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3.2.1.1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理解现实生活中影子的现象,学会用数学知识解答。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知识。另外在生活中对影子也有着丰富的体验.这些内容都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例如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但是学生在此前对这些知识缺乏系统地学习,只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障碍。
教学目标 1.了解投影的有关概念,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物体的投影。 2.知道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会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 3.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 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会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
教学难点 会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新知导入教师活动1: “银灯映照千员将,一箱容下百万兵”,这句优美的诗描述的是我国独特的民间艺术——皮影戏. 皮影戏中蕴含了什么数学原理呢?学生活动1: 学生了解皮影戏.活动意图说明: 从皮影戏引入新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环节二:投影教师活动2: 工人在建造房子之前,首先要看房子的图纸.但在平面上画空间的物体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必须要把它们画得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得很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三视图法。建筑工程师和工人为了描绘和制造各种物体,常常使用这种方法。 三视图是一种特殊的视图,而视图又来自于投影。投影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阳光或者灯光下,我们会看到人影、树影或建筑物的影子等. 日晷,是中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计时器。“晷” 字,古意是太阳的影子、在圆形石盘上刻出时刻,中间立金属晷针,和盘面垂直.古人根据太阳的投影与地球自转所形成的日影长短的变化及方向的不同确定时刻.古代宫殿前的日晷亦为皇权的象征,一般与嘉量并列于左右,象征天地一统, 江山永固. 如图所示,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在一天中会有时长、有时短,位置也在不断变化. 物体在灯光下的影子也随物体离灯光的距离和灯光照射的角度而发生变化. 投影: 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面(地面、墙壁、幕布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面叫做投影面. 1.形成投影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①要有光源; ②要有一个呈现投影的平面,即投影面; ③要有物体存在,且物体处于光源和投影面之间. 2.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可以由投影与物体确定光线的方向.学生活动2: 学生了解三视图,感受投影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了解物体在灯光下的影子也随物体离灯光的距离和灯光照射的角度而发生变化。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投影的概念,知道投影线,投影面,总结投影满足的条件。 活动意图说明: 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现实生活中影子的现象,进而更好地理解投影的概念,对概念有形象直观的认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答,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环节三: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 教师活动3: 平行投影: 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物体在太阳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就是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 由一点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物体在灯泡发出的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就可以看成是中心投影. 如何判断是平行投影还是中心投影? 通过光源来判断: 平行投影的光源为平行光线. 中心投影的光源为点光源. 平行投影的光源一般有探照灯、太阳光,其光线是平行的; 中心投影的光源一般有灯泡、 蜡烛,其光线相交于一点 . 正投影: 当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时,产生的平行投影称为正投影. 试一试: 用手电筒照射书本,观察书本在墙面上的影子的变化: (1)手电筒的光线垂直射到墙面时,改变书本与手电筒的距离和书本放置的方向. 观察结果:物体越靠近光源影子越大. 物体投影的大小和形状,随着光源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2)手电筒的光线斜射到墙面时,改变书本与手电筒的距离和书本放置的方向. 观察结果:光源从侧方射入时,物体的影子最长; 从正上方射入时,物体的影子最短. 物体在灯光下的投影的大小和形状,随着灯光照射的角度和光源的距离而发生变化. 你会发现,物体投影的大小和形状,随着光线射入的角度及与光源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学生活动3: 学生理解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概念。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理解正投影的概念。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试一试,知道物体投影的大小和形状,随着光线射入的角度及与光源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活动意图说明: 让学生了解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概念,联系与区别,会区分平行投影、中心投影与正投影。
板书设计 课题:3.2.1.1由立体图形到视图 1.投影: 2.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下列物体的影子中,不正确的是 ( B ) 2.下列投影中属于中心投影的是( D ) A.阳光下跑动的运动员的影子 B.阳光下木杆的影子 C.阳光下汽车的影子 D.路灯下行人的影子 3.把一个正六棱柱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光线由上向下照射此正六棱柱时的正投影是( A ) 4.如图,根据标杆AB在阳光下的影子AC,画出旗杆DE的影子DF. 解:如图, DF即为所求. 选做题: 5.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是( A ) A. 先变短后变长 B. 先变长后变短 C. 逐渐变短 D. 逐渐变长 6.给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B ) ①物体在阳光照射下,影子的方向是相同的 ②物体在任何光线照射下影子的方向都是相同的 ③物体在路灯照射下,影子的方向与路灯的位置有关 ④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影子的长短仅与物体的长短有关.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综合拓展类作业】 7.如图,路灯下一墙墩(用线段AB表示)的影子是BC,小明(用线段DE表示)的影子是EF,在M处有一棵大树,它的影子是MN. (1)画出路灯的位置;(用点P表示) (2)画出表示大树高的线段MG; (3)若小明的眼睛近似看成点D,试画图分析小明能否看见大树. 解:(1)如图,点P即为所求. . (2)如图,线段MG即为所求. (3)小明不能看见大树,因为射线DA与线段MG不相交,MG处于视线的盲区.
