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核心素养创新性教学】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希沃课件+导学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历史核心素养创新性教学】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希沃课件+导学案+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1 09:32:17

文档简介

鉴往知来,读史明知
七年级历史核心素养创新性学习导学案
第 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活动 1:温故知新】
在第 1课,我们通过元谋人、( )等远古人类的学习,概览了百万年人类史;在第 2课,我们通
过( )、半坡等新石器遗址的学习,了解了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通过( )、大汶口文化的学
习,了解了史前文化与社会的发展,了解了一万年文化史;在第 3课,我们通过良渚古城、( )等考
古遗址的学习,了解了早期国家的诞生,见证了起源于( )年中华文明( )的发展特征,
从远古神话传说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距今约 4000 多年前,治水有功的( )建
立了夏朝,标志着我国王朝的产生。从今天这一课,我们便开始学习四千年王朝史……
【活动 2: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第 20页右下角时间轴下的一句话,明确课标要求:
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知道 商西周 王朝的更替,了解西周 制的作用。
2.阅读教材第 22页标题下的每课序言,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王朝产生的标志是 ,后继的王朝分别是 和 ,三者合称三代,这一时
期,我国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2)序言提出的问题是: 三朝是怎样更替的?
3.综合课标要求和序言问题,我们可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创造的灿烂文化,知道夏商西周王朝更替情况;
目标 2:学习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学习 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阅读教材第 22-23 页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夏本纪——夏朝档案
(1)夏朝的建立者是( ),建立时间约为( )年。为了稳定统治,大禹对内制定各种
制度,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征伐作乱的( ),还划分九州,铸造( )以象征九州,加强
王权和( )——早期国家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
补充学习——公元纪年:公元纪年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历史算起,以这一年为界,
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后的时间称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称XX年。具体到时间轴上,公
元元年(即 1年)之前的为公元前,公元元年之后的为公元,正如数轴中 0左边为负数,右边为正数一般。
(2)夏朝的中心区域主要在今( )中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相传夏朝的都城是( )。考
古学家在今天河南登封王城岗发现的城址年代( )世纪为左右,可能便是夏朝都城;洛阳附近发掘出
的年代相当于夏朝后期的都城遗址是( )遗址。
(3)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制王朝,当时已经属于( )社会,在生产领域大量使
用地位低下的( )【24 页“相关史事”】,社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为王室服
务的手工业作坊,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 )酒器和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这些大都是
( )使用的高贵礼器,既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又揭示了当时阶级分化严重的情况。
1
鉴往知来,读史明知
七年级历史核心素养创新性学习导学案
(4)夏朝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国家形态,如建立了( ),制定了( ),设置了( )。
(5)在继承制度上,夏朝产生了极大的变革,( )取代了禅让制,并为以后历代王朝承袭。“大
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反映的正是这
一制度的变化,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禅让制重视( )而非( ),但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的( )制重视的却是( )而非( )。(部分空选填才能/血缘)
(6)“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出自《三字经》,其中的家天下指的便是( )制,
而“四百载”则表明夏朝前后经历了( )年。在夏朝的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计划,国势走向衰弱。
此时,夏朝的末代国君( )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进入倒
计时。“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是夏朝末年的人民心声,当时的暴君自比太阳,以为自己的王朝如同太
阳一般永远不会落下,人民就说,太阳啊你什么时候落下,我们与你同归于尽也在所不惜,反映了中国反
抗暴政的抗争精神。
【学习 2:商朝的统治】
阅读教材第 22-24 页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商本纪——商朝档案
(1)夏朝后期,商人的活动区域主要在今( )南部和河南东北部一带,当夏朝因为暴政失去民
心,统治岌岌可危时,商人正逐渐强大。最终,约在( )年,商人首领( )联合周边势力,
吊民伐罪,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建立起新的( )制王朝——( )朝。
补充学习——吊民伐罪:吊民伐罪是我国古代非常正义的一件行为,孟子评价为“诛其君,吊其民,
如时雨降,民大悦”,即暴政失去民心,人民渴望推翻暴政,这时有人首先发动,诛杀暴君,结束暴政,
抚慰百姓,久受暴政的人民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高兴。
(2)商朝的建立者是( ),当时以( )都城。为了稳固统治,抚慰夏朝暴政的伤害,商
朝统治者任用贤才,发展( )业、手工业和( )业,商朝很快走向强盛。受战乱、环境变化等
因素的印象,商朝前期曾多次迁都,直到商王( )时迁徙到( ),商朝终于稳定下来,保持了
相对的稳定,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如今,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的铜器和刻有记事文字的甲骨文(8 课学习)。
(3)商朝对内发展经济、稳定政治,对外则是多年征战,控制范围不断拓展。当时,商朝周边有诸多
势力,形成许多方国,商王通过一系列战争征服了众多方国,这些方国对商王表示臣服,承担( )、
( )以及随商王( )等义务。
(4)商朝为巩固统治,增强军力,设置( ),制定刑法,加强对( )和平民的控制。商
朝时期依然处于( )社会,生产领域大量使用( )。从考古发现的墓葬来看,商朝存在人殉制
度,有的一座墓葬殉葬多达数百人,其中有不少是奴隶,有的甚至和狗、马同葬,这表明其地位( )。
(5)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 ),( )日益腐朽。末代商纣王继位后,军事上
( ),耗费国力,经济上( ),政治上施行( ),导致民不聊生。(夏桀剧本)
补充学习——阶级矛盾: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在王朝
初期,阶级矛盾不那么尖锐,所以国家可以实现繁荣稳定发展。但是矛盾并没有消失,而且会不断积累并
激化,唯物史观认为“在阶级社会中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学习 3:西周的兴衰】
阅读教材第 25-26 页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周本记——西周档案
(1)商朝末年,商纣拿到了夏桀的剧本,周人拿到了当时商人的剧本,当时,分布于陕西( )流
域周原(今陕西宝鸡一带)的周人,以( )立国,不断开疆拓土,发展迅速,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分
归周”,对商朝形成挑战。( )在吕尚(封神的主角姜子牙)等人的辅佐下,积极作灭商的准备。
(2)因为利簋这个国宝级文物的腹内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姬发伐纣的时间,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互证法确
定,周武王于( )年统率各路联军讨伐商纣王,在( )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最
终周军乘胜追击,商朝灭亡。
2
鉴往知来,读史明知
七年级历史核心素养创新性学习导学案
(3)西周的建立者是( ),建立时间是( )年,定都( )(今西安)。为
了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公旦(姬旦)营建洛邑,何尊(教材封面)铭文中的“宅兹中
国”反映的便是这一历史事件,与文献史料中的其他内容可以相互印证。
补充学习——汤武革命: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其中的发是周武王姬发的名字,汤指的是商朝建立者
汤,他们的革命,指的是推翻汤推翻( )和周武王推翻( )的战争,从“顺乎天而应乎人”
可知,人们都( )(选填赞成/反对)汤武革命的,而且汤武革命也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响
应了民心。汤武革命的吊民伐罪,为历史提供了一种方法——当统治者暴虐,是忍受还是反抗,中国人民
的选择,永远都是( ),这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精神的体现之一。
(4)西周分封制档案:
老师总结 教材内容 老师总结 教材内容
目的:巩固统治 方式:授民授疆土
义务性
特点 独立性
等级性
想一想,西周为何要实行分封制?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与商朝的方国有何异同?西周的礼乐制度(26
页相关史事)与分封制有何关系?
