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课题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型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4.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教学重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十分安静的句子所表达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语: 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的开始增加了篇章页。他可以更好地让我们了解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要求。看这是第一单元的篇章页:“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起航的地方”。本单元的课文将带领我们欣赏校园的美丽,感受成长的美好。其中有些词句写了我们从未见过的事物和景象,有些句子和平时说的不一样,让人觉得很有新鲜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些词句,读懂他们,并积累下来。另外还要在本单元的习作中体会其中的乐趣,让我们走进第一篇课文。 引入 齐读课题。 这所小学在哪里?(在大青树下) 师:小学在大青树下,没听说过,这可真新鲜。 再读课题,读出这所小学的特别。 整体感知 轻声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这所小学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预设: (1)学生特别:来自不同的民族,穿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2)铃声特别:我们的铃声是播放一段音乐,而这个学校却是敲铜钟的。 (3)小动物特别:小学里居然有小动物,而且它们还会听我们读书和同学们一起玩耍。 师:你们说的都不错,课文就是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和我们普通小学相比,它真是有着许多特别之处呢!通过后面的学习,相信你们还能发现它的其他特别之处哦!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指名读第一句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句话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预设1:这句话写了早晨,从不同地方走来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 师:说得真好!说清楚了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走来了谁。想一想,同样的意思平时我们会怎么说? 预设2:平时会说,什么时候,谁从哪里走来了。和课文说得不同。 师:没错,课文的表达和我们平时的表达不一样,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鲜感。 再读句子,找一找哪些地方给你带来了新鲜感? (1)不同民族: ①师:这些民族的名称是这位同学从未听过的,让他觉得很新鲜。这可不够,我们还要读懂他们的意思。资料袋中就有这些民族的图片,可以让我们了解他们的情况。 ②读准民族的名称。 师: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也有着不同的习俗。我们国家就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课文中的小学生就来自五个不同的民族。 板贴:不同民族 ③师:作者用上了“有……有……有……还有……”将这句话说清楚了。 不同地方: 板贴:不同地方 ①师:不同民族的学生从不同的地方走来,和我们上学的场景不一样。 ②理解词语:坪坝: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局部平地;绒球花:毛茸茸的,长得像小球的花。 ③师:课文是怎么来写这些学生从不同地方来到学校的?(从……从……从……)连续用了三个从把学生从不同的地方来到学校写清楚了,而且很有节奏感。 指名读,齐读句子。 过渡:第一句话主要写的是上学路上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所学校是如此特别,他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民族,再看看学生们来到学校又有哪些特别的地方,有没有让你觉得新鲜的地方? 板贴:上学路上 来到学校 学生交流“来到学校后”的与众不同处。 预设(1):服装不同: 板贴:绚丽多彩 师:和我们统一的校服不同,这里的学生穿着鲜艳的衣服。 结合插图、联系上文“穿戴不同”等词语理解词语:绚丽多彩: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 板贴:穿戴不同 预设(2):句式不同: 师:连用了三个“向”,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连用三个“向谁做什么”,让我们感受到了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时欢乐的景象。这样的句子读起来也很有节奏感。 过渡:第一自然段写了各个民族的小学生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景象,让我们一起来读好第一自然,特别要读好让你觉得新鲜的词句。 6.齐读第一自然段。 7.借助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的小学生在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后的特别之处。 四、写字 1.指导“绒、扮”。 2.生完成练习,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齐读第1自然段,特别读好让你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2、3自然段,想一想:写了这所学校那两个场景? 板贴:上课了 下课了 再读2、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两个场景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预设(1): 猴子会听读课文 板贴:(动物)好奇地听着 师:是什么吸引了猴子?(朗读课文的声音) 板贴: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朗读课文的声音还吸引了谁?(树枝、鸟儿、蝴蝶) 师:这所学校真是太特别了。当学生朗读课文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猴子好奇地听着,一切都是这样安静。课文为什么要写窗外的安静呢?(课文从树枝、鸟儿、蝴蝶几方面来写,写出了窗外十分安静,这样的写法很新鲜。) 预设(2): 下课时的活动不同 板贴: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师:跳孔雀舞和摔跤与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关。孔雀舞是模仿孔雀的动作和姿态的舞蹈,十分优美。这里的“摔跤”可不是打架,它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 师:还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板贴:(动物)看热闹 师:连动物也来看热闹,说明同学们在下课的时候玩的非常热闹,和小动物们相处的非常和谐。 3.齐读第2、3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同学们上课时非常认真,下课时尽情玩耍,不时还有动物们凑热闹,真是一派祥和景象。让我们一起拿起书读一读。 学习第4自然段 出示: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了解地理位置的特别。 师:边疆指的就是靠近国界的领土。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这所学校这样特别。 2.轻声读这一自然段,看看它还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借助插图认识凤尾竹和铜钟) 师:凤尾竹和铜钟这样的景物,体现了边疆学校的独特风貌。 结合插图,边读边想象画面。 四、课后练习 1.借助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这所边疆的小学是多么可爱,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我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语文练习部分》第一、三、四大题。
板书设计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路上 不同地方 不同民族 来到学校 穿戴不同 绚丽多彩 朗读课文 上课了 (动物)好奇地听着 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下课了 (动物)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