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叠词运用,细腻逼真的情态描写,积累优美语句。
过程与方法
培养朗读能力,要读出语气,节奏,情感;学习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内涵,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文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的品味,体悟文章主题,获得美的熏陶和享受,让“爱”的清泉流淌心中。
【教学重难点】
1. 课文美的意境的品悟。
2. 多角度理解课文主题。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请大家用简要的几句话说说,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盲孩子在他的影子和萤火虫的帮助下,看见了世界,看见了光明;影子同时也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当一个盲孩静静地坐在一个角落倾听伙伴们的嬉笑声时,倾听虫鸣鸟叫时,甚至倾听落叶飞舞的声音时,你可曾知道他心里正想些什么,最需要些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作家金波去感受一下一个盲孩的心情。
二、走进作者: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三、检测预习: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潺潺( ) 咩咩( ) 泥泞( ) 孪生( )
2、解释下列词语。
嬉戏:
踉踉跄跄: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品的主人公是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
3、请为本文加五个小标题,形式如下:
的盲孩子
(寂寞的盲孩子、快乐的盲孩子、重见光明的盲孩子、见到了一线光明的盲孩子、在风雨中挣扎并得到关爱的盲孩子……)
五、合作探究:
1、围绕学生所填小标题进行讨论。
(1)、寂寞的盲孩子
盲孩子的寂寞体现在什么地方?
(2)、快乐的盲孩子
A、 是谁给寂寞的盲孩子带来了快乐?
B、 影子从哪里来?
C、影子说话时内心的感觉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3)、见到了一线光明的盲孩子
A、是谁给盲孩子带来了复明的希望?
B、那一句是中心句?
(4)、在风雨中挣扎并得到关爱的盲孩子
A、盲孩子在风雨交加的困境中得到了那些朋友的帮助?
B、你觉得这风雨交加的困境是对谁的考验?
(5)、重见光明的盲孩子
A、重见光明的盲孩子看到了周围的哪些景物?
B、影子最后变成了什么?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C、结尾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光明”的含义是什么?
2、童话中出现了盲孩子、影子和萤火虫这三个主要形象,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为何能成为好朋友?
4、盲孩子获得了光明,影子也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从中你读到了什么 ?
理解一:对于像盲孩子一样的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理解二: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
理解三:不管自己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追求光明
六、精读品析:
1、问题一:美的意境
同学们,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温馨,绚丽的境界。分析一下,文章从那些方面创设这种意境的?
(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明确:盲孩子热爱生活,渴望光明,情调轻松愉快,情境多姿多彩。 如“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听潺潺的流水声”,荧火虫“幽蓝”“翠绿”的光,“太阳”“月亮”“弯弯的彩虹”,“各色的花朵”“绿草”“露珠”等。这一切织成了一种绚丽的境界,吸引着、感染着读者,使读者获得美的熏陶。)
2、问题二:美的语言
美好的意境是靠美好的语言表达的,品位一下美的语句,体会这些语言有什么好处。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明确:(1)按句排行,短小、活泼、跳跃,像小渓流水,自然流畅,叮咚有声,适合表现童话内容,适合孩子们的阅读心理。
(2)大量运用叠词,如“静静”“轻轻”“潺潺”“沉沉”“幽幽”“飘飘忽忽”“模模糊糊”“踉踉跄跄”“跌跌爬爬”等等。这些词语不仅描写情态逼真,而且舒缓语气,琅琅上口。)
七、拓展延伸:
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让我们意犹未尽,心有遗憾。为了弥补我们心中这份遗憾,让我们把爱心活动延伸到课外。(出示多媒体)
1、爱表演的你,可以与你的爸爸、妈妈演一演这个课本剧;
2、爱诵读的你,可以背一背你最喜欢的有关爱的句子,与其他同学进行文学交流;
3、爱唱歌的你,可以唱一唱爱的歌曲;
4、爱制作的你,可以把爱的祝愿制成贺卡,送给你的朋友;
5、爱写作的你,可以创设一个曲折情节,用美的语言,以人间最美的情感为话题完成一篇小练笔。
走近作者
金波简介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十余部;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树》、《影子人》、《白城堡》、《追踪小绿人》等多部;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评论集《追寻小精灵》。选集《金波儿童诗选》、《金波作品精选》以及《金波诗词歌曲集》等。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
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测试题
一、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1.潺潺( ) 2.咩咩( ) 3.泥泞( ) 4.孪生( )
二、解释下列词语。
1.嬉戏:
2.踉踉跄跄:
三、指出下列语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 )
A.萤火虫?就像很烫很烫的小火星吗?
