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全章习题课件 (共20份打包)粤沪版(2024) 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04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全章习题课件 (共20份打包)粤沪版(2024) 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9-11 11:39:35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及文言文阅读对应九上第三单元内容]
要点梳理
课堂小测
典例精练
第2课时 欧姆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
14.2 探究欧姆定律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要点梳理
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________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___比,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_比。欧姆定律的表达式:__________。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后三空均填符号)。
2.变形公式:U=________;R=________。
3.德国物理学家________归纳得出了欧姆定律。为了纪念他做出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物理量________的单位。
电流


A
V
Ω
IR
欧姆
电阻
典例精练
知识点 欧姆定律及其公式的理解
例1 关于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该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反比
B.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反比
D.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它的电流成正比
B
A.对某一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流也为零
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变大时,导体的电阻也变大
D.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通过的电流无关
C
 1.电流受电压和电阻两个因素的影响,在表达电流随电压(或电阻)如何变化时,要控制变 量,如“电压(或电阻)一定时,……”。
2.电阻受自身因素(如长度、粗细、材料等)的影响,与电流、电压无关,不随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与电流、电阻无关。
知识点 欧姆定律的基础计算
例3 (1)将一只灯泡接在家庭照明电路(电压为220 V)上,它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1 kΩ,则它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安?
(2)甲导体的阻值为10 Ω,通过它的电流为0.5 A,则它两端的电压为多少伏?
(3)乙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0 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5 A,则它的电阻为多大?
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统一采用国际单位制。
答:(1)它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22 A。
(2)它两端的电压为5 V;
(3)它的电阻为20 Ω。
知识点 欧姆定律的图像问题
例4 图1是某导体的I-U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导体的电阻是0.1 Ω
B.将该导体接入电压为2 V的电源两端时,通过它的电流为10 A
C.该导体的阻值随通过它的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D.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6 A时,其两端电压为6 V
图1
D
例5 图2所示为甲、乙两个电路元件两端的电压U与通过它们的电流I的关系图像,由该图像可知:元件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定值电阻,它的阻值为________Ω;当通过元件乙的电流为0.5 A时,它的阻值为________Ω。
图2

5
5
课堂小测
知识点1
C
材料
无关
电阻
知识点2
3.一般情况下,不高于36 V的电压对人体来说是安全的,而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30 mA时就会有生命危险。请根据以上数据估算,人体的电阻约为________kΩ。
4.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 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2 A,则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Ω;当通过它的电流为3 A时,它的电阻为________Ω,它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V。
1.2
3.3
3
9
5.如图3所示,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5 V时,小灯泡刚好正常发光。已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7 Ω,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大?
图3
知识点3
6.小明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绘制出了如图4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导体甲和导体乙的电阻都是定值
B.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当导体乙两端的电压为1 V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0.1 A
D.导体甲的电阻大于导体乙的电阻
图4
D
参考答案:
要点梳理
典例精练
例1 B 例2 C
例3 解:(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1 kΩ=1 000 Ω
3.欧姆 电阻
答:(1)它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22 A。
(2)它两端的电压为5 V;
(3)它的电阻为20 Ω。
例4 D
例5 甲 5 5
课堂小测
1.C 2.材料 无关 电阻 3.1.2 3.3 3 9
答: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
6.D(共25张PPT)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及文言文阅读对应九上第三单元内容]
要点梳理
课堂小测
典例精练
第1课时 认识电阻
14.1 怎样认识电阻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要点梳理
1.导体的电阻
(1)定义:在物理学中,用________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其符号为________。导体的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________。
(2)单位:电阻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更大的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1 kΩ=________Ω,1 MΩ=________Ω。
电阻
R

欧姆

Ω
千欧(kΩ)
兆欧(MΩ)
103
106
2.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导体的电阻还跟________有关,很多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温度
增大
典例精练
知识点 电阻的定义和单位
例1 将两段不同的导体甲和乙分别接到图1中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到接入导体甲时小灯泡较亮,则导体________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大,导体________的电阻较大。
图1


例2 (1)人的双手间在干燥时的电阻约为5 000 Ω=__________MΩ;人的双手间在潮湿时的电阻约为800 Ω,合________kΩ;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5 Ω=__________kΩ=__________MΩ。
(2)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电阻,电流表在选择大量程时的电阻约为0.1 Ω,即__________MΩ;电压表在选择大量程时的电阻约为8×10-3 MΩ,即________kΩ。
5×10-3
0.8
1.5×10-2
1.5×10-5
1×10-7
8
知识点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例3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实验器材:干电池两节,小灯泡、开关、电流表各一个,导线若干,电阻丝四根(材料、规格如下表所示)。
编号 A B C D
材料 镍铬合金 镍铬合金 镍铬合金 锰铜合金
长度/m 0.5 1.0 0.5 0.5
横截面积/mm2 0.5 0.5 1.0 0.5
实验电路:依据教材,设计的电路如图2所示。   
【实验过程】在图2所示实验电路的M、N之间依次接入不同的电阻丝,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电阻丝电阻的大小,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
图3
图2
小灯泡的亮度
电流表的示数
转换法
【实验结论】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1)为了验证猜想③,应比较电阻丝________和________的实验数据。实验结论是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导体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相同时,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一般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编号 A B C D
电流表示数/A 0.4 0.22 1.58 0.6
A
D
有关
长度
横截面积
不同
(2)比较电阻丝A、B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________有关,导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________。
(3)比较电阻丝A、C的实验数据,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填序号)是否正确;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
编号 A B C D
电流表示数/A 0.4 0.22 1.58 0.6
长度
横截面积
材料


控制变量法
【交流与评估】
(1)实验结束后,小明、小红和小亮对实验电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小明认为:电流表是多余的,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红认为:小灯泡是多余的,根据电流表的示数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亮认为:小灯泡和电流表同时使用更好,因为灯泡可以保护电路,从而防止烧坏电流表。
你赞同________(选填“小明”“小红”或“小亮”)的观点。
小亮
(2)有同学提出:导体的电阻还可能与导体的温度有关。于是,小亮找来了一根细铁丝,接入电路中,如图3所示,闭合开关后,用酒精灯给细铁丝加热,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变小,小灯泡的亮度________(选填“变亮”或“变暗”)。这个实验说明,细铁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图3
变暗
增大
知识点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及其应用。
例4 (1)一根电阻丝的电阻为R0。如果将此电阻丝剪掉一截,余下部分的电阻会________;如果将它均匀拉长,与拉长前相比电阻会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变小
变大
(2)一些远距离输电的电线是由多根细铝线并在一起组成的(如图4所示),与只用一根细铝线相比,用这样的电线相当于增大了电线的____________,减小了电线的________,从而减少输电线上电能的损失。
图4
横截面积
电阻
例5 关于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镍铬合金丝的电阻一定比铜丝的电阻大
B.粗细相同时,长的导线电阻一定比短的导线电阻大
C.长度相同时,细的导线电阻一定比粗的导线电阻大
D.导体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
D
例6 如图5所示的四段电阻丝由同种均匀材质制成,其中电阻最大的是(  )
图5
A.① B.② C.③ D.④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这四个因素共同决定导体电阻的大小,根据其中一个量比较两个导体的电阻大小时,要注意其他三个量是否一致。
C
课堂小测
知识点1
1.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________表示。请你完成以下单位换算:
800 kΩ=________MΩ=__________Ω;240 Ω=________kΩ=____________MΩ。
电阻
0.8
8×105
0.24
2.4×10-4
知识点2
2.把长短和粗细均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
B.通过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判断电阻的大
小,这里用到了转换法
C.把铜丝接入电路时灯泡更亮、电流表示数更大,
说明铜丝比镍铬合金丝的电阻大
D.利用此装置也能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C
知识点3
3.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用插线板的导线越粗,其电阻越大
B.电线的绝缘包层有电阻,电线芯没有电阻
C.导体的电阻越小,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
D.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灯泡的灯丝温度升高,电阻会变小
4.要使一根材料为镍铬合金丝的导线的电阻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减小通过导线的电流 B.将导线拉长
C.将导线剪掉一半 D.将导线对折
C
B
5.如图7所示,将两根材料和长度都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圆柱体导体A、B连接在电路中,闭合开关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RA>RB,通过导体A的电流较小
B.电阻RA<RB,通过导体B的电流较小
C.电阻RA>RB,通过两导体的电流相等
D.电阻RA<RB,通过两导体的电流相等
图7
C
参考答案:
要点梳理
1.(1)电阻 R 大 
(2)欧姆 欧 Ω 千欧(kΩ) 兆欧(MΩ) 103 106
2.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温度 增大
典例精练
例1 乙 乙
例2 (1)5×10-3 0.8 1.5×10-2 1.5×10-5
(2)1×10-7 8
例3 【实验过程】小灯泡的亮度 电流表的示数 转换法
【实验结论】(1)A D 有关 长度 横截面积 不同
(2)长度 横截面积 材料 大
(3)② 控制变量法
【交流与评估】(1)小亮 (2)变暗 增大
例4 (1)变小 变大 (2)横截面积 电阻
例5 D 例6 C
课堂小测
1.电阻 0.8 8×105 0.24 2.4×10-4
2.C 3.C 4.B 5.C(共18张PPT)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及文言文阅读对应九上第三单元内容]
14.2 探究欧姆定律
基础过关
能力提升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第2课时 欧姆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
素养提升
基础过关
知识点 欧姆定律及其公式的理解
1.对于欧姆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2.德国物理学家________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________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I=________。为了纪念他作出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物理量________的单位。
欧姆
电压
电阻
知识点 欧姆定律的简单计算
3.加在某一电阻两端的电压为5 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5 A,则该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Ω;如果该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加到20 V,此时该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Ω,通过它的电流是________A。当该电阻两端的电压为零时,该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Ω。
4.一般情况下,通过人体的电流如果超过30 mA就会造成生命危险。若某人的身体在潮湿环境中的电阻约为800 Ω,则此时对这个人安全的电压应不高于__________V。
10
10
2
10
24
知识点 欧姆定律的图像问题
5.小明在做“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时,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1所示的图像。当在导体a的两端加上1 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a的电流为________A,导体a的阻值是________Ω。分析图像可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__________。
比较a、b两个导体的电阻可知,Ra________(选
填“>”“<”或“=”)Rb。
图1
0.2
5
正比

