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四上第一单元 5《繁星》略读实践课 课件+学历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四上第一单元 5《繁星》略读实践课 课件+学历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1 15:48:07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略读实践课
繁星
课时建议:1课时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将进入“感受美--跟着名家学表达”的最后一个任务“感官修辞绘夜色 繁星点点蕴深情”。这一节课我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能仿照着说出自己看繁星时的感受。
情景创设,明确目标
评价标准 能找出表示时间的关键
能找出运用的感官
能找出运用的修辞
能体会作者要抒发的情
了解作者
结合资料,说一说对作者的了解。
巴金,文学家,代表作有《家》《春》《秋》等。2003 年,被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作家冰心评价他是“一个爱人类,爱国家,爱人民,一生追求光明的人”。
任务一:圈画关键词,梳理写作顺序。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写看繁星的时段和地点的关键词句,试着说一说文章的大意。
——从前在家乡庭院纳凉时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三年前在南京住所的菜园看繁星,如今在海上看繁星。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从前”“三年前”及“如今”三个不同时段作者在三个不同地方观赏繁星的情景与感受。
任务二:感官修辞探虚实。
默读课文,借助阅读支架,看看作者三次看到的繁星图分别是什么样的。
时间 地点 描写画面的 关键语句 特点
从前 家乡庭院 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星星密密麻麻
三年前 南京住所的菜园 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 有密布的星群,还有蓝天、菜园的映衬,画面是寂静的
如今 海上轮船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 有星,有天空,有船,画面具有了动感
—作者从数量、光亮和姿态等方面写繁星,描绘了三幅不同的繁星图。
任务三:不同繁星说感受。
读一读,画出作者写繁星的关键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从“密密麻麻”一词,想象出夜空中星星又多又密的画面。
我会读悟
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从“微小”和“光明无处不在”这些词句,想象出静寂的夜晚,仰望菜园上面星群密布的蓝天,内心充满光明,可见“我”对繁星极喜爱。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作者从视觉、触觉、听觉、幻觉四个角度描写夜空繁星的美丽,表现自己对繁星的热爱和在海上时对祖国、亲人的思念。
情景创设,仿说心中的星空
同一个星空,在不同时段,用不同心境看,会有不一样的画面和感受。回想一下,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仰望星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的?当时的画面和感受是什么样的呢?同桌两人说一说,然后参照着下面的提示写下来吧。
练写示例
夏日的星空是多么美丽,那些闪烁的星星是多么楚楚动人。满天的星星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在那浩瀚星空眨巴着。中间那条白茫茫的银河,静静地躺在夜空中,旁边的星群把银河照耀得如此灿烂,像是无数漂游在河上的航标灯。
抬头仰望星空,看着那些闪烁的光芒,忽然感觉自己也身临其境地进入它们之中。让人好快乐!
采用比喻、拟人手法,既写自己看到的,又写自己想到的,还有自己感觉到的。
我会评价
根据星级评价表,看你能得几颗星,小组内相互评一评。
评价标准:
优秀:表达意思完整,能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展开描写,恰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良好:表达意思比较完整,能调动1-2种感官展开描写,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恰当描述。
加油:表达意思不够完整,能调动1种感官进行描写。课时学历案5
设计: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名称: 《繁星》(略读实践课)
学习目标: 1.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课文插图和关键词句,小组合作,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经历。 2.通过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作者的感情。 3.借助表格,梳理作者观看繁星的感受。
评价任务: 1.完成课前预习。 2.完成任务一。(检测目标 1) 3.完成任务二。(检测目标 2) 4.完成任务三和课后作业。(检测目标 3)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一、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达到以下标准。 我把《繁星》朗读了( )遍,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有感情地进行了朗读。 二、我会认。读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查阅语文书或字典,并进行自我评价。 摇摇欲坠 密密麻麻 半明半昧 星群密布 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正确认读 ( )个词语正确认读 ( )个词语
(1)我最爱看天上________的星星。 (2)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______的蓝天。 (3)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_______的星。 (4)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_______呢! 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有: 通过预习我理解的词语有: 三、整体感知。 本文以____为线索,讲述了“从前”、______、______三个不同时段,作者在不同地方观赏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我会提问。 读课文时,我产生了这样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中学习★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将进入“感受美--跟着名家学表达”的最后一个任务“感官修辞绘夜色 繁星点点蕴深情”。 评价标准能找出表示时间的关键词能找出运用的感官能找出运用的修辞能体会作者要抒发的情感
任务一:圈画关键词,梳理写作顺序。(指向目标1)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写看繁星的时段和地点的关键词句。 试着说一说文章大意。 任务二:感官修辞探虚实。(指向目标2) 默读课文,借助阅读支架,看看作者三次看到的繁星图分别是什么样的。 时间地点描写画面的关键语句特点
任务三:不同繁星说感受。(指向目标3) 1.读一读,画出作者写繁星的关键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同一个星空,在不同时段,用不同心境看,会有不一样的画面和感受。回想一下,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仰望星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的?当时的画面和感受是什么样的呢?同桌两人说一说,然后参照着下面的提示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交流分享。 4.集体交流。 评价标准: 优秀:表达意思完整,能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展开描写,恰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良好:表达意思比较完整,能调动1-2种感官展开描写,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恰当描述。 加油:表达意思不够完整,能调动1种感官进行描写。
★课后作业★ 一、课文内容我梳理 1.课文是按( )顺序写的。从( )、( )、( )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2.本文写作者看星星的地点是( )、( )、( )。虽然不同时期,作者看星星的感受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表达了作者对( )的热爱,对( )的向往。 二、修辞手法我会用(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再仿写句子) 1.我仿佛看见星星在对我眨眼。( )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星星像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①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②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句①运用了的________修辞手法,“萤火虫”指的是________。 2.句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作者的眼里,天上的星星会________、会________,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3.文中最后一句话,作者把自己想象成小孩子,繁星好像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情感。 4.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你在看满天繁星时,感受到了怎样美丽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学历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