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九上科学 2.3 重要的碱(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九上科学 2.3 重要的碱(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12 09:03: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科学 2.3 重要的碱(原卷版)
一.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共2小题)
1.(2023秋 椒江区校级期中)下列四幅图,能说明烧碱用途的是(  )
A.金属切割及焊接 B.建筑材料
C.制肥皂 D.人工降雨
2.(2023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酸雨主要是由人工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造成的。
(1)pH<5.6的降水成为酸雨,它会使土壤酸化,施用适量    可改良土壤酸性;
(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可以用碱溶液来吸收,请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二.碱的化学性质(共21小题)
3.(2023秋 绍兴期中)化学变化往往会导致一些量发生改变。现向盛有一定量Na2CO3溶液的容器中不断滴入Ca(OH)2溶液至过量,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容器中相关量随滴加时间变化的是(  )
A. B.
C. D.
4.(2023秋 上城区校级期中)向硫酸镁溶液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溶液,溶液的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Na2SO4
B.B点时溶液的pH=7
C.原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7.5%
D.A点时锥形瓶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4%
5.(2023秋 浙江期中)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为CsOH,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sOH溶液能与Fe2O3反应
B.CsOH在水中能电离出Cs+、OH﹣
C.CsOH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CsOH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为CsSO4
6.(2023秋 江北区校级期中)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实 验 现 象
A 将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B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C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HCl 有NaCl生成
D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CuSO4溶液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A.A B.B C.C D.D
7.(2023秋 绍兴期中)在以下探究氢氧化钙溶液性质的实验中,还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
A. B.
C. D.
8.(2023秋 玉环市校级期中)一定温度下,向ag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NaOH固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P段发生的反应为:FeCl3+3NaOH=3NaCl+Fe(OH)3↓
B.m﹣n=c﹣b
C.P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种类有三种
D.生成Fe(OH)3的质量为(n﹣c+a)g
9.(2023秋 临海市校级期中)为研究碱的化学性质,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其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溶液呈红色 B.有白色沉淀生成
C.无明显变化 D.有蓝色沉淀生成
10.(2023秋 宁波期中)一定温度下,向ag 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NaOH固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e(OH)3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的质量为ng
B.P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达到饱和状态
C.m=c﹣a
D.生成Fe(OH)3的质量为(n﹣b+a)g
11.(2023秋 瑞安市期中)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膜都是氢氧化钙
B.白膜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
C.白膜可用盐酸除去
D.试剂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瓶塞
12.(2023秋 海曙区校级期中)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匹配正确的是(  )
选项 结构 性质 用途
A 稀盐酸中含有氢离子 具有酸性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
B 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 具有酸性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
C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 具有碱性 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D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具有碱性 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A.A B.B C.C D.D
13.(2023秋 诸暨市校级期中)图甲是关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性质①,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    色。
(2)甲图中性质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图乙表示该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n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14.(2023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2)图中线段BC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
(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15.(2023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小科同学用如下图总结NaOH的四类化学性质(即NaOH能够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为验证性质④,他选择了二氧化碳与其反应,为探究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    。
(2)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若想看到B中同样的现象,也可将滴管和集气瓶内的物质改为    。
A.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B.石灰石和稀盐酸
C.食盐和水
D.硝酸铵和水
16.(2023秋 杭州期中)如图所示,锥形瓶内盛有物质Y,分液漏斗内盛有液体X,U型管内盛有红墨水(便于观察)。开始时a、b处于同一水平线,当把X滴入锥形瓶内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若X为氢氧化钠溶液,Y为二氧化碳,则U型管内a液面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下同)b液面。
(2)若X为水,Y为氧化钙固体,则刚开始U型管内a液面    b液面。
17.(2023秋 西湖区校级期中)图1是关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性质①,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    色。
(2)性质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图2表示该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n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依据性质③,除去硫酸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氧化硫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
18.(2023春 椒江区校级期中)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科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甲(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
(1)反应①中若把酚酞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小科同学将某稀酸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温度传感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乙,根据图像可以得出该反应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反应③可以选用的盐是    。
A.NaNO3 B.CuSO4 C.NH4NO3 D.KNO3
(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却不能,造成此性质差异的微观原因是    。
19.(2023秋 平湖市期中)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晓明同学用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反应①,晓明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液中,溶液变成   色.
