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讲 标题含义及作用
基础热身
1、字音字形
晦暗( huì ) 闭塞( sè ) 冗杂(rǒng) 严jùn( 峻 )
戛然而止(jiá) 震hàn( 撼 ) fú( 辐 )射 惊心动魄(pò)
颤栗( zhàn ) 蓦然(mò ) 斡(wò)旋 静穆(mù)
怅惘(wǎng) 锵然( qiāng ) tuì( 褪)色 liáo( 燎 )原
神龛(kān) 犬吠( fèi ) 悄(qiǎo)然 人情(世 )故
词语含义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
冗杂:繁杂。
病句修改
①科学家将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的8个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虚拟望远镜,成功拍摄到了第一张黑洞。
②届时,运输工作能否有序进行,需要各部门提前做好预案。
文化常识
十天干:
十二地支:
十二生肖:
考点1 标题含义
方法指导
标题含义:表层含义 与 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从理解标题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
深层含义:
a.把握标题的修辞义、象征义、双关义等;
b.把握语境义:①分析概括内容(根据标题找到相关段落,概括主要内容。)
②体会人物精神(联系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表现出的精神。)
③明确文章主旨(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情感态度,将标题与文章主旨相联系。)
考点2 标题作用
方法指导
标题作用:
第一步:审题-看题干有没有就某一方面作答(修辞、表达情感等)
第二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内容上。①概括文章内容;交代写作对象、时间、地点等要素;点明故事发展的背景;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③暗示(点明、凸显)文章主旨,对主题的体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结构上。①充当文章线索,贯穿全文;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表达效果上。①运用比喻、双关、象征等手法,含蓄隽永;②用词新颖别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③富有哲理,引人深思;④化用古诗词,富有诗意。
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将上述分析整合作答。
例: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最美的流星
包利民
①天黑透了,枪炮声已渐渐停止,战士们蜷缩在战壕里,暂时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经过一天的激战,两翼的阵地已落入敌手。这个营所在的阵地已被分割合围,情势非常危急,而且伤亡惨重。如果天亮敌人发起进攻,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的,大家都很担忧。
②李小豪仰卧在战壕里,剧烈的心跳好长时间才平缓下来。他望向黑沉沉的天空,这本是一个很晴朗的夜,没有月亮,星光都点点地闪现出来。蓦地,一颗流星拖着一条光尾划破夜空,消失于远方。身旁的战友张南也看着星空,说:“天上一颗流星,地上就会死一个人,不知谁又要牺牲了!”李小豪说:“迷信!咱们牺牲了那么多的战友,那流星还不下成雨 ”张南躬起身子,说:“那是白天,你能看见吗 ”说完又重重地躺下,叹了口气说:“要是明早敌人再发起进攻,可怎么办呢 ”李小豪亦是无语。
③这时,战壕那边一阵骚动,两人忙奔过去,只见负重伤的副营长已经牺牲了。那一刻,两人都想起了刚才那颗流星。营长阴沉着脸说:“咱们不能这样坐以待毙,应该派人突围出去,向主力部队汇报战况,然后里外夹击歼灭敌人!”由于电台损坏,和大部队早已联络不上了。张南挺身而出:“营长,我突出去!带主力部队连夜赶回来,把敌人全消灭掉!”营长看了看张南,点了点头,拿出一颗信号弹装进手枪,交到张南手里,说:“大部队要开始进攻的时候,你打出信号弹,我们就反攻!”张南把手枪往腰里一别,跃出战壕,消失在黑暗中。
④过了一会儿,远处传来枪声,战壕里的人全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特别是李小豪,更是坐卧不安。良久,枪声停止了,战壕里一阵沉寂,每个人都望向黑沉沉的远方,也不知张南有没有突围成功。大家能做的,只是这种煎熬般的等待。时间缓慢地流逝着,李小豪不转眼珠地盯着夜空,并没有流星再划落,张南应该没事吧!
