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2024秋统编八上历史精简课堂(简明课件+精备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2024秋统编八上历史精简课堂(简明课件+精备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1 11:14:12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人教八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跟不上的 人必将成为落伍者,必将被历史所淘汰。
——国家主席习近平
1、孙中山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曾化名中山樵,后以“中山”名世
1
2
3
4
5
10岁
14岁
18岁
26岁
28岁
进村塾求学
赴美国檀香山,就读教会学校
在香港、广州两地学医
开始在澳门、广州两地行医
决定弃医从政,走上革新政治道路
医人
医国
孙中山的两次思想转变
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
——孙中山《在广州岭南学堂的演说》
“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1、孙中山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材料1:“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中国现状之危,必须先从改革政府入手,否则休谈其他。”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改革
革命
材料2:“若救国救人,非除去恶劣政府不可。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孙中山兴中会讲话
孙中山的两次思想转变
思考:孙中山的救国方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2、成立兴中会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宗旨是振兴中华,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41页,了解兴中会成立的概况
会员秘密宣誓的地方
兴中会誓词
为继续革命做准备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了清政府的通缉,被香港当局驱逐出境,他断发改装、流亡海外,继续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地进行革命的探索。
3、广州起义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此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也
——孙中山对陆皓东的评价
“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陆皓东(1868—1895年)
1、同盟会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41页,归纳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材料一:
华兴会—由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留日学生在长沙组织成立。黄兴任会长,是长江中游地区的一个重要革命团体。
材料二:
光复会—由蔡元培、徐锡麟,陶成章等在上海组织成立,蔡元培任会长,是江苏、浙江、安徽一带势力最大的革命团体。
组织基础: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1、同盟会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41页,归纳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材料三:“当初次之失败也(指1895年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
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思考:对于孙中山领导的起义,民众的态度发生了什么转变?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1、同盟会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41页,归纳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公历未名,即以革命明之,
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
——《革命军》
我们要想拒洋人,
只有讲革命独立
——《警世钟》
宣传民族民主
革命思想
材料四:
1、同盟会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41页,归纳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者,而中国始可为……
——孙中山
领导基础: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1、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42-43页,了解同盟会成立的概况
中国同盟会会徽
中国同盟会的证章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机关报是《民报》,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性质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同盟会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42-43页,补充下列表格
兴中会 同盟会
时间
地点
宗旨 —
机关报 —
口号/纲领
性质
1894年
1905年
檀香山
日本东京
振兴中华
《民报》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结合材料及教材,思考:同盟会的成立带来怎样的影响?
“不期年而加盟者逾万人,支部则亦先后成立于各省。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孙中山《革命原起》
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的发展。
2、三民主义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前提
核心
补充
和发展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革命纲领的阐述和概括。
使得耕者有其田,
减少贫富差距
板书设计
孙中山
早年的
革命活动
同盟会与
三民主义
1.从“医人”到“医国”
2.从“改良”到“革命”
3.成立兴中会
4.广州起义(失败)
成立同盟会
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革命先行者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2024秋统编八上历史精简课堂(教案+素材)】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备·单元学习内容
  综述: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在孙中山等人的推动下,革命思想广为传播,革命团体不断出现,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1911年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的手中。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他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结构:
备·单元课标要求
  19世纪9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核心素养表达的课程要求:
1.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相关历史事件。(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国际和国内背景,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革命派倡导的民主革命是顺应历史潮流的,符合民族利益的。感受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努力的不屈奋斗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从世界历史背景、国内经济政治状况等方面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备·教学目标
  1.了解孙中山等人成立兴中会的相关史实;掌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纲领、性质及成立意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故事讲述,了解孙中山少年时期的经历和志向;通过阅读史料,了解孙中山“医人”“医国”“改革”等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都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他个人的情怀。(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通过感受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百折不挠追寻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信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家国情怀)
备·内容分析
  【本课结构】
本课共包含两个子目: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本课主要内容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在孙中山等人的推动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为传播,革命团体不断出现,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孙中山先后建立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本课重难点】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
