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单元《水和水的溶液》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从温州自然灾害发生的历史趋势情况看,台风灾害是我市最为典型的自然灾害,台风引发的暴雨造成洪涝、山体崩塌、泥石流等影响较为突出。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 )
A.①蒸发 B.⑤地表径流 C.④降水 D.③水汽输送
2.台风多发生于夏季,属于水循环的组成部分。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台风发生时,过程⑦也在进行
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③
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
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中的流量增加
3.同学们为了探究水的组成,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电后两电极都有气体放出,经检验甲试管里的气体能燃烧,乙试管里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氢原子模型用“●”表示,氧原子模型用“ ”表示,则构成甲试管中气体微粒的模型可表示为图中的( )
A. B. C. D.
4.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
B.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C.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2
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5.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形如图所示,其中所用金属块a和塑料块b的密度不同,但重力均为1.6N。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必为0.3N
B.利用甲、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体积的关系
C.利用乙、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D.利用丙、丁,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6.小明在“造船比赛”中用三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小船,把它们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往小船内放入不同质量的物体,它们均能漂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针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只小船受到的浮力相等
B.小船受到的浮力大于小船的重力
C.小船所装物体越轻,受到的浮力越大
D.小船所装物体越重,受到的浮力越大
7.小吴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
8.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矿泉水 B.牛奶 C.冰水混合物 D.泥水
9.如图所示,○表示蔗糖分子,●表示水分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蔗糖溶液的是( )
A. B.
C. D.
10.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图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的过程中溶解度增大
B.②→③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④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4%
D.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克
11.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12.在配制食盐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既能改变食盐的溶解速度又能改变其溶解性的是( )
A.搅拌 B.加水 C.加食盐 D.酒精灯加热
13. 炎热的夏天,小科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中拿出一杯盛有少量蔗糖晶体的 m溶液。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n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m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室温下,n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m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n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4. 自来水厂对水进行净化处理时,最合理的步骤是 ( )
A.过滤、沉淀、消毒 B.沉淀、消毒、过滤
C.消毒、沉淀、过滤 D.沉淀、过滤、消毒
15. 下列关于淡水危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盛产石油的中东地区“水比油贵”
B.建立大型海水淡化工厂是解决淡水危机的一种途径
C.用巨轮把南极洲的冰山拖到中东是目前解决淡水危机的良策
D.进入 21 世纪后, 全球的淡水资源短缺更加严重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2分)
16. 的氢气可以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形成 火焰, 将干燥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烧杯内壁出现 。说明氢气和 反应,生成了 , 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点燃像氢气这样的可燃性气体前必须 。
17.如图为电解水的装置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电源左端应标 (填“+”或“ ”);
(2)电解一段时间后,打开B管的开关,在尖嘴的上方放上带火星的木条会看到 现象。
18.
(1)为了使航天员能够适应太空的特殊环境,人们设计了在大型水池中对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模拟训练的方法(如图)。当航天员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时,航天员自身及所携带的装备受到的浮力 重力(选“大于”、“等于”或“小于”)。
(2)如果航天员自身及所携带装备的总体积为0.1米3,则其在水中悬浮时受到的浮力为 牛。
(3)训练结束后,水中的航天员应 (选填“增加”或“减少”)配重,从而顺利返回水面。
19.为了测量硬塑料制成的锅形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先用一圆柱形容器盛满水,该容器底面积为100cm2(壁厚度不计)。将锅形物体开口向上放入容器中,物体漂浮(如图所示),溢出了300cm3的水。然后慢慢翻转使物体浸没沉底,液面下降了1cm。则锅形物体的质量为 kg,体积为 cm3。
20.“美林”儿童退烧药的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即使密封保存,久置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其属于 (选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将少量的①面粉、②味精、③白糖、④泥土、⑤肥皂、植物油分别加入到水中,充分振荡后,形成的混合物与“美林”属于同类型的物质有 。