(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
A.Na2CO3B.HCl C.CuSO4D.NaCl.
20.(2023秋 海曙区期中)小滨利用图示装置和药品验证可溶性碱的性质。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资料:碳酸铜遇水会出现蓝色沉淀物)。
(1)验证可溶性碱能与酸反应。打开活塞a,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入稀盐酸。Ba(OH)2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2)验证可溶性碱能与CO2反应。完成(1)后,打开活塞b,向锥形瓶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立即关闭活塞b。然后    (填实验操作)观察到    现象可证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
(3)验证可溶性碱能与盐溶液反应。完成(2)后,装置乙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呈红色,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CuSO4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据上述实验现象能否验证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判断并说明理由    。
21.(2023秋 瓯海区期中)沙尘暴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灾害之一,联盟环境监测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沙尘暴的成因及其后的雨水酸碱度的异常变化展开了研究:
[信息检索]我国西北地区,含有大量钠盐的干涸盐湖和盐碱地总面积约有50万平方公里,为沙尘暴的形成埋下隐患。
[猜想假设]沙尘暴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等碱性物质。
[进行实验]取少量盐碱地的土壤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作为待测液,用如图装置完成实验。
项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 ①挤压胶头滴管a,滴入过量X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沙尘暴中含有Na2CO3,不含NaOH
②挤压胶头滴管b,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1)滴入的X溶液是    。
(2)实验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
[反思评价]
(3)自然界的土壤中通常不含氢氧化钠,原因是    。
22.(2023秋 嵊州市期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蜡烛燃烧会产生CO2和H2O,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如图所示。过一会儿,可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23.(2023秋 洞头区期中)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实验产生探究兴趣。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    。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则B点表示的含义是    。
(3)丙同学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请你分析变质的原因    。
三.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共2小题)
24.(2023秋 杭州期中)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a浓盐酸 b 浓硫酸 c烧碱 d氯化钠 e生石灰 f稀硫酸.
A.af B.bce C.bcd D.ce
25.(2023秋 椒江区校级期中)有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三种溶液长期存放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增大的是    ,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
四.生石灰的性质及用途(共2小题)
26.(2023秋 椒江区校级期中)《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许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物质的认识和应用的事例,如:硝石,“硝质与盐同母,大地之下潮气蒸成,现于地面。”石灰,“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用以砌墙、石,则筛去石块,水调黏合。”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硝石(硝酸钾)可用作复合肥
B.石灰经火焚炼得到氢氧化钙
C.硝石溶液能与氯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D.水调黏合过程中,氧化钙和水反应吸热
27.(2023秋 金华期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小包装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为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和受潮,生产厂家往往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装有某些化学物质的小袋。你认为放在这些小袋中的物质应该是(  )
A.蔗糖、无水硫酸铜 B.食盐、生石灰
C.铁粉、生石灰 D.烧碱、生石灰
五.常见物质的俗名(共3小题)
28.(2023秋 鹿城区校级期中)下列物质俗称不正确的是(  )
A.Na2CO3:烧碱 B.NaOH:苛性钠
C.NaCl:食盐 D.Ca(OH)2:熟石灰
29.(2023秋 婺城区校级期中)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
A.氧化钙、消石灰、CaO
B.碳酸钠、苏打、Na2CO3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氢氧化钠、纯碱、NaOH
30.(2023秋 瓯海区期中)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及化学式中,完全对应的是(  )
选项 物质的名称 俗名 化学式
A 碳酸钠 小苏打 Na2CO3
B 氯化钠 食盐 NaCl
C 氢氧化钙 生石灰 CaO
D 氢氧化钠 纯碱 NaOH
A.A B.B C.C D.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科学 2.3 重要的碱(解析版)
一.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共2小题)
1.(2023秋 椒江区校级期中)下列四幅图,能说明烧碱用途的是(  )
A.金属切割及焊接 B.建筑材料
C.制肥皂 D.人工降雨
【答案】C
【解答】解:A、金属切割和焊接利用的是氧气的助燃性,错误;
B、烧碱不能作建筑材料,错误;
C、烧碱可以用于制造肥皂,正确;
D、烧碱不能用于人工降雨,错误;
故选:C。
2.(2023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酸雨主要是由人工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造成的。
(1)pH<5.6的降水成为酸雨,它会使土壤酸化,施用适量  熟石灰 可改良土壤酸性;
(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可以用碱溶液来吸收,请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NaOH+SO2═Na2SO3+H2O 。
【答案】(1)熟石灰。
(2)2NaOH+SO2═Na2SO3+H2O。
【解答】解:(1)pH<5.6的降水成为酸雨,它会使土壤酸化,施用适量熟石灰可改良土壤酸性。
故答案为:熟石灰。
(2)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NaOH+SO2═Na2SO3+H2O。
故答案为:2NaOH+SO2═Na2SO3+H2O。
二.碱的化学性质(共21小题)