难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备·教学提示
  1. 课标教学活动建议:收集有关孙中山的事迹,举办关于孙中山的故事会。
  【活动】示例:
1892年,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的孙中山受聘于澳门镜湖医院,孙中山是澳门地区的第一个华人西医。他的解剖手术技巧很高超,在澳门被人称为“国手”。孙中山因医术精湛在澳门的影响越来越大,渐渐遭到葡萄牙人的忌恨,葡萄牙人以他没有获得葡萄牙行医许可执照为由,不准他在澳门继续行医。迫不得已,孙中山只好离开澳门前往广州,重新开了一家诊所。
在广州的这段日子是孙中山逐渐向革命事业过渡的一个时期。当时他认为李鸿章是清朝少有的具有革新意识的官僚,这让他对清朝还抱有一定的幻想,希望通过改良的方式挽救国家和民族。1894年,他写了一封《上李鸿章书》。但随着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战场上的节节失利,他认识到清朝已经是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孙中山的思想在这一时期发生巨大改变,他放弃了原来的改良救国思想,决心以彻底的革命来挽救国家和民族。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盘剥愈演愈烈,孙中山正式坚定了弃医救国的志向和思想。
2. 列表总结兴中会与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情况,并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活动】示例:
组织 成立时间 地点 领导者 宗旨或政治纲领 意义
兴中会 1894年 11月 檀香山 孙中山 “振兴中华”(“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 同盟会 1905年 8月 日本 东京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备·教材答案
  【材料研读】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为什么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教材P42)
[答案] 孙中山早年从“医人”到“医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使他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课后活动】
1.康有为、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请你查阅相关资料,谈谈对他们的看法。(教材P43)
[答案] 两位重要历史人物都对中国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康有为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他们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康有为、孙中山分别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代表,但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2.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 (教材P43)
[答案]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备·教学资源
  [更多课件、课时训练、音频、视频详见电子资源]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课件教学
请老师同步使用教师用书电子资源中附赠的本课[加注式课件1]。
学教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观看新闻图片,思考原因。 展示两张时政新闻图片,提问孙中山为何有如此高的地位,引起思考,导入本课。 让学生联系时政,对本课所学产生初步兴趣。
孙中山早 年的革命 活动 1.结合课本及PPT资料,参与完善孙中山的档案。 2.阅读PPT材料,回答问题: (1)孙中山的观念发生了什么转变 (2)孙中山拯救国家的方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3.学生自主阅读,回答问题: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及口号。观看PPT图片,思考口号的含义及兴中会的性质。 4.参与回答广州起义概况,阅读材料,感受革命志士的坚定信念。 1.展示PPT资料,并找同学完善孙中山先生档案。 2.出示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概括其从“医人”到“医国”的转变。继续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概括孙中山探索救国之路上从改良到革命的变化过程。 3.提问兴中会成立的相关信息。展示兴中会誓词,引导学生分析口号的含义,并总结其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性质。 4.教师提问并展示广州起义的概况。展示相关材料,让学生知道起义虽然失败,但是革命志士仍然前赴后继,投入到起义之中。补充革命志士的起义事迹。 1.加强学生参与,更好地了解孙中山。 2.通过阅读分析史料,使学生掌握在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总结、归纳的能力。 3.通过自主阅读、分析材料,掌握正确的历史思维分析方法,培养唯物史观。 4.根据相关材料,掌握准确的历史分析方法,通过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者为革命事业不断奋斗历程的学习,培养家国情怀。
同盟会与 三民主义 1.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书本内容,指出革命志士作出的哪些努力,推动了“现在到处都谈论革命的必要性”这一局面的出现。 2.阅读文字及图片材料,思考: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革命思想家的共同点。 3.观看地图,感受此时各种革命团体的发展。并阅读PPT文字材料,结合教材P42“材料研读”,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1.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同盟会成立前的社会背景。 2.列举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革命思想家及其著作,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他们的共同点,以此引出同盟会成立的思想基础。 3.展示地图,结合图片文字,说明此时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教师出示陈天华的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其主旨。再次出示材料并结合教材P42“材料研读”,引导学生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并进行总结。 1.通过对丰富的材料和图片进行讲解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观念。 2.通过观看地图,制作时间轴,将历史发展带入时间空间之中,形成时空观念。通过对同盟会的理解和对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表格和史料的能力。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4.踊跃回答,完成表格。结合PPT材料,思考:同盟会成立的影响是什么 5.学生根据同盟会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概况,回答问题: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 4.引入表格,布置学生完成表格内容。教师总结。出示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其成立的影响。 5.出示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政治纲领与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之间的联系。 6.回顾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理解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总结本课内容。 3.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总结,凝练主题,延伸学生的视角。 4.通过思维导图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练 1.孙中山说:“惨淡经营,已过半载,筹备甚周,声势颇众。本可一击而生绝大之影响,乃以运械不慎,致海关搜获手枪六百余杆,事机乃泄,而吾党健将陆皓东殉焉。此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陆皓东是在准备广州起义时被捕牺牲的 B.此次起义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 C.此次起义失败后,收殓到的烈士遗骸有七十二具,他们被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D.此次起义是在中国同盟会的领导下进行的 2.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其中的“鞑虏”指的是 (  ) A. 满洲贵族  B. 普通满洲民众  C. 西方列强  D. 西北少数民族 [答案] 1.A 2.A
课后作业 请完成配套图书第8课的练习题
精讲过程模式
请老师同步使用教师用书电子资源中附赠的本课[加注式课件2]。
  【新课导入】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跟不上的人必将成为落伍者,必将被历史所淘汰。这些英雄先锋,他们能够认清时代潮流,推动历史的发展。
在中国近代史上,当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相继失败后,曾经涌现出这样一位英雄先锋,他能应时代潮流而动,为振兴中华耗尽毕生精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主角——孙中山。
【新课讲授】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请同学们预习第一子目,找到孙中山的两次思想转变。
1.教师展示孙中山的经历并讲述:我们来看孙中山的人物介绍,孙中山,名文,号逸仙。曾化名中山樵,后以“中山”名世。他的人生经历显示,他年少国外求学,成绩优异,从医救人,但是在28岁时,孙中山的思想开始转变,他决定弃医从政,走上革新政治道路。
