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细胞的增殖(第二课时)——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1细胞的增殖(第二课时)——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9-11 15: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1细胞的增殖(第二课时)
——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某同学观察到一个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在该细胞中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
①细胞壁
②染色体
③中心体
④细胞核
⑤赤道板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⑤ D.①④⑤
2.图中①~④为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4个时期的示意图。按细胞分裂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②→③→④→① C.③→①→④→② D.④→①→③→②
3.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A.细胞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稳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4.下列变化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的是( )
A.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 B.纺锤体逐渐解体
C.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 D.染色质高度螺旋成棒状染色体
5.有关真核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丝分裂过程无纺锤丝和染色质出现
B.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单体出现
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
D.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没有中心体复制
6.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链球菌细胞分裂过程中无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属于典型的无丝分裂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两个中心粒分开移向细胞两极
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可观察到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的赤道板
D.细胞的有丝分裂保持了细胞在亲代和子代之间遗传的稳定性
7.人的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在造血干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其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分别是( )
A.46、46 B.46、92 C.92、92 D.92、46
8.下图是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简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过程表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B.①图细胞有8条染色体
C.③图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D.①图细胞、④图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
9.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细胞所处时期,中心体向两极移动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相同
C.图丁细胞所处时期,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D.图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图乙细胞的二倍
10.下列关于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B.能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就具有细胞周期
C.动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的方式相同
D.正常情况下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与亲代细胞相同
11.如图是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复制与染色体复制不是同步进行的
B.细胞A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板上
C.图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为2:1:2的时期有A、B细胞
D.图中有丝分裂过程的排序应为B→A→D→C,D期为观察染色体最佳时期
12.如图是某生物体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下列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间期、后期和中期
B.甲、乙、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DNA分子数的比例都为1∶2∶2
C.乙细胞染色体加倍,DNA也加倍
D.该生物不可能是低等植物
13.洋葱体细胞有16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洋葱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尖细胞的中心体在前期复制并移向细胞两极
B.中期细胞共有16条染色体,32个核DNA分子
C.后期着丝粒分开后,每个细胞中有32条染色单体
D.末期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个
二、非选择题
14.下图是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据图回答:
(1)该图是______(填“植物”或“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其分裂顺序依次是______(用字母表示)。
(2)图B表示细胞分裂______期。图C表示细胞分裂______期。
(3)A图中染色体的数目为______。
15.甲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图乙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核DNA数量与染色体数量比值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________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高等动物”或“高等植物”),C图中主要的物质变化是________。
(2)图甲的D细胞含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条姐妹染色单体,________个核DNA分子。
(3)图乙中,EF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图甲中A细胞所处时期对应乙图中的________段(填字母)。
(4)观察该图时常用________染色;装片的制作流程包括: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2.答案:D
解析:根据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及位置可以判断出图中①~④是分裂中期、分裂末期、分裂后期、分裂前期。按细胞分裂过程排序为④→①→③→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答案:A
解析:在细胞分裂后期,移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但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般不同,A符合题意;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B不符合题意;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C不符合题意;细胞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植物细胞中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不符合题意。
4.答案:D
解析:A、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B、纺锤体逐渐解体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B错误;C、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发生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C错误;D、染色质高度螺旋成棒状染色体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D正确,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5.答案:C
解析:细胞的无丝分裂过程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核,然后是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该过程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但有染色质,A错误;无丝分裂过程也存在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所以也会出现染色单体,B错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细胞质的分裂是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部分从而把细胞质分开,C正确;低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在间期完成复制,D错误。
6.答案:D
解析:A、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为真核生物细胞的增殖方式,链球菌为原核生物,A错误;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而不是两个中心粒分开移向两极,B错误; 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可观察到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部位,赤道板是个假想的面,并不是真实存在的,C错误; D、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在于将DNA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证了细胞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遗传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D。
7.答案:C
解析: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92条;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因此核DNA数目为92个。
故选:C。
8.答案:A
解析:A.图中含有细胞壁,没有中心体,表示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A错误;
B.据图分析,①图细胞中有8个着丝点,8条染色体,B正确;
C.③图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C正确;
D.②图细胞染色体散乱的排列在细胞中,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④图细胞形成两个子细胞,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D正确。
故选:A。
9.答案:D
解析:A、洋葱是高等植物,其细胞无中心体,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直接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A错误;B、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二倍,B错误;C、图丁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高等植物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C错误;D、图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图乙细胞的二倍,D正确,故选:D。
10.答案:D
解析:A、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特有的增殖方式,原核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B、只有能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B错误;C、高等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和动物细胞在前期形成纺锤体(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的方式不同,C错误;D、正常情况下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与亲代细胞相同,有丝分裂有利于保证亲代和子代之间染色体遗传的稳定性,D正确。故选D。
11.答案:C
解析:A、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同步进行的,都发生在分裂间期,A错误;B、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还没有形成细胞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 C、图中细胞A中期、B前期含有染色单体,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为2:1:2,C正确; D、图中A为中期、B为前期、C为末期、D为后期,故图中有丝分裂过程的排序应为B→A→D→C,A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D错误。
12.答案:D
解析:A、甲细胞中染色体^散乱分布,且其中一个中心体移向另一极,产生纺锤体,说明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乙细胞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A错误;B、甲和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DNA分子数的比例1:2:2,而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0:1,B错误;C、乙细胞染色体加倍,而DNA不加倍,DNA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C错误;D、该生物细胞有中心体,但无细胞壁,故不可能是低等植物,D正确。
13.答案:B
解析:A、洋葱是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A错误; B、细胞分裂间期完成染色体的复制,DNA加倍,所以中期染色体有16条,32个核DNA分子,B正确; C、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所以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C错误; D、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细胞板,D错误。
故选:B。
14.答案:(1)植物;B-C-A-D
(2)前;中
(3)8
解析:(1)该图有细胞壁无中心体,是高等植物细胞,A细胞中,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中,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中,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所以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上述四图出现的先后顺序为BCAD.
(2)B细胞中,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3)A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中染色体的数目为8条。
15.答案:(1)高等植物;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6;12;12
(3)着丝粒分裂;FG
(4)醋酸洋红;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解析:(1)图甲所示细胞有细胞壁,属于高等植物细胞: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此时主要进行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据图可知,图甲的D细胞共有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姐妹染色单体,共12条姐妹染色单体,12个核DNA分子
(3)图乙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核DNA数量与染色体数量比值的变化示意图,表示的值是1,EF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此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核DNA分子;图甲中A细胞所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条姐妹染色单体,对应乙图中的下FG段。
(4)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故观察该图时常用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染色:装片的制作流程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