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2、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导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月球地貌、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的资料)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朱长超的《月亮上的足迹》。
二、了解相关资料: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的序幕。前苏联宇航员、大名鼎鼎的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乘坐前苏联“东方号”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一圈,历时近两个小时,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资料2:1969年7月16日发射的“阿波罗”11号使人类首次登上了月球。执行该次任务的是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和柯林斯。飞船抵达月球轨道后,柯林斯驾船绕月飞行,另两名宇航员驾驶登月舱于7月20日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静海。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三、检测预习:
给加点字注音:
征程( ) 健步( ) 椭圆( ) 铁锹( ) 测定( ) 一叶孤舟( ) 遥遥在望( ) 海域( ) 着陆( ) 狭窄( )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用示意图标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行程(注明时间、距离、速度等)。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明确: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的。明晰的时间线索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
3、指名学生详细复述事件过程,要求说出具体细节,其余学生补充遗漏的情节。
4、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在文中标记出来。
五、合作探究:
1、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2、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六、精读品析:
1.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5、11语段,其他同学在课本上标记出含有数字的语句,思考: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明确:富有吸引力的数字如“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等。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同时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
2.结合课文第4语段中的议论性语句和投影显示的内容讨论: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3.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记录登月的过程,尽管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举出片断说明。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赞叹。如流露在登月纪念碑文中的胜利、豪迈之情。
七、拓展延伸: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
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走近作者
朱长超
??
朱长超 1944年生,上海南汇人,研究员,九三学社会员。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82年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专业。后又修完华东政法法学院法学本科、华东师大汉语文学系本科,并通过了心理咨询师3 级2级的考试,此外还学过中医等,粗通文理,略识中西,有开阔的知识面。现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工作。社会兼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研究所上海分所所长,上海南市思维进修学校校长。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文学系,后又攻读哲学方法论专业,主要从事思维科学的研究。曾出版过《科技革命的步伐》、《思维的历程》、《思维探索》、《开发自我》、《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珍惜我们的家园》、《认识自我》、《人生的智慧》等多部著作,撰写《科学指挥》电视片40余集,已发表的各类文字在500万字以上。其作品共获得20多个奖项,其论文被收入《跨世纪文库》等。作品《月亮上的足迹》被编入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科书。
24.《月亮上的足迹 》习题精选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到月球表面,A和B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4个小时。因此,每分每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qiāo,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B从登月舱申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球上。这一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接通了电话,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1.给加点字注音:得()着()
2.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请在正确的词语下面画钩。
3.为A和B选择正确的人物。
美国宇航员共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文中A指___________,B指____________。
4.列举出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所做的事情有哪些?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共经过76公里,历时195个小时。
B.两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索。
C.踏上月球的“一小步”对整个人类而言,是巨大的飞跃。
D.这一伟大的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参考答案:
1.děi ;zhuó
2.树 舒
3.A指阿姆斯特朗;B指奥尔德林
4.他们共做了九件事:(1)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3)立纪念碑;(4)安装摄像机;(5)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6)安装测距激光仪;(7)安装测定月震的月震仪;(8)插美国国旗;(9)与总统通电话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