(5)西周灭亡:①公元前 841 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从这一年开始,我国古代的史书开始有了确切
的年份参考。这一年,在西周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暴动,起因是( )与民争利,还
严厉禁锢人民言论,最终引发人民的不满,愤怒的人民发动暴动,驱逐了国民,进行了“共和”,直到 14
年后,周厉王死在外地,他的儿子周宣王才继位,而在“共和”这 14 年中,西周王朝是没有国君的,国家
大政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同行政,史称周召共和。②周宣王曾一度中兴西周,但在对外征伐中,损失了
大量军队,军事实力严重下滑。③周幽王继位后,骄奢淫逸,朝政更趋腐败,内外矛盾计激化,最终,在
( )年,周朝西部地区的( )攻陷镐京,西周灭亡。
【学习 4:总结归纳】
1.夏商西周档案:
夏 商 西周
建立者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社会性质
统治方式
重要制度 教材未提及
重大考古成果 二里头遗址 安阳殷墟 利簋、何尊
灭亡原因
启示
3
鉴往知来,读史明知
七年级历史核心素养创新性学习导学案
核心素养体现:
(1)唯物史观:“在阶级社会中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夏商西周更替的本质原因便是阶级矛盾尖锐到无法调和,所以爆发了改朝换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
高级的发展趋势”,夏商西周的奴隶社会,相对原始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进步,体现了社会形态从低级到
高低的发展趋势。
(2)时空观念: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时间,知道夏商西周的疆域范围,理解分封制开疆拓土的作用。
(3)史料实证: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可以反映夏朝的社会生产情况与文明发展水平,安阳殷墟出土
的文字,尤其是刻有文字的加固,利簋、何尊等青铜器及青铜铭文,都是具有极高价值的文物,与流传下
的文献史料一起,互证之下,更加准确地展现了商周的发展。
(4)历史解释:根据所学,能够从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中总结兴亡教训。
(5)家国情怀:人民的反抗精神与吊民伐罪,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抗争底色,这是中华民族历经五
千年而从未中断的脊梁。
【学习 5:课后活动与重点背诵】
活动 1.结合西周分封制的等级性特点,在教材上完成 27页活动 1任务,填写人物对应身份。
提示:西周分封制的贵族等级分为( 、 、 、 )。
活动 2.课下通过阅读、网络等方式,查阅妇好的平生事迹,试着写一写她的人物介绍卡片。
重点背诵:
(1)夏商西周都是奴隶制王朝,其中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朝,其起止时间为约公元前
2070 年—约公元前 1600 年,存在了 400 多年。治水有功,通过禅让制接替部落首领之位的大禹建立了夏朝,
但大禹死后,他的儿启继位,取代了大禹禅让制下推举的伯益,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并为以后历代
王朝所承袭。
(2)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汤,起止时间为约公元前 1600 年—公元前 1046 年,存在了五百多年,创造了
以青铜器、甲骨文为显著标志的文明成就。
(3)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姬发,起止时间为公元前 1046 年—公元前 771 年。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
社会的成熟阶段,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
(4)大禹治水,拯救万民,深得民心,最终建立夏朝,夏桀残暴失去民心,夏朝灭亡;商汤任用贤能,
得到了民心,建立了商朝,商纣王暴虐失去民心,商朝灭亡;周文王周武王贤明,深得民心,周厉王周幽
王荒唐失去民心,西周灭亡:夏商西周的兴衰更替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与唯
物史观中得“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相符合。
在本节课,我们借助考古发掘得文物,结合流传下得文献史料,梳理了夏商西周三代得兴衰,前后横
跨将近 1300 年,涵盖了奴隶社会得大部分时空。接下来中国历史将会走向何方,西周分封制下得诸侯,还
会在西周灭亡后履行责任与义务吗?这一切,都讲在下一课揭晓……
4鉴往知来,读史明知——七年级历史核心素养创新性学习导学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活动1:温故知新】
在第1课,我们通过元谋人、(北京人)等远古人类的学习,概览了百万年人类史;在第2课,我们通过(河姆渡)、半坡等新石器遗址的学习,了解了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通过(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学习,了解了史前文化与社会的发展,了解了一万年文化史;在第3课,我们通过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遗址的学习,了解了早期国家的诞生,见证了起源于(5000)年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从远古神话传说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距今约4000多年前,治水有功的(大禹)建立了夏朝,标志着我国王朝的产生。从今天这一课,我们便开始学习四千年王朝史……
【活动2: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第20页右下角时间轴下的一句话,明确课标要求:
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知道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的更替,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2阅读教材第22页标题下的每课序言,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王朝产生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后继的王朝分别是商和西周,三者合称三代,这一时期,我国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2)序言提出的问题是:夏商西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
3综合课标要求和序言问题,我们可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创造的灿烂文化,知道夏商西周王朝更替情况;
目标2:学习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学习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阅读教材第22-23页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夏本纪——夏朝档案
(1)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建立时间约为(公元前2070)年。为了稳定统治,大禹对内制定各种制度,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征伐作乱的(三苗),划分九州,铸造(九鼎)以象征九州,加强王权和(国家统一)——早期国家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
补充学习——公元纪年:公元纪年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历史算起,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后的时间称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称XX年。具体到时间轴上,公元元年(即1年)之前的为公元前,公元元年之后的为公元,正如数轴中0左边为负数,右边为正数一般。
(2)夏朝的中心区域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相传夏朝的都城是(阳城)。考古学家在今天河南登封王城岗发现的城址年代(公元前21)世纪为左右,可能便是夏朝都城;洛阳附近发掘出的年代相当于夏朝后期的都城遗址是(二里头)遗址。
(3)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当时已经属于(奴隶)社会,在生产领域大量使用地位低下的(奴隶)【24页“相关史事”】,社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为王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青铜)酒器和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这些大都是(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既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又揭示了当时阶级分化严重的情况。
(4)夏朝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国家形态,如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
(5)在继承制度上,夏朝产生了极大的变革,(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并为以后历代王朝承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反映的正是这一制度的变化,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禅让制重视(才能)而非(血缘),但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的(世袭)制重视的却是(血缘)而非(才能)。(部分空选填才能/血缘)