课堂总结 1.投影: 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面(地面、墙壁、幕布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面叫做投影面. 2.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 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由一点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当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时,产生的平行投影称为正投影.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如图,各投影(阴影部分)是平行投影的是( C ) 2.下列各种现象属于中心投影的是( A ) A.晚上人走在路灯下的影子 B.中午用来乘凉的树影 C.上午人走在路上的影子 D.早上升旗时旗杆在地面上的影子 3.小玲和小芳两人身高相同,两人站在灯光下的不同位置,已知小玲的影子比小芳的影子长,则可以判定小芳离灯光较__近____.(填“远”或“近”) . 选做题: 4.在同一时刻,两根长度不等的竹竿置于阳光之下,但它们的影长相等,那么这两根竹竿的相对位置是( C ) A.两根都垂直于地面 B.两根平行斜插在地上 C.两根竹竿不平行 D.一根倒在地上 5.如图,在一间黑屋子的地面A处有一盏探照灯,当小红从灯走向墙时,她在墙上的影子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B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综合拓展类作业】 6.如图,小赵、小王、小李三人站在路灯下,他们在路灯下的影子在同一直线上. (1)确定图中路灯灯泡O所在的位置; (2)在图中画出表示小赵身高的线段.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皮影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由小组合作,让学生参与,探索新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现阶段学生在分析空间图形问题时还不能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更多的是采用观察抽象,演示操作,直观推理等结合的直观思考,本节课也是后继学习投影与视图的基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华师大版)七年级
上
3.2.1.1由立体图形到视图
图形的初步认识
第3章
“—”
教学目标
01
新知导入
02
新知讲解
03
课堂练习
04
课堂总结
05
作业布置
06
目录
内容总览
教学目标
1.了解投影的有关概念,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物体的投影。
2.知道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会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
3.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与联系。
新知导入
“银灯映照千员将,一箱容下百万兵”,这句优美的诗描述的是我国独特的民间艺术——皮影戏.
皮影戏中蕴含了什么数学原理呢?
工人在建造房子之前,首先要看房子的图纸.但在平面上画空间的物体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必须要把它们画得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得很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三视图法。建筑工程师和工人为了描绘和制造各种物体,常常使用这种方法。
三视图是一种特殊的视图,而视图又来自于投影。投影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新知讲解
任务一:投影
新知讲解
在阳光或者灯光下,我们会看到人影、树影或建筑物的影子等.
新知讲解
日晷,是中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计时器.“晷” 字,古意是太阳的影子、在圆形石盘上刻出时刻,中间立金属晷针,和盘面垂直.古人根据太阳的投影与地球自转所形成的日影长短的变化及方向的不同确定时刻.古代官殿前的日晷亦为皇权的象征,一般与嘉量并列于左右,象征天地一统, 江山永固.
故宫日晷
新知讲解
如图所示,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在一天中会有时长、有时短,位置也在不断变化.
物体在灯光下的影子也随物体离灯光的距离和灯光照射的角度而发生变化.
新知讲解
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面(地面、墙壁、幕布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面叫做投影面.
投影:
1.形成投影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①要有光源;
②要有一个呈现投影的平面,即投影面;
③要有物体存在,且物体处于光源和投影面之间.
2.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可以由投影与物体确定光线的方向.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物体在太阳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就是平行投影.
平行投影:
任务二: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
新知讲解
由一点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物体在灯泡发出的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就可以看成是中心投影.
中心投影:
新知讲解
区别 联系
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
投影线互相平行,
形成平行投影.
投影线集中于一点,形成中心投影
都是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在某个平面内形成的影子. (即都是投影)
通过光源来判断:
平行投影的光源为平行光线.
中心投影的光源为点光源.
新知讲解
如何判断是平行投影还是中心投影?
平行投影的光源一般有探照灯、太阳光,其光线是平行的;
中心投影的光源一般有灯泡、 蜡烛,其光线相交于一点 .
新知讲解
当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时,产生的平行投影称为正投影.
正投影:
新知讲解
试一试:
用手电筒照射书本,观察书本在墙面上的影子的变化:
(1)手电筒的光线垂直射到墙面时,改变书本与手电筒的距离和书
本放置的方向.
观察结果:物体越靠近光源影子越大.
物体投影的大小和形状,随着光源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新知讲解
试一试:
用手电筒照射书本,观察书本在墙面上的影子的变化:
(2)手电筒的光线斜射到墙面时,改变书本与手电筒的距离和书本放置的方向.
观察结果:光源从侧方射入时,物体的影子最长;
从正上方射入时,物体的影子最短.