能力提升
6.图2中将阻值为R的导体接在a、b两点,电压表的示数是12 V,电流表的示数是0.8 A。若换用阻值为4R的导体接在a、b两点,则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是(  )
A.3 V、0.2 A
B.12 V、0.2 A
C.3 V、0.8 A
D.12 V、3.2 A
图2
B
7.(2023天津)定值电阻R的U-I关系图像如图3所示,当该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 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
A.1 A
B.2 A
C.3 A
D.4 A
图3
A
8.有两个电阻R1和R2,当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是4∶3时,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是2∶5,则R1和R2的阻值之比是(  )
A.5∶3 B.10∶3
C.3∶5 D.8∶15
9.(2023连云港)两个电阻R1、R2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1>R2。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I1、I2的大小关系是I1________I2,加在两个电阻两端的电压U1、U2的大小关系是U1________U2。(均选填“>”“=”或“<”)
B

>
10.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6 V,电阻 R0 的阻值为
15 Ω。当A、B间接电压表,C、D间接电流表时,闭合开关S,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A;当A、B间接电流表,C、D间接电压表时,闭合开关S,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A,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V。(电流表的阻值忽略不计)
图4
0.4
0
6
11.在如图5-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3 V,闭合开关S。
(1)若电流表的示数如图5-乙所示,求电阻R的阻值;
(2)若将电阻R换为10 Ω的电阻R′,求电流表的示数变化量ΔI。
图5
素养提升
12.如图6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电阻R0=10 Ω。闭合开关S1,将单刀双掷开关S2掷于a端,电流表示数为0.3 A;将开关S2切换到b端,电流表示数减少了0.1 A,则电阻Rx的阻值为______Ω。
图6
15
13. 在相距20 km的甲、乙两地之间有两条输电线,已知每米输电线的电阻为0.01 Ω。现在输电线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检修员利用电压表、电流表、导线和电源接成了如图7所示的电路进行检测。若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电流表的示数为30 mA,则检修员测量的输电线的电阻为__________Ω,短路位置距离甲地有__________m。
图7

50
2 500
参考答案:
1.D
2.欧姆 电压  电阻
3.10 10 2 10
4.24
5.0.2 5 正比 <
6.B 7.A
8.B 9.= > 10.0.4 0 6
12.15 13.50 2 500(共18张PPT)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及文言文阅读对应九上第三单元内容]
类型3
类型1
类型2
微专题14 动态电路分析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类型1 多开关类
1.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开关S1由断开到闭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D.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图1
A
2.在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先闭合开关S1,待电表示数稳定后,再闭合开关S2,则(  )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A2的示数变大
C.电路的总电阻变大
D.小灯泡的亮度变亮
图2
B
3.如图3所示的电路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先闭合开关S1和S2,再闭合开关S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图3
C
4.如图4所示,当开关S、S1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V的示数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灯泡L的亮度________(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当开关S闭合、S1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灯泡L的亮度________(选填“变暗”“变亮”或“不变”),电压表V的示数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4
不变
变暗
不变
变大
类型2 滑动变阻器类
5.如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A的示数将________,电压表V1的示数将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5
变大
变大
6.如图6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向a端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________,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6
不变
变大
7.如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和灯丝电阻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__,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图7
不变
减小
8.如图8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闭合开关后,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A的示数________,电压表V1的示数________,电压表V2的示数________,电压表V1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________,电压表V2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8
变小
变小
变大
不变
变大
9.如图9所示,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两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B.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D.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图9
D
10.如图10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动时,电压表、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
B.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
C.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
D.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
图10
A
类型3 生活应用类
11.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电子温控装置,将热敏电阻R1、定值电阻R2、电压表和电流表接入如图11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闭合开关S后,当温度升高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均变小
B.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均变大
C.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D.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图11
D
12.(2023深圳模拟)如图12所示,是某创客小组自制肺活量比较装置,吹气时,气球胀大,隔板向上运动,通过观察电压表示数或电流表示数即可比较肺活量的大小,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小明吹气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小
C.电路的总电阻将变小
D.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不变
图12
C
13.某同学设计了一种烟雾报警装置,其工作电路如图13所示,R0为定值电阻,R为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大。开关S闭合后,当烟雾遮挡程度增大时,电流表的示数________,电压表的示数________。(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图13
减小
增大
参考答案:
1.A 2.B 3.C
4.不变 变暗 不变 变大
5.变大 变大
6.不变 变大
7.不变 减小
8.变小 变小 变大 不变 变大
9.D 10.A 11.D 12.C
13.减小 增大(共24张PPT)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及文言文阅读对应九上第三单元内容]
要点梳理
课堂小测
实验突破
第1课时 利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
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要点梳理
1.由欧姆定律的公式I=________的变形式R=________可知,若要测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则需要用________表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用________表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然后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出灯泡的电阻。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2.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是_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
电压
电流
实验突破
实验 ★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例1 小华想测一只标有“2.5 V”的小灯泡的电阻,实验电路如图1-甲所示。
(1)老师提醒小华,电压表选用__________的量程。那么,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__的量程。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2)请你在图1-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能交叉)
图1
0~3 V
0~0.6 A
测量更准确
如答图1所示
答图1
(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如图1-甲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某次测量时两电表的示数如图1-乙、丙所示,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__________A,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_V,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__________Ω。如果要测出小灯泡在2.5 V电压下的电阻,应该将滑片P向__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
图1
保护电路
0.2
1.8
9
B
(5)小华先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不同位置,得出多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得到了如图1-丁所示的I-U关系图像。他发现图像不是一条直线,这说明灯丝的电阻是___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变化
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6)小华同学认为还可以利用上述器材和电路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不正确
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能控制电阻不变
实验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例2 图2-甲所示是“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的实验装置,其中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 Ω 1 A”,被测电阻的阻值约为10 Ω。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甲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A端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导线不能交叉)。
(2)若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如图2-乙所示,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如答图2所示
答图2
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3)某次实验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4 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丙所示,为________A,则本次实验测得定值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Ω。
(4)利用图2-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还可以进行的实验探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实验名称)。
(5)本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0.24
10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求平均值以减小测量误差
补充知识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的故障分析
例3 图3是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的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好电路,请分析出现下列现象的原因(已知两电表完好)。
图3
(1)如图3-甲所示,①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亮度很暗,无论怎么移动滑片,灯泡的亮度都不变,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滑动变阻器的两个下接线柱同时接入电路
②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若此时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电路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若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则电路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
灯泡短路
滑动变阻器断路
(2)如图3-乙所示,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则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排除故障,重新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压表示数变大时,电流表示数变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阻R断路
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
图3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的电路故障分析(假设电路中的电表完好):
课堂小测
1.如图4所示,甲、乙分别是两同学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时所设计的电路。则(  )
A.甲图设计更加简洁、合理
B.乙图设计较复杂、不合理
C.甲、乙两图设计均合理
D.乙图中滑动变阻器起着保护电路和
改变电流、电压的作用
图4
D
2.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有两位同学分别选用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为测量对象,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U-I图像,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5
A.由图甲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 Ω
B.由图甲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与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无关
C.由图乙可知,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不同时,其电阻不同
D.为了减小误差,应该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D
3.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出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I和它两端的电压U,就可以利用R=________来计算出定值电阻的阻值。测量时,为了______________,需要测出多组电流和电压的数据。在电路中接入______________可以改变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
减小实验误差
滑动变阻器
4.图6-甲是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图6-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小灯泡I-U图像。通过图像可以得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4 V时,其电阻为________Ω;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时,其电阻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6
20
增大
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5.小聪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将三次实验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若第2次实验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7所示,则表格中①、②处应填写的数据分别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最终测得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Ω。
图7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2.5 3.0 3.5
电流I/A 0.4 __①__ 0.58
电阻R/Ω 6.3 __②__ 6.0
0.5
6.0
6.1
参考答案:
要点梳理
实验突破
例1 (1)0~3 V 0~0.6 A 测量更准确 
(2)如图1所示
图1
(3)保护电路 (4)0.2 1.8 9 B
(5)变化 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6)不正确 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能控制电阻不变
例2 (1)如图2所示
图2
(2)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3)0.24 10
(4)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5)求平均值以减小测量误差
例3 (1)①滑动变阻器的两个下接线柱同时接入电路 
②灯泡短路 滑动变阻器断路
(2)①电阻R断路 ②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
课堂小测
4.20 增大 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5.0.5 6.0 6.1(共20张PPT)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及文言文阅读对应九上第三单元内容]
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
基础过关
能力提升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第1课时 利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
基础过关
实验 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1.在“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实验中,某同学连接好电路并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更换小灯泡          
B.更换电源
C.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D.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D
2.在“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实验中,实验电路图如图1-甲所示。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分别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将其记录在下表中。(正常发光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 V)
实验 次数 1 2 3 4 5 6
U/V 0 0.5 1.0 1.5 2.0 2.5
I/A 0 0.17 0.30 0.39 0.45 0.49
(1)按照图1-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得交叉)
如图1所示
图1
(2)请根据上表的实验数据,在图2中描点并画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随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化的图像。
实验 次数 1 2 3 4 5 6
U/V 0 0.5 1.0 1.5 2.0 2.5
I/A 0 0.17 0.30 0.39 0.45 0.49
图2
如图2所示
图2
(3)通过计算或根据所画的I-U图像都可以发现,小灯泡灯丝的阻值是_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的,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其阻值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阻值约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变化
变大
5.1
实验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3.图3-甲是小明在“用伏安法测量某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中设计的电路图。
实验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x/Ω Rx的平
均值/Ω
1 1.5 0.32 4.7
2 2.0 0.40 5.0
3 2.4
(1)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有很小的示数,且示数不变,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滑动变阻器接了下面两个接线柱   
B.电阻Rx断路   C.电阻Rx短路
A
(2)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S,改变电阻Rx两端的电压,进行了三次测量。在第三次测量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3-乙所示,其示数为________A。根据上表数据可得,定值电阻Rx的阻值约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1位小数)。
0.5
4.7
(3)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有两种:①求平均值,减小误差;②寻找普遍规律。本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选填“①”或“②”)。