(6)“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出自《三字经》,其中的家天下指的便是(世袭)制,而“四百载”则表明夏朝前后经历了(400多)年。在夏朝的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计划,国势走向衰弱。此时,夏朝的末代国君(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进入倒计时。“时日曷丧时,予及汝皆亡”是夏朝末年的人民心声,当时的暴君自比太阳,以为自己的王朝如同太阳一般永远不会落下,人民就说,太阳啊你什么时候落下,我们与你同归于尽也在所不惜,反映了中国反抗暴政的抗争精神。
【学习2:商朝的统治】
阅读教材第22-24页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商本纪——商朝档案
(1)夏朝后期,商人的活动区域主要在今(河北)南部和河南东北部一带,当夏朝因为暴政失去民心,统治岌岌可危时,商人正逐渐强大。最终,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人首领(汤)联合周边势力,吊民伐罪,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建立起新的(奴隶)制王朝——(商)朝。
补充学习——吊民伐罪:吊民伐罪是我国古代非常正义的一件行为,孟子评价为“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即暴政失去民心,人民渴望推翻暴政,这时有人首先发动,诛杀暴君,结束暴政,抚慰百姓,久受暴政的人民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高兴。
(2)商朝的建立者是(汤),当时以(亳)都城。为了稳固统治,抚慰夏朝暴政的伤害,商朝统治者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手工)业,商朝很快走向强盛。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印象,商朝前期曾多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时迁徙到(殷),商朝终于稳定下来,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如今,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的铜器和刻有记事文字的甲骨文(8课学习)。
(3)商朝对内发展经济、稳定政治,对外则是多年征战,控制范围不断拓展。当时,商朝周边有诸多势力,形成许多方国,商王通过一系列战争征服了众多方国,这些方国对商王表示臣服,承担(朝贡)、(纳税)以及随商王(征伐)等义务。
(4)商朝为巩固统治,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商朝时期依然处于(奴隶)社会,生产领域大量使用(奴隶)。从考古发现的墓葬来看,商朝存在人殉制度,有的一座墓葬殉葬多达数百人,其中有不少是奴隶,有的甚至和狗、马同葬,这表明其地位(极其低下,与牲畜等同)。
(5)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末代商纣王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战),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夏桀剧本)
补充学习——阶级矛盾: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在王朝初期,阶级矛盾不那么尖锐,所以国家可以实现繁荣稳定发展。但是矛盾并没有消失,而且会不断积累并激化,唯物史观认为“在阶级社会中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学习3:西周的兴衰】
阅读教材第22-26页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周本记——西周档案
(1)商朝末年,商纣拿到了夏桀的剧本,周人拿到了当时商人的剧本,当时,分布于陕西(渭河)流域周原(今陕西宝鸡一带)的周人,以(农业)立国,不断开疆拓土,发展迅速,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分归周”,对商朝形成挑战。(周文王)在吕尚(封神棒的主角姜子牙)等人的辅佐下,积极作灭商的准备。
(2)因为利簋这个国宝级文物的腹内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姬发伐纣的时间,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互证法确定,周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统率各路联军讨伐商纣王,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最终周军乘胜追击,商朝灭亡。
(3)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姬发),建立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定都(镐京)(今西安)。为了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公旦(姬旦)营建洛邑,何尊(教材封面)铭文中的“宅兹中国”反映的便是这一历史事件,与文献史料中的其他内容可以相互印证。
补充学习——汤武革命: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其中的发是周武王姬发的名字,汤指的是商朝建立者汤,他们的革命,指的是推翻汤推翻(夏朝)和周武王推翻(商朝)的战争,从“顺乎天而应乎人”可知,人们都(赞成)(选填赞成/反对)汤武革命的,而且汤武革命也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响应了民心。汤武革命的吊民伐罪,为历史提供了一种方法——当统治者暴虐,是忍受还是反抗,中国人民的选择,永远都是(反抗),这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精神的体现之一。
(4)西周分封制档案:
老师总结 教材内容 老师总结 教材内容
目的:巩固统治 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方式:授民授疆土 根据血缘关系远近与功劳大小,讲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特点 义务性 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军队要服从周王调遣
独立性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封地内再次分封
等级性 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内部等级结构、统治秩序严格
想一想,西周为何要实行分封制?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与商朝的方国有何异同?西周的礼乐制度(26页相关史事)与分封制有何关系?
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巩固统治。
异同:义务相同,都需要听命于中央,承担朝贡、纳税义务,军队也要服从中央调遣;人员不同,商朝的方国是各地方国之主,是本地土著,西周分封的诸侯主要来自宗亲和功臣,属于外来者……
关系:二者目的相同:礼乐制度本质目的也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与分封制目的相同;相互配套:礼乐制度严密区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亲疏、尊卑、贵贱等地位,服务于分封制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5)西周灭亡:①公元前841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从这一年开始,我国古代的史书开始有了确切的年份参考。这一年,在西周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是(国人)暴动,起因是(周厉王)与民争利,还严厉禁锢人民言论,最终引发人民的不满,愤怒的人民发动暴动,驱逐了国民,进行了“共和”,直到14年后,周厉王死在外地,他的儿子周宣王才继位,而在“共和”这14年中,西周王朝是没有国君的,国家大政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同行政,史称周召共和。②周宣王曾一度中兴西周,但在对外征伐中,损失了大量军队,军事实力严重下滑。③周幽王继位后,骄奢淫逸,朝政更趋腐败,内外矛盾计激化,最终,在(公元前771年)年,周朝西部地区的(犬戎)攻陷镐京,西周灭亡。
【学习4:总结归纳】
1夏商西周档案:
夏 商 西周
建立者 大禹 汤 周武王姬发
建立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灭亡时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社会性质 奴隶社会
统治方式 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等 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 营建洛邑,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实行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重要制度 世袭制 教材未提及 分封制
重大考古成果 二里头遗址 安阳殷墟 利簋、何尊
灭亡原因 社会矛盾激化,末代君主桀实行暴政,失去了民心 社会矛盾尖锐,末代暴君商纣王实行暴政,失去了民心 周厉王与民争利,失去民心;周幽王荒淫无敌,外敌犬戎攻入
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核心素养体现:
(1)唯物史观:“在阶级社会中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夏商西周更替的本质原因便是阶级矛盾尖锐到无法调和,所以爆发了改朝换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夏商西周的奴隶社会,相对原始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进步,体现了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低的发展趋势。
(2)时空观念: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时间,知道夏商西周的疆域范围,理解分封制开疆拓土的作用。