⑤已近午夜,一些战士已经睡着了,而李小豪依然望着夜空,此时他最怕的,就是有流星,他也有些相信张南的话了。张南和他不仅是战友,还是同乡,两人一起参军,从抗战到解放战争,他们都在一起。正自想着,忽然,一颗流星从远方天际升起,闪过一道绚丽的光。李小豪吓得一下子坐起来,心里一片茫然和悲哀,张南完了!直到身边的战士抄起武器,远处也传来枪声,他才蓦然惊觉,那不是流星,是信号弹,是张南打出的信号弹!随着营长的一声“冲”,他们跃出战壕,向敌人的阵地扑去。
⑥李小豪得知好友张南没事,信心大增,他一边冲一边灵活地躲闪着敌人的火力。喊杀声震天主力部队已突破敌人的第一道防线,反包围成功。在炮火的光亮中,李小豪忽然看见了张南,他急忙移动过去,张南正向阵地上的残敌射击。李小豪刚跑过去,张南却忽然一晃裁倒在地。李小豪扑过去抱起他,见他头上和胸前都冒出血来,一时心慌,大喊他的名字。张南睁开眼睛,见是李小豪,吃力地说:“我是不成了!兄弟,刚才你看见流星没有?那就是我的星星!”李小豪望了一眼夜空,含着泪说:“我看见了,那个流星最大,最好看!”同时,他想起了那颗美丽的信号弹。张南闻言嘴角泛起一丝微笑,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⑦许多年过去,枪炮之声早已成了遥远的回忆,李小豪常常在夜里醒来,望向窗外的星空。偶尔会看见流星,他的心就会风起云涌。是的,这许多年中,这一辈子,他再也不会看见那个漆黑的夜里,那颗带着希望的星星从黑暗中升起。那是生命中最灿烂的流星,让他心里时时划过怀念与感动。
本课时考点
(真题改编)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探究标题“最美的流星”的多重意蕴。(5分)【标题含义】
选文标题有什么作用?(2分)【标题作用】
其他考点
阅读选文,补全下面故事情节及人物心理。(4分)
情境 一望夜空 二望夜空 三望夜空 四望夜空 再望夜空
故事情节 我军被围,形势危急 ① 张南无讯,错以为亡 ③ 回忆往事,难忘战友
人物心理 担忧 坐卧不安 ② 心慌 ④
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 ( )
选文通过一次悲壮激烈的反击战,塑造了以张南为代表的有血有肉的战士形象。
选文第③⑤加点词“跃出”分别表现了张南的坚定果敢和李小豪的勇敢无畏。
选文第⑤段运用插叙,交代了张南与李小豪多年并肩作战的历程和深厚情谊。
选文结尾自然收束,紧扣线索,结构严谨;升华主题,情寓于中,让人泪目。
请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第④段划线句子。
【答案解析】
①既指自然界真正的流星(1分);②也指张南发出的信号弹(1分);③更指张南等为革命献出生命的战士们(1分);④饱含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赞美之情(2分)。
充当文章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①张南请战,大家等待; ②茫然悲哀; ③反击成功,张南受伤(牺牲);
④怀念感动。 (评分说明:共4分,每空1分。)
B 【解析)B项第⑤段中的“跃出”不仅指李小豪,还有以营长为首的战士们。
①夸张(1分);形象突出了战士们的紧张以及对张南的担心(1分);也表现出当时情况的危急(1分)。
①4分档: 对张南的描写最令人感动。运用神态描写,表现张南圆满地完成任务,目睹我军反击成功后的欣慰与自豪,也表明张南是光荣牺牲(2分)。对李小豪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主要是从侧面表现对张南英雄形象的赞美(2分)。
②2分档:对李小豪的描写最令人感动,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张南牺牲时李小豪的悲痛心情(2分)。
昼出耘田夜绩麻
董国宾
①“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代范成大诗里这样说,农民白天在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还说村里的男男女女各忙农活,连顽皮的小孩童也学着做农事。这首古体诗,从头至尾记述了农民的辛勤耕作,流溢出浓浓的乡间生活气息。诗中的“绩麻”,更让我看到,母亲所种的苎麻也能在古代名家笔下走诗,年幼的我每每朗读这首诗,都会十分用心,并感到无比自豪。
②母亲识不了几个字,怎知苎麻还能成诗?农耕时光里,勤快的母亲早出晚归,从远处河沟里拎来一桶桶水浇下去,然后直起腰来站在那块薄地上。懵懂的我隐约感到,辛劳的母亲种下去的是苎麻,还是诗!母亲却浑然不知,只知道没白没黑地在那块薄地上不停地劳作,在一个叫故土的地方安分地度年月。
③苎麻长成了,一小块薄地满眼葱绿,一棵棵半人高的苎麻快乐地挤在一起,站成了一小片茎直叶茂的麻林。母亲揩一下额头,轻快地拿了镰刀,喜悦地开始采割,母亲精心开垦的地块终于收获了。一捆捆苎麻运至家中后,勤快的母亲又开始了麻丝的制作。
④母亲先将收割来的苎麻放入河沟浸泡。过些日子,经过浸泡的苎麻剥下麻皮,母亲再用麻刀麻利地刮掉硬质木皮(即刮青)获得生麻,然后母亲将生麻泡在水里脱胶变软,晒干后,将麻皮一丝丝分细,麻丝就制作成了。闲不住的母亲还要搓麻线,这个过程便是宋代范成大诗中说的绩麻。母亲也像诗里那样,总在白天农忙之后,不知疲倦地于夜间搓麻线,夜深人静了,母亲仍在屋子里忙活计。
⑤乡村的夜悄悄走来了,一盏如豆的灯火铺开暗黄的光,母亲抖动的影子晃动在屋舍的一面土墙上。这童年的记忆中,制作麻丝是个最有生趣的环节,瘦削的母亲蹲在屋子狭小的空间里,手握麻鼓,紧紧压住一缕缕麻皮,利落地抽出一丝丝麻丝来。母亲的动作轻便快捷,娴熟更是我年幼的脑海里抹不掉的一抹痕迹。没长大的我喜欢读古诗,范成大的“绩麻”诗,每每此时总在我没长大的思想里展开无尽的想象。我恍惚看见,一代代人在无声无息的劳作中,将麻丝搓成坚实有力的麻绳,便有了有关“绩麻”的名诗和名句。我还会从绩麻的每个动作中,看到飞奔的马车,一串串行走的脚印,还能闻到一碗碗米香。其实,更多的还有我无法目及和想到的。
⑥母亲抽麻丝及搓麻绳,都离不开麻鼓。麻鼓又叫麻线鼓、麻砣,这农家常见的实用器物颇有情调。我家的麻鼓圆柱形,小拳头大小,石质。那样的时光里,不停歇的母亲在寂夜里忙活计,小麻鼓像个筋骨健实又听话的小童,一会儿紧抓在母亲指尖抽麻丝,一会儿又跳出来,不挪窝地帮着劳而不疲的母亲搓麻绳。细述起来,小麻鼓还是个可赏可喻之物,其顶端有一小凹坑,撒些草木灰进去,可供绩麻防滑之用,我们那儿管这叫灰塘。其周边大都雕刻不同的民俗风情图案和吉祥纹饰。我家盈盈可握的小麻鼓周边雕琢的是几条欢跳的鲤鱼。这鱼取“余”之意,寓意年年有余,农家生活富足美好。劳作的母亲找外村的工匠做了这样的麻鼓,心里便装进了从没向我表白的梦想,在一条走不完的路上,用闲不下来的双手雕刻岁月。在母亲人生的旅程中,黑夜也是白天!