(4)同组的小兰同学测量出了两个不同的定值电阻a、b的阻值Ra、Rb,并根据测量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两个电阻的U-I图像,如图4所示,根据图像可判断出Ra________(选填“>”“<”或“=”)Rb。
图4
>
能力提升
4. 在研究电路问题时,使用的电源的电压为3 V,电流表的阻值为0.3 Ω,电压表的阻值为3 kΩ。若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则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__________A,因此这样操作容易损坏电源和__________;若将电压表与电流表串联接入此电源两端(忽略电流表的电阻),则电路中的电流约为__________A,所以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偏转。
10
电流表
0.001
5.在测量正常发光时两端电压为2.5 V的小灯泡的电阻时,有下列器材:电压恒为4.5 V的电源,小灯泡(电阻约为9 Ω),电流表
(“0~0.6 A”“0~3 A”两个量程),电压表(“0~3 V”“0~15 V”两个量程),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 Ω 1 A”),导线若干。为了使读数更加准确,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__量程,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__量程。
0~3 V
0~0.6 A
6.(2023长沙)小明用图5-甲所示的电路来测未知电阻R的阻值,图5-乙是他连接的实物电路。
(1)图5-乙中有一根导线接错了,请在这根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改到正确的位置。
图5
如图3所示
图3
(2)图5-丙、丁是正确连接电路后某一次实验时电表的示数,则此次被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_Ω。
图5
6
(3)小霞用图5-甲所示的电路测未知电阻的阻值时,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无示数。老师告诉她故障只有一处,发生在开关或滑动变阻器上。小明帮她提出两种检测故障的方案。
方案一:互换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位置,闭合开关
后观察电表的示数;
方案二:把电压表拆下来并联在开关的两端,
闭合开关后观察电压表的示数。
你支持方案________。根据所选方案写出电表示数的情况和对应的故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电压表示数不为0时,故障是开关断路;当电压表示数为0时,故障是滑动变阻器断路
参考答案:
1.D
2.(1)如图1所示 (2)如图2所示
(3)变化 变大 (4)5.1
3.(1)A (2)0.5 4.7 (3)① (4)>
4.10 电流表 0.001
5.0~3 V 0~0.6 A
图1
图2
6.(1)如图3所示 
(2)6 
(3)二 当电压表示数不为0时,故障是开关断路;当电压表示数为0时,故障是滑动变阻器断路
图3(共11张PPT)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及文言文阅读对应九上第三单元内容]
类型1
类型2
微专题13 定值电阻与灯泡的图像及比例计算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类型1 定值电阻与灯泡的图像问题
1.电阻A、B的I-U图像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A、B的阻值均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B.电阻A、B的阻值之比为2∶1
C.电阻A、B并联接在4 V的电源上时,
通过电阻A、B的电流之比为1∶2
D.电阻A、B串联接在6 V的电源上时,
电阻A、B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2
图1
D
2.现有灯泡L与电阻R,其两端的电压U与通过的电流I的关系如图2所示。
(1)若把灯泡L与电阻R串联接在甲电源两端,通过灯泡L的电流为0.25 A,则甲电源的电压为________V,此时灯
泡L的阻值是________Ω。
(2)若把灯泡L与电阻R并联接在2.5 V的乙电
源两端,则干路中的电流是________A,电路中
的总电阻是________Ω。
图2
5
10
0.5
5
(3)若把灯泡L与电阻R串联接在2.5 V的乙电源两端,则电路中的电流是________A。
(4)若把灯泡L与电阻R并联接在某电源两端,干路电流为0.25 A,则通过灯泡L的电流是________A。
图2
0.15
0.15
3.图3是电阻R和灯泡L的I-U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
A.乙是灯泡L的I-U图像
B.电阻R的阻值为5 Ω
C.将电阻R和灯泡L并联接在2.5 V的电
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是0.375 A
D.将电阻R和灯泡L串联接在4 V的电源
上时,电路中的电流是0.1 A
图3
C
类型2 比例计算
4.现有两个电阻R1、R2并联,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1∶I2=1∶3,则R1∶R2=________;若将R1、R2串联,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________。
图4
5.(2024临沂模拟)如图4-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两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均如图4-乙所示,则R2两端电压为________V,两电阻之比R1∶R2=________。
3∶1
3∶1
8
1∶4
6.如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与R2的阻值之比为4∶3。开关S断开时,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为________;开关S闭合前后,电压表两次的示数之比为________。
图5
1∶1
4∶7
7.(2024绥化一模)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均为电压表时,两表示数之比U甲∶U乙=4∶3,则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I1∶I2=________;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均为电流表时,则两表示数之比I甲∶I乙=________。
图6
1∶1
1∶4
参考答案:
1.D 2.(1)5 10 (2)0.5 5 (3)0.15 (4)0.15
3.C
4.3∶1 3∶1
5.8 1∶4
6.1∶1 4∶7
7.1∶1 1∶4(共18张PPT)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及文言文阅读对应九上第三单元内容]
14.1 怎样认识电阻
基础过关
能力提升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第2课时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基础过关
知识点 认识和使用滑动变阻器
1.如图1所示,为一标有“20 Ω 1 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________来改变电阻大小的;如果按图示接法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则滑片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20 Ω 1 A”中“1 A”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长度

允许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为1 A
2.下列四个滑动变阻器的示意图中,将滑片向左移动:电阻变大的是________,电阻始终为零的是________,电阻变小的是________,电阻始终为最大值的是________。(均填字母)
D
C
B
A
3.如图2所示,有关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2
A.铭牌上的“10 Ω 2 A”表示滑动变阻器的变阻范围是0~10 Ω
B.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接线才能发挥变阻的作用
C.接线柱C、D端接进电路为定值电阻
D.A、C端接进电路,向D端移动P,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
C
4.图3是“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实验电路图与部分实物连接图。
(1)请根据图甲中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能交叉)
图3
如图1所示
图1
(2)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移动到最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
(3)闭合开关后,滑片P向左端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变大
知识点 其他变阻器
5.(2023天津)电位器实质是一种变阻器。如图4是电位器的结构和连入电路的示意图,A、B、C是接线柱。当滑片向A端旋转时,连入电路的电阻(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图4
B
能力提升
6.(2023常州模拟)如图5,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灯泡L的亮度,若要求滑片P向左滑动时灯泡逐渐变亮,则下列接法中正确的是(  )
A.M接C,N接D
B.M接A,N接B
C.M接C,N接B
D.M接A,N接D
图5
C
7.在图6所示的两个电路中,电源电压相等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向右移动时,灯L1、L2的亮度变化情况是(  )
A.灯L1变暗,灯L2亮度不变
B.灯L1亮度不变,灯L2变暗
C.灯L1变亮,灯L2变暗
D.灯L1变暗,灯L2变亮
图6
A
8.图7-甲是常用的一种可调风速的小风扇,图7-乙为其用于调风速的机械电位器结构图,a、b、c是它的三个接线柱,a、c分别与弧形电阻丝的两端相连,b与旋钮触片相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电位器通过改变电阻丝的温度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
B.若将a、b接入电路中,顺时针转动旋钮时,风扇风速加快
C.若将b、c接入电路中,顺时针转动旋钮时,风扇风速加快
D.若将a、c接入电路中,顺时针转动旋钮时,风扇风速加快
图7
C
9.高速公路收费站对过往的超载汽车实施计重收费。小兰同学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设计了如图8所示的计重秤原理图,闭合开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称重表是用电流表改装成的
B.电路中的定值电阻R1起保护电路的作用
C.车辆越重,电路中的电流越小
D.车辆越重,称重表的示数越大
图8
C
10.在图9-甲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是________段。在图9-乙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是________(前两空均选填“aP”“Pb”或“ab”)段;闭合开关,向右移动滑片P时,灯泡的亮度会________(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图9
aP
ab
不变
1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要求将图10-甲中的元件连成电路,并在图10-乙的虚线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要求:闭合开关后,向左移动滑片,电流表示数变大,小灯泡亮度变亮(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小于0.6 A)。
图10
如图2所示
图2
12.某班同学在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
图11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滑片P应移动到________(选填“A”或“B”)端。
断开
B
(2)开始实验后,甲同学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灯泡的亮度都不发生变化,而且一直很暗,这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灯泡的亮度都不发生变化,而且一直很亮,这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同学缓慢移动
滑片P时,看到灯泡忽亮忽灭,这可能是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11
所示,正确连接电路后,想让灯泡变亮,应将滑片P向_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
将滑动变阻器的两个下接线柱接入了电路中
将滑动变阻器的两个下接线柱接入了电路中
滑动变阻器接触不良
A
参考答案:1.长度 右 允许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为1 A
2.D C B A 3.C
4.(1)如图1所示 (2)右 (3)变大
5.B 6.C 7.A 8.C 9.C 10.aP ab 不变 
11.如图2所示
12.(1)断开 B
(2)将滑动变阻器的两个下接线柱接入了
电路中 将滑动变阻器的两个上接线柱接入
了电路中 滑动变阻器接触不良 A
图1
图2(共19张PPT)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及文言文阅读对应九上第三单元内容]
要点梳理
课堂小测
典例精练
第2课时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14.1 怎样认识电阻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要点梳理
1.电阻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的阻值固定不变,被称为__________,其电路符号是________;另一类的阻值可以调节变化,简称为________,常用的变阻器有滑动变阻器、电位器、电阻箱等。
2.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________来改变电阻。滑动变阻器的电路符号是____________。
定值电阻
变阻器
长度
典例精练
知识点 认识和使用滑动变阻器
例1 图1是滑动变阻器的实物图与原理示意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滑动变阻器上标有“30 Ω 2 A”的字样,其中“30 Ω”表示该滑动变阻器的____________________,“2 A”表示该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最大阻值为30 Ω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 A
(2)滑动变阻器的连接:
①将A、B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__________(选填“全部”或“部分”)接入电路,移动滑片P,电路中的电阻__________,此时滑动变阻器相当于定值电阻。将C、D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时,移动滑片P,电路中的电阻__________,相当于接入了一根导线。
图1
全部
不变
不变
②将A、D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时,接入电路的电阻丝是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段;滑片P右移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__________。电路中接入__________两个接线柱时的变阻效果与接入A、D两个接线柱时完全相同。
图1
AP

