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女娲补天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 女娲补天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1 10:0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个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神话,内心会感到新鲜、有趣;这个时候学生可能只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不能细细体味文中的语言;故事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似懂非懂;四年级的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从阅读中体会得到,一要他们反复读、多读,在读中感悟;二要教师适时点拨,帮他们感悟。
教学理念: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结合。讲故事是教学神话故事最好的策略。本课课堂上可以先帮助学生理一理故事发展的脉络,理出几个关键词,让学生能够顺着故事思路进行复述,这样学生就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理解了故事内容,感悟了神话故事的神奇,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教学目标:
1.认识“措”“混”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提炼关键词语,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通过讨论、思辨、修正,积累把握主要内容的经验。
4.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拣来物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学程设计:
一、走近女娲,揭示课题
1.出示“女娲”,读准“娲”,引导交流:了解女娲这个神话人物吗?你还知道她的什么故事吗?
(女娲氏,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人物之一。她是一位美丽的女神,传闻中为人头蛇身,身材苗条,一日七十化,以致有些神话学家坚称她根本就是蛇身。相传女娲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使天地不再沉寂,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
揭示课题,齐读。
二、借助课题把握主要内容
1.出示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围绕题目提问。
(1)题目就像文章的眼睛,我们可以围绕题目来提问题,解答问题并且把答案进行扩充,就能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2)出示思维导图,围绕题目提问。
2.自读课文,找到这三个问题对应的段落。
(1)这几个题目刚好对应着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我们去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这三个问题对应的段落:第( )段写故事的起因,第( )段写故事的经过,第( )段写故事的结果。
3.读词正音。
(1)同桌交流难读的词语和句子。
(2)指名读,正音:惨败 惊慌失措 混沌 一项 熄灭 坍塌 杀死 传送 功绩
(3)完成《作业本》第1题。
4.交流:第( )段写故事的起因,第( )段写故事的经过,第( )段写故事的结果。
5. 说清故事的起因。
(1)默读,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事情的起因,并在文中用“跳圈法”圈画出关键词,并在《作业本》上写下来
(2)呈现典型,比较引导:你觉得谁说得最清楚?谁说得还不够清楚?谁说得太详细了?
(预设:天地忽然发生大变动,天塌地裂,洪水喷涌,野兽出没,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3)自我修正。
小结:故事的起因是人类遭遇灭顶之灾,所以,说起因时要紧紧围绕这一点,用简洁的词语来概括,其它的内容可以省略。
6. 说说故事的经过和结果。
(1)学生默读课文,写出故事的经过和结果;
(2)小组交流,评议:谁说得最清楚?谁说得还不够清楚?谁说得太详细了?
(3)集体交流,呈现典型,比较引导,自我修正。
经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斩龟腿立四极,杀恶龙驱野兽,烧芦灰堵地缝。
结果:天地恢复平静,人类获得新生,世代称颂女娲。
7. 用自己的话,或借助文中的语言,尝试着把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想象表达,感受神奇
(一)默读课文,找一找:故事中哪些地方特别神奇?哪些地方触动了你?圈画重点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小组交流。读读自己圈画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组员评议、补充。
(三)集体交流
预设:
1.天上顿时露出一个大窟窿,地上也裂开了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各种野兽也从山林里跑出来残害人类。
这一句写了天塌地陷的四幅画面,请选择其中的一幅画面,想象:那是怎样的情景,人类会遭受怎样的灾难,展开想象,用一二句话来说说。(从中体会到女娲的坚定决心和善良品质。)
2.女娲担心补好的天再塌下来,于是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条腿,竖立在大地的四方,把人类头顶上的天空撑起来,这样天就没有了再坍塌的危险。
引导想象:龟活了多少年,究竟有多大——女娲怎样想到杀龟撑天的——它的四条腿是这样撑住天的
3.接着她奋勇杀死了在中原一带作恶的黑龙,其他野兽见此情景,吓得纷纷逃回山林,不敢再到处流窜残害人类了。
引导想象:黑龙的庞大、可怕——女娲杀死黑龙的困难之大——杀死黑龙后其他野兽的表现
四、发挥想象,创编故事
(一)聚焦女娲拣五彩石的句子,引发创编话题。
1.补天,是一项巨大而又艰难的工作。女娲首先得从各地拣五彩石,课文是怎么写她拣石头的?找到句子读一读,出示:
女娲先从各地拣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燃起神火熔炼。
2.引发创编话题。
关于女娲在各地拣五彩石的故事情节,课文中只有一句话。女娲会去哪些地方拣五彩石呢?拣五彩石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女娲又会想些什么办法来解决呢?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
(二)搭建支架,展开话题。
1.以拣赤石为例,共同搭建故事支架
赤石 青石 黄石 白石 黑石
2.提示:
说的时候要注意张弛有度,拣第一块石头的过程重点展开;拣后几块石头可以稍微简洁些,但是要注意:每拣一种色彩的石头,遇到的困难是不一样的,如路途遥远、山高水深,天气多变、气候恶劣,妖魔和野兽的阻挠等;女娲解决困难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三)尝试讲述女娲各地拣五彩石的过程。
学生照样子,继续讲述女娲拣五彩石的过程——同桌交流,相互评议:哪些想象很神奇——集体交流
★借助示意图,把女娲拣五彩石的过程讲清楚。
★★借助示意图,把女娲拣五彩石的过程讲清楚,女娲每拣一种色彩的石头遇到的困难能讲得不一样。
★★★ 借助示意图,把女娲拣五彩石的过程讲清楚,讲生动,女娲每拣一种色彩的石头遇到的困难能讲得不一样。
(四)体会人物形象。读完故事,女娲留在你心里的形象一定很美好吧,尝试着用一二个词语来形容一下。(预设:勇敢顽强,智慧能干,甘于奉献)
五、走进神话,拓展延伸
(一)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一位重要的女神,关于女娲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二)共读《语文作业本》第4题《女娲造人》。
1.默读故事,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神奇?找到其中两处,用“ ”画出来。
2.同桌交流神奇之处,读句子,谈感受——集体交流
3.下面这段话应该放在第( )段和第( )段之间。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读通句子——读懂句子,说说你从这句话知道了哪些信息——独立思考,应该放在哪里——集体交流
4.女娲是如何创造人的?照样子,把下面的示意图补充完整。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集体交流,修改答案——和同桌借助示意图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指名说,评议
5.联系《女娲补天》和《女娲造人》的内容,照样子,写一写你心目中的女娲。
例: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的石头,熔炼成石浆,修补好天上的大窟窿,而且还能用黄泥巴造人。她真是太神通广大了。
(1)学生自读例子,说说发现了什么
(2)用横线划出“女娲做的事”,用曲线划出“感受”
(3)小结:用“事情+感受”的方法来写写心目中的女娲形象
(4)照样子,联系女娲的两个故事,写一写自己心目中的女娲
(5)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起因——共工怒触不周山
女 不畏艰险
娲 经过——女娲拯救人类 甘于奉献

天 结果——天地恢复平静
女娲补天
女娲为什么补天?
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人们……
地上也裂开了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人们……
天上露出一个大窟窿……人类……
去哪里拣
遇到困难
做(说、想)些什么
赤石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神奇之处
我发现,这段话先写女娲做了什么事,再写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