⑦岁月中的母亲常常夜间绩麻,搓成的一捆捆麻绳,母亲总是出神地瞧过去,蓄满了发芽的种子的眼神像收不住的脚步,穿行在老不掉的时光中。继续行走的光阴里,一个个麻垫做成了,一个个麻毯加工成了艺术品。巧手的母亲还会在每个麻垫和麻毯上,绣出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图案,一向苛求于事的母亲点点头,择个晴好的天气,便运到城里卖出去。
⑧等有了糖吃,有了一件像样的童衣裹在我身上,农耕不辍的母亲也就有了花朵一样的笑容。其实,那些艰难的时光里,母亲从没说日子难熬,因为天天农作的母亲苦和累也是快乐!怪不得宋代名家范成大,会写出那样的经典农忙诗。
(刊载于2022年08月13日,有删改)
1.【梳理概括】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几件事情。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补充相关事件。(2分)
母亲早出晚归,辛勤耕种苎麻→(① )→(② )→母亲常在夜间用麻鼓不停歇地搓着麻绳一母亲将用麻绳做成的麻垫和麻毯运到城里卖出去
【答案】示例:①苎麻长成,母亲喜悦采割②收获满满,母亲制作麻丝(评分说明:共2分,一空1分。意思相近即可。)
2.【分析鉴赏】请比较第⑤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说说哪一个最富表现力,并阐述理由。(5分)
乡村的夜悄悄走来了,一盏如豆的灯火铺开暗黄的光,母亲抖动的影子晃动在屋舍的一面土墙上。
【答案】示例:(1)5 分档:“晃动"最有表现力,体现母亲夜里仍在忙活计,表现出母亲的辛勤劳作(3分)。"走”和“铺”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黑夜的到来和桌子上暗黄色的灯光,它们都是为母亲的辛劳作铺垫(2分)。
(2)3分档:“铺”最有表现力,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桌子上暗黄色的灯光(1分),表现出母亲的辛劳(1分),“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黑夜悄悄地到来(1分)。
(3)2分档:“走"最有表现力,用拟人的手法表现黑夜悄悄地到来(1分),也体现了母亲的辛劳(1分)。(评分说明:共5分,选择“晃动”5分档评分;选择“铺”3分档评分;选择“走"2分档评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3.【分析探究]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探究标题“昼出耘田夜绩麻”的多重意蕴。(7分)
【答案】示例:(1)“昼出耘田夜绩麻”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中的一句,写的是农民白天在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的劳动场景(2分)。
(2)“昼出耘田夜绩麻"也是母亲生活的真实写照,母亲早出晚归,夜里还要抽麻丝,搓麻绳,这是对母亲辛勤劳动的赞美(2分)。
(3)“昼出耘田夜绩麻”更是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一种赞美,白天夜晚都在辛勤劳作,不仅是为自己的生计奔波,更是对整个社会、国家做出的一种贡献(3分)。(评分说明:共7分,分项计分。意思相近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碑
孙犁
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
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待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
“五一”(事变)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
现在是十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打呼打地响。屋里是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
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就又纺起来。立时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转眼望着这里。
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大娘!”
“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
老李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大伯在家吗?”
“在家里。”
“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
女儿听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
看见老李那么急的站不住脚,大娘眼里有些酸,“你知道你们这些日子没来,我是多么想你们呀!”
老李心里也有很多话要说,可是他只能笑着说:“我们也想你,大娘。我们有紧急的任务。”
“那你就快点吧!”大娘叹息地向着西间喊了一声。
“来了。走吧,同志。”赵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
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
赵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要是今夜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
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
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的飘落。河滩里白茫茫什么也看不见。当大娘正要转身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家人三步两步跑到堤埝上,朝南望着。
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的射击。赵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
赵老金他们冒着极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
“同志!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
“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
“老李呢?”
