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细胞的生命历程——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 易混易错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细胞的生命历程——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 易混易错学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9-11 15:2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细胞的生命历程
——2025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易混易错专项复习
易混易错梳理
1.并非所有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细胞(如神经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进行减数分裂的性原细胞也没有细胞周期。
2.细胞板是真实结构,赤道板并非真实存在
(1)赤道板是细胞中与纺锤体的中轴垂直的一个平面,只表示一个位置,不是真实存在的,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2)细胞板是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通过高尔基体密集而形成的一种结构,它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该结构,它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细胞的标志。
3.在装片中不能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连续过程
根尖细胞在解离的同时已被杀死,细胞分裂停止,细胞固定在被杀死的瞬间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不再变化,故对于装片中的某一特定细胞来说,只能看到细胞周期的一个特定时期。
4.后期着丝点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
用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体的形成,无纺锤丝牵引着丝点,复制后的染色体着丝点照样分裂,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这就说明着丝点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所致。
5.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并非全相同
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但也有大小不同的如男性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
6.误以为二分裂就是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是指某些高等生物高度分化的成熟组织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如蛙的红细胞、某些植物的胚乳细胞等,这些细胞都有成形的细胞核,核膜、核仁都完备。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在整个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分裂指细菌的分裂方式。细菌没有核膜,在拟核中只有一个大型的环状然后随着细胞膜的延长,复制而成的两个DNA分子彼此分开;同时,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向内生长,形成隔膜,将细胞质分成两半,形成两个子细胞,这个过程就被称为细菌的二分裂。所以无丝分裂和二分裂是两种不同的细胞分裂方式
7.并非所有干细胞的分裂都要发生细胞分化
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部分细胞发生细胞分化,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细胞;还有一部分继续保持分裂能力,用细胞本身的自我更新,如造血干细胞分裂后,一部分细胞分化为具有各种功能的细胞,另一部分增殖为造血干细胞。
8.未脱离植物体的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达需要一定的条件,即离体、无菌、一定的营养物质、植物激素和一定的外界条件。未脱离植物体的细胞,其全能性受到抑制,不能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个体
9.细胞衰老的原因:
(1)自由基学说: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自由基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其活性下降,使细胞衰老。(2)端粒学说: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的DNA序列,称为端粒。每次细胞分裂后端粒就会缩短。
10.细胞凋亡的三种主要类型:①细胞的编程性死亡;②细胞的自然更新;③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11.细胞坏死:是细胞正常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细胞损伤死亡。是一种病理性现象。
易混易错通关
1.药物甲常用于肿瘤治疗,但对正常细胞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某小组利用试剂K(可将细胞阻滞在细胞周期某时期)研究了药物甲的毒性与细胞周期的关系,实验流程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注: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分裂准备期;M期:分裂期
A.试剂K可以将细胞阻滞在G1期
B.试剂K对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不可逆
C.药物甲主要作用于G2+M期,Ⅱ组的凋亡率应最低
D.在机体内,药物甲对浆细胞的毒性强于造血干细胞
2.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某同学制作的装片效果非常好,他将其中的某个视野放大拍照,发给5位同学观察细胞并计数,结果如下表(单位:个)。关于表中记录结果的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学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总计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甲 5 6 3 2 6 22
乙 5 6 3 3 5 22
丙 5 6 3 2 6 22
丁 7 6 3 2 5 23
戊 7 7 3 2 6 25
A.丙、丁计数的差异是由于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过程,某些细胞所处时期易混淆
B.五位同学记录的中期细胞数一致,原因是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易区分
C.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原因是取用的材料处于旺盛的分裂阶段
D.戊统计的细胞数量较多,可能是该同学的细胞计数规则与其他同学不同
3.科学家把细胞周期划分为G1期、S期(DNA合成期)、G2期和M期(分裂期)。如表为体外培养的某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长(单位:h)。氨基蝶呤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在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氨基蝶呤可使细胞处于同一时期(即细胞周期同步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细胞周期 G1 S G2 M
