字,3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语病。
根据习惯,老师们应是坐着开会的,所以身高对识别人物没有意义;另外,“留络腮胡子的”肯定是男教师,但男教师不一定都有络腮胡子,故⑤比⑥更有鉴别意义。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2.【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语序不当。“不仅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为观众奉献了一批优秀的节目”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为观众奉献了一批优秀的节目,也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B.重复赘余。“大概在140万美元左右”重复赘余,可删去“大概”或“左右”。
C.正确。
D.表意不明、搭配不当。“不像网络平台那样”表意不明,可改为“不同于网络平台”;“吸引读者文学品位”动宾搭配不当,可把“吸引”改为“提高”。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常见的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3.【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
A项,“徊”应读“huái”,“喑”应读“yīn”;
B项,“挣”应读“zhèng”,“倔”应读“jué”;
C无误。
D项,“哮”应读“xiào”。
故答案为:C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主客颠倒,应该是“我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电视连续剧”。“特别”“较”共同修饰“大”,语义重复,应删去其一,改成“特别大的兴趣”,或者“较大的兴趣”;
B无误。
C.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应去掉“使”;
D.搭配不当,“目光”与“倾听”搭配不当。
故答案为:B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致云雀》也主要采用了这种写法”错。雪莱的《致云雀》以云雀自喻,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云雀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而非主要把云雀当做一面镜子来反思人类生活。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6.【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语序不当,因为前后两个分句是递进关系,应将“共同开启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新时代”与“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调换位置。
B项搭配不当,应将“形成”改为“营造出”。
C项宾语残缺,应在“导致的”后添加“终身发展障碍”或“终身发展疾病”。
D无误。
故答案为:D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7.【答案】A
【解析】第一处,“品位”,是名词,指格调,对事物的理解或欣赏水平,前后可加形容词,如“高品位”“品位高”。“品味”,是动词,指品尝、体味。①句中需要名词,同时这里是指诗歌作品的格调高,应使用“品位”。
第二处,“灌注”,引申指知识、心血、感情、思想、生命力等注入,可以带宾语。“贯注”,指精神、精力的集中,也指语意、语气的连贯、贯穿,不带宾语。②句是说把激情豪气注入到诗词中,应使用“灌注”。
第三处,“揣摩”,悉心探求。“揣测”,揣度,推测。③句语境是说探求诗的意象,“揣测”与语境不符,“揣摩”更恰当。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词语。
8.【答案】C
【解析】ABD无误;
C项,“徙”应为“徒”。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情感的分析理解和鉴赏能力。
C.“衬托了诗人徐志摩静默、悠然的心境”错误,诗人故地重游,心境并不是“静默、悠然”的。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见景生情,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所描写的事物都是美好的,所以作者对自然热爱,有着美好的憧憬,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诗歌重点写的“境”,则是康桥的康河。他敏锐的抓住“青荇”“波光”“清泉”“彩虹”“星辉”的具体形象,由近及远、由上而下地勾勒出康河的美丽景观。诗人短暂的沉浸在改变他人生理想的美好景色中,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为一体,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虽有别愁,但更多的是爱。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10.【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形的能力。