“李连长死在河里了。”
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的人眼花。赵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赵老金把眼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滚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
他站立起来,站到自己修好的一个小坝上去。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地方爬上岸来的。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他在心里祝告着,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哪怕打捞上一支枪来呢!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他们铺展开晒到河滩上。
这些日子,大娘哭的两只眼睛通红。女儿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瞪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儿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
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撤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
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
(一九四六年于冀中)
17.【梳理概括】请简要概括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3分)
【答案示例】小说讲述了赵庄村普通村民赵老金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1分)战士们被敌军围堵,大多丧命冰河;(1分)赵老金执着打捞战士们遗物的故事。(1分)
18.【分析鉴赏】小说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请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的飘落。河滩里白茫茫什么也看不见。
【答案示例】①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为下文战士们命丧冰河交代了天气原因;②为即将登场的一场战斗渲染了紧张肃杀的氛围;③烘托了一家三口担心战士的沉重心情。(写出一点给2分,写出两点给3分,写出三点给4分)
19.【分析探究】小说以“碑”为标题,请结合全文内容和主旨探究其多重意蕴。(7分)
【答案示例】①“碑”指在河边固执打捞的赵老金,他是八路军战士的见证者和纪念者。②“碑”喻指保家卫民的八路军英雄,昭示
他们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③“碑”联结着军与民,象征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和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能结合“碑”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作答即可给7分)
无声地成长
①我跟爸爸出去看猫头鹰,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那时候已经三更半夜了,我们一直都没睡觉。外面没有风。那些大树直挺挺地站着,像一座座高大的雕像。月光耀眼,天色很亮。背后远远传来火车的汽笛声,笛音低沉,拉得很长,就像一首歌,听起来好忧伤,好忧伤。
②爸爸早把我的毛线帽拉低,盖住我的耳朵。但是隔着帽子,我还是听得到声音。农场里的一只狗,跟着汽笛叫了起来。接着,第二只狗也叫了。火车和狗,齐声歌唱,唱了好一阵子。闹声消失以后,四周静极了,就像在梦里。爸爸,还有我,一直向着树林走去。我们“沙沙沙沙”地踩着松脆的雪,留下小小的灰色脚印。爸爸在地上拖着长长的影子,我的影子却又短又圆。隔不多久,我就得奔跑几步,才能跟得上爸爸。我那又短又圆的影子,也跟着我跌跌撞撞。但是我没喊累,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爸爸一直就是这么说的。我盼望跟着爸爸一起去看猫头鹰,已经盼望好久好久了。
③我们走到了松林地带。在亮亮的天色里,一棵棵的松树,看起来黑黑的,尖尖的。爸爸举手做了个手势。我立刻收住脚步,在原地等着。爸爸向上看,好像要找天上的星星,又像在查看空中的一张地图。月光使他的脸看起来像是戴上了银色的假面具。他开始呼叫起来:
④“呼,胡胡胡胡——呼!”学的是大角猫头鹰的叫声。
⑤“呼,胡胡胡胡——呼!”
⑥他叫了一阵,又叫了一阵。每叫过一次,他就会停一下。我们两个也都竖起耳朵,静静地听一会儿,但是什么也没听到。爸爸耸耸肩膀,我也耸耸肩膀。我并不难过。我的几个哥哥都说过: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
⑦我们再往前走。我感觉得出天气的寒冷,就像有人用冰冷的手掌按在我的背上。我的鼻子、我的面颊,里热外冷,冻得发疼。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
⑧我们走进了树林。那些树影,比我见过的任何东西都要阴暗,遮掩了地上的白雪。蒙在嘴上的围巾,温温湿湿的,毛茸茸地护着我的嘴。深更半夜,会不会有什么东西躲在黑黑的大树背后呢?我问都没问。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勇敢。
⑨我们来到了黑森林中的一片空地。月亮高高挂在天空,月光就像对准着空地的中央照下来。月光下的雪,看起来,比瓷碗里的牛奶还要白。我喘着粗气。爸爸听见了,做手势叫我别出声。我赶紧用手套捂着围巾,围巾捂住我的嘴。我用心地听。爸爸又呼叫了起来:
⑩“呼,胡胡胡胡——呼!”
“呼,胡胡胡胡——呼!”
我全神贯注地听着、看着,在这冷空气中,听得耳朵发疼,看得双眼蒙上一层雾。爸爸仰起了脸,打算再呼叫一次,但是他还没开口,就有回应的声音穿过树丛,传了过来。
“呼,胡胡胡胡——呼!”
爸爸脸上有了笑意,他回应了一声:“呼,胡胡胡胡——呼!”
然后,他跟猫头鹰,就像在那儿谈天,谈起了晚餐、树林、月亮和寒冷的天气。我松开了捂住围巾和嘴的手套,开心得想笑出来。
从草地边缘、树丛上面传来的猫头鹰叫声,越来越近了。草地上却没有一点动静。忽然间,一个猫头鹰的影子,从地上的大树影里分离开,向着我们的头顶飞过来。我们看着,嘴里发热,却不出声,许多想说的话一句也没说。飞过来的黑影又发出了叫声。爸爸拧亮了他的大手电筒,正好照到那只刚要停落在树枝上的猫头鹰。
我们跟那只猫头鹰,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
后来,那只猫头鹰就扇动它的大翅膀,从树枝上飞开了,像一道无声无息的黑影。它飞回树林里去了。
“该回家了。”爸爸对我说。我知道我可以说话了,也可以放声地笑。但是在回家的路上,我一声不响,像一道影子。
很多年后,当我被生活打击得不知所措的时候,爸爸的话便不断回响在我的耳畔: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那个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猫头鹰的好月光下,向前飞行。
17.阅读文章内容,完成表格。(4分)
地点 情节 我的心理感受
树林中 我跟着爸爸后面,要去看猫头鹰 ①
松林地带 ② 不难过
③ 爸爸再次呼叫,猫头鹰终于有了回应 开心
/ 我回忆起爸爸的话 ④
①盼望已久或期待;②爸爸呼叫猫头鹰,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③黑森林中的一片空地;④受激励。