21. 20℃时,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甲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②③。(如图1)(固体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横坐标表示温度,对应的纵坐标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1)②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2)固体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用图2中的 表示(填a或b)。
(3)以上溶液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填写序号)。
22.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精盐计算产率。(产率=所得精盐质量÷所取样品质量×100%)
(1)如图为粗盐提纯实验中的几步主要操作,合理的顺序为 (填字母)。
(2)关于粗盐提纯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将粗盐直接放在天平的左盘进行称量
B.可以将粗盐直接倒入量筒进行溶解
C.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重新过滤
D.待水分全部蒸干后才可以停止加热
(3)若测得的NaC1产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粗盐溶解不充分
B.过滤时滤纸破损
C.蒸发时溶液飞溅
D.所得的精盐仍潮湿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23.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a管与电源的 极相连。
(2)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结合图乙所示的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推测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有 (选填“气体分子的直径”或“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3)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 (选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
24.小华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用图(a)所示的溢水杯和小桶收集石块排开的水,他的实验过程分别如图(b) 、(c)、(d)、(e)所示。
(1)图(c)所示, 是小华在测量石块的
(2)若图中四个测量值F1、F2、F3、F4满足关系式 ,该原理将得到验证。
(3)以下关于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会影响验证结果的是____。
A.图(a)中溢杯内未盛满水
B.图(b)中小桶内有少量水
C.图(d)中石块未浸没水中
(4)石块从刚接触水面到全部浸没(不碰容器底),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 。(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5.小科发现很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率有快有慢,他想:影响同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根据生活经验,以冰糖为例,他提出了以下猜想:21*cnjy*com
【猜想A】与冰糖颗粒大小有关
【猜想B】与水的温度高低有关
【猜想C】与是否搅拌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探究,下表是他在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颗粒大小 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
① 0.5g块状冰糖 100mL、10℃的水 缓慢溶解
② 0.5g块状冰糖 100mL、80℃的水 较快溶解
③ 0.5g粉末状冰糖 100mL、80℃的水 快速溶解
(1)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可验证猜想 (填字母)
(2)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要验证猜想C,应如何设计实验?
。
26.粗盐的精制一般要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④的名称是 ,
(2)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玻璃棒、酒精灯外, 还需要用到 等仪器(写一种)。
(3)操作正确,操作④后展开滤纸, 若黑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 ____。
A. B. C. D.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称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 ____。(填字母)。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蒸发皿内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四、解答题(共20分)
27.(5分)在做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中,由于纯水不导电,因而不能用纯水做电解实验,而是用稀硫酸溶液等,实验才能成功。2·1·c·n·j·y
(1)现有五组学生分别用60克10%的硫酸溶液通电来测定水的组成,实验中硫酸不发生分解,下面是其中四组同学各自实验后获得的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 。
组别 氧气体积(毫升) 氢气体积(毫升) 终止实验时硫酸的质量分数
甲组 80 160 10%
乙组 180 90 10%
丙组 140 278 11%
丁组 200 100 11%
(2)若另有戊组同学实验后测得终止实验时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2%,求该组同学实验过程中电解的水的质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版权所有:21教育】
28.(7分) 某科技小组想利用学到的浮力知识制作一个浮力秤。他们找来一个瓶身为圆柱体的空饮料瓶,剪掉瓶底,旋紧瓶盖,在瓶盖处系一块质量适当的小石块,然后将其倒置在水中,如图所示。使用时,只要把被测物体投入空瓶中,从水面所对的刻度就可以直接读出被测物体的质量。
(1)小石块的作用是 ;这时小石块和饮料瓶受到的浮力 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们的总重力。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当浮力秤中不放被测物体时,水面所对位置为零刻度(如图所示),这种浮力秤质量的刻度是 ______(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3)经测量,该饮料瓶圆柱体部分的横截面积为50 cm2,现在要在饮料瓶的竖直标线上刻上对应的被测物体质量值。试通过计算说明,在零刻度线之上1cm处应刻上的对应质量值。
29.(8分) 如图所示,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已于2012年10月正式服役,其最大吃水深度为 10. 5m(指最底部到水面的竖直距离),排水量达6.7×10°t,舰载机50余架,为保护我国领土领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pm水取1.0×103kg/m3,g取10 N/kg)
(1)每次战机从甲板起降前,机组成员要对甲板进行地毯式排查。已知飞行甲板长300 m,排查时人的行走速度约为1. 5m/s,则机组成员从船头到船尾进行一次排查需要多长时间?