A项,辉偟—辉煌;
B项,藤嫚—藤蔓;
C无误。
D项,混和—混合。
故答案为:C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形的能力。这类题目,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这就需要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11.【答案】竹
绿绿的一生,
始终迈着向上的脚步。
空空的竹心,
留下了多少永远的遗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结合“每攀登一小步,都做一次小结。过分地谦虚,终究不能成为栋梁”分析,可以写竹的善于总结、扎实和竹子的空心等。结合“紧密地生活在一起,是因为具有团结精神。每移动一步,都是随波逐流”分析,可以抓住浮萍的团结、随波逐流来写。结合“每一次演唱,都充满了激情。过分地追求声势,终究不能登上舞台”分析,可以抓住蝉的激情、有活力和过分追求形式等来写。结合“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踏实的脚印。过分地忍耐,终究要生活在皮鞭之下”分析,可以抓住牛的踏实和缺少反抗精神来写。
故答案为:竹
绿绿的一生,
始终迈着向上的脚步。
空空的竹心,
留下了多少永远的遗憾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诗歌常运用即事感怀、小中见大的写法来抒情言志”“用问句的形式写一首思索人生的小诗”,分析材料内容,主要是“竹”“浮萍”“蝉”“牛”等的“物语”。
12.【答案】例如:《离骚》:当众人皆醉、举世混浊时,当君王疑忌、众女谣诼时,当世俗工巧、绳墨扭曲时,渺小的个人能做什么 他,屈子,出淤泥而不染,伏清白以死直,展现着莲梅之清白,松竹之筋骨,体解未改,九死不悔。世界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长歌——《离骚》!《呐喊》:棱角分明、横眉冷对,执着匕首和投枪向病态社会、丑陋人性作韧性进攻:这是斗士的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呐喊“救救孩子”,在《故乡》中悲悯苦难的闰土,在《药》中为夏瑜的坟头曲笔添上花环:这是温情的鲁迅。“无情未必真豪杰”,这样的先生让人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解析】本题显性要求是:从《离骚》《项羽之死》《蜀相》《阿房宫赋》《呐喊》《平凡的世界》中任选一部或一篇,写一段评价文字。评价主题是要展现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中的一方面或兼而有之的特点。这里有筋骨,就是有思想立场,有信仰坚持;有道德,就是教人向上向善;有温度,就是情感价值取向上的感染力。写作目的是作为我校文学社准备登载“中国精神”系列文学作品的推介文章。这里的评价,指评论介绍。在写作时要紧扣题目要求,选择自己熟悉的作品,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具体,表述准确、句式灵活、语言生动,注意修辞手法和字数要求。
故答案为:例如:《离骚》:当众人皆醉、举世混浊时,当君王疑忌、众女谣诼时,当世俗工巧、绳墨扭曲时,渺小的个人能做什么 他,屈子,出淤泥而不染,伏清白以死直,展现着莲梅之清白,松竹之筋骨,体解未改,九死不悔。世界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长歌——《离骚》!《呐喊》:棱角分明、横眉冷对,执着匕首和投枪向病态社会、丑陋人性作韧性进攻:这是斗士的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呐喊“救救孩子”,在《故乡》中悲悯苦难的闰土,在《药》中为夏瑜的坟头曲笔添上花环:这是温情的鲁迅。“无情未必真豪杰”,这样的先生让人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学作品评论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从中选择自己熟悉的作品,确定评价的切入点和观点;最后根据要求,结合作品思想内容及自身阅读感受进行分析评鉴。
13.【答案】[示例]
致黄河
我曾记得,当初,你只是涓涓细流。但你站在最高的起点,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我曾记得,过去,你曾那样碧流清澈。刚刚起步,就担起伟大民族的历史重托。
一路走来,你接纳无数江河,更加豪迈更加宽阔,但也泥沙俱下,出现浑浊。
你曾断流,使大地干涸。
你曾改道,因为面对嵯峨。
你曾泛滥,因为一度迷茫,但你没有改变奔腾的执着。
断崖脚下,你纵身一跃,慷慨赴死。
血溅千丈,成就壶口气魄。