(3)史料实证: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可以反映夏朝的社会生产情况与文明发展水平,安阳殷墟出土的文字,尤其是刻有文字的加固,利簋、何尊等青铜器及青铜铭文,都是具有极高价值的文物,与流传下的文献史料一起,互证之下,更加准确地展现了商周的发展。
(4)历史解释:根据所学,能够从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中总结兴亡教训。
(5)家国情怀:人民的反抗精神与吊民伐罪,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抗争底色,这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而从未中断的脊梁。
【学习5:课后活动与重点背诵】
活动1结合西周分封制的等级性特点,在教材上完成27页活动1任务,填写人物对应身份。
提示:西周分封制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活动2课下通过阅读、网络等方式,查阅妇好的平生事迹,试着写一写她的人物介绍卡片。
参考示例:妇好是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墓出土的玉凤可以表明她尊贵的身份。青铜钺在古代象征的是军事征伐,妇好墓出土的这一文物,还有甲骨文中关于妇好征战的文字记载,与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传说相互印证,表明妇好还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女将军。
重点背诵:
(1)夏商西周都是奴隶制王朝,其中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朝,其起止时间为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存在了400多年。治水有功,通过禅让制接替部落首领之位的大禹建立了夏朝,但大禹死后,他的儿启继位,取代了大禹禅让制下推举的伯益,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
(2)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汤,起止时间为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存在了五百多年,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显著标志的文明成就。
(3)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姬发,起止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成熟阶段,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
(4)大禹治水,拯救万民,深得民心,最终建立夏朝,夏桀残暴失去民心,夏朝灭亡;商汤任用贤能,得到了民心,建立了商朝,商纣王暴虐失去民心,商朝灭亡;周文王周武王贤明,深得民心,周厉王周幽王荒唐失去民心,西周灭亡:夏商西周的兴衰更替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与唯物史观中得“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相符合。
在本节课,我们借助考古发掘得文物,结合流传下得文献史料,梳理了夏商西周三代得兴衰,前后横跨将近1300年,涵盖了奴隶社会得大部分时空。接下来中国历史将会走向何方,西周分封制下得诸侯,还会在西周灭亡后履行责任与义务吗?这一切,都讲在下一课揭晓……(共39张PPT)
百万年人类史
一万年文化史
五千年文明史
温故知新
阅读3页的第一单元简介,回顾第一单元所学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夏商西周
王朝更替
温故知新
阅读21页的第二单元简介的内容,了解第二单元将要学习的内容
第4课
夏商西周 王朝更替
温故知新
结合所学的远古传说,跟着老师的提示,试着补全1-2单元的时间轴,建立起3-4课之间的联系
提示1:结合考古发掘与传说,有学者推测,尧都极有可能是——
陶寺古城
尧都
尧舜禹
禅让
大禹
治水
提示2:阅读22页序言和图片,你能说出夏朝的建立者是谁吗——
大禹
大禹
建立夏朝
3-4课
温故知新
第一单元
文明起源与发展
第二单元
王朝建立与更替
尧舜禹禅让
大禹治水
陶寺古城 远古传说
第1课百万年人类史
劳动促进发展
第2课一万年文化史
原始农业奠基文明
第3课五千年文明史
文明的起源与初步发展
远古传说蕴含历史信息
大禹建夏开启王朝历史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更替
走近历史之
邈远三代何处寻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从一个人物开始
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以大禹治水结束
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从大禹建夏开始
1.阅读教材第20页右下角时间轴下的一句话,明确课标要求:
知道 商西周 王朝的更替,
了解西周 制的作用
分封

奴隶制
活动1:确定学习目标
(1)我国王朝产生的标志是 ,后继的王朝分别 是和 ,三者合称三代,
这一时期,我国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2)序言提出的问题是:
三朝是怎样更替的?
2.阅读22页4课序言,完成下列内容:
夏朝的建立
商朝
西周
夏商西周
活动1:确定学习目标
3.综合课标要求和序言问题,可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创造的灿烂文化,知道夏商西周王朝更替情况;
目标2:学习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活动1:确定学习目标
阅读22-23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夏本纪——夏朝档案
(1)夏朝的建立者是( ),建立时间约为( )年。为了稳定统治,大禹对内制定各种制度,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征伐作乱的( ),还划分九州,铸造( )以象征九州,加强王权和( )——早期国家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
大禹
学习1:夏朝建立家天下
公元前2070
三苗
九鼎
国家统一
补充学习——公元纪年:公元纪年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历史算起,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后的时间称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称XX年。具体到时间轴上,公元元年(即1年)之前的为公元前,公元元年之后的为公元,正如数轴中0左边为负数,右边为正数一般。
时间轴
数轴
公元元年
公元1年
公元……
公元前……
公元2年
公元
100年
公元前
1年
公元前
100年
0
1
-1
-100
99
学习1:夏朝建立家天下
阅读22-23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2)夏朝的中心区域主要在今( )中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相传夏朝的都城是( )。考古学家在今天河南登封王城岗发现的城址年代( )世纪为左右,可能便是夏朝都城;洛阳附近发掘出的年代相当于夏朝后期的都城遗址是( )遗址。
河南
学习1:夏朝建立家天下
阳城
公元前21
二里头
.
.
阅读22-23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4)夏朝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国家形态,如建立了( ),制定了( ),设置了( )。
刑法
学习1:夏朝建立家天下
军队
监狱
最早的监狱
夏朝第八位王槐即位后继续扩张,征服了很多部落。为了安置战俘,槐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监狱。
阅读22-23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5)在继承制度上,夏朝产生了极大的变革,( )取代了禅让制,并为以后历代王朝承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反映的正是这一制度的变化,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禅让制重视( )而非( ),但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的( )制重视的却是( )而非( )。
才能
学习1:夏朝建立家天下
世袭制
血缘
世袭
才能
血缘
阅读22-23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学习1:夏朝建立家天下
禅让制 世袭制
流行时间
传承特点
优点
缺点
尧舜禹时期
夏朝及以后
选贤能
重血缘
选拔有才能的人
家族内部传承
较为稳定
标准其实很模糊
并不稳定
难以保证
继承人的能力
阅读22-23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6)“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出自《三字经》,其中的家天下指的便是夏朝开创的( )制,而“四百载”则表明夏朝前后经历了( )年。在夏朝的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计划,国势走向衰弱。此时,夏朝的末代国君( )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进入倒计时。

学习1:夏朝建立家天下
世袭制
400多
.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是夏朝末年的人民心声,当时的暴君自比太阳,以为自己的王朝如同太阳一般永远不会落下,人民就说,太阳啊你什么时候落下,我们与你同归于尽也在所不惜,反映了中国反抗暴政的抗争精神。
阅读23-24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学习2:商朝的统治
商本纪——商朝档案
(1)夏朝后期,商人的活动区域主要在如今的( )南部和河南东北部一带,当夏朝因为暴政失去民心,统治岌岌可危时,商人正逐渐强大。最终,约在( )年,商人首领( )联合周边势力,吊民伐罪,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建立起新的( )制王朝——( )朝。
河北
公元前1600年

奴隶

.