A、C
③将B、C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时,接入电路的电阻丝是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段;滑片P右移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__________。电路中接入__________两个接线柱时的变阻效果与接入B、C两个接线柱时完全相同。
④为了使滑动变阻器起到对电路的保护作用,一般将它________联接入电路中,并且在开关闭合前将滑片移至____________处。
图1
BP

B、D

阻值最大
例2 在“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实验时,老师已经完成了部分电路的连接如图2所示,若闭合开关后,将滑片向右滑动时,灯变亮,则下列符合要求的连接方式是(  )
A .接A与B B.接A与C
C.接C与D D.接B与D
  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口诀:电学元件变阻器,串联接入要牢记;电路开关闭合前,P放阻值最大端;一上一下连接线,接入电阻看下面,远离大,靠近小。
图2
D
例3 如图3所示,该电阻箱的调节范围是____________Ω,此时的示数为________Ω。
   
知识点 其他变阻器
图3
0~9 999
2 505
例4 图4所示为某种台灯中用于调节亮度的电位器结构图,a、b、c是它的三个接线柱,a、c分别与弧形电阻片的两端相连,b与金属滑片P相连。则电位器应该与灯泡________(选填“串联”或“并联”),它是通过改变电阻片接入电路中的________来改变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的。要使滑片P顺时针转动时灯泡变亮,应将________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图4
串联
长度
a、b
课堂小测
知识点1
1.如图5所示,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标有“20 Ω 2 A”的字样。关于这个滑动变阻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是20 Ω
②允许通过它的最大电流是2 A
③当通过它的电流是2 A时,它接入电路的电阻是20 Ω
④它通过改变电阻丝的横截面积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图5
A
2.图6为滑动变阻器的四种接法,向左移动滑片,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丙和丁

图6
C
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可以调节灯泡亮度的电路,如图7所示。为了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泡逐渐变暗,正确的连接方式是(  )
A.M接C,N接A
B.M接D,N接B
C.M接A,N接B
D.M接C,N接B
图7
A
4.如图8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片P向b端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
B.滑片P向a端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C.滑动变阻器不能改变小灯泡中的电流
D.滑片P移到b端,小灯泡最亮
图8
B
知识点2
5.图9为某款收音机中电位器的内部构造图,图中A、B、C三个焊接点相当于变阻器的三个接线柱。使用该电位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B、C两点接入电路时,无法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B.将A、B两点接入电路时,无法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C.将B、C两点接入电路时,顺时针旋动滑片P,电位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
D.将A、C两点接入电路时,逆时针旋动滑片P,电位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
图9
C
参考答案:
要点梳理
1.定值电阻 变阻器
2.长度
典例精练
例1 (1)最大阻值为30 Ω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 A
(2)①全部 不变 不变 ②AP 大 A、C ③BP 小 B、D ④串 阻值最大
例2 D
例3 0~9 999 2 505
例4 串联 长度 a、b
课堂小测
1.A 2.C 3.A 4.B 5.C(共19张PPT)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及文言文阅读对应九上第三单元内容]
14.1 怎样认识电阻
素养培优
基础过关
能力提升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第1课时 认识电阻
基础过关
知识点 电阻的定义和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  )
A.欧姆(Ω) B.安培(A)
C.伏特(V) D.瓦特(W)
2.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绝缘体有电阻,导体没有电阻
B.导体的电阻越大,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
C.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导体的电阻就一定越大
D.当导体没有接入电路时,导体的电阻为零
A
B
3.请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6 MΩ=___________Ω=___________kΩ;
(2)600 Ω=___________MΩ=___________kΩ。
6×106
6×103
6×10-4
0.6
知识点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4.图1是某兴趣小组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电路,下表中给出了可供选择的电阻丝A、B、C、D。
导体编号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材料
A 0.6 0.4 镍铬合金
B 1.0 0.4 镍铬合金
C 0.6 0.6 镍铬合金
D 0.6 0.6 锰铜合金
(1)要探究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可选择电阻丝________和________(前两空均填编号)进行实验,此处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
导体编号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材料
A 0.6 0.4 镍铬合金
B 1.0 0.4 镍铬合金
C 0.6 0.6 镍铬合金
D 0.6 0.6 锰铜合金
A
C
控制变量法
(2)小李同学先将电阻丝C接入M、N之间,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再将电阻丝C对折后接入M、N之间,发现电流表的示数变大。他由此得出结论:导体的长度越小,电阻越小。请你判断这种做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导体编号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材料
A 0.6 0.4 镍铬合金
B 1.0 0.4 镍铬合金
C 0.6 0.6 镍铬合金
D 0.6 0.6 锰铜合金
不正确
没有控制横截面积
相等
(3)小新依次把编号为C、D的电阻丝接入M、N之间,发现接入电阻丝C时的电流表示数比接入电阻丝D时的小,说明电阻丝C的电阻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电阻丝D的电阻。由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体编号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材料
A 0.6 0.4 镍铬合金
B 1.0 0.4 镍铬合金
C 0.6 0.6 镍铬合金
D 0.6 0.6 锰铜合金
大于
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或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等的镍铬合金和锰铜合金,锰铜合金的电阻小)
5.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用酒精灯对电阻丝加热,灯泡的亮度明显变暗,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变__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了电阻丝的电阻跟__________有关,加热后其阻值变__________。
图2

温度

知识点 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6.2023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上,某电视台再次对非标电线因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曝光。所谓的非标电线就是低于国家标准的电线,即电线的粗细比国家标准要求的合格电线都要细一些。若用非标电线替代相同长度的合格电线,则电线的电阻(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A
7.如图3,将一根铅笔芯通过两个夹子接入电路中,当只把右端夹子向左移时,观察到小灯泡变亮。这一现象表明铅笔芯的电阻与其(  )
A.材料有关
B.长度有关
C.温度有关
D.横截面积有关
图3
B
能力提升
8.在不计温度对电阻影响的情况下,比较两段铜导线的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较长的铜导线电阻一定大
B.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大的电阻就大
C.两段铜导线的电阻一定相同
D.横截面积相同时,长的铜导线电阻大
D
9.如图4所示,AB、CD是横截面积相同的两条镍铬合金线,AB的长度小于CD的。将它们分别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则接AB时电流表的示数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接CD时电流表的示数。该实验是为了探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________的关系。
图4
大于
长度
10.如图5所示,甲、乙两铜棒的长度相同,但乙的横截面积大,把它们并联在同一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电阻小于乙的电阻
B.甲的电阻大于乙的电阻
C.乙两端的电压大
D.甲两端的电压大
图5
B
素养培优
1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填空。
如图6所示,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笔芯软硬程度不同的铅笔其用途不同,例如绘画用6B软铅笔,写字用软硬适中的HB铅笔、制图用6H硬铅笔。小华同学猜
想铅笔芯的电阻大小可能
与其软硬程度有关。他选
择干电池、软硬程度不同
的铅笔芯(横截面积和长度均相同)、小灯泡、开关、导线进行探究。
(1)图7-乙中铅笔芯的硬度比图7-甲中的大,开关闭合后,小华根据________________可以粗略判断它们的电阻大小,最终确定图7-乙中铅笔芯的电阻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实验表明铅笔芯的电阻与其软硬程度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若两种铅笔芯的电阻相差不大,则我们在电路中还需要串联__________才能更加准确地得出结论。
小灯泡的亮度

