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6课 戊戌变法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背景: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由于《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制造,清政府不得不放开民间办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后,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起来,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由此产生。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产生的……
①甲午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
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唤醒中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
·
·
·
出生于广东南海县
1858年
·
1863年
(5岁)
背唐诗,
学《四书》
1880年
(20岁)
开始接触西学
·
1891年
(34岁)
第一次上书,请求变法,遭阻挠
1888年
(30岁)
创办“万木草堂”、讲学著书
1895年
(38岁)
进京参加会试
·
1898年
(41岁)
辗转
海外
·
1927年
病逝
北京
康有为生平介绍
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2.领导人:
1895年春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光绪帝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救亡图存
3.概况
材料: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指参加会试的举人)千余人,上书二万言,力拒议和,叩求都察院代奏。足见圣朝养士之隆,亘古所罕。
—《申报》1895年5月10日
时 间
领 导 人
核心内容
在位皇帝
意 义
康有为、梁启超
天津
上海
《国闻报》
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报刊
《时务报》
创办报刊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主要报纸
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
4.发展:
创办学堂
组织学会
作用: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制造舆论,推动了维新 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变法宣传
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
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矣。……今夫日本……受俄、德、美大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 ——严复
维新人士在报刊中宣传了什么思想?产生了什么作用?
变法图强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1871-1908)
“五帝三王, 不相沿袭,……各宜努力向上,发奋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皇帝《明定国是诏》
国家的方针政策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1.背景:
二、百日维新——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国是”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国家政策。
1.背景:
(1)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瓜分中国已迫在眉睫。
(2)康有为上书皇帝,呼吁变法救国。
(3)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2.时间:1898年6—9月
3.开始标志:
二、百日维新——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主张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4.内容: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新式人才培养,
有利于军事强大
京师大学堂门额
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
旧官僚
旧商人
旧读书人
旧士兵
二、百日维新——主要内容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变法失败。
6月11日——9月21日,历时103天, 被称为“百日维新”。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失败
5.戊戌政变:
戊戌六君子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杀害。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戊戌变法失败。
康有为逃往香港,梁启超逃往日本。
二、百日维新——戊戌政变
5.戊戌政变: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以
血
唤
醒
国
人!
为变法而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
二、百日维新——戊戌政变
5.戊戌政变:
结合材料,说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的感慨:“朕只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很多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受到其阻挠和破坏。
维新派力量单薄,寄希望于袁世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脱离人民群众。
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不能救中国!
二、百日维新——失败原因
6.失败原因:
维新派
顽固派
VS
维新人士
光绪皇帝
无兵无权
慈禧太后
官僚贵族
大权在握
势力弱小
势力强大
没有社会基础
自然经济雄厚
缺乏理论指导
缺少政治经验
封建思想浓厚
长期把持朝政
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二、百日维新——失败原因
材料一: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时务报》
材料二: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下来,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二、百日维新——意义、教训
7.历史意义:
公车上书 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
拉开维新变法序幕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传播维新变法思想
百日维新 1898年
光绪帝发布变法诏令
推行维新变法措施
民族危亡
甲午战后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背景: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发生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发展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高潮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结尾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两半中国行不通!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领导阶级
目的
性质
学习层面
意义
结果 启示
【思考】比较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异同
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改良派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挽救民族危机,走资本主义道路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西方先进技术(器物)
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深远持久影响
失败,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封建统治阶级自救道路走不通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课堂反馈
1.(2024·宁夏·中考真题)1895年2月以来,严复在天津《直报》上连续发文,呼吁变法刻不容缓;4月,广东、湖北举人数百名上书,要求变法,各省举人相继跟进;6月,巡抚陶模提出了十三点变法建议;就连被称作“老顽固”的大学士徐桐也上奏对闲员“痛加删汰”。这表明当时A.变法诉求日趋强烈 B.革命形势逐渐成熟
C.阶级矛盾渐趋激化 D.革命思想逐步形成
A
课堂反馈
2.(2024·广东·中考真题)1895年,康有为上书痛陈,值此千年变局,“病症已变而犹用旧方”,未有不危者。为此,康有为开出的“新方”是( )
A.师夷长技 B.民主科学 C.变法图强 D.实业救国
C
课堂反馈
3.(2024·河南·中考真题)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这表达了维新派( )
A.政治革命的诉求 B.组建新军的愿望
C.教育救国的主张 D.发展实业的决心
C
课堂反馈
4.(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指斥洋务派满足于练兵、制器、开工厂、修铁路等,“变法不知本原”。据此,梁启超主张( )
A.全盘否定洋务 B.推翻封建帝制
C.推行政治变革 D.进行文学革命
C
课堂反馈
5.(2024·重庆·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1902年发行的儿童读物《启蒙画报》中的一幅图画。在一个书房里,墙上挂着火枪,中间站着一位意气飞扬的少年,正注视着桌上的地球仪。图画作者意在( )
A.肯定义和团运动意义
B.宣传新式报刊的创办
C.激发救国图强的志气
D.颂扬全国学制的统一
C
课堂反馈
6.(2024·重庆·二模)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译为“格致”。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这体现出词语翻译( )
A.因地域差异而不同 B.翻译者随意性很强
C.具有明显不确定性 D.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