阅读23-24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学习2:商朝的统治
补充学习——吊民伐罪:吊民伐罪是我国古代非常正义的一件行为,孟子评价为“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即暴政失去民心,人民渴望推翻暴政,这时有人首先发动,诛杀暴君,结束暴政,抚慰百姓,久受暴政的人民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高兴。
阅读23-24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学习2:商朝的统治
(2)商朝的建立者是( ),当时以( )都城。为了稳固统治,抚慰夏朝暴政的伤害,商朝统治者任用贤才,发展( )业、手工业和( )业,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印象,商朝前期曾多次迁都,直到商王( )时迁徙到( ),商朝终于稳定下来,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如今,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的铜器和刻有记事文字的甲骨文(8课学习)。




盘庚

.
.
多次迁都
.
甲骨文: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文字
.
司母戊鼎:世界出土最重青铜器之一
阅读23-24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学习2:商朝的统治
(3)商朝对内发展经济、稳定政治,对外则是多年征战,控制范围不断拓展。当时,商朝周边有诸多势力,形成许多方国,商王通过一系列战争征服了众多方国,这些方国对商王表示臣服,承担( )、( )以及随商王( )等义务。
朝贡
纳税
.
征伐
商朝形势图
阅读23-24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学习2:商朝的统治
(4)商朝为巩固统治,增强军力,设置( ),制定刑法,加强对( )和平民的控制。商朝时期依然处于( )社会,生产领域大量使用( )。从考古发现的墓葬来看,商朝存在人殉制度,有的一座墓葬殉葬多达数百人,其中有不少是奴隶,有的甚至和狗、马同葬,这表明其地位( )。
监狱
奴隶
.
奴隶
奴隶
极其低下
阅读23-24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学习2:商朝的统治
(5)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 ),( )日益腐朽。末代君主商纣王继位后,军事上( ),耗费国力,经济上( ),政治上施行( ),导致民不聊生。(夏桀剧本)
尖锐
奴隶主贵族
.
连年征战
横征暴敛
严刑峻法
学习2:商朝的统治
补充学习——阶级矛盾: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在王朝初期,阶级矛盾不那么尖锐,所以国家可以实现繁荣稳定发展。但是矛盾并没有消失,而且会不断积累并激化,唯物史观认为“在阶级社会中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被统治阶级——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
阅读25-26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学习3:西周的兴衰
(1)商朝末年,商纣拿到了夏桀的剧本,周人拿到了当时商人的剧本,当时,分布于陕西( )流域周原(今陕西宝鸡一带)的周人,以( )立国,不断开疆拓土,发展迅速,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分归周”,对商朝形成挑战。( )在吕尚(封神的主角姜子牙)等人的辅佐下,积极作灭商的准备。
渭河
农业
周文王
.
.
阅读25-26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学习3:西周的兴衰
(2)因为利簋这个国宝级文物的腹内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姬发伐纣的时间,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二重证据法确定,周武王于( )年统率各路联军讨伐商纣王,在( )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最终周军乘胜追击,商朝灭亡。
公元前1046
牧野
.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利簋铭文
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史记 周本纪》记载
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
——《史记 殷本纪》记载
二重证据法
出土文物与
文献记载相互印证
阅读25-26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学习3:西周的兴衰
(3)西周的建立者是( ),建立时间是( )年,定都( )(今西安)。为了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公旦(姬旦)营建洛邑,何尊(教材封面)铭文中的“宅兹中国”反映的便是这一历史事件,与文献史料中的其他内容可以相互印证。
周武王姬发
镐京
.
公元前1046
学习3:西周的兴衰
补充学习——汤武革命: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其中的发是周武王姬发的名字,汤指的是商朝建立者汤,他们的革命,指的是推翻汤推翻( )和周武王推翻( )的战争,从“顺乎天而应乎人”可知,人们都( )(选填赞成/反对)汤武革命的,而且汤武革命也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响应了民心。汤武革命的吊民伐罪,为历史提供了一种方法——当统治者暴虐,是忍受还是反抗,中国人民的选择,永远都是( ),这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精神的体现之一。
夏朝
商朝
.
赞成
反抗
秦末大泽乡起义
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学习3:西周的兴衰
老师总结 教材内容 老师总结 教材内容
目的:巩固统治 方式:授民授疆土
特点 义务性 独立性 等级性 阅读25页相关内容,完成下表
.
学习3:西周的兴衰
老师总结 教材内容 老师总结 教材内容
目的 巩固统治 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方式 授民授疆土 根据血缘关系远近与功劳大小,讲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特点 义务性 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 军队要服从周王调遣 独立性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可以在自己封地内再次分封 等级性 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内部等级结构、统治秩序严格 .
加强对地方控制
扩大统治范围
学习3:西周的兴衰
想一想,西周为何要实行分封制?
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巩固统治。
商周
疆域对比
学习3:西周的兴衰
想一想,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与商朝的方国有何异同?
义务相同,都需要听命于中央,承担朝贡、纳税义务,军队也要服从中央调遣;
人员不同,商朝的方国是各地方国之主,是本地土著,西周分封的诸侯主要来自宗亲和功臣,属于外来者……
学习3:西周的兴衰
想一想,西周的礼乐制度(26页相关史事)与分封制有何关系?