有关
电流表
参考答案:
1.A 2.B 3.(1)6×106 6×103 (2)6×10-4 0.6
4.(1)A C 控制变量法
(2)不正确 没有控制横截面积相等
(3)大于 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或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等的镍铬合金和锰铜合金,锰铜合金的电阻小)
5.小 温度 大 6.A 7.B 8.D
9.大于 长度 10.B
11.(1)小灯泡的亮度 大 (2)有关 电流表(共31张PPT)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及文言文阅读对应九上第三单元内容]
要点梳理
课堂小测
典例精练
第2课时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要点梳理
1.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规律
电路图 电流规律 电压规律 电阻规律
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①__________,关系式:②______________ 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③____, 关系式:④_____________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的电阻之⑤________,关系式:⑥______________
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⑦________,关系式:⑧__________ 并联电路中电源电压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⑨__________,关系式:⑩_______________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用电器的电阻的倒数之和,关系式:
________________
相等
I=I1=I2

U=U1+U2

R总=R1+R2

I=I1+I2
相等
U=U1=U2
注:(1)串联电路的电阻规律推导:将U=IR代入U=U1+U2得到________________,根据电流相等,化简得出电阻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2)并联电路的电阻规律推导:将________代入I=I1+I2得到________________,根据电压相等,化简得出电阻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IR总=I1R1+I2R2
R总=R1+R2
2.两个导体串联后总电阻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中任何一个电阻,是因为导体串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________;两个导体并联后总阻值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中任何一个电阻,是因为导体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____________。
大于
长度
小于
横截面积
典例精练
知识点 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
例1 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2 V,电压表V2的示数为6 V,电阻R1的阻值为4 Ω。求:
(1)R2两端的电压;
(2)通过R2的电流;
(3)R2的阻值;
(4)电路的总阻值。
图1
(4)电路的总阻值:R=R1+R2=4 Ω+8 Ω=12 Ω
答:(1)R2两端的电压为4 V;
(2)通过R2的电流为0.5 A;
(3)R2的阻值为8 Ω;
(4)电路的总阻值为12 Ω。
在分析串、并联电路问题时,首先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再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规律,结合欧姆定律及其推导公式进行分析计算,这里务必要注意同一性和同时性。
变式 1.如图2所示,
电源电压保持恒定,闭合开关S,当滑片P移动到最左端A处时,电压表示数为6 V,电流表示数为0.6 A;当滑片P移动到最右端B处时,电压表示数为2 V。求:(1)定值电阻R的阻值;(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解:(1)由题图知,当滑片P在A端时,只有R连入电路,电压表测R两端电压,即电源电压,所以电源的电压U=6 V;滑片P在A端时,电压表示数为6 V,电流表示数为0.6 A,由欧姆定律可得R的阻值:
变式 2.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A的示数________,电压表V1的示数________,电压表V2的示数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3
变小
变小
变大
知识点 欧姆定律在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例2 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6 V,电阻R1的阻值为
20 Ω。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2的示数为0.9 A。求:
(1)电流表A1的示数;(2)电阻R2的阻值;
(3)电路的总阻值(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图4
图4
变式 3.如图5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20 Ω。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电流表的示数是0.3 A;若再闭合开关S1,发现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2 A,此时通过R2的电流为________A,电源电压为________V,电阻R2的阻值为________Ω。
图5
0.2
6
30
变式 4.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的示数不变
C.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D.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C
知识点 串、并联电路中的比例问题
例3 如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闭合时,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之比为1∶5,则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I1∶I2=________,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________,R1、R2的阻值之比R1∶R2=________。
图7
1∶1
4∶1
4∶1
变式 5.如图8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电流表A1、A2的示数之比为2∶1,则R1、R2的电阻之比R1∶R2=________,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________,电流表A1、A3的示数之比为________。
图8
1∶2
1∶1
2∶3
知识点 串、并联电路中的图像问题
例4 图9是定值电阻R1、R2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R1________R2。(选填“>”“<”或“=”)如果将R1、R2串联在电路中,当通过R1的电流为0.2 A时,R1、R2两端的总电压为________V;如果将R1、R2并联在电路中,当通过R1的电流为0.4 A时,通过R2的电流为________A。
图9

6
0.2
课堂小测
知识点1
1.如图10所示,电源电压U=6 V,电阻R1=3 Ω,R2=7 Ω。当开关S闭合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________Ω,电路中的电流为________A,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V。
图10
10
0.6
1.8
知识点2
2.如图1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为6 V且恒定不变,定值电阻R1=10 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20 Ω。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观察到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 A,则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________A,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________Ω。

图11
0.6
15
知识点3
3.图12中,两电流表A1与A2的示数之比为5∶3,则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I1∶I2=________,两电阻的阻值之比R1∶R2=________。
图12
2∶3
3∶2
知识点4
4.如图13-甲是电阻A和B的I-U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3
A.当电阻A两端的电压为2 V时,RA=0.4 Ω
B.电阻B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成正比
C.如图13-乙所示,当开关闭合,电路中的电流为0.2 A时,RA<RB
D.如图13-丙所示,当开关闭合,电源电压为2.5 V时,干路电流为0.5 A
C
参考答案:
要点梳理
1.①相等 ②I=I1=I2 ③和 ④U=U1+U2 ⑤和
⑥R总=R1+R2 ⑦和 ⑧I=I1+I2 ⑨相等
2.大于 长度 小于 横截面积
典例精练
例1 解:(1)由题可得:R1两端的电压U1=2 V,电源电压:
U=6 V
R2两端的电压:U2=U-U1=6 V-2 V=4 V
(4)电路的总阻值:R=R1+R2=4 Ω+8 Ω=12 Ω
答:(1)R2两端的电压为4 V;
(2)通过R2的电流为0.5 A;
(3)R2的阻值为8 Ω;
(4)电路的总阻值为12 Ω。
变式1.解:(1)由题图知,当滑片P在A端时,只有R连入电路,电压表测R两端电压,即电源电压,所以电源的电压U=6 V;滑片P在A端时,电压表示数为6 V,电流表示数为0.6 A,由欧姆定律可得R的阻值:
(2)由题图知,当滑片P在B端时,R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可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滑=U-UR=6 V-2 V=4 V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答:(1)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10 Ω;
(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 Ω。
变式2.变小 变小 变大
例2 解:(1)通过R1的电流:
答:(1)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 A;
(2)电阻R2的阻值为10 Ω;
(3)电路的总阻值约为6.7 Ω。
变式3.0.2 6 30
变式4.C
例3 1∶1 4∶1 4∶1
变式5.1∶2 1∶1 2∶3
例4 < 6 0.2
课堂小测
1.10 0.6 1.8 2.0.6 15
3.2∶3 3∶2 4.C(共7张PPT)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及文言文阅读对应九上第三单元内容]
微专题16 滑动变阻器类动态电路的图像问题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1.如图1-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在滑片P由b端移动到a端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I与电压表的示数U的关系图像如图1-乙所示。则电源电压是________V,R的阻值是________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________Ω。
图1
9
30
60
2.如图2-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两个电压表的示数随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2-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像可知,图线______(选填“a”或“b”)描述的是电压表V1的示数随电流变化的情况。
(2)电源电压为________V,定值电
阻R1的阻值为________Ω,滑动变阻器
R2的最大阻值为________Ω。
图2
a
6
20
40
3.如图3-甲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左端移至最右端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U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2的关系图像如图3-乙所示。则
(1)电源电压为________V,定
值电阻R1的阻值为________Ω。
(2)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中
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________V,
电流表的示数是________A。
图3
6
10
3
0.3
4.如图4-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一定,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10 Ω。闭合开关S,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最左端移至最右端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I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的关系图像如图4-乙所示。则
(1)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_____Ω,
电源电压为________V。
(2)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时,滑
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________Ω。
图4
20
3
5
5.如图5-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在滑片P从b端移动到a端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U与电流表的示数I的关系图像如图5-乙所示。则
(1)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________Ω。
(2)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________Ω,电源电压为________V。
图5
20
10
6
参考答案:
1.9 30 60
2.(1)a (2)6 20 40
3.(1)6 10 (2)3 0.3
4.(1)20 3 (2)5
5.(1)20 (2)10 6(共21张PPT)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及文言文阅读对应九上第三单元内容]
类型1
类型2
微专题18 电路安全问题及生活中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类型1 电路安全问题
1.现有两个定值电阻,分别标有“20 Ω 1 A”和“10 Ω 1.5 A”字样。若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________A,电源电压最大为________V;若把它们并联在电路中,则电源电压最大为_______V,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________A。
2.两个定值电阻分别标有“3 V 0.3 A”和“8 V 0.4 A”字样。在保证电路元件安全的前提下,若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电源电压最大为______V;若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______A。
1
30
15
2.25
9
0.45
3.在图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6 V,定值电阻R1=10 Ω,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 Ω 2 A”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3 A。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保证电路安全工作的前提下,R2的阻值变化范围是________Ω。
图1
3~20
4.如图2-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4.5 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
5 Ω,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为“40 Ω 1 A”,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
(1)由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和电流表的量程可知,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______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________,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__________Ω。
图2
0.6