1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 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我们跟那只猫头鹰,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
【答案】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讲“我”和猫头鹰足足对视了几百分钟,是时间上的夸张。一方面写出“我”看猫头鹰时的投入专注,一方面表现出“我”愿望实现时的惊喜和兴奋。
1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2分)
A.本文语言质朴无华,通过叙述“我”跟随父亲看猫头鹰的经过,展现了“我”内心的变化与成长。
B.第①段运用了环境描写,用皎洁的月光,拉得很长的汽笛声,来衬托冬夜的静谧。
C.文章第⑨段中的“我赶紧用手套捂着围巾,围巾捂住我的嘴”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我”捂嘴的动作之快,表现了“我”的急切和紧张。
D.在文章第 段中,我跟在爸爸后面,一声不响”,是因为猫头鹰飞走了,“我”内心有一种小小的失落,而不想说话。
20.请说说你对标题“无声地成长”的理解。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父母在孩子成长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感悟。(7分)
【链接材料】2019年10月,湖南一所高校的一名20岁的大学生陈宇,因校园生活不能自理,人缘关系差而抑郁,于是在母亲的陪同下到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心理师在与其聊天后发现,陈宇的母亲对陈宇的一份“独特的爱”是其抑郁的主要原因。陈宇幼时,父母怕陈宇被欺负,总是一直紧紧盯着陈宇与小伙伴玩要,寸步不离;只要陈宇提出要求,他们都会尽一切办法去满足他。上学后,怕陈宇读书苦,父母经常纵容其迟到,旷课,只为他能好好在家休息。总之,陈宇的衣食住行,都由父母一手打理,陈宇只管吃饭、睡觉,而无须操心任何事情,这导致陈宇虽然已经成年,但在心理上却滞留在婴儿阶段。
(1)对标题“无声地成长”的理无声地成长”中的“无声”既指环境的寒冷无声,也指父亲无声的陪伴。成长是指作者在此次看猫头鹰过程中战胜了寒冷和恐惧,学会了忍耐克制,学会了在前进路上心存希望,变得勇敢、坚强。
(2)对“父母在孩子成长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感悟:文中的父亲,一直无声地陪伴着孩子,在“我”遇到困难时,他没有主动帮助“我”,而是让“我”自己克服,慢慢变得独立和坚强。而材料中的母亲因为在孩子成长路上进行了过多的干预,从而让孩子的性格与能力都出现了诸多问题。我认为父母应在孩子成长中起引导而非控制的作用。父母既要陪伴和关爱孩子,但又不能过度保护与干预,尤其是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既不能不闻不问,也不能大包大揽,应鼓励孩子直面困难,引导孩子独立解决困难。这样孩子在成年之后才能独当一面,具有责任与担当的品质。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讲 标题含义及作用
基础热身
1、字音字形
晦暗( ) 闭塞( ) 冗杂( ) 严jùn( )
戛然而止( ) 震hàn( ) fú( )射 惊心动pò( )
颤栗( ) 蓦然( ) 斡( )旋 静穆( )
怅惘( ) 锵然( ) tuì( )色 liáo( )原
神龛( ) 犬吠( ) 悄( )然 人情shì( )故
词语含义
戛然而止:
冗杂:
病句修改
①科学家将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的8个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虚拟望远镜,成功拍摄到了第一张黑洞。
②届时,运输工作能否有序进行,需要各部门提前做好预案。
文化常识
十天干:
十二地支:
十二生肖:
考点1 标题含义
方法指导
标题含义:表层含义 与 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从理解标题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
深层含义:
a.把握标题的修辞义、象征义、双关义等;
b.把握语境义:①分析概括内容(根据标题找到相关段落,概括主要内容。)
②体会人物精神(联系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表现出的精神。)
③明确文章主旨(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情感态度,将标题与文章主旨相联系。)
考点2 标题作用
方法指导
标题作用:
第一步:审题-看题干有没有就某一方面作答(修辞、表达情感等)
第二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内容上。①概括文章内容;交代写作对象、时间、地点等要素;点明故事发展的背景;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③暗示(点明、凸显)文章主旨,对主题的体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结构上。①充当文章线索,贯穿全文;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表达效果上。①运用比喻、双关、象征等手法,含蓄隽永;②用词新颖别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③富有哲理,引人深思;④化用古诗词,富有诗意。
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将上述分析整合作答。
例: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最美的流星
包利民
①天黑透了,枪炮声已渐渐停止,战士们蜷缩在战壕里,暂时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经过一天的激战,两翼的阵地已落入敌手。这个营所在的阵地已被分割合围,情势非常危急,而且伤亡惨重。如果天亮敌人发起进攻,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的,大家都很担忧。
②李小豪仰卧在战壕里,剧烈的心跳好长时间才平缓下来。他望向黑沉沉的天空,这本是一个很晴朗的夜,没有月亮,星光都点点地闪现出来。蓦地,一颗流星拖着一条光尾划破夜空,消失于远方。身旁的战友张南也看着星空,说:“天上一颗流星,地上就会死一个人,不知谁又要牺牲了!”李小豪说:“迷信!咱们牺牲了那么多的战友,那流星还不下成雨 ”张南躬起身子,说:“那是白天,你能看见吗 ”说完又重重地躺下,叹了口气说:“要是明早敌人再发起进攻,可怎么办呢 ”李小豪亦是无语。
③这时,战壕那边一阵骚动,两人忙奔过去,只见负重伤的副营长已经牺牲了。那一刻,两人都想起了刚才那颗流星。营长阴沉着脸说:“咱们不能这样坐以待毙,应该派人突围出去,向主力部队汇报战况,然后里外夹击歼灭敌人!”由于电台损坏,和大部队早已联络不上了。张南挺身而出:“营长,我突出去!带主力部队连夜赶回来,把敌人全消灭掉!”营长看了看张南,点了点头,拿出一颗信号弹装进手枪,交到张南手里,说:“大部队要开始进攻的时候,你打出信号弹,我们就反攻!”张南把手枪往腰里一别,跃出战壕,消失在黑暗中。
④过了一会儿,远处传来枪声,战壕里的人全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特别是李小豪,更是坐卧不安。良久,枪声停止了,战壕里一阵沉寂,每个人都望向黑沉沉的远方,也不知张南有没有突围成功。大家能做的,只是这种煎熬般的等待。时间缓慢地流逝着,李小豪不转眼珠地盯着夜空,并没有流星再划落,张南应该没事吧!
