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示意图,判断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分析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综合思维)2.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理实践力)
知识点一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如裸露岩壁上出现的岩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错开的情形。
2.褶皱
(1)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2)褶皱基本形态及地貌
地质构造 褶皱
背斜 向斜
特征 岩层形态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新老关系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形成山岭 形成谷地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
图示 ①②③④岩层由老到新;P处向斜成山;M处背斜成谷
举例 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3.断层
(1)概念: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作用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层就会破裂。岩层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2)断层基本形态与地貌
图中C处地层发生破裂,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其中E处叫地垒,常形成断块山;D处叫地堑,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
(3)断层对地貌的影响
断层地貌的形成受断层位移方向的影响。位移方向不同,地貌也有差异。如下表所示:
位移方向 对地貌的影响 图示
水平方向为主 ①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②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垂直方向为主 相对下降的岩块形成谷地或低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汾河谷地)
相对上升的岩块发育成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2024·陕西西安期末)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A.背斜、向斜、断层 B.断层、向斜、背斜
C.向斜、背斜、断层 D.背斜、断层、向斜
2.丁处山岭的形成原因是( )
A.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成
B.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C.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D.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
(2024·江西南昌期中)读“庐山附近地质剖面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主要地质构造是( )
A.背斜 B.向斜
C.塌陷 D.断层
4.下列地貌与鄱阳湖成因相似的是( )
A.渭河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平原 D.珠江三角洲平原
知识点二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构造名称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最上层为天然气,中部为石油,下层为水
隧道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
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 岩层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
1.[区域认知]判断甲、乙、丙三地的地质构造和地形。
2.[综合思维]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3.[综合思维]简要说明判断乙地地质构造的两个依据。
4.[地理实践力]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
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和改造着地表形态,其相对强弱制约着地貌的发展方向。下图剖面所在地区的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明显强于外力作用。据此完成1~2题。
1.该构造区富含油气资源,甲、乙、丙、丁中最有利的钻探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推测丁处山体高耸的原因是( )
①丁处所在岩层断裂上升,地势较高 ②丁为背斜构造,岩层不易被风化侵蚀 ③内力作用占主导,外力作用较微弱 ④丁处岩石的性质与其他地方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课时对点练 [分值:72分]
(选择题1~8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2024·江西南昌月考)马鞍上部的形态特征是两头翘、中间凹,人们将这样形状的山包形象地称为马鞍山。四川省四姑娘山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马鞍山。读“四姑娘山景观图”,完成1~2题。
1.四姑娘山的地质构造类型是( )
A.向斜 B.背斜 C.地垒 D.地堑
2.下列关于图示地质构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受力均匀,利于修建隧道等工程
B.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C.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
D.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2024·云南昆明期中)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示( )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
B.乙山为断块山
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
D.地形主要为山地
4.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 ②断层破碎带 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 ④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低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4·广西南宁期中)下图1是“渭河平原地形图”,图2是“地质构造图”。读图,完成5~6题。
5.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与图2中一致的是( )
A.A B.B C.D D.E
6.渭河平原的形成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地壳下沉—流水沉积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2023·福建福州期末)地壳运动造成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如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地势抬高容易形成山地,反之为向斜,地形表现为谷地。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地质构造类型为( )
A.背斜谷 B.向斜山
C.背斜山 D.向斜谷
8.图中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受力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B.受力挤压—岩层向下弯曲—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C.受力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外力沉积—形成谷地
D.受力挤压—岩层向下弯曲—外力沉积—形成谷地
(选择题9~15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2023·河北昌黎第一中学调研考试)如图为“某地某水平面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 )
A.山地 B.背斜 C.向斜 D.谷地
10.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主要是( )
A.地壳运动 B.内力作用
C.岩浆活动 D.外力作用
11.某日,黑龙江省黑河市某铁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多人被困。此次发生事故的地点其地质构造可能与图中的____处类似(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4·山西大同期末)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和地层界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示地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成因分别是( )
A.背斜山地 外力作用
B.背斜谷地 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
C.向斜谷地 内力作用
D.向斜山地 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
13.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不适宜修建隧道
B.乙处地层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处可能发育河流
D.丁处为天然大理石最佳开采点
(2024·湖北襄阳期末)某地质研究所到贵州凉风垭地区进行地质勘察,通过钻孔记录某岩层顶部海拔。读“凉风垭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4~15题。
14.该岩层顶部距地表最深的钻孔号是( )
A.8号 B.9号 C.10号 D.11号
15.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及中部地区的地貌类型分别是( )
A.背斜 山谷 B.向斜 鞍部
C.背斜 鞍部 D.向斜 山脊
16.(2024·湖南娄底月考)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判断图中F1F2、F3F4的地质构造,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2)判断该地区的主要地形,及F1F2、F3F4形成之前,该地区完整地质构造,并说明判断理由。(8分)
(3)图中河流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从地质构造条件考虑,该地区地下水分布可能较多的是__________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参考答案: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岩层形态,甲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乙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丙处岩层有明显断裂和位移,是断层构造。A正确。第2题,丁处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山岭的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C正确。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图示剖面有多条断层存在,中间岩块相对上升,两侧岩块相对下降,图示区域中间形成断层构造(地垒),D符合题意;图中岩层没有出现明显弯曲,因此不能确定图示地区具有背斜和向斜构造,排除A、B;塌陷不属于地质构造,排除C。故选D。第4题,读图可知,在多条断层之中,鄱阳湖所在岩块相对下降,属于断裂下陷形成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渭河平原所在岩块相对于南北两侧断裂下陷,与鄱阳湖成因相似,A符合题意;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 珠江三角洲平原均属于流水沉积地貌,与断裂下陷关系不大,排除B、C、D。故选A。
知识点二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
答案 甲:背斜;谷地。乙:向斜;山地。丙:断层;谷地。
2.答案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容易受侵蚀,成为谷地。
3.