物体在灯光下的投影的大小和形状,随着灯光照射的角度和光源的距离而发生变化.
你会发现,物体投影的大小和形状,随着光线射入的角度及与光源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新知讲解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课堂练习
1.下列物体的影子中,不正确的是 ( )
B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课堂练习
2.下列投影中属于中心投影的是( )
A.阳光下跑动的运动员的影子
B.阳光下木杆的影子
C.阳光下汽车的影子
D.路灯下行人的影子
D
课堂练习
3.把一个正六棱柱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光线由上向下照射此正六棱柱时的正投影是( )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4.如图,根据标杆AB在阳光下的影子AC,画出旗杆DE的影子DF.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课堂练习
解:如图, DF即为所求.
课堂练习
5.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是( )
A. 先变短后变长 B. 先变长后变短
C. 逐渐变短 D. 逐渐变长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课堂练习
6.给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①物体在阳光照射下,影子的方向是相同的
②物体在任何光线照射下影子的方向都是相同的
③物体在路灯照射下,影子的方向与路灯的位置有关
④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影子的长短仅与物体的长短有关.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B
7.如图,路灯下一墙墩(用线段AB表示)的影子是BC,小明(用线段DE表示)的影子是EF,在M处有一棵大树,它的影子是MN.
(1)画出路灯的位置;(用点P表示)
(2)画出表示大树高的线段MG;
(3)若小明的眼睛近似看成点D,试画图分析小明能否看见大树.
【综合拓展类作业】
课堂练习
解:(1)如图,点P即为所求. .
(2)如图,线段MG即为所求.
(3)小明不能看见大树,因为射线DA与线段MG不相交,MG处于视线的盲区.
【综合拓展类作业】
课堂练习
课堂总结
1.投影:
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面(地面、墙壁、幕布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面叫做投影面.
2.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
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由一点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当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时,产生的平行投影称为正投影.
板书设计
1.投影:
2.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
课题:3.2.1.1由立体图形到视图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作业布置
1.如图,各投影(阴影部分)是平行投影的是( )
C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作业布置
2.下列各种现象属于中心投影的是( )
A.晚上人走在路灯下的影子
B.中午用来乘凉的树影
C.上午人走在路上的影子
D.早上升旗时旗杆在地面上的影子
A
3. 小玲和小芳两人身高相同,两人站在灯光下的不同位置,已知小玲的影子比小芳的影子长,则可以判定小芳离灯光较______.(填“远”或“近”) .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作业布置
近
4.在同一时刻,两根长度不等的竹竿置于阳光之下,但它们的影长相等,那么这两根竹竿的相对位置是( )
A.两根都垂直于地面 B.两根平行斜插在地上
C.两根竹竿不平行 D.一根倒在地上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作业布置
C
5.如图,在一间黑屋子的地面A处有一盏探照灯,当小红从灯走向墙时,她在墙上的影子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作业布置
B
6.如图,小赵、小王、小李三人站在路灯下,他们在路灯下的影子在同一直线上.
(1)确定图中路灯灯泡O所在的位置;
(2)在图中画出表示小赵身高的线段.
【综合拓展类作业】
作业布置
Thanks!
2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 科 数学 年 级 七年级 设计者
教材版本 华师大版 册、章 上册、第3章
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1.图形的性质(1)点、线、面、角①通过实物和模型,了解从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概念。②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③掌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④掌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⑤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和表达两点间的距离。⑥理解角的概念,能比较角的大小;认识度、分秒等角的度量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计算角的和、差。⑦能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2.图形的投影①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②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并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③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模型。④通过实例,了解上述视图与展开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业要求】了解点、线、面、角的概念,掌握多边形的概念。知道图形的特征、共性与区别,理解线段长短的度量,探究并理解角度大小的度量,形成和发展抽象能力;在直观理解和掌握图形与几何基本事实的基础上,经历得到和验证数学结论的过程,感悟具有传递性的数学逻辑,形成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经历尺规作图的过程,增强动手能力,能想象出通过尺规作图的操作所形成的图形,理解尺规作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是初中数学平面几何的基础内容,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起点,对于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影响深远.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点、线、面、体、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角等基本概念和关于直线、线段的两个基本事实以及关于补角、余角的两个性质定理.学生将初步接触推理证明和几何作图.本单元的学习将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应用意识等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开放性内容的特点决定了本单元的教学方法更多采用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学习方法.