二者目的相同:礼乐制度本质目的也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与分封制目的相同;相互配套:礼乐制度严密区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亲疏、尊卑、贵贱等地位,服务于分封制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学习3:西周的兴衰
(5)西周灭亡:①公元前841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从这一年开始,我国古代的史书开始有了确切的年份参考。这一年,在西周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暴动,起因是( )与民争利,还严厉禁锢人民言论,最终引发人民的不满,愤怒的人民发动暴动,驱逐了国民,进行了“共和”,直到14年后,周厉王死在外地,他的儿子周宣王才继位,而在“共和”这14年中,西周王朝是没有国君的,国家大政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同行政,史称周召共和。②周宣王曾一度中兴西周,但在对外征伐中,损失了大量军队,军事实力严重下滑。③周幽王继位后,骄奢淫逸,朝政更趋腐败,内外矛盾计激化,最终,在( )年,周朝西部地区的( )攻陷镐京,西周灭亡。
阅读25-26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国人
周厉王
公元前771
犬戎
学习4:总结归纳
根据所学完成导学案的夏商西周档案
学习4:总结归纳
(1)唯物史观:“在阶级社会中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夏商西周更替的本质原因便是阶级矛盾尖锐到无法调和,所以爆发了改朝换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夏商西周的奴隶社会,相对原始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进步,体现了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低的发展趋势。
(2)时空观念: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时间,知道夏商西周的疆域范围,理解分封制开疆拓土的作用。
(3)史料实证: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可以反映夏朝的社会生产情况与文明发展水平,安阳殷墟出土的文字,尤其是刻有文字的加固,利簋、何尊等青铜器及青铜铭文,都是具有极高价值的文物,与流传下的文献史料一起,互证之下,更加准确地展现了商周的发展。
(4)历史解释:根据所学,能够从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中总结兴亡教训。
(5)家国情怀:人民的反抗精神与吊民伐罪,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抗争底色,这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而从未中断的脊梁。
核心素养体现
学习5:课后活动
活动1:结合西周分封制的等级性特点,在教材上完成27页活动1任务,填写人物对应身份。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结构等级
和统治秩序
严格
统治阶级
被统治
阶级
学习5:课后活动与重点背诵
活动2课下通过阅读、网络等方式,查阅妇好的平生事迹,试着写一写她的人物介绍卡片。
参考示例:妇好是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墓出土的玉凤可以表明她尊贵的身份。青铜钺在古代象征的是军事征伐,妇好墓出土的这一文物,还有甲骨文中关于妇好征战的文字记载,与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传说相互印证,表明妇好还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女将军。
在本节课,我们借助考古发掘得文物,结合流传下得文献史料,梳理了夏商西周三代得兴衰,前后横跨将近1300年,涵盖了奴隶社会得大部分时空。接下来中国历史将会走向何方,西周分封制下得诸侯,还会在西周灭亡后履行责任与义务吗?这一切,都讲在下一课揭晓……
夏商西周王朝更替
动荡中
蕴含变革鉴往知来,读史明知——七年级历史核心素养创新性学习导学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活动1:温故知新】
在第1课,我们通过元谋人、( )等远古人类的学习,概览了百万年人类史;在第2课,我们通过( )、半坡等新石器遗址的学习,了解了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通过( )、大汶口文化的学习,了解了史前文化与社会的发展,了解了一万年文化史;在第3课,我们通过良渚古城、( )等考古遗址的学习,了解了早期国家的诞生,见证了起源于( )年中华文明( )的发展特征,从远古神话传说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距今约4000多年前,治水有功的( )建立了夏朝,标志着我国王朝的产生。从今天这一课,我们便开始学习四千年王朝史……
【活动2: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第20页右下角时间轴下的一句话,明确课标要求:
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知道 商西周 王朝的更替,了解西周 制的作用。
2.阅读教材第22页标题下的每课序言,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王朝产生的标志是 ,后继的王朝分别是 和 ,三者合称三代,这一时期,我国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2)序言提出的问题是: 三朝是怎样更替的?
3.综合课标要求和序言问题,我们可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创造的灿烂文化,知道夏商西周王朝更替情况;
目标2:学习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学习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阅读教材第22-23页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夏本纪——夏朝档案
(1)夏朝的建立者是( ),建立时间约为( )年。为了稳定统治,大禹对内制定各种制度,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征伐作乱的( ),还划分九州,铸造( )以象征九州,加强王权和( )——早期国家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
补充学习——公元纪年:公元纪年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历史算起,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后的时间称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称XX年。具体到时间轴上,公元元年(即1年)之前的为公元前,公元元年之后的为公元,正如数轴中0左边为负数,右边为正数一般。
(2)夏朝的中心区域主要在今( )中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相传夏朝的都城是( )。考古学家在今天河南登封王城岗发现的城址年代( )世纪为左右,可能便是夏朝都城;洛阳附近发掘出的年代相当于夏朝后期的都城遗址是( )遗址。
(3)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制王朝,当时已经属于( )社会,在生产领域大量使用地位低下的( )【24页“相关史事”】,社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为王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 )酒器和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这些大都是( )使用的高贵礼器,既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又揭示了当时阶级分化严重的情况。
(4)夏朝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国家形态,如建立了( ),制定了( ),设置了( )。
(5)在继承制度上,夏朝产生了极大的变革,( )取代了禅让制,并为以后历代王朝承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反映的正是这一制度的变化,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禅让制重视( )而非( ),但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的( )制重视的却是( )而非( )。(部分空选填才能/血缘)
(6)“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出自《三字经》,其中的家天下指的便是( )制,而“四百载”则表明夏朝前后经历了( )年。在夏朝的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计划,国势走向衰弱。此时,夏朝的末代国君( )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进入倒计时。“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是夏朝末年的人民心声,当时的暴君自比太阳,以为自己的王朝如同太阳一般永远不会落下,人民就说,太阳啊你什么时候落下,我们与你同归于尽也在所不惜,反映了中国反抗暴政的抗争精神。
【学习2:商朝的统治】
阅读教材第22-24页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商本纪——商朝档案
(1)夏朝后期,商人的活动区域主要在今( )南部和河南东北部一带,当夏朝因为暴政失去民心,统治岌岌可危时,商人正逐渐强大。最终,约在( )年,商人首领( )联合周边势力,吊民伐罪,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建立起新的( )制王朝——( )朝。
