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4.1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9-11 15:4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4.1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是叶肉细胞中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色素A和B分别为( )
A.叶黄素、叶绿素 B.胡萝卜素、叶绿素
C.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D.叶黄素、类胡萝卜素
2.南宋诗人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中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了六月西湖的绮丽景色。诗句中“碧”指的是绿色,主要由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决定,这些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 )
A.类囊体薄膜 B.外膜 C.基质 D.内膜
3.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防止色素破坏
B.滤纸条上最上端呈黄色的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
C.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可能是材料放置太久
D.处于滤纸条最下端的叶黄素含量最多
4.某兴趣小组合作完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主要步骤包括:色素的提取→滤纸条制备→画滤液细线→色素的分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色素的提取:用无水乙醇和层析液进行色素提取
B.滤纸条制备: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并在另一端底部画细线
C.画滤液细线:防止滤液细线过粗一般只画一次
D.色素的分离:离滤液细线最远的是橙黄色的条带
5.在“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
①未加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
②研磨时末加碳酸钙,色素被破坏
③分次加入少量95%的酒精提取
④使用放置数天发黄的菠菜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下列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的“动力车间”
B.叶绿体中只有叶绿素可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体内的基粒,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
D.植物叶片多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片中的叶绿体吸收了较多绿光
7.下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部分结构的放大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所示结构取自图甲中的①或③
B.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全部分布在图乙所示的结构上
C.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①②③的膜上
D.叶绿体以图甲中③的形式扩大膜面积
8.某学习小组在圆形滤纸片圆心处滴加适量色素滤液,进行光合色素的分离,层析后出现2个同心圆,如图所示。导致图示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提取色素的材料不合适
B.研磨时未加入碳酸钙
C.研磨前未将叶片烘干
D.层析时加入过多层析液
9.如图为“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用具及步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步骤③画滤液细线时要快速重复画多次
B.图中步骤④加盖的目的是防止层析液挥发
C.若步骤①中物质A能提取色素,则该物质可为无水乙醇
D.若步骤①中物质B可使研磨充分,则该物质为二氧化硅
10.提取菠菜绿叶中光合色素并用纸层析法分离,结果如图。其中甲、乙、丙、丁为4条不同颜色的色素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使色素带更明显,点样时可加大滤液细线宽度
B.菠菜绿叶的新鲜程度可能会影响四种色素带的宽窄比例
C.甲、乙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于丙、丁中的色素
D.若研磨时未加入SiO2,色素带甲、乙会明显减少,丙、丁不受影响
11.图为某次光合作用色素纸层析实验的结果,样品分别为新鲜菠菜叶和一种蓝藻经液氮冷冻研磨后的乙醇提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结果说明蓝藻提取液没有叶绿素b
B.层析液可由石油醚、丙酮、苯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C.研磨时加入CaCO3可防止色素被破坏
D.在敞开的烧杯中进行层析时,需通风操作
12.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纸层析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照组中黄绿色的色素带Ⅲ代表的色素含量最多
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C.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完全相同
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
13.某同学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进行了以下操作,其中操作无误的是( )
A.将5g新鲜菠菜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后直接进行研磨
B.将预备好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在距这一端1cm处用钢笔画一条横线
C.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横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
D.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让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中,随后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二、非选择题
14.下图是用新鲜菠菜进行的“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步骤①加入研钵内的物质:A为无水乙醇10mL,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B为少许_________,作用是使研磨充分;C为少许________,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2)图中步骤②将研磨液迅速倒入漏斗中,漏斗基部放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步骤④得到的色素带最宽的色素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是某小组在完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所遇到的问题,请分析回答问题:
(1)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层析液中,它们被分离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5 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在研钵中,加入二氧化硅后,迅速研磨成糊状,发现糊状的研磨液呈现浅绿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为防止挥发性物质大量挥发,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
(4)某生物小组同学想探究蔬菜不同叶片在叶绿素含量上的区别,分别选择了新鲜菠菜的“绿叶” “嫩黄叶”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色素层析结果如图所示,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绿叶组的滤纸条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嫩黄叶组的滤纸条是__________(填字母),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曲线在红光区和蓝紫光区各有一个波峰,说明A曲线代表的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因此A代表叶绿素,B曲线只在蓝茶光区有一个波峰,说明B曲线代表的色素只吸收蓝紫光,因此B代表类胡萝卜素。
2.答案:A
解析:“接天莲叶无穷碧”是指叶片中的绿色色素,它位于叶绿体中,这些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答案:C
解析:A、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加入少许碳酸钙可防止在研磨时色素被破坏,A错误;
