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共5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25 12:4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0张PPT。导入新课?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文天祥)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人生翕歘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赛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张中丞传后叙韩 愈学习目标1.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古代文学家韩愈。?
3.认识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叙事与议论并重),从整体上把握前半议论与后半记叙之间的分工和内在联系。韩愈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人尊称韩文公。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有《昌黎先生文集》。题解: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人。开元未进士。安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共同守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张中丞。???????“序”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作“叙”或“引”。“后序”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课文结构第一段(1):交代立传缘由。???
第二段(2—3):为许远辩诬。????
第三段(4—5):补写英雄逸事背景简介?唐隶宗至德二年(公元57年),安庆绪(安禄山之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张巡,许远率兵匕千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五十余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睢阳保卫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而张巡,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传颂。但当时一些坐观睢?阳陷落而不增援的武官,为自己的可耻行为辩解,同某些嫉妒张,许功绩的文人一起,散布流言,对张,许等抗敌英雄诋毁。张巡的友人李翰写了这篇补叙英雄事迹,批驳流言蜚语,弘扬英雄精神,反对藩镇作乱的散文名作。关于张中丞 张中丞:即张巡,本是真河县令。“安史之乱”叛军进入河南后,张巡领兵在雍丘抗敌。后来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告急,巡领兵进睢阳与许远共同守城,直至壮烈牺牲。朝廷追封他为御史中丞,故称张中丞。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 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屠,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 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 「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嵩无子。」张籍云。 第一段重点词解:
1恨:遗憾.
2阙:通“缺”,缺少,不足.
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全文引子:借评论李翰传文,交代立传缘由。第二段重点词解:
1.竟与巡俱守死:守城而死
2.远诚畏死:果真、真的。表示假设。
3.食其所爱之肉:所喜爱的人的肉.所字结构.
4.当其围守时:被围困。被动用法。
5.而贼语(yù)以国亡主灭:倒装、省略句。
正确语序:“而贼以国亡主灭语(之)”。
6.人相食且尽:将要。
注意本段中“之”的用法。这段主要写谁?
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得出什么结论?许远1、开门纳巡,授之柄而处其下。2、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3、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4、贼语以国亡主灭(诱降) “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为许远辩诬。第三段重点词解: 1、以此诟远:辱骂。 2、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内脏。 3、引绳而绝之:拉。 4、从而尤之:从:跟从。而:并且,表递进。 5、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宁:难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卒:最终。 6、弃城而逆遁:逆:预先。遁:逃跑。 7、战百万日滋之师:每天增长。 8、擅强兵坐而观者:擅:拥有。而:表修饰。 9、设淫辞而助之攻也:制造。此段为什么而辩论?
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哪句话最能体现张、许二人的功劳? “分守”不是睢阳失陷的主因,也不是许远的过失。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守一城捍天下;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1、人之将死……2、引绳而绝之……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延伸——睢阳是江淮的屏障,保障给养由淮河、长江沿汉水进入唐军后方,意义重大。
历史学界认为,张巡、许远坚守睢阳之功,不亚于郭子仪、李光弼的用兵。第四段重点词解: 1、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从:跟从。事:做事. 2、屡道于两府间:名作动,取道,来往。 3、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当时的事。 4、具食与乐(yuè):准备。 5、因拔所佩刀断一指:于是,就。 6、一座大惊:全,整。 7、皆感激为云泣下:感动。 8、矢著(zhuó)其上砖半箭:加在……之上。 9、贼以刃胁降巡:使动用法,使……投降。 10、即驰去、即牵去、即不屈:于是,就。 11、不可为(wéi)不义屈:被,表示被动。本段写谁的那几件事?体会作者选材的用心。
写这个人物对全文有何作用?