⑤已近午夜,一些战士已经睡着了,而李小豪依然望着夜空,此时他最怕的,就是有流星,他也有些相信张南的话了。张南和他不仅是战友,还是同乡,两人一起参军,从抗战到解放战争,他们都在一起。正自想着,忽然,一颗流星从远方天际升起,闪过一道绚丽的光。李小豪吓得一下子坐起来,心里一片茫然和悲哀,张南完了!直到身边的战士抄起武器,远处也传来枪声,他才蓦然惊觉,那不是流星,是信号弹,是张南打出的信号弹!随着营长的一声“冲”,他们跃出战壕,向敌人的阵地扑去。
⑥李小豪得知好友张南没事,信心大增,他一边冲一边灵活地躲闪着敌人的火力。喊杀声震天主力部队已突破敌人的第一道防线,反包围成功。在炮火的光亮中,李小豪忽然看见了张南,他急忙移动过去,张南正向阵地上的残敌射击。李小豪刚跑过去,张南却忽然一晃裁倒在地。李小豪扑过去抱起他,见他头上和胸前都冒出血来,一时心慌,大喊他的名字。张南睁开眼睛,见是李小豪,吃力地说:“我是不成了!兄弟,刚才你看见流星没有?那就是我的星星!”李小豪望了一眼夜空,含着泪说:“我看见了,那个流星最大,最好看!”同时,他想起了那颗美丽的信号弹。张南闻言嘴角泛起一丝微笑,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⑦许多年过去,枪炮之声早已成了遥远的回忆,李小豪常常在夜里醒来,望向窗外的星空。偶尔会看见流星,他的心就会风起云涌。是的,这许多年中,这一辈子,他再也不会看见那个漆黑的夜里,那颗带着希望的星星从黑暗中升起。那是生命中最灿烂的流星,让他心里时时划过怀念与感动。
本课时考点
(真题改编)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探究标题“最美的流星”的多重意蕴。(5分)【标题含义】
选文标题有什么作用?(2分)【标题作用】
其他考点
阅读选文,补全下面故事情节及人物心理。(4分)
情境 一望夜空 二望夜空 三望夜空 四望夜空 再望夜空
故事情节 我军被围,形势危急 ① 张南无讯,错以为亡 ③ 回忆往事,难忘战友
人物心理 担忧 坐卧不安 ② 心慌 ④
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 ( )
选文通过一次悲壮激烈的反击战,塑造了以张南为代表的有血有肉的战士形象。
选文第③⑤加点词“跃出”分别表现了张南的坚定果敢和李小豪的勇敢无畏。
选文第⑤段运用插叙,交代了张南与李小豪多年并肩作战的历程和深厚情谊。
选文结尾自然收束,紧扣线索,结构严谨;升华主题,情寓于中,让人泪目。
请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第④段划线句子。
练习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
董国宾
①“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代范成大诗里这样说,农民白天在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还说村里的男男女女各忙农活,连顽皮的小孩童也学着做农事。这首古体诗,从头至尾记述了农民的辛勤耕作,流溢出浓浓的乡间生活气息。诗中的“绩麻”,更让我看到,母亲所种的苎麻也能在古代名家笔下走诗,年幼的我每每朗读这首诗,都会十分用心,并感到无比自豪。
②母亲识不了几个字,怎知苎麻还能成诗?农耕时光里,勤快的母亲早出晚归,从远处河沟里拎来一桶桶水浇下去,然后直起腰来站在那块薄地上。懵懂的我隐约感到,辛劳的母亲种下去的是苎麻,还是诗!母亲却浑然不知,只知道没白没黑地在那块薄地上不停地劳作,在一个叫故土的地方安分地度年月。
③苎麻长成了,一小块薄地满眼葱绿,一棵棵半人高的苎麻快乐地挤在一起,站成了一小片茎直叶茂的麻林。母亲揩一下额头,轻快地拿了镰刀,喜悦地开始采割,母亲精心开垦的地块终于收获了。一捆捆苎麻运至家中后,勤快的母亲又开始了麻丝的制作。
④母亲先将收割来的苎麻放入河沟浸泡。过些日子,经过浸泡的苎麻剥下麻皮,母亲再用麻刀麻利地刮掉硬质木皮(即刮青)获得生麻,然后母亲将生麻泡在水里脱胶变软,晒干后,将麻皮一丝丝分细,麻丝就制作成了。闲不住的母亲还要搓麻线,这个过程便是宋代范成大诗中说的绩麻。母亲也像诗里那样,总在白天农忙之后,不知疲倦地于夜间搓麻线,夜深人静了,母亲仍在屋子里忙活计。
⑤乡村的夜悄悄走来了,一盏如豆的灯火铺开暗黄的光,母亲抖动的影子晃动在屋舍的一面土墙上。这童年的记忆中,制作麻丝是个最有生趣的环节,瘦削的母亲蹲在屋子狭小的空间里,手握麻鼓,紧紧压住一缕缕麻皮,利落地抽出一丝丝麻丝来。母亲的动作轻便快捷,娴熟更是我年幼的脑海里抹不掉的一抹痕迹。没长大的我喜欢读古诗,范成大的“绩麻”诗,每每此时总在我没长大的思想里展开无尽的想象。我恍惚看见,一代代人在无声无息的劳作中,将麻丝搓成坚实有力的麻绳,便有了有关“绩麻”的名诗和名句。我还会从绩麻的每个动作中,看到飞奔的马车,一串串行走的脚印,还能闻到一碗碗米香。其实,更多的还有我无法目及和想到的。
⑥母亲抽麻丝及搓麻绳,都离不开麻鼓。麻鼓又叫麻线鼓、麻砣,这农家常见的实用器物颇有情调。我家的麻鼓圆柱形,小拳头大小,石质。那样的时光里,不停歇的母亲在寂夜里忙活计,小麻鼓像个筋骨健实又听话的小童,一会儿紧抓在母亲指尖抽麻丝,一会儿又跳出来,不挪窝地帮着劳而不疲的母亲搓麻绳。细述起来,小麻鼓还是个可赏可喻之物,其顶端有一小凹坑,撒些草木灰进去,可供绩麻防滑之用,我们那儿管这叫灰塘。其周边大都雕刻不同的民俗风情图案和吉祥纹饰。我家盈盈可握的小麻鼓周边雕琢的是几条欢跳的鲤鱼。这鱼取“余”之意,寓意年年有余,农家生活富足美好。劳作的母亲找外村的工匠做了这样的麻鼓,心里便装进了从没向我表白的梦想,在一条走不完的路上,用闲不下来的双手雕刻岁月。在母亲人生的旅程中,黑夜也是白天!
⑦岁月中的母亲常常夜间绩麻,搓成的一捆捆麻绳,母亲总是出神地瞧过去,蓄满了发芽的种子的眼神像收不住的脚步,穿行在老不掉的时光中。继续行走的光阴里,一个个麻垫做成了,一个个麻毯加工成了艺术品。巧手的母亲还会在每个麻垫和麻毯上,绣出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图案,一向苛求于事的母亲点点头,择个晴好的天气,便运到城里卖出去。
⑧等有了糖吃,有了一件像样的童衣裹在我身上,农耕不辍的母亲也就有了花朵一样的笑容。其实,那些艰难的时光里,母亲从没说日子难熬,因为天天农作的母亲苦和累也是快乐!怪不得宋代名家范成大,会写出那样的经典农忙诗。
(刊载于2022年08月13日,有删改)
1.【梳理概括】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几件事情。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补充相关事件。(2分)
母亲早出晚归,辛勤耕种苎麻→(① )→(② )→母亲常在夜间用麻鼓不停歇地搓着麻绳一母亲将用麻绳做成的麻垫和麻毯运到城里卖出去
2.【分析鉴赏】请比较第⑤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说说哪一个最富表现力,并阐述理由。(5分)
乡村的夜悄悄走来了,一盏如豆的灯火铺开暗黄的光,母亲抖动的影子晃动在屋舍的一面土墙上。
3.【分析探究]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探究标题“昼出耘田夜绩麻”的多重意蕴。(7分)
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碑
孙犁
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