教师展示材料:
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
——孙中山《在广州岭南学堂的演说》
教师提问:从这里面,我们看到孙中山人生道路发生了变化——从“医人”到“医国”,这是他的第一个转变。为什么孙中山要弃医从政呢
学生回答:他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2.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中国现状之危……必须先从改革政府入手,否则休谈其他。
——孙中山
材料二 若欲救国救人,非锄去此恶劣政府必不可……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孙中山
教师过渡并提问:那么如何“医国”呢 请大家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教材内容思考孙中山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孙中山认为要改变中国的现状,必须要改革,但他的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了拒绝。
教师设问: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当时的孙中山,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他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从改革走向革命,提出要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实行共和,建设民国。“若欲救国救人,非锄去此恶劣政府必不可……革命为唯一法门”这是孙中山在广州岭南学堂和在檀香山的讲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二个转变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从改革到革命。
教师总结:改革就是他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革命就是抛弃了这种幻想。他认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教师以提问方式过渡:那么孙中山的思想是如何付诸实践的呢
3.教师讲述:孙中山成立了兴中会,阅读教材P41的内容,了解兴中会成立的概况。
教师出示以下图片并补充: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宗旨是“振兴中华”,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教师补充强调:兴中会是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注意是革命团体,不是政党,要与后面的同盟会区分开。
4.教师讲述:兴中会成立之后,1895年孙中山回到香港,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同时开展筹款、联络会党和军队等秘密工作,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那么起义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以失败告终,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
教师补充总结:面对起义失败、战友的牺牲以及他本人遇到的死亡威胁,如果你是当时的孙中山,你将作何选择呢 就此作罢还是继续前行。其实他的战友陆皓东在牺牲之前的话已经给出了答案,“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孙中山也评价陆皓东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人”。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了清政府的通缉,被香港当局驱逐出境,他断发改装、流亡海外,继续在日本、美国、英国等地进行革命的探索。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1的内容,并结合材料归纳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材料一 华兴会,由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留日学生在长沙组织成立,黄兴任会长,是长江中游地区的一个重要革命团体。
材料二 光复会,由蔡元培、徐锡麟、陶成章等在上海组织成立,蔡元培任会长,是江苏、浙江、安徽一带势力最大的革命团体。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同盟会成立的组织基础是什么
学生回答: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三 “当初次之失败也(指1895年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
教师提问:对于孙中山领导的起义,民众的态度发生了什么转变 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广州起义后,举国都在咒诅谩骂,但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了《辛丑条约》,所以人们的态度从咒诅谩骂到扼腕叹惜,人们意识到了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际,革命团体在各地纷纷成立,国内革命情绪高涨,所以,同盟会成立的第二个背景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材料四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我们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
——陈天华《警世钟》
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
教师补充:《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些知识分子的爱国意识觉醒,到处都在谈论革命的必要性,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等著名的革命思想著作。他们著作的共同点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都提到了要“革命”。
教师总结:他们都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提倡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制度。这三本著作阐述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这也是同盟会成立的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教师展示材料:
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中山·自序》
教师总结:孙中山通过早期的革命活动已经成为当时革命党公认的领袖,他的主张也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这就促成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因此同盟会成立的领导基础是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2.教师展示关于同盟会成立的图片,指导学生结合教材P42~43的内容,了解同盟会成立概况。
学生阐述,教师总结: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是《民报》,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性质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教师过渡:学完兴中会和同盟会,我们做个对比:请同学们自主探究,补充下列表格。
兴中会 同盟会
时间
地点
宗旨
机关报
口号/纲领
性质
[答案] 兴中会:1894年 檀香山 振兴中华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同盟会:1905年 日本东京 《民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教师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同盟会的成立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不期年而加盟者逾万人,支部则亦先后成立于各省。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同盟会成立后,超过一万多人都加入其中,先后在各省份成立支部。因此,同盟会成立的意义是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4.教师出示示意图并设问:为了理解同盟会,我们将做进一步的探究: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是什么
教师总结:孙中山在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十六字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概括为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是三民主义的前提;“创立民国”被概括为民权主义,也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平均地权”对应的是民生主义,解决的是土地问题,也就是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
【课堂小结】
  戊戌变法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学习西方的革命活动。他们撰写文章、组织革命团体,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建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此后,中国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孙中山一生从事革命活动,他不怕困难和失败,在遭受失败后,又整顿好革命队伍,重新走上战场。所以说,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不易理解,建议提前安排学生预习,搜集与孙中山相关的资料。课堂上多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相关史实,加深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