学习第4段:南霁云1、乞救于贺兰,被强留。2、断指不食。3、射矢明志。4、笑而就义。 选取最 有代表
性的事件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慷慨激昂、坚强无畏、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借以烘托巡加倍义烈”(课后《资料信息》) 少:年轻时。 依于巡:跟随着张巡。
起事:指起兵讨伐叛军。 粗:大略。 
须髯(rán)若神:胡须长得象神仙一样。
尽卷:背完一卷书。   帙(zhì):包书的套子。他帙:另外一卷书。
尽然:都是这样。操:拿起。 立书:立即就写。
辄(zhé):就。张:张开。   戮(lù):杀。
起旋:指起来小便。一说,指站起来环顾四周。汝:你们。 怖:害怕。 颜色:面色。 
阳阳:安祥镇定,毫无畏惧的样子。
诣(yì):去到,往。讼理:告状。学习第5段: 写于蒿,看似闲笔,但对表现张巡的形象有作用,你认为如何? 而“尽卷不错一字”、“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的描写则非常传神地刻划出了张巡博闻强记的一面。这些叙述的文字和议论部分相辅相成, 既深化了议论,又弥补了人物塑造缺乏立体感的缺憾,可谓一举两得。人物形象张巡:
许远:
南霁云:忠心报国 从容镇定 视死如归 博闻强记。
宽厚谦和 为国让贤,以死报国。
深明大义 嫉恶如仇 忠贞刚烈。
作者对三个人物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对许远是严正的描写,伴以精到的论析,夹叙夹议,笔调郑重,不容置疑,展示了许远宽厚磊落的人格品性;对南霁云则以色调强烈,充满力度的笔触,集中写出他在贺兰宴上的抽刀断指,慷慨陈词和抽矢射佛寺浮图,最后慷慨赴死等几个人生片段极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其豪爽性格和侠肝义胆;写张巡主要是转述跟随过张巡的于嵩的话,从侧面加以补充。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重要作用。
? 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将人物刻画的个个生动传神。如:写南霁云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细节,淋漓尽致的刻画出人物的刚烈与嫉恶如仇的个性,写张巡几乎全用细节。如:读书尽卷不错一字,于嵩取架上书问巡,巡应对无错”以及“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等细节,极其生动的刻画了张巡地博闻强记与文思敏捷的性格特征。人物之间的相互映衬和衬托。 ? 文中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个正面人物,相互映衬各显各性。许远官职本在张巡之上,因巡贤能,受权于巡,自处其下,并最后一起守城而死。这里即突出了许远的谦和让贤,又映衬出张巡的杰出才能。
睢阳城陷落后,敌人劝降南霁云,张巡呼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这里一呼一答,即写了张巡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又写出了南霁云想保存力量,伺机复仇的心理,而且从他的答语中可见张巡在部下眼中的崇高威望。两人相互映衬,更现出英雄气概。文中南霁云乞师于贺兰进明一段,是以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鄙无耻,衬托出南霁云的忠肝义胆和刚烈性格。刻画人物极其传神。周练讲评1【答案】C
【解析】A秣(mò)、B倾轧(yà)、D解剖(pōu)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本题要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 A中“圈juàn养”,考察常见的多音字注音,“圈”另有读音——①圆圈quān;②作动词,用于口语,把鸡圈juàn起来。B中“牛虻 méng”,“虻”字为常见的易因形旁读错的字,《牛虻》为一部外国名著。D中“探本溯sù源”,“溯”常与形旁“朔”读音混淆,为常见易读错字。 3. B【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C、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4. B【解析】
“弱不胜衣”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也承受不起。
“飞短流长”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作自谦,用来说别人不恰当。5.A
6【答案】D 【解析】
A缺主语,“他们”。
B“实现了纪录”搭配不当,将“实现”改为“创下”。
C项表意不明,在“引以为豪”前加上“美国人”。(1)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热情澎湃的优秀的诗人。   
(2)“神舟六号”设计者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对飞船返回、飞行、发射每个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做了精心设计,准备了应对预案。   
(3)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
(4)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5)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年工人、和妇女。
(6)绿化造林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解决控制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7)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2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执勤的岗位。
(8)这个文化站已经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9)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  
(10)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11)据香港媒体报道,包括国际影星李连杰及香港行政会议成员梁振英在内的多名香港政界和演艺界人士,海啸发生时都在受海啸侵袭的马尔代夫度假或出差。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新装修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害,并提出30000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2000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形成10个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世界级品牌。
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建设的启动,对道路、交通、媒体、通讯等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相关,长沙商业圈无疑也将面对重新洗牌的机会。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 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孥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 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7.B 8.A 9.D l0.D
11.(10分)
(1)(5分)借了公家的敷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2)(5分)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1)(3分)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
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5分)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14、节日文化相互交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