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9 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1 10:3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19.怀疑与学问
学习
目标
1.认识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培养怀疑精神和独立意识。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第一课时
积累字词
凶险 视察 轻信 虚妄( )
盲从( ) 折扣( ) 流俗( )
墨守( ) 停滞( ) 不攻自破
程颐( ) 譬如( ) 腐草为萤( )
懒惰( ) 塾师( ) 大儒( )
zhé

zhì


yínɡ
duò
shú

wànɡ
mánɡ

譬如:例如。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破坏了。多指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了破绽。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辨伪去妄: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念或学说)。
墨守:因循守旧、死守。
停滞:停止。
研读课文,把握结构
“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
中心论点
论证第一个分论点
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论证第二个分论点
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1.阅读课文,填写下表,梳理出文章的论证结构。
2.段意归纳,层次探究。
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对于传说要有怀疑精神。
第4 段
第5 段
对于书本知识要有怀疑精神。
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6 段
正面论述“怀疑”的作用
反面揭示“墨守”的害处
文章从“消极"相”枳极”两个层面论述“怀疑精神”的重要 性。在黑格尔哲学中,“消极”是“初级阶段”,“积极”是“高级阶 段”,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消极”和“积极”意义完全不同。“消极 方面”也即“初级阶段”,怀疑能辨别真假学问,这是对现成学问的作用;“积极方面”也即“高级阶段”,怀疑能创建新学说和启迪新发明,这是对未来学问的作用。
3.辨别“消极”和“积极”。
从现成到未来,前者是吸取知识,后者是创造知识;前者是 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所以,这句话中的“消极”和 “积极”,是写同一事物由易到难的递进式关系。两方面结合,由 浅入深地论证了“学则须疑”这一中心论点,论证严密。
文本细读,深层领会
“辨伪去妄”强调了怀疑的作用;“停滞”强调缺失了“怀疑”精神的后果。
1.文章标题是“怀疑与学问”,文章中的哪一个词强调了“怀疑”的作用 哪一个词强调缺失了“怀疑”精神的后果
第 3、4、5段。
2.文章哪些段落要求我们要善于“辨伪去妄”
内涵: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精神。(第4 段 )
意义: ①对于学问,只有经过自己的怀疑: 因怀疑而思索, 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学问才是自 己的学问。(第5 段 )
②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才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 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第6 段 )
3.怀疑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4.议论文在提出论点后,往往用道理和事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论证,这样才有说服力。请分别找出一个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例子,结合课文说说分别论证了什么分观点,并归纳整理课文使用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举“腐草为萤”例论证对于传说要有怀疑精神;
用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道理论证对于书本知识也要有怀疑精神。
事实论据:
“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根据;戴震关 于《大学章句》的发问;笛卡儿的哲学成就。
道理论据: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 学;学则须疑”(张载);“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内涵: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精神。(第4 段 )
意义: ①对于学问,只有经过自己的怀疑: 因怀疑而思索, 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学问才是自 己的学问。(第5 段 )
②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才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 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第6 段 )
5.交流归纳本文论证方法及相应证明的观点。
举例论证
第4 段列举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论点;
第 6 段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 震、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事例做论据,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也很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
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据,很有说服力。
第5 段又引用了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 名言,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 己的怀疑”的论点。
第 5 段关于“怀疑”“思索”“辨别”的阐述,第6 段中对“不断 的发问和求解”的阐述,都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 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对比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集中在第5、6段 。
第 5 段: 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 “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 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证明“怀疑”对于学术的重要意义。
对比论证
第 6 段
第一组: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 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第二组: 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两组正反对比说理,强调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类比论证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 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 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用国难时的消息,来类比做学问所依靠的事实和证据,都可能不一定正确的道理,引出 下文的怀疑论题。
第二课时
围绕标题,深入研讨