B.人们常常看到他俩在阳光下、月光下,像好朋友似的说说笑笑。
C.他注视着他那一片漆黑的世界,就像深不见底的黑洞。
D.虽然那光模模糊糊,小得像小米粒儿。
四、阅读。
(一)
从此,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带着他去牧场听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
1.解释:潺潺:
2.找出选文中的叠词,并说出这些叠词的作用。
3.概括两段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影子对盲孩子的关爱,表现出怎样的主题?
(二)
看不见的珍宝
葛翠琳
冬冬立下志愿,要成为高尚的人。怎样才能做一个高尚的人呢?……听说有位老模范,很受人尊敬,冬冬就去访问他。
走呀走,火热的太阳晒得大地像蒸笼一样,只见一位白发老人满身汗水,在田里顶着烈日检查害虫。原来他就是冬冬要找的那位老模范。冬冬跑上前去,尊敬地说:“老爷爷,辛苦了!”
老爷爷说:“全心全意为人民,辛苦就是幸福。”
冬冬忙问:“老爷爷,告诉我!为什么你能很多年不断地创高产?”老爷爷说:“有一杆看不见的宝秤,我经常用它称自己的成绩,总觉得成绩太少。所以我要加倍努力!”
冬冬问:“那宝秤在哪儿呢?”
老爷爷眼里含着泪水,激动地说:“孩子,你问那宝秤吗?它永远挂在我的心上。”
冬冬想着老爷爷的话,继续往前走。听说有位战斗英雄,到处传颂着他的动人事迹。冬冬决定去访问他。
走呀走,来到大海上,见一位叔叔在惊涛骇浪里苦练杀敌本领。源来他就是那位有名的战斗英雄。
冬冬奔了过去,尊敬地说:“叔叔,你真刻苦呀!”
叔叔说:“活到老、学习到老,干革命永不停步。”
冬冬忙问:“叔叔,为什么你能不断地立大功?”
叔叙说:“有一面看不见的宝镜,我经常用它照出自己的不足,就更加努力。”
冬冬问:“那宝镜在哪儿呢?”
叔叔眼里闪着泪珠儿,激动地说:“你问那宝镜吗?它永远在我的心里照耀着。”
冬冬想着老爷爷和叔叔的话,继续往前走。听说有位阿姨,是多年的先进生产者,不断地做出新贡献。冬冬就去访问她。
走呀走,找到了那位阿姨,只见她深夜里守着机器画图呢,茶杯里没喝完的水,已经冻成了冰。冬冬跑到跟前,尊敬地说:“阿姨,你的干劲真大!”
阿姨说:“实现四个现代化,祖国需要我加倍地工作。”
冬冬忙问:“阿姨,你为什么能不断地创造发明?”
阿姨说:“有一把看不见的宝尺,我经常用它量自己的贡献,总觉得太小太小,所以我要更加努力。”
冬冬问:“那宝尺在哪儿呢?”