3.(2023秋 绍兴期中)化学变化往往会导致一些量发生改变。现向盛有一定量Na2CO3溶液的容器中不断滴入Ca(OH)2溶液至过量,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容器中相关量随滴加时间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A、溶液的pH不会减小到小于7,故A错误;
B、碳酸钠溶液中本身就含有水,水的质量不能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故B错误;
C、碳酸钠溶液中没有沉淀,沉淀质量应该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C错误;
D、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钠元素的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4.(2023秋 上城区校级期中)向硫酸镁溶液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溶液,溶液的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Na2SO4
B.B点时溶液的pH=7
C.原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7.5%
D.A点时锥形瓶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4%
【答案】D
【解答】解:A、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A点时,硫酸镁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4,故错误;
B、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A点时,硫酸镁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B点时,氢氧化钠过量,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为NaOH、Na2SO4,溶液的pH>7,故错误;
C、设原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x,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z。
2NaOH+MgSO4═Na2SO4+Mg(OH)2↓
80 120 142 58
40g×20% 80gx y z
x=15%
y=14.2g
z=5.8g,故错误;
D、A点时锥形瓶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2.4%,故正确。
故选:D。
5.(2023秋 浙江期中)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为CsOH,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sOH溶液能与Fe2O3反应
B.CsOH在水中能电离出Cs+、OH﹣
C.CsOH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CsOH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为CsSO4
【答案】B
【解答】解:A、Fe2O3属于金属氧化物,CsOH溶液不能与Fe2O3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CsOH在水中的电离出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CsOH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CsOH中氢氧根显﹣1价,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sOH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为Cs2SO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6.(2023秋 江北区校级期中)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实 验 现 象
A 将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B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C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HCl 有NaCl生成
D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CuSO4溶液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A.A B.B C.C D.D
【答案】C
【解答】解:A、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会发生潮解进,所以将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会看到固体受潮,逐渐溶解,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红,故B正确;
C、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但是不能凭感官判断有氯化钠生成,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D正确。
故选:C。
7.(2023秋 绍兴期中)在以下探究氢氧化钙溶液性质的实验中,还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A、氢氧化钙溶液和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硫酸钙,现象明显,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需要借助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钙,现象明显,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钙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变浑浊,现象明显,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2023秋 玉环市校级期中)一定温度下,向ag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NaOH固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P段发生的反应为:FeCl3+3NaOH=3NaCl+Fe(OH)3↓
B.m﹣n=c﹣b
C.P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种类有三种
D.生成Fe(OH)3的质量为(n﹣c+a)g
【答案】B
【解答】解:一定温度下,向ag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则开始加入的ng氢氧化钠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由图象可知,Fe(OH)3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的质量为ng;再加入的(m﹣n) g 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中,当加到mg时氢氧化钠固体时,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达到饱和状态,即P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达到饱和状态。
A、由以上分析可知,MP段是氯化铁反应完了,氢氧化钠固体继续溶解;故A说法不正确;
B、MP段是氯化铁反应完了,氢氧化钠固体继续溶解,所以溶液增加的质量c﹣b等于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的质量m﹣n;故B说法正确;
C、P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有氢氧化钠、生成的氯化钠两种;故C说法不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当加入的氢氧化钠固体与氯化铁溶恰好反应时,氯化铁溶液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的质量与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总和,即ag+ng=生成 Fe (OH)3沉淀质量+bg,则生成Fe (OH)3的质量为(n﹣b+a)g,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9.(2023秋 临海市校级期中)为研究碱的化学性质,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其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溶液呈红色 B.有白色沉淀生成