从文章内容来看,第4 段说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 本条件”。怀疑精神是求学的必备素养,是成才的阶梯。如果把 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好的题目也是文章的窗户。本文题 目是“怀疑与学问”,请通读全文,说明“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如果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怎么说
比较:“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两句话不一样,一个是 “做学问先要会疑”,一个是“学则须疑”。前一句强调“会”,后一 句强调“须”。“学者先要会疑”强调的是“做学问要擅长质疑、怀 疑”;“学则须疑”是说“做学问就必须要有怀疑精神、批判性思 维”。作者在第4 段中强调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可见,“学则须疑”更贴近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观点.
2.如果用课文中的某个短语或短句来替换文章的标题,你 会用哪一个 为什么
学则须疑。
议论文标题一般分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类。“怀疑与 学问”属论题型标题,“学则须疑”是论点型标题。论点型标题直截了当,一目了然;论题型标题引人思考,回味悠长。两个标题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切之别。文章题目用“怀疑与学 问”,不用“学则须疑”,避免重复,使得行文有变化之美。另外,作者作为历史学家,我国学术界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深切感受到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抓住两个关键词做标题,读来沉稳、严谨,也更能体现本文风格。
3.作者为什么不用“学则须疑”作为标题
语言品读,作用探讨
解释:(1)做学问首先要善于提出疑问。
(2)在本来应该提出疑问的地方而不以为可疑,这说明还没有真学;真学,就要会提出疑问。
1.解释开头两句名言,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1)学者先要会疑。
(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开头两句名言,引出论题,也可以理解为证明中心论点的论 据(道理论据),第二句又是中心论点,一举多得。两句都体现出作者对“疑”特别看重,读这两句,可以感受到怀疑精神的重要和可贵。
这句话中,“一切”强调无一例外,说明“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只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四个动词,按照新学说产生的一般规律排列,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们的顺序 不能颠倒,体现了本文逻辑的严密和语言的严谨。四个“常常”, 多次重复,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 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2.本文语言精练、准确,请勾画出相应的语句,朗读体会。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 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 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认识先哲论据辨析
程颐(1033-1107)北宋哲学家、教育家。曾和兄程颢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世称“二程”。二程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张载(10 33-1077)北宋哲学家。曾任崇文院校书等职。讲学关中,故其学派被成“关学”。
关于文中提到的四位古代学者
戴震(1723-1777)清代思想家学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 》。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均有深刻研究,对经学、语言学也有重要贡献,卓然为一代考据大师。在哲学上有力地批判了理学家。所谓“理在事先”等理论,强调了从具体考察事物中认识事物规律的必要。后人编有《戴氏遗书》。
朱熹(1130-1200)即文中的“朱子”。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力学体系,也称程朱学派。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有很大影响。
笛卡儿(1596—1650),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近 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因将几何坐标 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 动量守恒定律,为后来牛顿等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顾颉[jié]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间文艺研究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主持《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标点工作。主要作品《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等。
不能换。戴震和笛卡儿的事例是为了论述分论点 二,但同时也是强调“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 出来的”这一论述,哥白尼是科学家,郑板桥是清代画家、书法家 和文学家,与前句联系不紧密。
2.文章分论点二说,“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作者选择了两位大学问家戴震和笛卡儿的事 例来论证。能否换用下面的两个例子 请简述理由。
(1)哥白尼不迷信有 1800 年历史的由亚里士多德建立的 天动学说,发表了科学的地动学说。
(2)郑板桥不虚推古人,主张学古而不能泥古,要有独创 性,对前人成就他是“学一半,撇一半”,终于画出了文人墨竹画 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语段分析结尾补写
1.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 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以第 6 段为例,讨论分析各句式种类。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 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观点句
阐释句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 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 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观点句
材料句
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
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分析句
材料句
分析句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 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结论句
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 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2.试着在戴震关于《大学章句》的发问后加一句分析句。
他就这样不断地怀疑、追问,终成一位大学问家,治学广博,音韵、文字、历算、地理无不精通。
3.本文是总分结构,请在文章最后加一句话做结论段,使文章形成“总分总” 形式。
学则须疑。
做学问需要怀疑精神。
写作模仿,能力提升
学会阐释和分析很重要,这是议论文之所以成为议论文的重要特征。一般说来,理论性的材料,更需要辅之以阐释;事实 性的材料,更需要辅之以分析。请以“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为观点句,举例分析,模仿文章第6 段的写法,写一段议论文字。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