答案 乙地为向斜的依据: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向下弯曲。
4.
答案 乙地为向斜,向斜是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建设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甲处为背斜,为天然的储油、储气构造;乙、丁两处为向斜,丙处为断层,储存的油气资源少,故选A。第2题,据图可知,丁处所在岩层断裂上升,地势较高,①正确;丁处为向斜构造,岩层坚硬,②错;该区域内力作用占主导,外力作用较微弱,③正确;丁处岩石的性质与其他地方相同,④错,故选B。
课时对点练 [分值:72分]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剖面形态观察,四姑娘山的岩层向下弯曲,因此其地质构造类型是向斜。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地质构造为向斜,地下水容易汇集,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不利于修建隧道等工程,A项错误、B项正确;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C项错误;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D项错误。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甲处位于向下弯曲的岩层中部,即向斜的槽部;图中花岗岩层破坏了石灰岩层,说明花岗岩的形成晚于石灰岩;乙山为背斜山;该地地势起伏较小,海拔较低,主要为丘陵地形。选C。第4题,图中丙断层两侧没有陡崖和低地,不能据此判断。选D。
答案 5.C 6.C
解析 第5题,从图1中可知,渭河平原相对于南侧秦岭和北侧渭北高原地势较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渭河平原为地堑构造,主要为断层引起的地壳下陷形成,而图2中D处所在岩块相对于两侧岩块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因此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与图2中D处一致,故选C。第6题,渭河平原的形成,应首先形成当地的岩石,当地岩石是由搬运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形成岩石后,地壳下沉,当地岩块断裂下陷,形成地堑谷地,再经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当前的渭河平原,由此判断,C正确。
答案 7.A 8.A
解析 第7题,读图及图例可知,岩层从中间到两翼符合由老到新的分布,可以判断该地质构造为背斜。背斜部位有河流贯穿,该背斜形成河谷。故选A。第8题,沉积地层最初形成时是水平的,后受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背斜谷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影响,岩石破碎容易被外力侵蚀而形成谷地。故选A。
答案 9.B 10.D 11.D
解析 第9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可判断出甲处岩层最老,而两翼岩层新,故甲处为背斜,B正确。第10题,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岩层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正确。第11题,向斜为储水构造,易发生透水事故,图中丁处符合该事故发生地的地质构造特点,D正确。
答案 12.D 13.A
解析 第12题,由图例可知,图示地区岩层呈现出中间新、两翼老的特点,据此可推出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根据等高线数据可推断图示地区为山地,故该地为向斜山地。向斜山地是岩层发生褶皱后,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槽部堆积或两翼被侵蚀,反而成山,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第1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为向斜山地,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且甲处为陡崖,地势陡峭且等高线向高处略弯曲,可能形成瀑布,故甲处不适宜修建隧道,A正确。读图可知,乙处是花岗岩,花岗岩为岩浆岩,而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B错误。丙处等高线数值向低处凸出,应为山脊,河流通常发育在山谷,C错误。丁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且向斜槽部岩石紧密,开采大理石难度大且易引起崩塌等地质灾害,D错误。
答案 14.B 15.C
解析 第14题,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可知,8号钻孔地表海拔是240~260米,岩层顶部海拔是70米,因此岩层顶部距地表深度是170~190米;9号钻孔地表海拔是300~320米,岩层顶部海拔是70米,因此岩层顶部距地表深度是230~250米;10号钻孔地表海拔是280~300米,岩层顶部海拔是70米,因此岩层顶部距地表深度是210~230米;11号钻孔地表海拔为280米,岩层顶部海拔是80米,因此岩层顶部距地表深度是200米。故岩层顶部距地表最深的钻孔号是9号,选B。第15题,读图可知,图示地区东北和西南地势较高,西北和东南地势较低,中部是鞍部,A、D错误;根据该岩层顶部海拔判断,该岩层在1号钻孔附近顶部海拔较高、周边地区该岩层的顶部海拔较低,说明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故选C。
16.答案 (1)断层。F1F2、F3F4两侧的同一种岩层发生断裂位移。
(2)地形:山谷。地质构造:向斜。
理由:图示地区有河流发育,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弯曲,故图示地区地形主要是山谷;图示地区中部A处岩层新,其南北两侧岩层老,故图示地区在F1F2、F3F4形成之前,完整地质构造为向斜。
(3)岩层断裂后遭侵蚀而成 A A处位于向斜构造中部,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图中F1F2、F3F4两侧的岩层发生断裂,并有明显的位置移动,说明图中F1F2、F3F4的地质构造为断层。第(2)题,图中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说明该区域主要地形为山谷;根据该区域岩层的新老关系判定其完整的地质构造。第(3)题,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发育成河流;向斜部位是地下水的汇集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