C.无明显变化 D.有蓝色沉淀生成
【答案】B
【解答】解:A、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2023秋 宁波期中)一定温度下,向ag 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NaOH固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e(OH)3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的质量为ng
B.P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达到饱和状态
C.m=c﹣a
D.生成Fe(OH)3的质量为(n﹣b+a)g
【答案】C
【解答】解:一定温度下,向ag 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则开始加入的ng氢氧化钠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由图象可知,Fe(OH)3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的质量为ng;再加入的(m﹣n)g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中,当加到mg时氢氧化钠固体时,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达到饱和状态,即P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达到饱和状态。
A.由以上分析可知,Fe(OH)3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的质量为ng,选项说法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P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达到饱和状态,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FeCl3+3NaOH=Fe(OH)3↓+3NaCl可知,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并不是溶液增重的质量,即m≠c﹣a,选项说法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当加入的氢氧化钠固体与氯化铁溶液恰好反应时,氯化铁溶液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的质量与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总和,即ag+ng=生成Fe(OH)3沉淀质量+bg,则生成Fe(OH)3的质量为(n﹣b+a)g,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1.(2023秋 瑞安市期中)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膜都是氢氧化钙
B.白膜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
C.白膜可用盐酸除去
D.试剂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瓶塞
【答案】A
【解答】解:A、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白膜是碳酸钙,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C、白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白膜可用盐酸除去,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有些药品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试剂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瓶塞,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2.(2023秋 海曙区校级期中)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匹配正确的是(  )
选项 结构 性质 用途
A 稀盐酸中含有氢离子 具有酸性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
B 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 具有酸性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
C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 具有碱性 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D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具有碱性 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A.A B.B C.C D.D
【答案】D
【解答】解:A、稀盐酸中含有氢离子,具有酸性,与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无关,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与氯离子有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B、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与具有酸性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与具有碱性无关,具有碱性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具有碱性,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3.(2023秋 诸暨市校级期中)图甲是关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性质①,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  红 色。
(2)甲图中性质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图乙表示该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n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NaOH (填化学式)。
【答案】(1)红;
(2)NaCl、NaOH。
【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由溶液pH的变化曲线可知,n点时溶液的pH>7,说明氢氧化钠过量,则n点溶质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Cl、NaOH。
故答案为:(1)红;
(2)NaCl、NaOH。
14.(2023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
(2)图中线段BC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 。
(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氯化钠和碳酸钠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与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从图象可以看出,溶液在AB段质量增加的比BC段要快,所以可以判断AB是中和反应,BC段是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这是由于二氧化碳的产生溶液质量增加放缓,两物质反应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3)到达B点时溶液中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结束,而此时碳酸钠尚未参加反应。所以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
故答案为:(1)CO2+2NaOH═Na2CO3+H2O;
(2)有气泡生成;
(3)氯化钠和碳酸钠
