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
课时1 板块运动、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示意图,分析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理实践力)2.结合示意图,分析火山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综合思维)
知识点一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分类 特点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本身,主要包括地球运动旋转能和引力能,以及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等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
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 奠定地表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相互关系 地表形态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不过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以某种作用为主
核心归纳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
垂直运动 岩层隆起和凹陷;地势的起伏和海陆变迁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
地震 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
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六大板块,而且每个大板块内部还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这些板块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2)六大板块
A欧亚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D美洲板块、E非洲板块、F南极洲板块。
(3)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板块运动 边界类型 宏观地形 实例 图示
相撞挤压 消亡边界 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形成巨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
板块张裂 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往往形成巨大的裂谷 东非大裂谷
大洋板块内部张裂处往往形成海岭或大洋中脊 大西洋中脊
连线 将下列地理事物与所在板块的边界相连。
答案
下图为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
1.[区域认知]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上?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的陆地主要有哪些?
2.[综合思维]分别写出不同板块边界形成的宏观地形。
3.[综合思维]试分析红海、地中海、大西洋未来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024·湖北武汉期中)读“世界某区域板块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板块依次是( )
A.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
B.非洲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
C.美洲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欧亚板块、南极洲板块
2.图中a、b为板块边界,有关两者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生长边界,b—消亡边界
B.a—消亡边界,b—生长边界
C.a—生长边界,b—生长边界
D.a—消亡边界,b—消亡边界
(2023·河南洛阳期中)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为多个不规则的块体,即板块。这些板块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层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下图示意世界某地区海陆分布,M岛弧上玄武岩广泛分布。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区域内的板块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图中甲地所属的板块为( )
A.欧亚板块 B.美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
5.图中M岛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离运动,地下岩浆喷发冷凝
B.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下方,美洲板块隆起抬升
C.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下方,地下岩浆喷发冷凝
D.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下方,欧亚板块隆起抬升
知识点二 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1.火山活动: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的释放形式,岩浆喷出地表即为火山喷发。
2.根据喷发状况分类
(1)裂隙式喷发的火山:熔岩物质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如美国哥伦比亚高原、印度西部高原等。
(2)中心式喷发的火山:常在地表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如富士山、长白山主峰等。
3.根据活动情况分类
类型 含义 举例
活火山 现代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夏威夷岛基劳维亚火山,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刚果民主共和国尼拉贡戈火山,日本富士山等
休眠火山 长期没有喷发,但将来还会喷发的火山 中国长白山天池、黑龙江五大连池等
死火山 保持有火山形态和喷发物,但无喷发历史记录,无活动性表现的火山 中国山西大同火山群、阿根廷阿空加瓜山等
(2024·浙江杭州期中)在火山活动地区,熔岩使地层水化为水汽,水汽沿裂缝上升,当温度下降到汽化点以下时凝结成为温度很高的水,每间隔一段时间喷发一次,形成间歇泉。间歇泉的地下一般都有储水储气的“容器”,待“容器”内气压和水压超过“容器”内压,就会从出水口喷出。据此完成1~2题。
1.间歇泉分布较多的地区是( )
A.中国海南岛 B.马达加斯加岛
C.格陵兰岛 D.冰岛
2.上题中间歇泉分布较广的地区,与其温度较高的水能量来源关联性较大的板块运动是( )
A.美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