壁立千仞,你一声咆哮,气冲云霄。
花开百尺,龙门因此增色。
九曲弯流,你自己舵正自己的航向。
不改前行,你自己拉直自己的曲折。
永远无法改变的,是我们同一个肤色。
你是伟大的母亲,乳汁哺育了古老的文明;你是伟大的父亲,驼背拱起桥梁让民族的灵魂通过。
你躺着,蜿蜒的身躯,早已化作民族的图腾。
你站起,挺立的脊梁,永远镌刻着金色碑额……
【解析】本题考查微写作能力。
解答本题考生一要全面审清题意,把握材料要求“以‘致××’为题,运用拟人手法和第二人称,写一段抒情文字”;写作时要注意题材特征,抒情要浓厚,要表达出对所写事物的喜爱和赞美,构思要结构完整。同时要注意运用拟人手法,人称要使用第二人称,要注意字数限制。由于是微写作,所以考生需注意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
故答案为:[示例]
致黄河
我曾记得,当初,你只是涓涓细流。但你站在最高的起点,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我曾记得,过去,你曾那样碧流清澈。刚刚起步,就担起伟大民族的历史重托。
一路走来,你接纳无数江河,更加豪迈更加宽阔,但也泥沙俱下,出现浑浊。
你曾断流,使大地干涸。
你曾改道,因为面对嵯峨。
你曾泛滥,因为一度迷茫,但你没有改变奔腾的执着。
断崖脚下,你纵身一跃,慷慨赴死。
血溅千丈,成就壶口气魄。
壁立千仞,你一声咆哮,气冲云霄。
花开百尺,龙门因此增色。
九曲弯流,你自己舵正自己的航向。
不改前行,你自己拉直自己的曲折。
永远无法改变的,是我们同一个肤色。
你是伟大的母亲,乳汁哺育了古老的文明;你是伟大的父亲,驼背拱起桥梁让民族的灵魂通过。
你躺着,蜿蜒的身躯,早已化作民族的图腾。
你站起,挺立的脊梁,永远镌刻着金色碑额……
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高效快速成文的关键:1.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如写作范围、文体、主题、篇幅等。2.把握材料。大部分小作文为写作者提供了材料,要力求吃透材料,把握主旨,领悟内涵。这样才能使作文立意准、立意高。3.内容要精练。
【答案】14.引用普希金的《自由颂》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文俄罗斯少年诵诗的场面,回忆起自己少年时诵读普希金诗的情怀,同时所引用的诗突出普希金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作者下文进一步的抒情议论作铺垫。
15.作者在文中多处写到橡子果,结构上首尾呼应,橡果子深沉饱满,蕴含力量,用橡子果来烘托普希金诗歌的独特魅力,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烘托普希金诗歌,饱含力量,富有感染力与战斗性。
16.读诗,能使我们从被物欲所困的状态中走出来。读诗使我们在时代的污染中保持原有的清新与天真的本色。读普希金的诗,唤起我们对爱国诗人的缅怀之情,缅怀为民族的解放与自由而作出贡献的先烈,激发我们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读普希金的诗,能纠正我们权力崇拜物质崇拜鬼神崇拜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引用作用的能力。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内容方面用于突出人物形象。结构方面,起到过度作用,并为下文作铺垫。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物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从结构、内容、主题的角度,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作用。
(3)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这是一道理解和概括散文主题类的试题,对散文主题的概括,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行。
14.“十四位俄罗斯少年,簇拥在一起,站在普希金的铜像前,目光虔诚,表情质朴,形状不一的小嘴不规则地蠕动,开合之间,是俄罗斯民族的青春生命对一位不朽诗人的永远记忆。”引用普希金的《自由颂》承接上文俄罗斯少年诵诗的场面,回忆起自己少年时诵读普希金诗的情怀。
“本来我是到普希金城检讨自己的,我想在这块清净的土地上,拂去心灵的尘垢。多少年了,我们遗忘了普希金,我们世故地被物质的绳索捆绑,我们曾经拥有的清新和天真被时代污染”。由诗歌《自由颂》的内容可知,突出普希金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作者下文进一步的抒情议论作铺垫。所以作者引用普希金的《自由颂》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故答案为:引用普希金的《自由颂》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文俄罗斯少年诵诗的场面,回忆起自己少年时诵读普希金诗的情怀,同时所引用的诗突出普希金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作者下文进一步的抒情议论作铺垫。