补充学习——吊民伐罪:吊民伐罪是我国古代非常正义的一件行为,孟子评价为“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即暴政失去民心,人民渴望推翻暴政,这时有人首先发动,诛杀暴君,结束暴政,抚慰百姓,久受暴政的人民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高兴。
(2)商朝的建立者是( ),当时以( )都城。为了稳固统治,抚慰夏朝暴政的伤害,商朝统治者任用贤才,发展( )业、手工业和( )业,商朝很快走向强盛。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印象,商朝前期曾多次迁都,直到商王( )时迁徙到( ),商朝终于稳定下来,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如今,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的铜器和刻有记事文字的甲骨文(8课学习)。
(3)商朝对内发展经济、稳定政治,对外则是多年征战,控制范围不断拓展。当时,商朝周边有诸多势力,形成许多方国,商王通过一系列战争征服了众多方国,这些方国对商王表示臣服,承担( )、( )以及随商王( )等义务。
(4)商朝为巩固统治,增强军力,设置( ),制定刑法,加强对( )和平民的控制。商朝时期依然处于( )社会,生产领域大量使用( )。从考古发现的墓葬来看,商朝存在人殉制度,有的一座墓葬殉葬多达数百人,其中有不少是奴隶,有的甚至和狗、马同葬,这表明其地位( )。
(5)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 ),( )日益腐朽。末代商纣王继位后,军事上( ),耗费国力,经济上( ),政治上施行( ),导致民不聊生。(夏桀剧本)
补充学习——阶级矛盾: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在王朝初期,阶级矛盾不那么尖锐,所以国家可以实现繁荣稳定发展。但是矛盾并没有消失,而且会不断积累并激化,唯物史观认为“在阶级社会中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学习3:西周的兴衰】
阅读教材第25-26页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周本记——西周档案
(1)商朝末年,商纣拿到了夏桀的剧本,周人拿到了当时商人的剧本,当时,分布于陕西( )流域周原(今陕西宝鸡一带)的周人,以( )立国,不断开疆拓土,发展迅速,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分归周”,对商朝形成挑战。( )在吕尚(封神的主角姜子牙)等人的辅佐下,积极作灭商的准备。
(2)因为利簋这个国宝级文物的腹内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姬发伐纣的时间,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互证法确定,周武王于( )年统率各路联军讨伐商纣王,在( )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最终周军乘胜追击,商朝灭亡。
(3)西周的建立者是( ),建立时间是( )年,定都( )(今西安)。为了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公旦(姬旦)营建洛邑,何尊(教材封面)铭文中的“宅兹中国”反映的便是这一历史事件,与文献史料中的其他内容可以相互印证。
补充学习——汤武革命: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其中的发是周武王姬发的名字,汤指的是商朝建立者汤,他们的革命,指的是推翻汤推翻( )和周武王推翻( )的战争,从“顺乎天而应乎人”可知,人们都( )(选填赞成/反对)汤武革命的,而且汤武革命也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响应了民心。汤武革命的吊民伐罪,为历史提供了一种方法——当统治者暴虐,是忍受还是反抗,中国人民的选择,永远都是( ),这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精神的体现之一。
(4)西周分封制档案:
老师总结 教材内容 老师总结 教材内容
目的:巩固统治 方式:授民授疆土
特点 义务性
独立性
等级性
想一想,西周为何要实行分封制?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与商朝的方国有何异同?西周的礼乐制度(26页相关史事)与分封制有何关系?
(5)西周灭亡:①公元前841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从这一年开始,我国古代的史书开始有了确切的年份参考。这一年,在西周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暴动,起因是( )与民争利,还严厉禁锢人民言论,最终引发人民的不满,愤怒的人民发动暴动,驱逐了国民,进行了“共和”,直到14年后,周厉王死在外地,他的儿子周宣王才继位,而在“共和”这14年中,西周王朝是没有国君的,国家大政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同行政,史称周召共和。②周宣王曾一度中兴西周,但在对外征伐中,损失了大量军队,军事实力严重下滑。③周幽王继位后,骄奢淫逸,朝政更趋腐败,内外矛盾计激化,最终,在
( )年,周朝西部地区的( )攻陷镐京,西周灭亡。
【学习4:总结归纳】
1.夏商西周档案:
夏 商 西周
建立者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社会性质
统治方式
重要制度 教材未提及
重大考古成果 二里头遗址 安阳殷墟 利簋、何尊
灭亡原因
启示
核心素养体现:
(1)唯物史观:“在阶级社会中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夏商西周更替的本质原因便是阶级矛盾尖锐到无法调和,所以爆发了改朝换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夏商西周的奴隶社会,相对原始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进步,体现了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低的发展趋势。
(2)时空观念: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时间,知道夏商西周的疆域范围,理解分封制开疆拓土的作用。
(3)史料实证: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可以反映夏朝的社会生产情况与文明发展水平,安阳殷墟出土的文字,尤其是刻有文字的加固,利簋、何尊等青铜器及青铜铭文,都是具有极高价值的文物,与流传下的文献史料一起,互证之下,更加准确地展现了商周的发展。
(4)历史解释:根据所学,能够从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中总结兴亡教训。
(5)家国情怀:人民的反抗精神与吊民伐罪,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抗争底色,这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而从未中断的脊梁。
【学习5:课后活动与重点背诵】
活动1.结合西周分封制的等级性特点,在教材上完成27页活动1任务,填写人物对应身份。
提示:西周分封制的贵族等级分为( 、 、 、 )。
活动2.课下通过阅读、网络等方式,查阅妇好的平生事迹,试着写一写她的人物介绍卡片。
重点背诵:
(1)夏商西周都是奴隶制王朝,其中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朝,其起止时间为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存在了400多年。治水有功,通过禅让制接替部落首领之位的大禹建立了夏朝,但大禹死后,他的儿启继位,取代了大禹禅让制下推举的伯益,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
(2)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汤,起止时间为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存在了五百多年,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显著标志的文明成就。
(3)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姬发,起止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成熟阶段,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
(4)大禹治水,拯救万民,深得民心,最终建立夏朝,夏桀残暴失去民心,夏朝灭亡;商汤任用贤能,得到了民心,建立了商朝,商纣王暴虐失去民心,商朝灭亡;周文王周武王贤明,深得民心,周厉王周幽王荒唐失去民心,西周灭亡:夏商西周的兴衰更替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与唯物史观中得“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相符合。
在本节课,我们借助考古发掘得文物,结合流传下得文献史料,梳理了夏商西周三代得兴衰,前后横跨将近1300年,涵盖了奴隶社会得大部分时空。接下来中国历史将会走向何方,西周分封制下得诸侯,还会在西周灭亡后履行责任与义务吗?这一切,都讲在下一课揭晓……鉴往知来,读史明知——七年级历史核心素养创新性学习导学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核心素养体现】
(1)唯物史观:“在阶级社会中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夏商西周更替的本质原因便是阶级矛盾尖锐到无法调和,所以爆发了改朝换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夏商西周的奴隶社会,相对原始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进步,体现了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低的发展趋势。