(2)当“辽宁舰”达到最大吃水深度时,其底部受到海水的压强为多大?
(3)当一架质量为20t的舰载机起飞后,航母排开海水的体积减小了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D
【解析】①蒸发,②植物蒸腾,③水汽输送,④降水,⑤地表径流,⑥下渗,⑦地下径流;
台风登陆属于水汽输送,它从海洋的上空来到大陆的上空;
故答案为:D.
2.B
【解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A.图中⑦是植物蒸腾,台风发生时过程⑦也在进行,观点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①海水蒸发,观点错误。B符合题意。
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观点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地表径流中的流量增加,观点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B
【解析】电解水通常是指含盐(如硫酸钠,食盐不可以,会生成氯气)的水经过电解之后所生成的产物。电解过后的水本身是中性,可以加入其他离子,或者可经过半透膜分离而生成两种性质的水。其中一种是碱性离子水,另一种是酸性离子水。以氯化钠为水中所含电解质的电解水,在电解后会含有氢氧化钠、次氯酸与次氯酸钠(如果是纯水经过电解,则只会产生氢氧根离子、氢气、氧气与氢离子);
电解水时,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二者的体积比是2:1,所以甲试管中气体是氢气。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依据题干信息可知“●”表示氢原子,所以氢分子的模型应为“ ”。
故选 B。
4.C
【解析】根据对电解水实验的认识分析判断。
A.纯水为绝缘体,普通的水能够导电是因为其中存在离子,且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因此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量可知,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D
【解析】根据阿基米德实验原理进行分析,熟练掌握每个步骤,以及每一步要测量的对象是解题关键
A、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时,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可知受到浮力的大小为F浮=G-F=1.6N-1.0N=0.6N,故A错误;
B、根据甲、乙可知,物体浸在液体的体积不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同,所以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故B错误;
C、根据乙、丙可知,物体的重力相同、物体的密度不同、物体的体积不同,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时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探究浮力与密度关系时,需要控制物体的体积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物体的密度不同,故C错误;
D、根据丙、丁可知,同一个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所以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6.D
【解析】小船漂浮,没有放入物体前,三只小船所受浮力相等,都等于自身的重力;
放入物体后,小船仍然漂浮,但放入的物体质量不同、重力不同,三只小船所受浮力也就不同,放入的物体越重,所受浮力越大,因为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根据F浮=ρ液gV排比较浮力的大小。
三只小船放入物体前后始终漂浮,浮力始终等于各自的重力,放入的物体越重,自身的重力越大,所受的浮力也就越大;放入的物体越轻,自身的重力越小,所受的浮力也就越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C
【解析】(1)当物体浸在水中时,它会受到浮力,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铝块受到浮力的变化,再根据F=G-F浮判断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2)台秤的示数等于上面物体对它的压力;首先根据相互作用力原理确定铝块对水的压力变化,从而确定烧杯底部压力的变化,最后根据F示数=G杯+G水+F压分析即可。
(1)对铝块受力分析可知:铝块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浮力,由平衡条件得:G铝=F+F浮,F=G铝-F浮,在铝块完全浸没前,V排逐渐增大,F浮逐渐增大,弹簧秤的示数F逐渐减小.
(2)对台秤受力分析可知:受烧瓶及水受竖直向下的重力,铝块向下的压力F压=F浮,由平衡条件得:台秤的支持力FN=G+F压,在铝块完全浸没前,V排逐渐增大,F压=F浮逐渐增大,FN逐渐变大,台秤的示数增大.
故选C.