2.5~40
(2)如图2-乙所示,将电压表0~3 V的量程接到滑动变阻器两端,要使两电表都不被烧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的变化范围是________V,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________Ω。
图2
1.5~3
2.5~10
5.如图3所示,电源电压恒为4.5 V,电压表量程为0~3 V,电流表量程为0~0.6 A,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 Ω 1 A”,小灯泡L标有“2.5 V 0.5 A”字样(假设灯丝电阻不变)。在保证各元件安全的情况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______A,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________Ω,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__________V。
图3
0.5
4~20
0.9~2.5
类型2 生活中欧姆定律的应用
6.如图4-甲、乙所示,是利用热敏电阻来测量温度的电路图,电源电压均为20 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30 Ω。当图4-甲中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时,热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______V。图4-乙中电压表的量程为0~15 V,热敏电阻R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4-丙所示,则此电路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为______℃。
图4
11
92
7.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小玲设计了一个电子身高测量仪,如图5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6 V,定值电阻R0为20 Ω,电压表的示数U与身高h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图5
身高h/cm 160 165 170 175 180
电压表示 数U/V 0 2 3 3.6 4
(1)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是________A。
(2)身高180 cm的同学站立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________Ω。
(3)当电压表示数为1 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________Ω。
身高h/cm 160 165 170 175 180
电压表示 数U/V 0 2 3 3.6 4
图5
0.3
40
4
8.体重超标已影响了部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动态监测学生的体重情况,班级科技创新小组设计了一台由电流表改装而成的简易体重计,其电路如图6-甲所示。已知电源电压恒定,定值电阻R0=5 Ω,R为压敏电阻,其阻值与所受到的压力的关系如图6-乙所示,电流表量程为0~0.6 A,踏板重力不计。闭合开
关S,当体重计空载时,电路中的电流
为0.12 A,则 (1)电源电压为多大?
(2)当体重计的示数为600 N时,R0两
端的电压为多大?
(3)此体重计所能测量的最大体重为多少?
图6
9.图7-甲为某型号超声波加湿器,图7-乙是加湿器中环境湿度监测的简化电路图。电源电压恒定,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电压表的量程为0~15 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20 Ω。R为湿敏电阻,其阻值随环境湿度RH变化的图像如图7-丙所示。某次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电压表的示数为12 V。则 (1)此时环境湿度RH是多少?
(2)当环境湿度为60%时,
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
(3)在电路安全工作的前
提下,该电路能测量的最大湿度是多少?
图7
参考答案:
1.1 30 15 2.25 2.9 0.45 3.3~20
4.(1)0.6 小 2.5~40 (2)1.5~3 2.5~10
5.0.5 4~20 0.9~2.5 6.11 92
7.(1)0.3 (2)40 (3)4
8.解:(1)由题图甲可知,闭合开关S,定值电阻R0与压敏电阻R串联
由题图乙可知,当体重计空载时,R=45 Ω,I=0.12 A,则电源电压:
U=I(R+R0)=0.12 A×(45 Ω+5 Ω)=6 V
答:(1)电源电压为6 V;
(2)当体重计的示数为600 N时,R0两端的电压为1.5 V;
(3)此体重计所能测量的最大体重为1 200 N。(共20张PPT)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及文言文阅读对应九上第三单元内容]
类型3
类型1
类型2
微专题15 动态电路的计算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类型1 多开关类
1.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R1的阻值为100 Ω,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2.2 A,将开关S2断开后,电流表的示数变为2 A。则R2的阻值是(  )
图1
A.5 Ω B.10 Ω C.15 Ω D.20 Ω
B
2.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 Ω。闭合
开关S1、S2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 V;断开开关S2后,电压表的示数为
2 V,则电源电压和电阻R2的阻值分别是(  )
A.8 V、10 Ω
B.6 V、20 Ω
C.8 V、20 Ω
D.6 V、10 Ω
图2
B
3.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R1的阻值为30 Ω,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则电源电压为________V;同时闭合开关S1、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9 A,则此时通过R2的电流为__________A,R2的阻值为________Ω。
图3
9
0.6
15
4.(2023安徽)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0=12 Ω,闭合开关S1,将单刀双掷开关S2掷于a端,电压表示数为2.5 V;将开关S2切换到b端,电压表示数为1.5 V,则电阻Rx的阻值为________Ω。
图4
8
5.如图5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10 Ω、R2=30 Ω。只闭合开关S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则电源电压为________V;当断开开关S,同时闭合开关S1、S2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A。
图5
12
1.6
类型2 滑动变阻器类
6.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10 Ω,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20 Ω。闭合开关S,当滑片P移到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 A;当滑片P移到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A,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V。
图6
0.2
2
7.如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9 V,R2的阻值为3 Ω,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6 Ω。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在最右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V,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A;当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在最左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V,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A。
图7
3
1
9
1
8.如图8所示,电源电压为6 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1 上标有“50 Ω 2 A”的字样。现将滑片P移到最左端保持不动,则
(1)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大?
(2)在闭合开关S1的基础上再闭合开关S2,发现
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2 A,电阻R2的阻值为多大?
(3)同时闭合开关S1、S2后,电路的总电阻为多大?
图8
类型3 生活应用类
9.(2023山西)小伟给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蔬菜大棚设计了一个测量空气湿度的电路图,如图9-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 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20 Ω,湿敏电阻R的阻值随空气湿度RH的
变化关系如图9-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9
A.空气湿度越大,湿敏电阻R的阻值越大
B.空气湿度越大,电压表示数越小
C.当空气湿度为40%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6 V
D.当电路中电流为0.15 A时,空气湿度为50%
D
10.如图10-甲是一个检测空气质量指数的电路,其中R为气敏电阻,其电阻与空气质量指数的关系如图10-乙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
6 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10 Ω。当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的示数为2 V时,则
(1)通过电阻R0的电流为多大?
(2)此时的空气质量指数为多大?
图10
参考答案:(共25张PPT)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及文言文阅读对应九上第三单元内容]
重点实验精练
思维导图
易错精练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章末小结
思维导图
阻碍
103
106
长度
横截面积
温度
长度
一上一下
控制变量法
正比
反比


U=IR

无关
R1+R2
R1∶R2
R2∶R1
易错精练
易错点 对欧姆定律公式及其变形式的理解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C
易错点 动态电路分析
2.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处于闭合状态。当开关S1由断开到闭合时,电路的总电阻________,电流表的示数________,电压表的示数________,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1
变小
变大
变大
不变
3.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1、S2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逐渐向右移动的过程中,若电流表A和A1的示数分别用I和I1表示,电压表V的示数用U表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2
B
1.分析动态串联电路:总电阻的变化→电流的变化→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阻值变化的那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的变化。
2.分析动态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不变→阻值不变的支路的电流不变→阻值变化的支路的电阻及电流的变化→干路电流的变化。
易错点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分配规律
4.如图3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若在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压表,闭合开关S1、S2,测得U甲∶U乙=4∶3;则R1∶R2=________;若只断开开关S2,拆去电压表,并在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流表,则此时I甲:I乙=________。
图3
4∶3
4∶3
5.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6 Ω。当开关S1闭合、S2和S3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 A,则电源电压是________V;当开关S3闭合、S1和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R2的阻值是________Ω;当开关S1和S2都闭合、S3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是________A。
图4
6
24
1.25
易错点 图像分析
6.图5是电阻甲和乙的U-I图像,则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定值电阻。把电阻甲、乙串联接在电源电压为________V的电路中时,它们的电阻相同;把它们并联接在另一电路中,干路电流为0.6 A,则电源电压为________V。
图5

5
1
7.如图6-甲的电路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I随电压表示数U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6-乙所示,则R2的最大阻值为________Ω,R1的阻值为________Ω,电源电压为________V。
图6
10
5
3
易错点 电路安全问题
8.如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4.5 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定值电阻的阻值为5 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 Ω。闭合开关S,在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片P向左移时,电流表示数变小
B.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C.滑动变阻器允许的调节范围是2.5~50 Ω
D.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0.3~0.6 A
图7
D
9.如图8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 V,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 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20 Ω,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为保证两表的安全,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___。
图8
保证电路安全时,要同时考虑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电路中各元件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及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10~20 Ω
重点实验精练
实验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0.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9-甲所示的电路图,已知电源电压恒为6 V,实验用到的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 Ω、10 Ω、15 Ω、20 Ω和25 Ω。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图9
①请根据图9-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9-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补充完整(电压表选小量程,导线不允许交叉)。
图9
②在连接实验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
如图1所示
图1
断开
③实验过程中,小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 V,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接着,他向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为2 V,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继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 V,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小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相同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___比。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1 1.0 0.1
2 2.0 0.2
3 3.0 0.3
B
电阻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①小明在实验中多次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如图9-丙所示;
②小明用5 Ω的定值电阻完成实验后,断开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然后将10 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③为了完成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不小于________Ω的滑动变阻器。
2.5
35
实验 伏安法测电阻
11.小明在“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实验中,所连接的实物电路如图10-甲所示,其中电源电压为6 V,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 V。
图10
(1)某同学发现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接错的那根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它改接到正确的位置上。(导线不得交叉)
如图2所示
图2
(2)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能太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灯泡被烧坏(保护电路)
(3)小明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0-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_V;要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应将滑片P向__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
图10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I-U图像如图10-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__________Ω。
2.2
A
10
(5)该实验中,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计算小灯泡的电阻平均值,来减小误差。使用上述器材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该实验中使用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____________(选填“10 Ω 1 A”或“20 Ω 1 A”)。
不能
不能
化而变化
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
20Ω 1A
(7)小明将此电路的小灯泡换为阻值较大的电阻R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很小,测量结果不准确。老师告诉他:电压表相当于能显示自身两端电压的定值电阻,且阻值较大。于是他设计了如图10-丁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阻R的阻值,电源电压恒为3 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600 Ω。闭合开关S后,实验操作如下:
①开关S1接1时,记录电压表示数为2.5 V;
②开关S1接2时,记录电压表示数为1.8 V;
③则电阻R的阻值为__________Ω。
2 000
参考答案:
易错精练 1.C 2.变小 变大 变大 不变 3.B
4.4∶3 4∶3 5.6 24 1.25 6.甲 5 1
7.10 5 3 8.D 9.10~20 Ω
重点实验精练 10.(1)①如图1所示
②断开 ③B 电阻 正 (2)②2.5 ③35
11.(1)如图2所示
(2)防止灯泡被烧坏(保护电路) (3)2.2 A  (4)10
(5)不能 不能 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6)20Ω 1A (7)2 000
图1
图2(共20张PPT)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及文言文阅读对应九上第三单元内容]
要点梳理
课堂小测
实验突破
第1课时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4.2 探究欧姆定律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要点梳理
1.由于________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________作用,所以我们可以猜想:电流可能跟电压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
2.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可先控制________不变,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控制________不变,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这里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法。
电压
阻碍
电阻
电压
控制变量
实验突破
实验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例1 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所用器材有:两节新干电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定值电阻R和若干导线。
(1)图1-甲所示电路中,a为________表,b为________表。
(2)请根据图1-甲中的电路图将图1-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得交叉)
图1
电压
电流
如答图1所示
如答图1所示
(3)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其目的是防止电路中的_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除上述作用外,还起到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连接电路时,若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位置接反了,闭合开关后,________(选填“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指针可能有明显的偏转。
断开