学情分析 “图形的初步认识”是初中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第一章,介绍图形与几何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如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体、面、线、点等,要在本章中从现实具体物体中抽象、归纳出来,直线、线段、射线、角及有关的概念在本章中得到比较详细的介绍,并被广泛应用于后续的教学中,本章的教学属于初中几何图形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对于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影响深远。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了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为本章的学习作好了一些铺垫,本章内容的学习也是后面学习角形、四边形、圆等相关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其中直线、 射线、线段和角都是重要而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有关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表示、画法、计算等都是重要的几何基础知识,是学习后续图形与几何知识以及其他数学知识的必备基础。七年级学生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所增强,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老师在他们困难的时候要适时地给予帮助,要多加鼓励,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目标 教学目标1.认识立体图形中的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和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能从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培养抽象思维能力.2.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意义;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并能从展开图想象相应的几何体,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3.进一步认识点、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会用符号表示它们;掌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等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4.理解角的概念,并会用符号表示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以及度量一个角,会进行度分秒的转换,会计算角的和差.了解角的平分线、余角、补角的概念,理解补角、余角的性质.5.通过课题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团队合作,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视图和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概念及计算.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及运用几何语言进行简单的推理.
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及课时安排 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二)课时安排课时编号单元主要内容课时数3.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课时3.2立体图形的视图3课时3.3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1课时3.4平面图形1课时3.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2课时3.6角3课时
达成评价 课题课时目标达成评价评价任务3.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认识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等几何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2.能够将实际生活中的物体抽象为立体图形.3.通过学习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能对常见的立体图形进行分类、分辨.1.认识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等几何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2.能将实际生活中的物体抽象为立体图形.3.能对常见的立体图形进行分类、分辨.任务一:通过回忆之前学习的立体图形,引出新课任务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3.2.1.1由立体图形到视图1.了解投影的有关概念,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物体的投影。2.知道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会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3.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与联系。1.掌握投影的有关概念2.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知道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与联系,会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任务一:通过皮影戏,引出新课任务二:投影任务三: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 3.2.1.2由立体图形到视图1.能说出三视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知道三视图的定义,能识别简单的三视图.2.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及一些正方体组合体的三视图.1.了解三视图的定义,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2.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及一些正方体组合体的三视图任务一:复习旧知,引出新课任务二:三视图3.2.2由视图到立体图形1.能根据三视图描述物体的形状,并会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2.经历由平面图形想象立体图形的过程,体验数学的逆向思维.1.能根据三视图描述物体的形状2.会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任务一:复习旧知,引出新课任务二:三视图与常见几何体的关系任务三:组合体的三视图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3.3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1.能说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知道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表面展开图.2.通过展开与折叠,说出棱柱、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形.3.会根据表面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1.能说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2.能通过展开与折叠,说出棱柱、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形.3.会根据表面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任务一:由日常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引出新课任务二:特殊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任务三: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3.4平面图形1.能说出形形色色的平面图形.2.能说明多边形可由三角形组合而成,并尝试寻找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规律.1.能从常见的物体中找到的平面图形2.知道多边形可由三角形组合而成,掌握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规律任务一:观察图形,引出平面图形的概念任务二:多边形及其相关概念任务三:多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任务四:从生活中发现多边形3.5.1点和线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线段、射线、直线;3.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1.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线段、射线、直线;3.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任务一:观察图片,回忆学过的基本图形任务二:点和线段任务三:射线和直线3.5.2线段的长短比较1.能说出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会用几何语言表示两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2.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知道线段的中点的定义,会用数量关系表示中点及进行相应的计算.4.知道线段可以相加减,能利用线段的和与差进行简单的计算.1.会比较线段的长短,会用几何语言表示两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2.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掌握线段的中点的定义,会用数量关系表示中点及进行相应的计算4.能利用线段的和与差进行简单的计算任务一:由日常发筷子,引出新课任务二:线段的长短比较任务三: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任务四:线段的中点及线段的和差3.6.1角1.能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角、平角、周角等的概念,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角;2.会正确使用量角器,认识角的常用度量单位;3.会进行度、分、秒的简单换算;4.了解用角表示方向,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1.理解角、平角、周角等的概念,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角2.会正确使用量角器,认识角的常用度量单位,会进行度、分、秒的简单换算4.了解方位角,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任务一:观察图形,回忆之前学过的角任务二: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任务三:平角和周角的概念任务四:角的单位换算任务五:方位角3.6.2角的比较和运算1.会用度量和叠合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会用“=”“>”或“<”表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2.会计算角的和、差、倍、分,会用图形和符号语言表示角的和、差、倍、分关系.3.能说出什么是角的平分线,能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1.会用度量和叠合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2.会用“=”“>”或“<”表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3.会计算角的和、差、倍、分,会用图形和符号语言表示角的和、差、倍、分关系4.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概念,能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任务一:复习线段的比较方法,类比引出新课任务二:角的大小比较 任务三: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任务四:角的和差及角的平分线 3.6.3余角和补角1. 理解并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2. 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能运用余角与补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1. 理解并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2. 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3.能运用余角与补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任务一:回顾三角板角的度数,引出新课任务二:余角和补角的概念任务三: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第3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学设计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