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枣儿寄深情——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枣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概括戏剧主要内容,理解矛盾冲突,提高学生对戏剧的鉴赏力。
2.揣摩台词和舞台说明,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思想情感。
3.结合时代背景,准确理解剧本的主题。
【教学重点】
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2.学习象征手法,准确理解剧本主题。
【教学难点】
理解剧本的主题。
【教法学法】
点拨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默读剧本,概括剧情。
请同学们速读这篇剧本,并概括主要内容。
剧情概括:农村的老人想念外出的儿子,男孩想念在城里有另一个家的父亲,这一老一小在果子成熟的枣树下,深情呼唤远方的亲人。
二、小小枣儿寄深情——分析枣儿在剧中的深意
活动一:老人眼中的枣儿
(一)与枣儿有关的人生经历
枣伴随老人的一生,特别是重要的三段人生经历,请同学们用四字词语加以概括,其中用到“枣”字。思考:对老人而言,枣儿意味着什么?
师生配合,概括为:儿时种枣——-落枣退敌——-舍命留枣。
老人的故事让我们又好笑又难过,我们感受到在那动荡的社会,老人贫穷的生活和坎坷的人生。
小结:枣儿救了老人的命,比命珍贵,是满心的感激和爱惜;枣儿是他逝去的亲人,睹物思人,寄托深切的愁思和怀念。
(二)与“枣儿”有关的往事
老人的儿子名叫“枣儿”,请同学们用四字词语加以概括与“枣儿”有关的往事,其中含有“枣”字。思考:对老人而言,枣儿意味着什么?
依次概括为:取名枣儿——举儿摘枣——枣树浇肥。
如此细小的举动却是老人对儿子的疼爱,俩人相依为命,言语中都是满满的温馨和喜悦。所以,老人每每看到枣,就会想起远出在外的儿子,美好的往事反而徒增老人此时内心的孤独寂寞。
(三)分角色演读剧本
每组自选一段情节,进行分角色演读。
小结:在老人眼里——--枣儿是他的命,是他妻子的命,是他儿子的命,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是他对儿子全部的思念全部的爱。
(当老人沉浸在往事中时,有一个男孩悄悄出现了,他也是冲着枣来的)
活动二:男孩眼中的枣儿
(一)揣摩语言——舞台说明
1.读读下面的语句,品析句子的深意。
屏显:(舞台说明)
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
只顾忙着枣儿往口袋里装。
男孩摸出枣儿,交给老人。
男孩吃一颗枣儿。
将口袋里的枣儿放入匾子里。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说偷藏一颗枣儿留给爹)。
老师示例朗读: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
示例品析:“男孩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中的“蹑手蹑脚”,形容男孩走路时脚步放得非常轻,也有十分小心偷偷摸摸的样子。男孩明知道枣儿是别人家的,未经他人允许不能拿,可是男孩依然忍不住要去捡,不是孩子嘴馋想吃,而是对父亲的思念,想用这甜甜的枣儿留住父亲。
男孩不爱吃枣儿,因为它没有巧克力好吃;男孩不好意思吃,因为是别人家的枣;他之所以偷枣,是为了留给他的爹,可是他爹已经是别人的爹了;他爹喜欢吃巧克力,唯一能和巧克力比的就是枣儿了;只要一颗枣,我们看见男孩的善良诚实懂事,宽容;因为爸爸不再回来了,小小枣儿便成了他感情的依托。
2.孩子认为爸爸喜欢巧克力,这里的巧克力又意味着什么?是与贫穷落后的农村不同的外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
(二)资料助读——写作背景
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中,许多农村青壮年离开故土,到城里打工,老人和孩子留守家园,老人留恋故乡,不愿到城里生活,孩子期盼父亲早日回到故乡,而到城里打工的青壮年却希望通过自己的打拼,过上富足安康的新生活。
在这一背景下,到城里生活的年轻人可能就会出现生存的困境。情感上的迷失,精神上的失落等状况,在农村留守家园的人可能在希望中充满迷茫,在期盼中浸透困惑和失落,家庭关系和责任义务必然会发生变化,亲情爱情在这样的社会变革时期受到严峻的考验。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剧情的开头和结尾都出现的一首童谣,也和枣儿有关。)
活动三:童谣中的枣儿
(一)学生齐读童谣,感受亲情。
思考:在童谣中枣儿又有怎样的深意?
小结:童谣中的枣儿,是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和谐美好,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是孩子一生始终温暖前行的童年。是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
(二)课中讲座——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个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主题具体可感,形象生动,使立意高远,含蓄深刻。赋予文章以深意,耐人寻味。
说说枣儿的象征义。
小结:枣儿象征着亲情。老人思念儿子,男孩想念父亲,枣儿凝聚着老人与男孩的情感困惑。
枣儿象征着故乡和亲人。老人对故土的挚爱;儿子久出未归,离开故土追寻心中的梦。
枣儿象征着传统生活,象征我们的精神家园。
三、让梦想照进现实
(一)说说这篇剧本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是渴望亲情和漠视亲情的矛盾冲突,是以老人和男孩为代表的农村留守者与外出打工者的矛盾冲突,是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冲突,是单一贫乏的农村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的矛盾冲突。
是一段时期社会的缩影,是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面对的现实: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情感、心态、思想观念、生存方式、精神归宿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戏剧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可以解决吗?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广大农民工回乡创业,多项助农计划得到落实,脱贫扶贫工作硕果累累,昔日贫困萧条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老人得以安享晚年,尽享枣儿的甜蜜。
亲情是世间最美的真情,传统文化应发扬和传承,随着社会进一步的发展,让更多人人生获得感和幸福感。
总结: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剧本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了“枣儿”以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使全剧具有了深厚的思想内蕴。
四、布置作业
尝试写一篇文学评论,300字左右。准备戏剧的排练。
【备教手记】
本课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戏剧单元中的第三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前两篇戏剧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具备了一些欣赏戏剧的能力。这出剧情节简单,两个人物形象也很鲜明,但是在理解剧本的深层意义上,学生需要教师引导,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戏剧的内涵,提高学生对文字的品悟能力和对戏剧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