时长(h) 9 6 2.5 1.5
A.所有具备分裂能力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B.S期DNA复制后,染色体数目也随之加倍
C.加入氨基蝶呤后,M期细胞至少需要9h才能到达G1/S交界处
D.若加入秋水仙素也可以使细胞同步化,则其作用机理同氨基蝶呤相同
4.洋葱根尖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可以作为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发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量多
B.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中,细胞要进行染色体复制,复制后的染色体为32条
C.有丝分裂中期能观察到赤道板,染色体着丝粒在赤道板上排列整齐
D.该实验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同一个细胞从间期到末期一分为二的全过程
5.如图是某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按时期先后排序,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②⑤③
B.细胞①中染色体数目最清晰,最便于辨认
C.细胞③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其向内凹陷缢裂成两部分
D.该动物细胞的中心体在间期复制,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四个中心体
6.造血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高增殖能力和保持休眠状态的能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造血干细胞分化为不同种类细胞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选择性改变
B.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具有周期性,且绝大多数造血干细胞处于分裂期
C.休眠状态的造血干细胞内物质的合成与分解均处于停止状态
D.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不同细胞内,细胞器的功能一般不发生改变
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衰老是生命的基本现象。“黑发”与酪氨酸酶有关,酪氨酸酶催化产生的黑色素传递给毛发的角质细胞,使毛发着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的衰老造成了个体的衰老
B.人体衰老的红细胞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
C.人随年龄的增长可能因缺乏酪氨酸酶导致头发变白
D.人体细胞中线粒体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变小,呼吸速率变慢
8.细胞坏死性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细胞坏死性凋亡与细胞凋亡的联系与差异如表所示。已知细胞内容物外泄会加重局部炎症反应,一方面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另一方面则可能造成严重的机体损伤。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细胞死亡方式 形态特征 发生原因
细胞凋亡 细胞质膜完整,内容物不外泄 细胞自然更新、病原体感染
细胞坏死性凋亡 细胞质膜被破坏,内容物外泄 病理性刺激、病原体感染
A.细胞坏死性凋亡对生物体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
B.病毒感染可能导致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发生,属于细胞坏死
C.根据电子显微镜下细胞的形态特征可初步区分细胞凋亡与坏死性凋亡
D.细胞坏死性凋亡受到严格的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9.为研究毒品海洛因的危害,将受孕7天的大鼠按下表随机分组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对照组 连续9天给予海洛因
低剂量组 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
活胚胎数/胚胎总数(%) 100 76 65 55
脑畸形胚胎数/活胚胎数(%) 0 33 55 79
脑中促凋亡蛋白Bax含量(ug·L-1) 6.7 7.5 10.0 12.5
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低剂量海洛因即可严重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
B.海洛因促进Bax含量提高会导致脑细胞凋亡
C.对照组胚胎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凋亡
D.结果提示孕妇吸毒有造成子女智力障碍的风险
10.图1是某动物细胞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模式图,图2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a、b)的切面变化及运行轨迹,①→②→③表示a、b位置依次变化的路径。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应为______,染色体数:核DNA数=1:2的细胞包括______ (填标号)。
(2)图2中的姐妹染色单体a、b处于位置②时,对应图1中的______,此时期细胞的主要特征是______。
(3)某科研小组开展了重铬酸钾溶液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影响的实验探究。经重铬酸钾溶液处理后,能够观察到“染色体桥”现象,如图3所示。这是由于一条染色体上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的末端发生黏合,向两极移动时形成的异常现象。随后在“染色体桥”的两个着丝粒之间的任意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据图3分析,能够观察到染色体桥的时期是______,图4中可正确表示“染色体桥”现象和断裂位置的图示是______。这样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______(填“多于”“少于”或“等于”)亲代细胞。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I组为对照组,Ⅱ、Ⅲ组为实验组,由表格所给数据可以直接看出,用试剂K处理后,处于G1期的细胞数目减少,说明试剂K不能将细胞阻滞在G1期,A错误。比较I、Ⅱ组数据可知,试剂K可将细胞阻滞在S期;由Ⅲ组数据可以看出,去除试剂K后,处于S期的细胞可进入G2期和M期,导致处于G2期和M期的细胞数目增多,进而推出试剂K对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是可逆的,B错误。与I组相比,Ⅲ组处于G2+M期的细胞数目多,细胞凋亡率也高,进而推出药物甲主要作用于G2+M期;Ⅱ组处于G2+M期的细胞数目最少,凋亡率应最低,C正确。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分裂,无细胞周期,造血干细胞可以连续分裂,具有细胞周期,药物甲对其毒性强于浆细胞,D错误。
2.答案:C