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待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
“五一”(事变)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
现在是十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打呼打地响。屋里是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
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就又纺起来。立时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转眼望着这里。
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大娘!”
“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
老李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大伯在家吗?”
“在家里。”
“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
女儿听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
看见老李那么急的站不住脚,大娘眼里有些酸,“你知道你们这些日子没来,我是多么想你们呀!”
老李心里也有很多话要说,可是他只能笑着说:“我们也想你,大娘。我们有紧急的任务。”
“那你就快点吧!”大娘叹息地向着西间喊了一声。
“来了。走吧,同志。”赵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
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
赵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要是今夜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
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
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的飘落。河滩里白茫茫什么也看不见。当大娘正要转身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家人三步两步跑到堤埝上,朝南望着。
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的射击。赵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
赵老金他们冒着极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
“同志!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
“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
“老李呢?”
“李连长死在河里了。”
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的人眼花。赵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赵老金把眼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滚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
他站立起来,站到自己修好的一个小坝上去。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地方爬上岸来的。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他在心里祝告着,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哪怕打捞上一支枪来呢!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他们铺展开晒到河滩上。
这些日子,大娘哭的两只眼睛通红。女儿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瞪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儿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
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撤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
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
(一九四六年于冀中)
17.【梳理概括】请简要概括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分析鉴赏】小说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请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的飘落。河滩里白茫茫什么也看不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分析探究】小说以“碑”为标题,请结合全文内容和主旨探究其多重意蕴。(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三
无声地成长
①我跟爸爸出去看猫头鹰,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那时候已经三更半夜了,我们一直都没睡觉。外面没有风。那些大树直挺挺地站着,像一座座高大的雕像。月光耀眼,天色很亮。背后远远传来火车的汽笛声,笛音低沉,拉得很长,就像一首歌,听起来好忧伤,好忧伤。
②爸爸早把我的毛线帽拉低,盖住我的耳朵。但是隔着帽子,我还是听得到声音。农场里的一只狗,跟着汽笛叫了起来。接着,第二只狗也叫了。火车和狗,齐声歌唱,唱了好一阵子。闹声消失以后,四周静极了,就像在梦里。爸爸,还有我,一直向着树林走去。我们“沙沙沙沙”地踩着松脆的雪,留下小小的灰色脚印。爸爸在地上拖着长长的影子,我的影子却又短又圆。隔不多久,我就得奔跑几步,才能跟得上爸爸。我那又短又圆的影子,也跟着我跌跌撞撞。但是我没喊累,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爸爸一直就是这么说的。我盼望跟着爸爸一起去看猫头鹰,已经盼望好久好久了。
③我们走到了松林地带。在亮亮的天色里,一棵棵的松树,看起来黑黑的,尖尖的。爸爸举手做了个手势。我立刻收住脚步,在原地等着。爸爸向上看,好像要找天上的星星,又像在查看空中的一张地图。月光使他的脸看起来像是戴上了银色的假面具。他开始呼叫起来:
④“呼,胡胡胡胡——呼!”学的是大角猫头鹰的叫声。
⑤“呼,胡胡胡胡——呼!”
