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30张PPT)+视频-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30张PPT)+视频-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1 17:17:42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视频导入·历史感悟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是世界上工业部门最齐全的国家,中国工业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29%,超过美国、日本、德国。那么,在近代中国的工业是又是什么情况呢?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大单元教学》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标要求·目标引领
学习目标:
1.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分析其发展缓慢的原因。(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了解近代以来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传入以及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感受近代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家国情怀)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通过了解及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实业救国
社会变迁
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在近代却被西方列强欺压蹂躏。伴随着列强入侵的一步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与此同时,曾被认为是“奇技淫巧”的各项发明,如火车、电话、电报等,也纷纷涌入中国。在动乱的年代,一批批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敢为人先,迈出了无数个的“第一步”,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奠定了基础。
规律探究·整体感知
封建主义 OR 资本主义
手工生产 OR 机器生产
目标导学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49年)在中国设立的、由中国人创办的、使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生产的制造工业。近代民族工业从洋务运动开始,包括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企业。
名词解释
新课授课·知识讲解
变之二:
社会生活变化
19世纪
六七十年代
甲午中日战争后
辛亥革命后
一战期间
一战后
产生
发展
热潮
“短暂的春天”
再度受挫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
黄金
时代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梳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知道其特点。
艰难产生
初步发展
萎缩凋零
起步晚,时间短暂,过程曲折
①时间: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鸿







福州船政局造船厂
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原因:洋务运动的刺激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
1.产生
(1)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2)事件:《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也获得了这项权利。
(3)原因: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2.发展
点击播放视频
人物扫描: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建立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提出“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
1895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1898年,张謇通过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1899年开车生产。经营顺利,利润优厚。
张謇大生纱厂
大生纱厂旧照
大生纱厂保存完好
张謇(jiǎn)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中国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张謇1905年创办的中国最早的博物苑
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等。 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2016年,以张謇命名的万米级载人深渊器科考母船“张謇”号首航。
如何评价张謇的“实业救国”主张?
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只有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才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开辟道路,因此,“实业救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但张謇出于爱国热情,主张兴办实业,与列强进行“商战”,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改变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局面所必需的,是爱国的、进步的。
启示:民族独立、国家独立是民族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
①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②产业: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轻工业)
③原因
外因: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内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④表 现: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归国创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3.“短暂的春天”
材料一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对华主要消费品输出情况表
种类 棉纱 粗布 面粉 火柴
时间 1913 269万担 521万担 260万担 2845万箩
1920 129万担 253万担 51万担 848万箩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收到鼓舞,他们认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其时也。”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
一战期间,福新面粉厂获得厚利,企业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庭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1/3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①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还遭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②或被吞并,或被毁坏,生存环境恶劣。
再度受挫(萧条)(20世纪二三十年代)
②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内忧外患
①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荣氏兄弟
卢作孚
(1)原因:
(2)表现;
4.再度受挫
社会环境
政府政策
在夹缝中 求生存
在斗争中 求发展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起步的时间 国家 时间
英国 1760年左右
美国、法国 1800年左右
德国 1830年左右
中国 1860-70年代
①总体发展落后。(资金少、规模小、设备差)
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先天不足
后天畸形
纺织业
面粉业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5.发展特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根本原因:
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实现民族独立
优秀企业家代表:
荣宗敬(1873年—1938年2月10日),名宗锦,字宗敬,江苏省无锡荣巷人。荣德生之兄,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荣毅仁之伯父,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早年经营过钱庄业,从1901年起,与荣德生等人先后在无锡、上海、汉口、济南等地创办保兴面粉厂,福兴面粉公司(一、二、三厂),申新纺织厂(一至九厂),被誉为中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1928年,任私立南通大学(Nantung University)校董。著有《实业救国刍议》等书。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面粉和棉纱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荣氏企业陷入困境。抗战后,荣氏家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远未达到战前的水平。