15.(2023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小科同学用如下图总结NaOH的四类化学性质(即NaOH能够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为验证性质④,他选择了二氧化碳与其反应,为探究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  气球膨胀 。
(2)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NaOH+CO2═Na2CO3+H2O 。
(3)若想看到B中同样的现象,也可将滴管和集气瓶内的物质改为  D 。
A.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B.石灰石和稀盐酸
C.食盐和水
D.硝酸铵和水
【答案】(1)气球膨胀。
(2)2NaOH+CO2═Na2CO3+H2O。
(3)D。
【解答】解:(1)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膨胀,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导致瓶内气压减小。
故答案为:气球膨胀。
(2)A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
(3)A.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导致瓶内气压增大,进一步导致气球缩小,故选项不正确。
B.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导致瓶内气压增大,进一步导致气球缩小,故选项不正确。
C.食盐和水混合无明显现象,瓶内气压无明显变化,气球无明显变化,故选项不正确。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导致瓶内气压减小,进一步导致气球膨胀,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6.(2023秋 杭州期中)如图所示,锥形瓶内盛有物质Y,分液漏斗内盛有液体X,U型管内盛有红墨水(便于观察)。开始时a、b处于同一水平线,当把X滴入锥形瓶内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若X为氢氧化钠溶液,Y为二氧化碳,则U型管内a液面  高于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下同)b液面。
(2)若X为水,Y为氧化钙固体,则刚开始U型管内a液面  低于 b液面。
【答案】(1)高于。
(2)低于。
【解答】解:(1)若X为氢氧化钠溶液,Y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锥形瓶中气压减小,则U型管内a液面高于b液面。
故答案为:高于。
(2)若X为水,Y为氧化钙固体,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导致锥形瓶中气压增大,则刚开始U型管内a液面低于b液面。
故答案为:低于。
17.(2023秋 西湖区校级期中)图1是关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性质①,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  红 色。
(2)性质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图2表示该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n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NaOH (填化学式)。
(3)依据性质③,除去硫酸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氧化硫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SO3+2NaOH=Na2SO4+H2O 。
【答案】(1)红;
(2)NaCl、NaOH;
(3)SO3+2NaOH=Na2SO4+H2O。
【解答】(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答案为:红;
(2)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由溶液pH的变化曲线可知,n点时溶液的pH>7,说明氢
氧化钠过量,则n点溶质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故答案为:NaCl、NaOH;
(3)依据性质③,可以用氢氧化钠除去硫酸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氧化硫气体;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答案为:SO3+2NaOH=Na2SO4+H2O。
18.(2023春 椒江区校级期中)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科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甲(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
(1)反应①中若把酚酞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
(2)小科同学将某稀酸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温度传感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乙,根据图像可以得出该反应是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反应③可以选用的盐是  BC 。
A.NaNO3
B.CuSO4
C.NH4NO3
D.KNO3
(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却不能,造成此性质差异的微观原因是  分子构成不同 。
【答案】(1)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2)放热;
(3)BC;
(4)分子构成不同。
【解答】解:(1)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若把酚酞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2)由图可知,随着酸的加入,即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升高,这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3)A、NaNO3与氢氧化钠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成,不能反应,不符合题意;
B、CuSO4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符合题意;
C、硝酸铵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氨气,符合题意;
D、KNO3与氢氧化钠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成,不能反应,不符合题意;
则反应③中可以选用的盐是BC;
(4)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虽然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故答案为:
(1)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2)放热;
(3)BC;
(4)分子构成不同。
19.(2023秋 平湖市期中)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晓明同学用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反应①,晓明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液中,溶液变成 红 色.
(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
(3)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C .
A.Na2CO3B.HCl C.CuSO4D.NaCl.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填:红;
(2)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填:2NaOH+CO2═Na2CO3+H2O;
(3)A、碳酸钠属于盐,但是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B、盐酸属于酸,不属于盐;C、硫酸铜属于盐,能与氢氧化钠反应;D、氯化钠属于盐,但是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填:C.
