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曹冲称象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曹冲称象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1 11:4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称一称
420
5100
1050
???
曹冲称象
4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标注自然段序号。
初读课文
曹冲 称象 官员 四根柱子
议论 重 量 秤 杆 砍断
细线 为止
cáo
chēnɡ
yuán

chènɡ
ɡǎn
xiàn
kǎn
zhònɡ
liànɡ
zhǐ
zhù
lùn
ɡēn
我会认
一 同 一 边 到 底 力 气
出 来 船 身 石 头
地 方 果 然
yì tónɡ
yì biān
dào dǐ
chū lái
shí tóu
ɡuǒ rán
chuán shēn
lì qì
dì fānɡ
认一认
同桌互读字词,共同识字。
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自主识字



加一加



一杆秤
电子秤


比一比



再读课文
了解起因
思考:课文一共写了几种称象的办法?
大象的来历
大象的样子
官员称象办法
曹冲称象办法
称象结果
思考一下
古时候有个叫曹操的人。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讲了什么内容?都有谁?
观象人
交代大象来历
时间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
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你能想象大象有多大吗?
互动课堂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 ), 腿像( )。
用“像……像……”说说大象的耳朵、鼻子像什么。
大象整体特点:
水管
蒲扇
一堵墙
粗壮的柱子
比喻
生动形象
一堵墙
四根柱子
官员们的议论: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用“一边……一边……”造句。
我一边哼歌,一边搭积木。
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议论:官员们在一起讨论、交流。
到底:表示进一步追究的意思。
造句:这块玻璃到底是谁打碎的呢?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
··
称柱底杆秤
做岁站船然
我会写
观察占格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在“禾”的横下收笔
在“禾”的点下收笔
重难字书写指导
收笔较低
左窄右宽,“主”的最后长横穿插到木字旁右下方。
右边“干”右边长竖比左边木字旁的竖略低。
曹冲称象
4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曹冲 称象 官员 四根柱子
议论 重 量 秤 杆 砍断
细线 为止
cáo
chēnɡ
yuán

chènɡ
ɡǎn
xiàn
kǎn
zhònɡ
liànɡ
zhǐ
zhù
lùn
ɡēn
我会认
一 同 一 边 到 底 力 气
出 来 船 身 石 头
地 方 果 然
yì tónɡ
yì biān
dào dǐ
chū lái
shí tóu
ɡuǒ rán
chuán shēn
lì qì
dì fānɡ
认一认
大象又高又大,
身子像一堵墙,
腿像四根柱子。
思考:他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呢?
复习巩固
读第3自然段,画出官员们想的称象办法。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曹操听了直摇头。
边读边做动作,读出曹操的不满。
介绍第一位称象人
不停的
曹操听了官员们的办法后有何表现?
这就是官员说的要造的那杆大秤缩小的样子。
秤杆
秤砣
称物体重量的器具
(台秤chènɡ)
盘秤
杆秤
办法: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他们的方法好吗?为什么?
造秤难度大
人提不动
行不通
曹操的态度:直摇头→不赞同
曹操
官员一
官员二
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疑问)
(肯定)
(反对)
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
演一演
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再用加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才”字强调曹冲的年龄小,后一句比前一句更能凸显曹冲的年龄小。
曹冲七岁。
曹冲才七岁。
·
示例:我花了一个小时才把这幅画画完。
重读“才”字,读出惊讶、夸赞的语气。
“才”的意思:“仅仅”。
读第4自然段,画一画曹冲称象的办法。
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第四环节:介绍最后一位称象人
圈出这句话里的动词。
请按照步骤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第一步:赶象上船。
第二步: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三步: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第四步:称石头有多重,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等于大象的重量。
创意表达
用表示顺序的词语将这几句话连在一起。
( )赶大象上船,( )在船舷上做记号,( )把大象赶上岸,( )往船上装石头,( )称石头的重量。

然后

接下来
最后
通过把曹冲的办法和官员们的办法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想法?
读第5自然段,看看曹操是什么态度。
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果然”这个词表示事情结果果真如曹冲所料,所以读这句话要带着对曹冲的佩服的语气来读。
曹操非常满意。
评一评
以船代秤
以石代象
曹冲的办法更好。因为曹冲想到用石头的重量代替大象的重量,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还让大象丝毫无损。可以看出曹冲机智过人。
曹冲的办法和官员们的办法相比,谁好,好在哪里?
本文通过描写一个7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官员更好的称象方法,从而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可见曹冲个 , ,聪明又自信的孩子。
课文小结
爱动脑筋
善于观察
曹冲称象
造大秤
曹操摇头
赶象上船 ——画线
曹冲
赶象上岸——装石头
曹操微笑
点头
爱动脑
会观察
大臣:
称石头——知象重
结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