⑥他叫了一阵,又叫了一阵。每叫过一次,他就会停一下。我们两个也都竖起耳朵,静静地听一会儿,但是什么也没听到。爸爸耸耸肩膀,我也耸耸肩膀。我并不难过。我的几个哥哥都说过: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
⑦我们再往前走。我感觉得出天气的寒冷,就像有人用冰冷的手掌按在我的背上。我的鼻子、我的面颊,里热外冷,冻得发疼。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
⑧我们走进了树林。那些树影,比我见过的任何东西都要阴暗,遮掩了地上的白雪。蒙在嘴上的围巾,温温湿湿的,毛茸茸地护着我的嘴。深更半夜,会不会有什么东西躲在黑黑的大树背后呢?我问都没问。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勇敢。
⑨我们来到了黑森林中的一片空地。月亮高高挂在天空,月光就像对准着空地的中央照下来。月光下的雪,看起来,比瓷碗里的牛奶还要白。我喘着粗气。爸爸听见了,做手势叫我别出声。我赶紧用手套捂着围巾,围巾捂住我的嘴。我用心地听。爸爸又呼叫了起来:
⑩“呼,胡胡胡胡——呼!”
“呼,胡胡胡胡——呼!”
我全神贯注地听着、看着,在这冷空气中,听得耳朵发疼,看得双眼蒙上一层雾。爸爸仰起了脸,打算再呼叫一次,但是他还没开口,就有回应的声音穿过树丛,传了过来。
“呼,胡胡胡胡——呼!”
爸爸脸上有了笑意,他回应了一声:“呼,胡胡胡胡——呼!”
然后,他跟猫头鹰,就像在那儿谈天,谈起了晚餐、树林、月亮和寒冷的天气。我松开了捂住围巾和嘴的手套,开心得想笑出来。
从草地边缘、树丛上面传来的猫头鹰叫声,越来越近了。草地上却没有一点动静。忽然间,一个猫头鹰的影子,从地上的大树影里分离开,向着我们的头顶飞过来。我们看着,嘴里发热,却不出声,许多想说的话一句也没说。飞过来的黑影又发出了叫声。爸爸拧亮了他的大手电筒,正好照到那只刚要停落在树枝上的猫头鹰。
我们跟那只猫头鹰,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
后来,那只猫头鹰就扇动它的大翅膀,从树枝上飞开了,像一道无声无息的黑影。它飞回树林里去了。
“该回家了。”爸爸对我说。我知道我可以说话了,也可以放声地笑。但是在回家的路上,我一声不响,像一道影子。
很多年后,当我被生活打击得不知所措的时候,爸爸的话便不断回响在我的耳畔: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那个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猫头鹰的好月光下,向前飞行。
17.阅读文章内容,完成表格。(4分)
地点 情节 我的心理感受
树林中 我跟着爸爸后面,要去看猫头鹰 ①
松林地带 ② 不难过
③ 爸爸再次呼叫,猫头鹰终于有了回应 开心
/ 我回忆起爸爸的话 ④
1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 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我们跟那只猫头鹰,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
1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本文语言质朴无华,通过叙述“我”跟随父亲看猫头鹰的经过,展现了“我”内心的变化与成长。
B.第①段运用了环境描写,用皎洁的月光,拉得很长的汽笛声,来衬托冬夜的静谧。
C.文章第⑨段中的“我赶紧用手套捂着围巾,围巾捂住我的嘴”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我”捂嘴的动作之快,表现了“我”的急切和紧张。
D.在文章第 段中,我跟在爸爸后面,一声不响”,是因为猫头鹰飞走了,“我”内心有一种小小的失落,而不想说话。
20.请说说你对标题“无声地成长”的理解。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父母在孩子成长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感悟。(7分)
【链接材料】2019年10月,湖南一所高校的一名20岁的大学生陈宇,因校园生活不能自理,人缘关系差而抑郁,于是在母亲的陪同下到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心理师在与其聊天后发现,陈宇的母亲对陈宇的一份“独特的爱”是其抑郁的主要原因。陈宇幼时,父母怕陈宇被欺负,总是一直紧紧盯着陈宇与小伙伴玩要,寸步不离;只要陈宇提出要求,他们都会尽一切办法去满足他。上学后,怕陈宇读书苦,父母经常纵容其迟到,旷课,只为他能好好在家休息。总之,陈宇的衣食住行,都由父母一手打理,陈宇只管吃饭、睡觉,而无须操心任何事情,这导致陈宇虽然已经成年,但在心理上却滞留在婴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