B.滤纸条最上端呈橙黄色的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B错误;
C.放置过久的叶片中的色素部分被氧化分解,所以用放置过久的叶片提取色素时,会导致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C正确;
D.滤纸条上倒数第二色素带叶绿素a含量最多,D错误。
故选C。
4.答案:D
解析:A、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常用无水乙醇提取光合色素,A错误;
B.制备滤纸条时,将干燥的定性滤纸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此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横线,B错误;
C.为保证更多的光合色素沉积在滤液细线处,画滤液细线时,应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画一条直的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重复画一两次,C错误;
D.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距离滤液细线最远的为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D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应选取新鲜的绿色植物叶片,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95%的酒精、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其中95%的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未加二氧化硅,导致研磨不充分,使色素的提取量减少,①正确;未加碳酸钙,色素被破坏,使色素提取量减少,②正确;分次加入少量95%的酒精不影响色素的提取,③错误:放置数天发黄的菠菜叶,叶绿素含量减少,色素提取量也会减少,④正确。
6.答案:C
解析:A、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内部有许多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A错误;B、叶绿体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4种色素吸收的光波长有差别,但都可用于光合作用,B错误;C、叶绿体内众多的基粒,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C正确;D、叶片中的叶绿体吸收绿光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使得植物叶片呈现绿色,D错误。故选C。
7.答案:D
解析:题图甲表示叶绿体的结构,①是叶绿体内膜,②是叶绿体外膜,③是类囊体堆叠成的基粒,④是叶绿体基质;题图乙是光合膜。题图乙所示结构是叶绿体光合膜,来自③叶绿体基粒中的类囊体,不来自①叶绿体内膜,A错误;光合作用分光反应阶段和碳反应阶段,光反应的场所是光合膜,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题图乙所示的光合膜上,碳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与碳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B错误;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③的膜上,C错误;叶绿体内含有大量基粒,每个基粒由很多类囊体堆叠而成,以此增大膜面积,D正确。
8.答案:A
解析: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而图中只有两条色素带,据图可知,只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缺少叶绿素a和叶绿素b,最可能是因为选取的材料不合适,选的是黄色叶片而非绿色叶片,A符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A
解析:A、分析题图可知:图中步骤③画滤液细线时,用毛细吸管吸取色素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画一条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一到两次,快速画的话,滤液未干,会导致滤液在滤纸上扩散面积增大,不利于层析,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因层析液有毒且具有挥发性,需加盖或塞棉塞,正如图中步骤④所示,B正确;
C.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若步骤①中物质A能提取色素,该物质为无水乙醇,C正确;
D.若步骤①中物质B可使研磨充分,那么物质B应为二氧化硅,可使研磨更充分,D正确。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A、点样时滤液细线要细、齐、直,不能太粗,A错误;B、菠菜绿叶的新鲜程度会影响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色素含量,新鲜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丰富,发黄的叶片色素可能分解,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C、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滤纸条扩散较快,甲、乙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小于丙、丁中的色素,C错误;D、若研磨时未加入SiO2,研磨不充分,色素带甲、乙、丙、丁均会明显减少,D错误。故选B。
11.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蓝藻只有两条色素带,不含有叶绿色b,A正确;
B.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层析液可由石油醚、丙酮、苯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B正确;
C.由于碳酸钙能中和液泡中的酸性物质,防止色素被破坏,所以研磨绿叶时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而加入CaCO3,C正确;
D.层析时,为了防止层析液挥发,需要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D错误。
故选D。
12.答案:B
解析:A、对照组中蓝绿色的色素带Ⅲ代表的色素含量最多,A错误;
B.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明显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B正确;
C.色素Ⅲ是叶绿素a、Ⅳ是叶绿素b,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C错误;
D.分离色素时画滤液细线时,重复画线操作应在前一次画线晾干后再进行重复操作,D错误。
13.答案:C
解析:A、将5g新鲜菠菜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二氧化硅、碳酸钙后再进行研磨,A错误;
B.将预备好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在距这一端1cm处用铅笔轻轻画一条细线,B错误;
C.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横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C正确;
D.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不能让滤液细线触或浸入层析液中,D错误。
故选C。
14.答案:(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SiO2;CaCO3
(2)单层尼龙布
(3)叶绿素a
解析:(1)研磨时需要加入3种物质:10 mL的无水乙醇,作用是提取绿叶中的色素;二氧化硅可以增大摩擦力,使研磨充分:细胞研磨破碎后,会溢出有机酸,为防止叶绿素中的镁被氨取代,破坏叶绿素,研磨时需加入少许碳酸钙中和有机酸。
(2)过滤研磨液时,漏斗基部不能用滤纸,因为色素可吸附在滤纸上,一般用单层尼龙布过滤。
(3)色素带的宽度是由各种色素含量不同造成的,含量越多,色素带越宽,一般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最多,所以叶绿素带最宽。
15.答案:(1)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胡萝卜素
(2)没有加入碳酸钙和无水乙醇,叶绿素分子受到破坏,色素没有溶解在乙醇中被提取出来
(3)迅速研磨,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或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
(4)①A;叶绿素a带和叶绿素b带较宽
②B;叶绿素a带和叶绿素b带较窄
解析:(1)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从而使各种色素相互分离:其中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最慢的是叶绿素b。
(2)在色素的提取过程中,二氧化硅能使研磨更加充分,碳酸钙则可防止色素在研磨过程中被破坏,无水乙醇可以把色素溶解并提取出来。
(3)由于提取液及层析液易挥发,因此在研磨过程中要迅速,滤液收集后,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层析时要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
(4)叶绿素a带(从上至下第3条)和叶绿素b带(从上至下第4条)较宽的是绿叶组,叶绿素a带和叶绿素b带较窄的是嫩黄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