(2)时空观念: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时间,知道夏商西周的疆域范围,理解分封制开疆拓土的作用。
(3)史料实证: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可以反映夏朝的社会生产情况与文明发展水平,安阳殷墟出土的文字,尤其是刻有文字的加固,利簋、何尊等青铜器及青铜铭文,都是具有极高价值的文物,与流传下的文献史料一起,互证之下,更加准确地展现了商周的发展。
(4)历史解释:根据所学,能够从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中总结兴亡教训。
(5)家国情怀:人民的反抗精神与吊民伐罪,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抗争底色,这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而从未中断的脊梁。
【学习目标】
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创造的灿烂文化,知道夏商西周王朝更替情况;
目标2:学习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师:通过带领学生阅读3页的第一单元简介,利用简介关键局和时间轴,结合所学,回顾第一单元3课分别学习了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年文明史;接着带领学生阅读21页的第二单元简介,通过阅读前半部分内容,了解接下来将要学习的是夏商西周的王朝更替,将要开始四千年王朝史的学习;最后带领学生结合所学,利用陶寺古城是传说尧都的说法,建立考古发现与要尧舜禹禅让的联系,接着以大禹治水、大禹建夏为连接点,串联起一二单元,3-4课。
生:跟着老师的节奏温故知新,完成相应导学案。
二、导入新课:
师:因为有了前面温故知新的铺垫,所以用两张图,两句话导入新课:
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以大禹治水结束;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从大禹建夏开始。
三、讲授新课
确定学习目标
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20页的单元要求,引导学生根据单元要求(课标要求),完成导学案,初步了解学习目标。
生:按照老师要求,阅读相应内容,完成导学案,了解本课的课标要求。
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22页的序言,引导学生发现序言中的关键内容和提出的问题。
生:阅读序言,发现问题,完成导学案。
师:带领学生综合单元要求和序言,拟定学习目标。
生:拟定学习目标。
学习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师:以导学案为主,结合配套课件的展示,引导学生一步步阅读教材内容,筛选出有用信息,填入导学案的挖空部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完成导学案的时候,老师在台下走动观察,并不时提醒。
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内容,完成相应问题,学习发现历史信息。
师:导学案的第一部分第(1)个小问题学习的是夏朝的基本信息,即夏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以及大禹的统治方式——对外征伐,对内会盟,铸造九鼎。其中结合“相关史事”,着重强调一下九州和九鼎,尤其是在“国家统一”方面的意义,潜移默化地培养家国情怀。
生:了解夏朝的建立者与建立时间,知道九州、九鼎的传说。
师:因为已经出现了约公元前2070年,所以结合数学中的数轴,给学生补充学习公元纪年和时间轴的内容。
生:结合数轴,理解时间轴的公元前和公元。
师:带领学生了解夏朝的都城和主要统治范围,增强时空观念;着重强调王城岗和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强调史料实证能力。
生:了解夏朝的空间范围和考古发现。
师:带领学生学习国家形态比较成熟的标志,科普监狱的设置。
生:了解夏朝国家形态成熟的表现,完成相应导学案。
师:重点带领学生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内容,带领学生对比二者的不同和优缺点。
生:了解世袭制,对比理解二者的不同和优缺点。
师:以《三字经》的“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引入,带领学生学习夏朝末年的情况,和前面的内容结合,较为全面地展示夏朝的王朝兴衰,为夏朝到商朝的更替作铺垫。
生:了解夏朝末期的情况,了解夏桀的残暴。
师:解释“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的历史典故,分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抗争精神。
生:了解民心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学习唯物史观。
学习2:商朝的统治
师:以夏朝出现统治危机结束夏朝部分的学习,接着进入商朝的学习。
生:阅读教材,学习夏商更替,完成导学案相应内容。
师:学习夏商更替,明确商朝建立(夏朝灭亡)时间,商朝的建立者,以及商朝的性质——奴隶制王朝。
生:学习掌握商朝的基本信息。
师:补充学习吊民伐罪这个成语,讲述古代史中的反抗精神。
生:了解吊民伐罪的内涵和历史。
师:带领学生学习商朝的建立和统治,盘庚迁殷等历史,超前补充8课内容商朝的青铜器与甲骨文,更全面展示商朝的发展情况,展示4课与8课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大单元学习意识。
生:学习商朝的发展史。
师:结合23页相关史事,介绍商朝时期的方国,尤其是方国义务,与后面西周分封制做对比。
生:了解方国。
师:结合24页相关史事,借助考古发现等,揭露奴隶社会的残酷,点明奴隶社会和奴隶制王朝的定义。
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对应部分导学案,了解奴隶社会。
师:较为全面地学习商朝的发展之后,开始进入商朝灭亡阶段的学习,同时补充阶级斗争的相关内容,培养唯物史观。
生:了解商朝末期的情况,分析商纣王与夏桀的相似之处,了解国家的本质和阶级斗争的作用。
学习3:西周的兴衰
师:带领学生阅读25—26页内容,开始西周兴衰的学习。
生:阅读教材和导学案,完成相应内容,学习商周的更替。
师:借助教材图片展示的文物利簋,介绍二重证据法,明确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
生:了解二重证据法,明确商周更替的时间。
师:带领学生学习西周的建立和营建洛邑,结合教材封面的何尊,再次提及二重证据法,加深印象。
生:了解西周的建立与统治,完成对应导学案。
师:结合材料研读,补充学习汤武革命,超前学习大泽乡起义和口号,了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抗争精神,培养家国情怀。
生:跟着老师阅读材料,了解汤武革命的重要意义,认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抗争精神,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师:通过列表的形式,重点学习西周的分封制。
生:在老师给出表格的基础上,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归纳终结,完成表格,学习西周分封制。
师:结合25页想一想,再补充两个问题——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与商朝的方国有何异同?西周的礼乐制度(26页相关史事)与分封制有何关系?更为全面地理解分封制。
生:思考讨论,理解西周分封制。
师:带领学生学习西周的灭亡过程。
生:了解国人暴动和周幽亡国。
学习4:总结归纳
师:列出表格,带领学生温故知新,回顾本节课所学。
生:回顾所学,完成表格。
师:列举核心素养在本节课所学内容中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生:大声朗读核心素养体现,温故知新,加深印象。
师:带领学生完成课后活动1,加深对西周分封制的理解,同时补充图片下的农民和奴隶,带领学生理解奴隶社会的阶级划分。
生:完成课后活动1,理解奴隶社会。
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下搜集关于妇好的资料,撰写人物介绍,以实际行动培养学生搜集史料、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能力。
生:课后完成要求作业。
师:总结本课所学,展望下节内容,较为自然地连接起两课之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大单元学习意识。2024部编版七上历史核心素养创新性教学资源创作规划
编号 内容 资源详情 预计上架时间 备注
1 全册导言课 PPT课件+导学案(学用无答案+教用含答案+PDF打印)+教学设计 9.3(已完成) 第一单元已完成
2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导学案(学用无答案+教用含答案+PDF打印)+课件(希沃配套导学版+PPT导出调整版+PDF预览版)+教学设计 9.2(已上传)
3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9.3(已完成)
4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9.5(已完成)
5 第4课 夏商周王朝的更替 9.11(已完成)
6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9.15
7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9.17
8 第7课 百家争鸣 9.19
9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9.21
10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9.22
11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9.24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