8.A
【解析】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A. 矿泉水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溶液,故符合题意;
B. 牛奶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C. 冰水混合物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D. 泥水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D
【解析】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判断。
蔗糖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而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即水分子和蔗糖分子均匀分布,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0.C
【解析】(1)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判断;
(2)(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4)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判断。
A.①→②的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温度保持20℃不变,则硝酸钾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溶液②中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20g+30g=50g,大于此时的溶解度31.6g,因此溶液②饱和,此时的溶质质量就是31.6g。溶液③的温度为50℃,此时溶解度为85.5g>50g,即此时溶液不饱和,溶质质量为50g,因此②→③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增大,而溶剂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B错误;
C.④溶液的温度为20℃,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那么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约为:,故C正确;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31.6克,或者131.6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故D错误。
故选C。21·世纪*教育网
11.D
【解析】A、根据蒸发溶剂无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分析;
B、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C、根据溶质质量相等时溶剂质量越小,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分析;
D、根据高温不饱和溶液与低温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分析。
A、 甲是60℃的蔗糖溶液, 恒温蒸发20克水未析出晶体,说明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 丙是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丁是过滤出蔗糖固体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C、 甲和乙中溶质质量相等,乙中溶剂质量小于甲,则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不符合题意;
D、 甲是60℃的蔗糖溶液不饱和溶液,丙是室温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解析】根据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溶解性的影响因素判断。
搅拌只能加速溶解,不能增大溶解性,故A不合题意;
加水或加食盐,既不能增大溶解速度,也不能增大溶解性,故B、C不合题意;
用酒精灯加热,可以提高溶液温度,从而提高溶解速度,增大溶解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A
【解析】 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A.由题意知,4℃时,m溶液中有少量蔗糖晶体存在,故 m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 A 选项正确。
B.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n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选项错误。
C.从4℃到室温,温度升高,晶体消失说明晶体已经溶解了,从而说明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C选项错误;
D.由于 m溶液中比n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少,故m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n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 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14.D
【解析】根据净化水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目的是把水中的不溶物、色素、异味、病菌等除去分析。
净化水的方法有静置、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通过沉淀和 过滤等方法除去水中固体粒子的。
故答案为:D。
15.C
【解析】根据水资源知识分析。
A. 盛产石油的中东地区,气候干燥,水资源贫乏,“水比油贵”,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建立大型海水淡化工厂是解决淡水危机的一种途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用巨轮把南极洲的冰山拖到中东,不是目前解决淡水危机的良策,方案不容易实现,故错误,符合题意;
D. 进入21世纪后,全球的淡水资源短缺更加严重,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纯净;淡蓝色;小水珠;氧气;水;氢气+氧气水;验纯
【解析】氢气燃烧生成水,过程中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或加热时会发生爆炸。
纯净的氢气可以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将干燥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水,文字表达式为:。
点燃像氢气这样的可燃性气体前必须验纯,以防止发生爆炸。
17.(1)“ ”
(2)复燃
【解析】考查电解水实验过程。
(1)电源左端产生气体多,是氢气,在阴极,连电源的负极;所以答案为“-”;