20.(2023秋 海曙区期中)小滨利用图示装置和药品验证可溶性碱的性质。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资料:碳酸铜遇水会出现蓝色沉淀物)。
(1)验证可溶性碱能与酸反应。打开活塞a,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入稀盐酸。Ba(OH)2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
(2)验证可溶性碱能与CO2反应。完成(1)后,打开活塞b,向锥形瓶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立即关闭活塞b。然后  打开弹簧夹 (填实验操作)观察到  装置甲中的液体进入装置乙,且乙装置内产生白色沉淀 现象可证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
(3)验证可溶性碱能与盐溶液反应。完成(2)后,装置乙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呈红色,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CuSO4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据上述实验现象能否验证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判断并说明理由  不能,因为碳酸钠也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碳酸铜沉淀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与加入的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造成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装置甲的液体进入装置乙,甲装置溶液中的氯化钡与装置乙溶液中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
(3)完成(2)后,装置乙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呈红色,水溶液显碱性,因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乙装置内中的碳酸钠也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碳酸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上述实验现象不能验证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
故答案为:(1)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打开弹簧夹;装置甲中的液体进入装置乙,且乙装置内产生白色沉淀;
(3)不能,因为碳酸钠也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碳酸铜沉淀。
21.(2023秋 瓯海区期中)沙尘暴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灾害之一,联盟环境监测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沙尘暴的成因及其后的雨水酸碱度的异常变化展开了研究:
[信息检索]我国西北地区,含有大量钠盐的干涸盐湖和盐碱地总面积约有50万平方公里,为沙尘暴的形成埋下隐患。
[猜想假设]沙尘暴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等碱性物质。
[进行实验]取少量盐碱地的土壤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作为待测液,用如图装置完成实验。
项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 ①挤压胶头滴管a,滴入过量X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沙尘暴中含有Na2CO3,不含NaOH
②挤压胶头滴管b,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1)滴入的X溶液是  足量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 。
(2)实验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酚酞溶液不变色 。
[反思评价]
(3)自然界的土壤中通常不含氢氧化钠,原因是  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
【答案】(1)足量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
(2)酚酞溶液不变色;
(3)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答】解:(1)由实验结论:沙尘暴中含有Na2CO3,不含NaOH,故是检验氢氧化钠、碳酸钠,需要先检验并除尽碳酸钠,再检验氢氧化钠,故①挤压胶头滴管a,滴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氯化钙和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
(2)由于沙尘暴中含有Na2CO3,不含NaOH,碳酸钠已经除尽,挤压胶头滴管 b,滴入几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3)自然界的土壤中通常不含NaOH,理由是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故答案为:(1)足量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
(2)酚酞溶液不变色;
(3)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2.(2023秋 嵊州市期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蜡烛燃烧会产生CO2和H2O,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如图所示。过一会儿,可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答案】蜡烛逐渐熄灭,杯内液面上升;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当杯内氧气耗尽时,蜡烛就熄灭了;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吸收,导致杯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容器内的水压入杯内,使其水位上升。
【解答】解: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当杯内氧气耗尽时,蜡烛熄灭;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杯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容器内的水压入杯内,使其水位上升。
故答案为:
蜡烛逐渐熄灭,杯内液面上升;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当杯内氧气耗尽时,蜡烛就熄灭了;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吸收,导致杯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容器内的水压入杯内,使其水位上升。
23.(2023秋 洞头区期中)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实验产生探究兴趣。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则B点表示的含义是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
(3)丙同学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请你分析变质的原因  2NaOH+CO2═Na2CO3+H2O 。
【答案】(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2)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3)2NaOH+CO2═Na2CO3+H2O。
【解答】解:(1)在甲同学的操作过程中既有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过程,也有和硫酸中和的过程,不能认为就是中和反应放热.