电流过大
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
电压表
(5)上表是小明完成的实验记录,其中的空缺部分应填写____________。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1-丙中制定标度,并绘制出图像。分析实验数据或图像,可初步得出结论:________一定时,通过导体的________与导体两端的________成________。
实验次数 1 2 3 4
1.0 1.5 2.0 2.5
电流I/A 0.10 0.15 0.20 0.24
电压U/V
图1
如答图2所示
答图2
电阻
电流
电压
正比
 叙述结论时要注意控制变量,结论模板:被控制的变量一定时,因变量与自变量成正(反)比。
实验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例2 小刚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所用器材有:两节新干电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5 Ω、10 Ω、15 Ω、20 Ω、25 Ω)和若干导线。小刚利用上述器材连成了图2所示的电路。
图2
(1)要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控制________不变,实验中是通过____________(填器材)进行控制的;要研究电流随电阻如何变化,还需改变电阻的阻值,该实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电阻的阻值的。
(2)小刚先将5 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发现:电流表始终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滑动变阻器断路    
B.定值电阻R短路    
C.定值电阻R断路
图2
电压
滑动变阻器
更换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
C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 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4)(可依据实际操作分析)接着,他断开开关,将5 Ω的定值电阻换成10 Ω的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大于2 V。为了完成该实验,他应该向________(选填“A”或“B”)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读出________表的示数,记录到表格中。
图2
B
电压表的示数为2 V
电流
(5)小刚分析右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请对上述探究步骤和结论提出一条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阻R/Ω 5 10
电流I/A 0.4 0.2
换用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重复实验
课堂小测
实验1
1.如图3所示,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需要控制导体的电阻一定
B.滑动变阻器可以起到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作用
C.实验结论是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D.多次实验是为了得到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定量关系
C
实验2
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过程中,需要改变定值电阻,观察电流的变化。为了科学地得出实验结论,当每次更换电阻后,都要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此时眼睛应注意观察(  )
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B.电压表的示数
C.电流表的示数
D.电源
B
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
(1)请在图4-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左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导线不得交叉),并在图4-乙的虚线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图4
如答图3所示
答图3
(2)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将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得到了图4-丙所示图像。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
保护电路
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参考答案:
要点梳理
1.电压 阻碍 2.电阻 电压 控制变量
实验突破
例1 (1)电压 电流
(2)如图1所示
图1
(3)断开 左 电流过大 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
(4)电压表
(5)电压U/V 如图2所示 电阻 电流 电压 正比
图2
例2 (1)电压 滑动变阻器 更换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
(2)C (4)B 电压表的示数为2 V 电流
(5)换用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重复实验
课堂小测
1.C 2.B
3.(1)如图3所示
图3
(2)保护电路 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3)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共21张PPT)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及文言文阅读对应九上第三单元内容]
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
基础过关
能力提升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第1课时 利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
基础过关
知识点 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
1.如图1所示,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接在电路中,比较这两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们的电流大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UAB>UBC,IAB<IBC
B.UAB>UBC,IAB=IBC
C.UAB<UBC,IAB=IBC
D.UAB<UBC,IAB<IBC
图1
B
2.有一个灯泡,正常发光时其两端的电压为8 V,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5 A。小明将这个灯泡接在电源电压为12 V的电路中,为了使该灯泡正常发光,小明还需要在电路中串联一个阻值为________Ω的电阻。
8
3.在如图2-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6 V,电阻R1的阻值为10 Ω。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如图2-乙所示。求:(1)通过电阻R1的电流;(2)电阻R2的阻值;(3)电路的总电阻。
图2
知识点 欧姆定律在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4.一个阻值为10 Ω的电阻R1接在一个电源上,通过它的电流是
0.5 A,则电源电压是________V。如果将电阻R1和另一个阻值为5 Ω的电阻R2并联接在该电源上,则干路电流是________A。
5
1.5
5.如图3所示,电阻R1的阻值为40 Ω,电阻R2的阻值为10 Ω。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求:(1)电源电压;(2)通过电阻R1的电流;(3)电路的总电阻。
图3
知识点 串、并联电路中的比例问题
6.已知电阻R1=10 Ω,电阻R2=30 Ω,将它们接在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及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分别是(  )
A.I1∶I2=3∶1,U1∶U2=1∶1
B.I1∶I2=1∶3,U1∶U2=1∶1
C.I1∶I2=1∶1,U1∶U2=1∶3
D.I1∶I2=1∶1,U1∶U2=3∶1
图4
A
7.在如图5所示的电路中,已知两电阻的阻值之比R1∶R2=2∶3,电源电压为10 V。闭合开关S,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之比I1∶I2=________,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________,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V。
图5
1∶1
2∶3
4
知识点 串、并联电路中的图像问题
8.如图6所示是电阻R和灯泡L的I-U图像,若将电阻R和灯泡L并联接在电压为6 V的电源上,此时通过灯L的电流为________A,干路电流为________A;若电阻R和灯泡L串联接在9 V的电源上时,此时灯泡L的电阻为________Ω。
图6
0.8
1.4
5
9.在图7-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12 V,滑动变阻器R2的规格为“100 Ω 0.5 A”。图7-乙为电阻R1的I-U图像,R1的阻值为________Ω。闭合开关S,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2 A时,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________Ω。
图7
20
40
能力提升
10.如图8-甲,当开关S从2转到1时,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对应的示数,在如图8-乙所示的U-I 坐标中描绘了相对应的坐标点。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8 V
B.电阻R1的阻值为20 Ω
C.电阻R2的阻值为10 Ω
D.开关S接2时通过电阻R2的电流为0.2 A
图8
D
11.在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灯泡L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 V(假设灯泡L的电阻不变),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向右移动,则电流表的示数________,灯泡L的亮度________,电压表的示数________(以上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某时刻电压表的示数为2.2 V,要使灯
泡L正常发光,应将滑片向________(选填“左”或
“右”)端移动。
图9
变小
变小
变小

12.(2023临沂)图10-甲所示电路的电源电压为3 V,闭合开关后,两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均如图10-乙所示,则电路的总电阻为________Ω;断开开关S后,电阻R2的阻值为________Ω。
图10
2
2.5
13.(2023眉山)如图1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已知R1∶R2=2∶3。当开关S闭合时,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____,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之比为________。
图11
1∶1
5∶2
参考答案:
6.A 
7.1∶1 2∶3 4 8.0.8 1.4 5
9.20 40
10.D 
11.变小 变小 变小 左
12.2 2.5
13.1∶1 5∶2(共19张PPT)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及文言文阅读对应九上第三单元内容]
14.2 探究欧姆定律
基础过关
能力提升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第2课时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基础过关
实验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当电阻一定时,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通过电阻的电流随电阻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的是(  )
A
2.如图1所示,保证AB间的电阻R1=5 Ω不变,闭合开关,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3 V、6 V、12 V,这是为了探究(  )
A.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
B.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阻值的关系
C.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阻值的关系
D.导体的阻值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关系
图1
A
3.小明在做“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
(1)为完成实验,小明先后设计了两个实验电路图,分别如图2所示。
①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__________不变。
②将图2-甲电路改进为图2-乙电路,是因为增加滑动变阻器既能_____________,又能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__________(选填“改变”或“保持不变”)。
图2
电阻
保护电路
改变
(2)小明采用了图乙所示的电路,其中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5 Ω,电源电压恒为3 V。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__(选填“0~3 V”或“0~15 V”)的量程。
(3)上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表格,请将表格中横线上缺失的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次数 1 2 3 4
__________ 1.0 1.2 2.0 2.5
__________
图2
0~3 V
电压/V
电流/A
图3
(4)实验结束后,小明又分别用10 Ω、15 Ω的电阻替换定值电阻R,重复实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I-U图像如图3,分析图像,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5) 经小组讨论后,大家认为增加几节新干电池,使用图2-乙所示的电路也能完成实验,请简述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依次增加新干电池的节数,测出不同电压下通过电阻的电流
实验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4.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电压恒为3 V的电源,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40 Ω 1 A”,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 Ω、10 Ω、25 Ω。
(1)将图4-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导线不得交叉)
图4
如图1所示
图1
(2)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时发现,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请你判断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定值电阻”或“滑动变阻器”)断路。
图4
滑动变阻器
(3)排除故障后,将5 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直到电压表的示数如图4-乙所示,记为________V,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接着断开开关,用10 Ω的电阻替换5 Ω的电阻,为保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应向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滑片P。
图4
2.5
A
(4)通过实验得到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4-丙所示。由此可知,当________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电阻成________比。
(5)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此实验相同的是______。(填字母)
A.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B.测量盐水的密度
图4
电压