荣德生(1875年8月4日-1952年7月29日),名宗铨,字德生,号乐农氏居士,江苏无锡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荣毅仁之父,民族工业巨擘荣宗敬之胞弟,是中国民族资本家,慈善家、民族实业家,著《乐农氏纪事》。荣德生从事于纺织、面粉、机器等工业垂60年,历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压迫,享有“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美誉。曾任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国民政府工商部参议等职。
荣氏兄弟
知识拓展·开拓视野
优秀企业家代表:
卢作孚、侯德榜
卢作孚(1893-1952)
卢作孚(1893-1952),原名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农村社会工作先驱。卢作孚幼年家境贫寒,辍学后自学成材,1925年创办的民生公司是中国近现代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曾对黄炎培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4个人是我们万万不可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卢作孚跨越了“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并且在几个方面都各有成就。1952年2月8日,卢作孚因服用过量安眠药物不幸逝世。
侯德榜(1890 ~ 1974年)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出生于福建省候官县,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化学家。侯德榜是民建成员,“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1974年,侯德榜因病去世,终年84岁。
知识拓展·开拓视野
①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②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政策,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这些政策使中国的社会生活进一步发生变化。③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目标导学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变化之背景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在清政府时期(1876—1911)共修建铁路约9400公里。......国有铁路仅占20%左右。
——摘自《中国铁路百年史话》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片和文字材料,找找近代交通工具。
电车 、汽车、自行车、火车、飞机、
民国时期的空姐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2.变化之表现
交通
火 车
詹天佑,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主修铁路工程。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京张铁路 1909年建成。这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主持设计、自己施工修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工程最为人所熟知的是青龙桥车站的人字形铁路。
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于1881年建成通车。洋务运动后期,中国出现修建铁路的热潮,到1949年全国铁路总长度已达到2.4万千米。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引进的交通工具:
影响:
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
(1)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2)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3)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材料中铁路为代表的交通运输的有何作用?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早期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首次飞行取得成功。
知识拓展·开拓视野
(1)背景:
辛亥革命后
①变陋习:
剪辫、易服、劝禁缠足
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时间:
(3)表现: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②变礼节:
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
③变称谓:
体现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④变饮食: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
⑤变婚丧:
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
材料:
《民国日报》(1931年7月6日)刊登的一则
女子征婚启事:
面貌俊秀,中段(等)身材,望之若庄严,亲之甚和蔼。……经济有相当的独立。没有烟酒等不良的嗜好。有创造的思想,和保守的能力。
征婚启事看变化
综合剪发、放足和征婚启事,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出现了哪种追求?
追求自由——思想观念的变化
(1)不平衡
①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②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③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2)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3.变化之特征:
启示:1、思想解放,西风东渐。
2、共和新貌,革故鼎新。
3、反映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生活的变化
发展历程:
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交通、通讯事业:
表现
特点:
剪辫、废缠足、取消跪拜礼、改称呼、新式婚丧礼仪和新式饮食习惯等
产生:
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
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受到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在夹缝中生存
发展曲折、行业和地域分布不平衡
特点:
社会生活的变化的不平衡的,呈现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洋务运动时期
短暂的春天:
1912—1918年
迅速萧条:
一战后
火车、汽车,电报等
知识架构·总结提升
1.(2023年江苏连云港)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叙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甲午战败后,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B.戊戌变法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被陆续颁布
C.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大公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D.1905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至此寿终正寝
2.(2023年湖南衡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们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挽救中华民族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推翻清朝政府 D.建立民主共和国
3.(2023年河南)据统计,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到全国的74.7%;1910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1.5%。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纺织业( )
A.发展曲折 B.分布不平衡 C.技术落后 D.规模比较小
4.某平台推出了一期专题,包括《民国时期北平的交通管理》《凤冠霞帔与西式婚纱》《浅谈中国近代饮食文化的发展》等文章。据此判断,这期专题是近代( )
A.社会生活的变化 B.新式教育的出现 C.民主政治的进程 D.民族工业的发展
A
A
当堂测评
中考链接·课堂反馈
B
A
归纳对比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何共同点?
综合起来,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内容 民族工业的发展 社会生活的变化
背景 外资企业的刺激 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传入
过程 曲折 缓慢
特点 不平衡 不平衡
作用 促进经济近代化 促进社会生活近代化
被动接受新事物
新事物发展过程曲折
新事物最终取代旧事物
高屋建瓴·知识整合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