故答案为:;
(2)图像可知,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温度逐渐上升,B点温度最高,表示的含义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3)氢氧化钠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故答案为:
(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2)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3)2NaOH+CO2═Na2CO3+H2O。
三.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共2小题)
24.(2023秋 杭州期中)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a浓盐酸 b 浓硫酸 c烧碱 d氯化钠 e生石灰 f稀硫酸.
A.af B.bce C.bcd D.ce
【答案】D
【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其质量减少。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没有变质。
c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放置在空气中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质量变大。
d氯化钠不和空气中物质反应,不会发生变质,质量也不变。
e生石灰放置在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变质,质量增大。
f稀硫酸在空气中质量基本不变。
故选:D。
25.(2023秋 椒江区校级期中)有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三种溶液长期存放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增大的是  氢氧化钠溶液 ,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
【答案】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H2O。
【解答】解: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发生化学变化溶液质量增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每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能生成100份质量的碳酸钙,由质量守恒定律,溶液的质量减少。
故答案为:
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H2O。
四.生石灰的性质及用途(共2小题)
26.(2023秋 椒江区校级期中)《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许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物质的认识和应用的事例,如:硝石,“硝质与盐同母,大地之下潮气蒸成,现于地面。”石灰,“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用以砌墙、石,则筛去石块,水调黏合。”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硝石(硝酸钾)可用作复合肥
B.石灰经火焚炼得到氢氧化钙
C.硝石溶液能与氯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D.水调黏合过程中,氧化钙和水反应吸热
【答案】A
【解答】解:A、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A正确;
B、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得不到氢氧化钙,故B错;
C、硝石溶液不能与氯化钠溶液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C错;
D、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故D错。
故选:A。
27.(2023秋 金华期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小包装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为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和受潮,生产厂家往往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装有某些化学物质的小袋。你认为放在这些小袋中的物质应该是(  )
A.蔗糖、无水硫酸铜 B.食盐、生石灰
C.铁粉、生石灰 D.烧碱、生石灰
【答案】C
【解答】解:A、蔗糖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与氧气反应,无水硫酸铜具有吸水性,属于重金属盐,有毒,故选项错误。
B、食盐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与氧气反应,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防止食品受潮,但不能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故选项错误。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防止食品受潮;铁粉能吸收氧气、水发生缓慢氧化,能消耗氧气,能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故选项正确。
D、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防止食品受潮;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但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干燥剂,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五.常见物质的俗名(共3小题)
28.(2023秋 鹿城区校级期中)下列物质俗称不正确的是(  )
A.Na2CO3:烧碱 B.NaOH:苛性钠
C.NaCl:食盐 D.Ca(OH)2:熟石灰
【答案】A
【解答】解:A.Na2CO3的俗称是纯碱、苏打,故A错误;
B.NaOH的俗称为烧碱、火碱、苛性钠,故B正确;
C.NaCl的俗称为食盐,故C正确;
D.Ca(OH)2的俗称为熟石灰、消石灰,故D正确。
故选:A。
29.(2023秋 婺城区校级期中)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
A.氧化钙、消石灰、CaO
B.碳酸钠、苏打、Na2CO3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氢氧化钠、纯碱、NaOH
【答案】B
【解答】解:A、氧化钙的化学式是CaO,俗称生石灰。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钠的化学式是Na2CO3,俗称苏打。故选项正确。
C、碳酸钙的化学式是CaCO3,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的化学式是NaOH,俗称烧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0.(2023秋 瓯海区期中)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及化学式中,完全对应的是(  )
选项 物质的名称 俗名 化学式
A 碳酸钠 小苏打 Na2CO3
B 氯化钠 食盐 NaCl
C 氢氧化钙 生石灰 CaO
D 氢氧化钠 纯碱 NaOH
A.A B.B C.C D.D
【答案】B
【解答】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故A不正确;
B、氯化钠俗称食盐,化学式为NaCl,故B正确。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苛性钠、烧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D不正确;
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