(2)B端产生的气体少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答案为“复燃”
18.(1)等于
(2)1×103
(3)减少
【解析】(1)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2)由F浮=ρ水gV排可求得在水中悬浮时受到的浮力;
(3)根据浮沉条件,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1)根据浮沉条件,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当航天员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时,航天员自身及所携带的装备备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2)水中悬浮时V排=V=0.1m3,
则其在水中悬浮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1m3=1×103N;
(3)训练结束后,水中的航天员要返回水面需要减小配重,使得浮力大于重力。
故答案为:(1)等于;(2)1×103;(3)减少。
19.0.3;200
【解析】当物体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自身重力;当物体浸没时,它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据此计算即可。
(1)当该物体在容器中漂浮时,
它的重力为:G=F浮=G排=m排g;
那么:mg=m排g;
即:m=m排=ρ水V排=1g/cm3×300cm3=300g=0.3kg;
(2)液面下降减少的体积为:△V=△hS=1cm×100cm2=100cm3;
那么该物体的体积为:V=V排-△V=300cm3-100cm3=200cm3。
20.悬浊液;①④
【解析】 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美林”是为儿童开发设计的一款退烧药,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美林”属于悬浊液;
①面粉是难溶于水的固体,与水混合得到悬浊液;
②味精易溶于水,与水混合得到溶液;
③白糖易溶于水,与水混合得到溶液;
④泥土是难溶于水的固体,与水混合得到悬浊液;
⑤肥皂与水混合得到乳浊液;
⑥植物油是难溶于水的液体,与水混合得到乳浊液。
则形成的混合物与“美林”属于同类型的物质有①④。
21.(1)3:10
(2)a
(3)②③
【解析】(1)根据图1确定溶液②是否饱和,然后结合图2中对应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2)根据图1确定③中溶质质量,再结合图2中两个图像中40℃时溶解度大小判断;
(3)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1)根据图片可知,②中出现未溶的固体,即为20℃时甲的饱和溶液。根据图2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则②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30g:100g=3:10;
(2)根据图1可知,当溶液升温到40℃时,固体甲全部溶解,则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等于或大于40g。根据图2可知,40℃时,b的溶解度为35g<40g,因此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用图2中的a表示。
(3)根据图片可知,②中有没溶解的固体,肯定为饱和溶液;而③中虽然没有未溶解的固体,但是溶质质量恰好等于溶解度40g,因此③恰好饱和,故选②③。
22.(1)BCA
(2)C
(3)AC变大
【解析】 (1)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主要事项进行分析;
(3)根据测得的NaCl产率偏低的原因是精盐质量偏低进行分析。
(1)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取出药品,称量,把粗盐和水转移到烧杯中,加入水搅拌溶解,再过滤,蒸发即可得到精盐,所以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BCA;
(2)A.粗盐不能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进行称量,应该在天平左右两盘上放相同大小的白纸,然后将粗盐放在白纸上称量,故A错误;
B.可以将粗盐倒入烧杯中进行溶解,故B错误;
C.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重新过滤,故C正确;
D.蒸发时,待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即停止加热,依靠蒸发皿本身的余热就可将水分蒸干,切不可将水分全部蒸干,故D错误。
故选C;
(3)A.粗盐溶解不充分,精盐质量减少,产率偏低,故A正确;
B.过滤时滤纸破损,精盐质量增大,产率偏高,故B错误;
C.蒸发时溶液飞溅,精盐质量减少,产率偏低,故C正确;
D.所得的精盐仍潮湿,精盐质量增大,产率偏高,故D错误。
故选AC。
23.(1)负
(2)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3)氢气
【解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根据图乙确定气体体积大小的决定因素;
(3)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氧气的溶解度较大,据此分析解答。
(1)根据甲图可知,a管内气体体积大于b管,则a管气体为氢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2)根据图乙可知,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有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3)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更难溶于水。
24.(1)重力
(2)F2-F3=F4-F1
(3)A
(4)不变
【解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
(2)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力=G-F拉,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G排=G总-G筒,然后结合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G排分析解答。
(3)根据探究实验的过程分析;
(4)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体gh分析即可。
(1)根据图c可知,只有石块悬挂在测力计下面,则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石块的重力,即测量石块的重力。
(2)根据图片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力=G-F拉=F2-F3,石块排开水的重力:G排=G总-G筒=F4-F1。根据F浮力=G排可知,F2-F3=F4-F1。
(3)A.图(a)中溢杯内未盛满水,则放入石块后水面先升高到杯口才会有水溢出,即导致排开水的重力偏小,故A符合题意;
B.图(b)中小桶内有少量水,可以将这些水和小桶看作一个整体,即对测量排出水的重力没有影响,故B不合题意;