解析: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们根据染色体的行为,把它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丙、丁计数的差异可能是因为某些细胞所处时期易混淆,如末期和分裂间期,A正确;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易区分,故五位同学记录的中期细胞数一致,B正确;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其所处时间比分裂期长,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是由于只统计了一个视野中的细胞,样本数量较少,不具有代表性,C错误;计数规则不同,会导致实验误差,戊统计的细胞数量较多,可能与该同学的细胞计数规则与其他同学不同有关,D正确。
3.答案:C
解析:只有能够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S期DNA复制后,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B错误;加入氨基蝶呤后,M期细胞至少需要9h后才能到达G1/S交界处,C正确;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前期,而氨基蝶呤可抑制DNA合成,作用于S期,二者作用机理不同,D错误。
4.答案:D
解析: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占比远大于分裂期,故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发现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多,A错误。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中,细胞要进行染色体复制(实质是DNA的复制),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仍为16条;当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才会变为32条,B错误。赤道板只表示一个位置,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所以中期不能观察到赤道板,C错误。经解离后的细胞已经死亡,所以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同一个细胞从间期到末期一分为二的全过程,D正确。
5.答案:A
解析:图中的细胞①处于分裂期前期,细胞②处于分裂期中期,细胞③处于分裂期末期,细胞④处于分裂间期,细胞⑤处于分裂期后期,因此按时期先后排序,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②⑤③,A正确;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最高,数目最清晰,最便于辨认,而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错误;细胞③为动物细胞,不会出现细胞板,通过细胞质膜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C错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在间期复制,由于一个中心体包含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因此复制完成直到细胞分裂结束前,细胞中都有两个中心体、四个中心粒,D错误。
6.答案:D
解析:A、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即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为不同种类细胞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改变,A错误;
B、造血干细胞进行的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且绝大多数造血干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因为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占90%~95%的时间,B错误;
C、休眠状态的造血干细胞依然具有活性,因而其中的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依然在进行,C错误;
D、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不同细胞内,细胞器的功能一般不发生改变,但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7.答案:C
解析:A、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不等于个体衰老,年轻人体内也会有衰老的细胞,A错误;
B、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B错误;
C、黑色素细胞衰老,使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生成的黑色素减少,是白头发生成的根本原因,C正确;
D、人体细胞中线粒体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变大,数目减少,呼吸速率变慢,D错误。
故选C。
8.答案:B
解析:细胞坏死性凋亡一方面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另一方面可能造成严重的机体损伤,A正确;由题意可知,细胞坏死性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受遗传机制调控,与细胞坏死不同,B错误,D正确;由题表可知,坏死性凋亡的细胞质膜被破坏,内容物外泄等,而细胞凋亡时,细胞体积固缩变小,细胞质膜完整,因此可以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初步区分细胞凋亡与坏死性凋亡,C正确。
9.答案:C
解析:据表分析,低剂量组的脑畸形胚胎数活胚胎数(%)为33%,与对照相比(0)明显升高,故低剂量海洛因即可严重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BaX为脑中促凋亡蛋白,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对照相比,海洛因处理组的Bax含量升高,故海洛因促进Bax含量提高会导致脑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且据表可知,对照组的Bax含量为6.7,故对照组胚胎的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凋亡;据表格数据可知,海洛因处理组的活胚胎数降低,脑畸形胚胎数和脑细胞凋亡率均升高,故推测孕妇吸毒有造成子女智力障碍的风险;故选C。
10.答案:(1)乙→甲→丙→丁;甲、丙
(2)丙;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
(3)有丝分裂后期;B;等于
解析:(1)图1中,甲是有丝分裂前期、乙是分裂间期、丙是有丝分裂中期、丁是有丝分裂后期,因此细胞分裂先后顺序是乙→甲→丙→丁;染色体数:核DNA数=1:2的细胞中存在姐妹染色单体,故包括甲、丙。
(2)图2中的姐妹染色单体a、b处于位置②时,即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即图1中丙。
(3)染色体桥是由于一条染色体上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的末端发生黏合,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形成的异常现象,形成过程可表示为下图:随后在“染色体桥”现象的两个着丝粒之间的任意位置发生断裂,可正确表示“染色体桥”的两条染色体仍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所以这样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等于亲代细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