15.文中开头“一颗,两颗,三颗……我数着地上的橡子,像数着一颗颗饱满的子弹。褐色,椭圆形,光滑的表皮,沉郁的光泽,俄罗斯的橡子真的像子弹”与结尾“我又回到那棵橡树下,平息一下跳动的情感,随手捡几颗橡子果,握在手心,又打开《普希金诗选》,沉醉其间”都写到橡子果,显然在结构上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
“我数着地上的橡子,像数着一颗颗饱满的子弹。褐色,椭圆形,光滑的表皮,沉郁的光泽,俄罗斯的橡子真的像子弹。”橡果子深沉饱满,蕴含力量,用橡子果来烘托普希金诗歌的独特魅力,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内容上最后升华情感,深化主题。
故答案为:作者在文中多处写到橡子果,结构上首尾呼应,橡果子深沉饱满,蕴含力量,用橡子果来烘托普希金诗歌的独特魅力,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烘托普希金诗歌,饱含力量,富有感染力与战斗性。
16.“我被感染了。本来我是到普希金城检讨自己的,我想在这块清净的土地上,拂去心灵的尘垢。多少年了,我们遗忘了普希金,我们世故地被物质的绳索捆绑,我们曾经拥有的清新和天真被时代污染。”是俄罗斯少年让我的激情复活。读诗,能使我们从被物欲所困的状态中走出来,使我们在时代的污染中保持原有的清新与天真的本色。
“在诗人墓前我们不再感叹与遐想,不再崇仰与向往。官位与财富的价值量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导致我们听不到普希金铜像前金属般纯粹的诵诗声,看不见对爱国诗人由衷的尊敬。”读普希金的诗,唤起我们对爱国诗人的缅怀之情,缅怀为民族的解放与自由而作出贡献的先烈,激发我们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
“我们不再相信诗人,曾几何时,对帝王将相、福禄寿鬼艳羡与敬拜的眼光庶几让我们失去了生命的尊严。在诗人墓前我们不再感叹与遐想,不再崇仰与向往。”读普希金的诗,能纠正我们权力崇拜物质崇拜鬼神崇拜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故答案为:读诗,能使我们从被物欲所困的状态中走出来。读诗使我们在时代的污染中保持原有的清新与天真的本色。读普希金的诗,唤起我们对爱国诗人的缅怀之情,缅怀为民族的解放与自由而作出贡献的先烈,激发我们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读普希金的诗,能纠正我们权力崇拜物质崇拜鬼神崇拜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17.【答案】示例:
致黄河
我曾记得,当初,你只是涓涓细流。但你站在最高的起点,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我曾记得,过去,你曾那样碧流清澈。刚刚起步,就担起伟大民族的历史重托。
一路走来,你接纳无数江河,更加豪迈更加宽阔,但也泥沙俱下,出现浑浊。
你曾断流,使大地干涸。
你曾改道,因为面对嵯峨。
你曾泛滥,因为一度迷茫,但你没有改变奔腾的执着。
断崖脚下,你纵身一跃,慷慨赴死。
血溅千丈,成就壶口气魄。
壁立千仞,你一声咆哮,气冲云霄。
花开百尺,龙门因此增色。
九曲弯流,你自己舵正自己的航向。
不改前行,你自己拉直自己的曲折。
永远无法改变的,是我们同一个肤色。
你是伟大的母亲,乳汁哺育了古老的文明;你是伟大的父亲,驼背拱起桥梁让民族的灵魂通过。
你躺着,蜿蜒的身躯,早已化作民族的图腾。
你站起,挺立的脊梁,永远镌刻着金色碑额……
【解析】解答本题考生一要全面审清题意,把握材料要求“以‘致××’为题,运用拟人手法和第二人称,写一段抒情文字”;写作时要注意题材特征,抒情要浓厚,要表达出对所写事物的喜爱和赞美,构思要结构完整。同时要注意运用拟人手法,人称要使用第二人称,要注意字数限制。由于是微写作,所以考生需注意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
故答案为:
致黄河
我曾记得,当初,你只是涓涓细流。但你站在最高的起点,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我曾记得,过去,你曾那样碧流清澈。刚刚起步,就担起伟大民族的历史重托。
一路走来,你接纳无数江河,更加豪迈更加宽阔,但也泥沙俱下,出现浑浊。
你曾断流,使大地干涸。
你曾改道,因为面对嵯峨。
你曾泛滥,因为一度迷茫,但你没有改变奔腾的执着。
断崖脚下,你纵身一跃,慷慨赴死。
血溅千丈,成就壶口气魄。
壁立千仞,你一声咆哮,气冲云霄。
花开百尺,龙门因此增色。
九曲弯流,你自己舵正自己的航向。
不改前行,你自己拉直自己的曲折。
永远无法改变的,是我们同一个肤色。
你是伟大的母亲,乳汁哺育了古老的文明;你是伟大的父亲,驼背拱起桥梁让民族的灵魂通过。
你躺着,蜿蜒的身躯,早已化作民族的图腾。
你站起,挺立的脊梁,永远镌刻着金色碑额……
本题考查微写作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苏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