B.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
C.美洲板块和欧亚板块张裂运动
D.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运动
(2024·天津市期末)2022年12月4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部塞梅鲁火山喷发,大量黑色火山灰喷发到1 500米高空。下图为“印度尼西亚简图”及“塞梅鲁火山喷发图”。完成3~4题。
3.塞梅鲁火山( )
A.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火山口形成了厚厚的花岗岩
C.受盛行风影响,火山灰物质向东北方飘移
D.喷发可能导致日本沿海地区出现风暴潮
4.火山活动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有( )
①塑造火山地貌,改变地表形态
②损毁地表植被,影响生物生长
③火山灰富含矿物元素,沉降后增加土壤肥力
④大气中火山灰增多,大气逆辐射减弱,影响气温
⑤富含矿物元素的火山灰进入水体,提高水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课时对点练 [分值:54分]
(选择题1~9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2024·四川成都月考)冰岛火山众多,下图斜线区为火山集中分布区。据此完成1~2题。
1.冰岛火山众多的原因是( )
A.板块挤压,地壳上升
B.位于欧亚板块,地壳运动活跃
C.处在地壳薄弱地带
D.地壳厚度大
2.下列与冰岛所处边界类型一致的是( )
A.海沟 B.海岸山脉
C.海岭 D.岛弧
(2024·湖南湘潭期中)地球内部作用力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地球转动能等。由地球内部这些力所产生的作用,称内力作用。据此完成3~5题。
3.内力作用( )
A.是塑造地表形态的唯一作用
B.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C.都能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D.塑造地形的主要方式是岩浆活动
4.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包括( )
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 D.溶蚀
5.因相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的两大板块是( )
A.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
D.非洲板块—欧亚板块
(2024·浙江杭州月考)下图为“新西兰位置简图”。完成6~7题。
6.新西兰所处板块的边界及类型分别是( )
A.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B.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消亡边界
C.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生长边界
D.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生长边界
7.受板块运动的影响,新西兰易发生( )
A.风暴潮 B.海啸
C.台风 D.洪涝
(2024·江西景德镇月考)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12时20分左右,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汤加境内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20.57°S,175.38°W)发生猛烈喷发。海面大面积“炸开”,喷发的大片火山灰以及气体像蘑菇云一样,从蓝色的太平洋海域升起。据此完成8~9题。
8.该火山位于太平洋板块与( )
A.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C.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D.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9.本次汤加火山剧烈喷发,附近海域出现了大量“漂浮的石头”,浮石将会在海洋上漂流数月甚至数年。这些浮石的主要特点是( )
A.矿物晶体颗粒较粗,表面多气孔
B.矿物晶体颗粒较粗,结晶充分
C.矿物晶体颗粒细小,表面多气孔
D.矿物晶体颗粒细小,结晶充分
(选择题10~13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023·辽宁抚顺期末)“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形成了一种烟囱状的地貌。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黑烟囱”区域主要位于( )
①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②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③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④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黑烟囱”所在地形是( )
A.海岭 B.海沟
C.海岛 D.海盆
(2024·安徽芜湖期中)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当板块移动且板块上某处的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岩浆会沿板块的薄弱点上升并可能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称为热点火山。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则形成火山岛。下图甲是“某海区的海底地形示意图”,图乙为火山岛和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12~13题。
12.据图推断,图甲中的热点位置及与图乙所示阶段的地形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阶段Ⅰ B.②—阶段Ⅱ
C.③—阶段Ⅲ D.④—阶段Ⅰ
13.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 )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 B.先往正南再往东南
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 D.先往东南再往正南
14.(2024·安徽合肥第八中学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海岭又称海脊,也称海底山脉。世界各大洋的海岭中以大西洋最为典型,其显著特征是:中央有一条“S”形的海岭,北起冰岛,南至南极大陆附近,长达15 000千米,宽在500~900千米之间。下图为世界大洋海岭分布示意图。
(1)说出世界大洋海岭的分布特征。(3分)
(2)简述大西洋海岭的形成原因。(4分)
(3)推测大洋地壳岩石年龄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 太平洋板块。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
2.