阿姨眼里涌出泪水,激动地说:“你问那宝尺吗?它就在我的心里。”
冬冬找到了世界上最美好的珍宝,把它永远珍藏在心里。这看不见的珍宝,会帮助他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1.冬冬所见到的三位人物是工、农、兵的代表,这里暗寓的意思是________。
2.秤和尺是________的工具,而镜是________________的工具。文中提到的宝秤、宝尺、宝镜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3.“冬冬找到了世界上最美好的珍宝,把它永远珍藏在心里”,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chán 2.miē 3.níng 4.luán
二、1.嬉戏:游戏,玩耍。 2.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三、B
四、(一)1.潺潺:象声词,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2.哞哞、咩咩、潺潺。这些词语不仅描写情态逼真,而且语气舒缓、琅琅上口。3.“影子”的陪伴使他快乐,给他带来了温暖。 4.从“影子”对盲孩子的关爱中,概括出大家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这个主题。 (二)1.要想成为高尚的人,就要向工农兵学习2.衡量 借鉴 对自己要求的标准 3.冬冬学到了工农兵的优秀品德,决心以他们为榜样去做 4.通过冬冬访问工农兵优秀代表的过程,告诉我们青少年要想成为高尚的人,就要向工农兵学习,高标准地要求自己。
课件26张PPT。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
第三天,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因为我相信,对于那些真正看得见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个永远重复的新的美景。一、新课导入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预习检测 哞哞( ) 咩咩 ( )
潺潺( ) 汩汩 ( )
痒酥酥( ) 踉踉跄跄 ( )
嬉戏 ( ) 孪生 ( )
情不自禁( ) 霹雳 ( )
泥泞( )
mōumiēchángǔsū liàng qiàng词语
xīluánjīnpī lìnìng
根据预习回答:
( )的盲孩子
( ) 的影子
( ) 的萤火虫、太阳、月亮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抓住表现盲孩子心情前后变化的关键语句。(注意在书上圈点勾画,标出有关语句。并用心感受。)1.用简要的几句话说说,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整体感知,通晓文章大意。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盲孩子很孤单
影子来到盲孩子身边
盲孩子过得很快乐
盲孩子能看到一点亮光
盲孩子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影子也变成了一个男孩精读品析 影子的到来改变了盲孩子的生活,文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 心情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他的日子很寂寞
——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色彩。他很快乐
—— “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
——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
——“他的日子很寂寞”
——“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色彩。他很快乐”
他是一个盲孩子
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
他无法亲近别的小伙伴影子陪伴他———
去牧场:听牛哞哞叫,听羊咩咩叫
攀上山坡:采摘野花野果
走过小木桥:听潺潺的流水声
盲孩子的情感变化:
寂寞——快乐——从来也没有这样快乐
——孤零零——惊喜
高昂、轻快低沉、缓慢合作探究议一议:影子出现的前后,盲孩子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使盲孩子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寂寞快乐爱盲孩子受到了“影子”“萤火虫”以及太阳、月亮的关爱、帮助才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是爱改变了盲孩子。爱与被爱思考请为本文加五个小标题。
形式如下:____的盲孩子(一)寂寞的盲孩子(二)快乐的盲孩子(三)见到了一线光明的盲孩子(四)在风雨中挣扎并得到了 关爱的盲孩子(五)重见光明的盲孩子盲孩子为什么会复明?
影子为什么会变成人形?
为什么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各抒己见 结合课文情节的发展和诗情画意的境界,我们应如何理解文章主题? 关于课文的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下面两种说法你同意吗?还有别的看法吗?1、对于像盲孩子一样的弱者,我们应该关爱 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2.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 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主题探究如果你是一个“盲孩子”,
永远不要放弃对光明的追求!如果能做“影子”和“萤火虫”,
永远不要吝啬你的爱心和光芒!赠言?
当你垂垂老去,白发苍苍的时候,你可否会想起当初有人因你略微的付出而改变了整个人生……
当你遭遇挫折与彷徨的时候,你可否想起现在正有很多境遇比你还糟糕的人苦苦挣扎着去抗争命运……
当多年后同学再相聚的时候 ,想起曾经因为我们的帮助而改变一生的孩子,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幸福…
那么请你伸出援助之手吧,因为在给予别人的同时,你也在完美着自己,你的人生也在这样的给予中获得更大的意义,为了孩子,为了那些苦苦挣扎的孩子,为了那些不甘于现状却又不知道怎么去努力的孩子,你可以伸出你的手吗?
爱心寄语留言板:想一句话来概括你读本文的感受。拓展延伸 美丽的童话源自美丽的心灵,美丽的心灵创造美丽的世界。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童话一定会成为我们身边的现实。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