C.图(d)中石块未浸没水中,则它受到的浮力偏小,同时排开水的重力偏大,但是二者始终保持相等,对测量无影响,故C不合题意。
故选A。
(4)石块从刚接触水面到全部浸没(不碰容器底),水面的高度保持不变,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体gh可知,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不变。
25.(1)B
(2)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冰糖的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
(3)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0 mL相同温度的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块状冰糖,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内的液体,观察两烧杯中冰糖溶解的快慢
【解析】 控制变量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1)实验①和实验②温度不同, 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可验证温度对同种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即猜想B;
(2) 比实验②和实验③ 冰糖颗粒大小不同,粉末状溶解更快, 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冰糖的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
(3) 如果要验证猜想C,设计实验应该其他条件相同,一个实验搅拌,一个实验不搅拌。
26.(1)过滤
(2)蒸发皿
(3)A
(4)C
【解析】 (1)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2)根据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是蒸发,以及蒸发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
(3)根据滤纸是对折再对折,所以只有两个面会有泥沙,可以折叠一下看出是在A和B中的两个;有由于过滤时液面不能超过滤纸边缘进行分析;
(4)根据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称量结果偏大,精盐中混有了其他的物质进行分析。
(1)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④的名称是过滤;
(2)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玻璃棒、酒精灯外,还需要用到蒸发皿等仪器;
(3)滤纸是对折再对折,所以只有两个面会有泥沙,可以折叠一下看出是在A和B中的两个;有由于过滤时液面不能超过滤纸边缘,故选A;
(4)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制得率较低;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制得率较低;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大,导致制得率较高;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制得率较低。
故选C。
27.(1)丙组
(2)设实验过程中电解水的质量为X,由电解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列出等式:
60g×10%=(60g-X)×12%
解得:X=10g。
【解析】(1)水电解能产生氢气和氧气,产生氢气和氧体的体积之比为2:1,但实际实验中有很多原因使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比值只能近似为2:1。实验中由于溶剂水的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2)可根据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计算出电解后的总质量,也可以用等量关系列出等式求电解水的质量。21cnjy.com
(1)由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比值接近2:1,电解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两个条件可判断出丙组数据最为合理;
28.(1)使浮力秤能够竖直地漂浮在水中;等于
(2)均匀
(3)解:由解析中(2)知 所以m=ρ* Sh,当h=1cm时,
0.05kg=50g2-1-c-n-j-y
【解析】浮沉条件指的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这两个力的大小决定了物体在液体中的运动状态。根据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的不同,物体的浮沉存在三种情况。条件:下沉:ρ物>ρ液,G物>F浮 ;悬浮:ρ物=ρ液,G物=F浮 ;上浮:ρ物<ρ液,G物<F浮;漂浮:ρ物<ρ液,G物=F浮 ;沉底:ρ物>ρ液,G物=F浮+F杯底对物的支持力,F浮<G;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它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上浮;如果它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悬浮;如果它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下沉。
(1)如果没有石块,浮力秤容易歪斜,难以竖直漂浮在水中,所以石块的作用是使浮力秤能够竖直地漂浮在水中;由于二者漂浮,它们受到的浮力等于总重力。www-2-1-cnjy-com
(2)设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m,饮料瓶圆柱体部分的横截面积为 S,在浮力秤中放入被测物体后,瓶身浸入的深度增加值为h,则浮力秤再次平衡时,增大的浮力等于增大的重力,即
整理可得
因为ρ液、S为定值,
所以h与m成正比,即该浮力秤质量的刻度是均匀的。
(3)解:由解析中(2)知;所以m=ρ液 Sh,当h=1cm时, 0.05kg=50g【出处:21教育名师】
故答案为:(1)使浮力秤能够竖直地漂浮在水中、等于9(2) 均匀 (3)50g
29.(1)机组成员从船头到船尾进行一次排查需要的时间
(2)其底部受到海水的压强:
(3)因为
所以排开海水体积的减小量:
【解析】(1)已知飞行甲板长300m和排查时人的行走速度,利用公式变形可求得排查需要多长时间。
(2)已知最大吃水深度,利用p=ρgh求得底部受到海水的压强。
(3)已知排水量(排水质量),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解浮力。
(1)根据得,船员从船头到船尾进行一次排查需要的时间。
(2)其底部受到海水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10.5m=1.05×105Pa。
(3)根据ΔF浮=G舰载机=ρ海水gV排得,
排开海水体积减小量:。
答:(1)则船员从船头到船尾进行一次排查需要200s长时间。
(2)此时航母底部受到海水的压强为1.05×105Pa;
(3)航母排开海水的体积减小了20m3。21*cnjy*com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