答案 消亡边界:高大山脉、高原、岛弧、海沟等;生长边界:大洋中脊、裂谷等。
3.答案 红海、大西洋的面积会不断扩大,因为它们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处于不断张裂中;地中海的面积会不断缩小,因为它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处于不断地相撞挤压中。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由图结合板块分布特征可判断,①为非洲板块,②为欧亚板块,③为印度洋板块。故选B。第2题,图中a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撞挤压处,为消亡边界;b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为生长边界。B正确。
答案 3.B 4.B 5.C
解析 第3题,M岛弧以南属太平洋板块,以北属美洲板块,而美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分界线大致在勒拿河附近,不在图示区域,所以图示区域内的板块数为2个。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甲地位于美洲板块。第5题,M岛弧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是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底部俯冲,即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下方,M岛弧上玄武岩(喷出型岩浆岩)广泛分布,说明其是由地下岩浆喷发冷凝形成。
知识点二 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间歇泉主要分布在火山活动多发地区,中国海南岛、马达加斯加岛、格陵兰岛都位于板块内部,火山活动较少,A、B、C错误;冰岛地处大西洋大洋中脊,地壳活跃,多火山活动,多间歇泉分布,D正确。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冰岛位于大西洋大洋中脊,地处美洲板块和欧亚板块张裂地带,C正确。
答案 3.A 4.A
解析 第3题,塞梅鲁火山地处爪哇岛,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A正确;火山口的岩石多为喷出岩,而花岗岩为侵入岩,B错误;12月该地盛行西北风,火山灰物质向东南方飘移,C错误;火山活动能够引发海啸,不会出现风暴潮,D错误。第4题,火山活动可以塑造火山地貌,改变地表形态,①正确;火山喷发会损毁地表植被,影响生物生长,②正确;火山灰富含矿物元素,沉降后增加土壤肥力,形成肥沃的火山灰土,③正确;大气中火山灰增多,会导致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也会增强,④错误;火山灰进入水体,会污染水质,⑤错误。
课时对点练 [分值:54分]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冰岛位于欧亚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薄弱,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多火山和地震,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冰岛位于板块生长边界,海洋上的生长边界,会形成海岭,C正确;其他选项地貌均位于板块消亡边界,A、B、D错误。所以选C。
答案 3.B 4.D 5.C
解析 第3题,地表形态是由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共同塑造而成的,A错;内力作用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B对;有些内力作用能够瞬间改变地表形态,如火山喷发能很快形成火山锥、火山岛等,有些内力作用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C错;塑造地形的主要方式是地壳运动,D错。第4题,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A、B、C不符合题意;溶蚀属于外力作用,D符合题意。第5题,依据板块运动的知识可知,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挤压形成,C对,排除A、B、D。
答案 6.A 7.B
解析 第6题,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属于消亡边界。第7题,新西兰地处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因此易发生火山爆发、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
答案 8.A 9.C
解析 第8题,据材料“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汤加境内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20.57°S,175.38°W)发生猛烈喷发”可知,该火山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A正确。第9题,“漂浮的石头”为火山喷发冷凝形成的,根据岩石的成因应为玄武岩,颜色多呈黑色和灰色,表面多气孔,矿物晶体颗粒细小,C正确。
答案 10.D 11.A
解析 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黑烟囱”是海水渗入地壳裂缝形成的,而地壳裂缝是由于板块张裂形成的,所以为生长边界。由图可知,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及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为“黑烟囱”的主要分布区域,②③正确,①④错误。第11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黑烟囱”区域主要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生长边界在海洋上一般形成海岭,A项正确;海沟位于板块消亡边界,B项错误;“黑烟囱”所在地形位于海底,海岛是海洋中的小块陆地,C项错误;海盆是地质构造较稳定的地区,不具备“黑烟囱”形成的地质条件,D项错误。
答案 12.D 13.B
解析 第12题,甲图中①距今时间最长,对应图乙中的阶段Ⅲ;④距今时间最近,对应图乙中的阶段Ⅰ;②③对应阶段无法准确判断,D正确。第13题,由图甲(距今时间走向)所示,岛链南北方向距今时间长,往西北方向距今时间近。由此可知,最先形成的岛屿在最南,说明板块移动先是向正南;后来形成的岛屿在西北方向,说明板块移动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B正确。
14.答案 (1)分布广泛;多位于海底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或集中分布于板块边界张裂地带);整体呈南北走向或东西走向。
(2)地处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欧亚板块边界地带;板块张裂,地下岩浆不断上涌,逐渐冷却凝固增高形成海岭。
(3)海岭两侧大洋地壳的岩石年龄关于海岭呈对称分布;距离海岭越近,岩石年龄越新,距离海岭越远,岩石年龄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