A
能力提升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使滑片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2)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________。
5.(2023宜昌)如图5-甲为小俊和小红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连接的部分实物图。
图5
如图2所示
图2
R断路
(3)排除故障后,测量出的数据如下表,请在图5-乙的坐标纸中描点画出I-U图像。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压U/V 0.4 0.8 1.2 1.6 2.0 2.4
电流I/A 0.08 0.16 0.30 0.32 0.40 0.48
图5
图3
如图3所示
(4)小俊和小红分析图像后得出了结论,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小俊提出用刚才的实验器材增加实验次数,小红提出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重复前面的实验。你觉得科学合理的是________(选填“小俊”或“小红”)的方案。
小红
(5)他们发现另外一组的同学画出的图像(如图5-丙)所反映出的规律与自己的不同。请你分析该小组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
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
参考答案:
1.A 2.A
3.(1)①电阻 ②保护电路 改变
(2)0~3 V
(3)电压/V 电流/A 
(4)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5)依次增加新干电池的节数,测出不同电压下通过电阻的电流
4.(1)如图1所示 (2)滑动变阻器  (3)2.5 A  (4)电压 反 (5)A
5.(1)如图2所示 (2)R断路  (3)如图3所示
(4)小红 (5)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
图1
图2
图3(共13张PPT)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及文言文阅读对应九上第三单元内容]
微专题19 探究欧姆定律实验中的相关计算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1.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电路图如图1-甲所示,多次更换电阻R,并记录对应的电流表示数,得到了图1-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每次更换电阻R后,闭合开关S,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V;当
电阻R更换为10 Ω的电阻后,调节滑片P
使电压表示数不变,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_________A。
图1
电阻R两端的电压
2.5
0.25
2.小明在利用图2所示的电路做“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实验器材:电压恒为6 V的电源、规格为“20 Ω 1 A”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定值电阻五个(5 Ω、10 Ω、15 Ω、20 Ω、25 Ω),导线若干。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U/V 1.0 1.5 2.0 2.5 3.0
电流I/A 0.2 0.3 0.4 0.5 0.6
(1)小明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上表所示。他使用的定值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Ω。老师看后说其中的一组数据是编造的。你认为是第______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U/V 1.0 1.5 2.0 2.5 3.0
电流I/A 0.2 0.3 0.4 0.5 0.6
5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可能为1 V
1
(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
①小明先将5 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 V,读出并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接着需要更换其他电阻再进行实验。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哪个阻值的电阻不能选择?________(填字母)。
A.10 Ω
B.15 Ω
C.20 Ω
D.25 Ω
D
②接着,小明用15 Ω的定值电阻继续实验,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电压表的示数接近6 V,电流表示数几乎为0。经检查线路接触良好,各电表完好,则电路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为了完成实验,小明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5 Ω和10 Ω的定值电阻串联代替15 Ω的定值电阻
定值电阻断路
③完成实验后,小明又设计了图3所示的电路,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他不断地改变定值电阻R的阻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析表中数据,他得到“电流与电阻不成反比关系”的结论。请你分析他的结论与欧姆定律不一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数 R/Ω I/A
1 5 0.6
2 10 0.4
3 15 0.3
没有控制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不变
3.某实验小组在进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连接的实物电路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为3 V。
(1)小明同学选用3个定值电阻(5 Ω、10 Ω、20 Ω)进行实验,他先将5 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 V,并记下电流表的示数;接着将5 Ω的定
值电阻更换成10 Ω的定值电阻,接下来应进
行的操作是向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
动滑片P,直至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V,并
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图4
A
2
(2)同组的小华同学选用4个定值电阻(15 Ω、20 Ω、25 Ω、30 Ω)进行实验,并将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设置为1.5 V。当他将阻值为25 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示数达到预设值,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大
B.电压表量程选小了
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
D.滑动变阻器烧坏了
图4
C
(3)小华实验中所用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20 Ω 1 A B.40 Ω 0.6 A
(4) 小华反思后提出:如果先把阻值为________Ω的电阻接入电路,然后根据电压表的示数确定定值电阻两端的预设电压,就可以避免后续实验中出现电压表示数无法达到预设电压的问题。
图4
A
30
4.小洁用如图5所示的电路图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表量程为0~0.6 A,电压表量程为0~3 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
“10 Ω 1 A”,电源电压为3 V且不变。
(1)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可靠,小洁在AB间多次更换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R,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
总保持2 V不变,读出电流表示数并记录,则AB
间允许接入的定值电阻R的最大阻值为________Ω。
图5
20
(2)小洁更换另一个最大阻值为20 Ω的滑动变阻器,所选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10 Ω、20 Ω、30 Ω,则他为了完成实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预设值至少为________V。
图5
1.8
参考答案:
1.电阻R两端的电压 2.5 0.25
2.(1)5 1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可能为1 V
(2)①D ②定值电阻断路 用5 Ω和10 Ω的定值电阻串联代替15 Ω的定值电阻
③没有控制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不变
3.(1)A 2 (2)C (3)A (4)30 4.(1)20 (2)1.8(共17张PPT)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及文言文阅读对应九上第三单元内容]
类型3
类型1
类型2
微专题17 特殊方法测电阻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类型1 伏阻法(缺电流表)
1.如图1所示,利用一个电压表和一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R0,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电源电压未知且恒定。请完成实验:
(1)闭合开关S,测出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U0;
(2)再闭合开关S1,测出电源电压U;
(3)则未知电阻Rx=________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的符号表示)。
图1
2.某实验小组在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时,发现电流表已损坏,于是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电源电压未知且恒定,电压表完好。请你帮助他们把以下实验步骤填写完整:
(1)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左端,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1;
图2
(2)保持开关S闭合,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2;
(3)则未知电阻Rx=____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的符号表示)。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右端
3.某小组在测量小灯泡L的电阻时,发现桌上没有电流表,却多了一个最大阻值为R0的滑动变阻器,他们设计了图3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L正常发光(此时小灯泡L两端的电压为UL)时的电阻RL。请补全实验步骤:
(1)闭合开关,先将滑动变阻器R0的滑片移到最左端,再调节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
图3
(2)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
(3)则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L=
___________(用U、UL和R0表示)。
UL
将滑动变阻器R0的滑片移到最
右端
4.物理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在没有电流表的情况下,利用电压表和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R0,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下列电路图中不能实现这一目的的是(  )
B
类型2 安阻法(缺电压表)
5.小龙同学利用图4所示的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定值电阻R0的阻值已知。
(1)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图4
①对照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1,记下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则电源电压U=________;
②断开开关S1,______________,记下电流表A2的示数为I2;
③断开所有开关,整理器材。
(2)未知电阻Rx=____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的符号表示)。
I1R0
闭合开关S2
6.小新同学设计了图5所示的电路来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定值电阻R0的阻值已知,电源电压未知且保持不变。请补全下列步骤:
(1)闭合开关S、S1,断开S2,电流表示数记为I1,则电源电压U=________;
(2)闭合开关S、S2,断开S1,电流表示数记为I2;
(3)则待测电阻Rx=____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的符号表示);
图5
I1R0
7.小兰同学设计了图6所示的电路来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1,电源电压未知且保持不变。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1)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右端,电流表的示数记为I1,则电源电压U=______________;
图6
(2)保持开关S闭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电流表的示数记为I2,则电源电压U=________;
(3)则未知电阻Rx=____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的符号表示)。
I1(Rx+R1)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到最左端
I2Rx
8.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若电压表损坏,利用其他的原有器材也能测出未知电阻Rx的阻值,实验电路如图7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0,电源电压未知且不变)。请将下列相关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为I1;
图7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为I2;
(3)写出待测电阻Rx的表达式:Rx=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的符号表示)。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到b端
9.电源电压未知,定值电阻R0和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均已知,则下列电路中不能测出未知电阻Rx的阻值的是(  )
C
*类型3 等效替代法
10.在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时,小明设计了图8-甲所示的电路,其中R′是电阻箱,R0是定值电阻。
(1)闭合开关S后,小明应该先把开关S1拨到触点________(选填“1”或“2”),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
图8
(2)再把开关S1拨到另一触点,______________,直到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读出此时电阻箱R′的示数(各旋钮的位置如图8-乙所示),则未知电阻Rx的阻值为________Ω。
1
调节电阻箱R′
U
16
11.小丽设计了图9-甲所示的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恒定)、滑动变阻器R(0~20 Ω)、电阻箱R0(0~9 999 Ω)、电流表、单刀双掷开关及若干导线。
(1)将开关S拨至触点“1”,电流表示数记为I;
图9
(2)再将开关S拨至触点“2”,______________,直到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此时电阻箱各旋钮的位置如图9-乙所示,则未知电阻Rx=________Ω。
调节电阻箱R0
I
108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