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课时1 地球自转 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学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课时1 地球自转 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学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11 21:1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课时1 地球自转 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结合示意图,描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等特点。(综合思维)2.联系实际,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及其影响,说明晨昏线的特点并学会判断晨线、昏线。(综合思维)
知识点一 地球自转
1.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地轴:地球自转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北半球某地观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该地的纬度。
3.地球自转的特点
(1)方向
①方向
②在下面三幅图中的弧线或短线上标注“→”,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答案 
(2)周期
地球自转的角度 时间长度 应用价值
恒星日 360° 23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 360°59′ 24时 昼夜交替的周期
(3)速度
角速度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约为15°/时。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线速度 ①随纬度增加而递减,极点的线速度均为0,赤道最大为1 670千米/时,60°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②纬度相同的两点,海拔相同,自转线速度相同;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
拓展延伸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大的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2)判断纬度带:自转线速度:0~837 km/h→高纬度;837~1 447 km/h→中纬度;1 447~1 670 km/h→低纬度。
(3)判断地势高低:某地线速度等值线凸向低值处,说明该地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线速度等值线凸向高值处,说明该地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小,即地势较低。如下图中,A可能为山地、高原,B可能为谷地、盆地。
(2024·安徽亳州开学考试)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图”。读图,完成1~3题。
1.四图中能正确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2.下列关于图中a、b、c、d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四地自转的角速度相同,均为15°?时
B.如果以遥远恒星为参照物,这四个地方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24小时
C.a、b、d三地均位于东半球
D.图中四地在晴朗的夜晚都能看见北极星
3.四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 B.d-c-b-a
C.a-b-d-c D.c-d-b-a
知识点二 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现象
(1)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2) 昼夜半球
(3)晨昏线(圈):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如上图中所在大圆。晨昏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2.昼夜交替
(1)成因:地球不停地自转。
(2)周期: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
(3)意义: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思考  如何区别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
答案 ①昼夜现象是一个静止的概念,昼夜的形成与地球运动无关,主要是由于地球的不透光性决定的。②昼夜交替是一个的动态的概念,它主要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由于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周期为一年。
核心归纳
1.晨昏线的三种判断方法
自转法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时间法 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地方时为18时的是昏线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以上三种方法适合所有晨昏线的判读,但在判读俯视图时必须先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出地球的自转方向,然后再根据自转法来判断晨昏线。
如图1中为晨线, 为昏线,图2中为晨线。
2.晨昏线的六个特点
(1)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在二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5)晨昏线以15°/h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6)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α)变化范围为0°~23.5°,且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相同,即下图中∠α=∠β。
上图是利用某软件对北京时间2023年12月22日同一天8:00和20:00太阳照射地球的截图。
1.[综合思维]说明地球上存在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2.[综合思维]甲、乙两图中的昼夜分界线分别是什么线?判断理由是什么?
3.[地理实践力]绘制图甲、图乙的太阳光照示意图,标出地球自转方向、纬度数、太阳光线、晨(昏)线,并用“”表示夜半球。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点处于黄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四点所在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课时对点练 [分值:73分]
(选择题1~9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2023·河南郑州开学考试)下面甲、乙两幅图均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甲、乙两幅图的中心点分别是(  )
A.南极点、南极点 B.北极点、南极点
C.南极点、北极点 D.北极点、北极点
2.图中M、N、P、Q四点,地球自转速度(  )
A.Q点线速度比N点慢
B.N点角速度比M点小
C.M点角速度比P点大
D.P点线速度比Q点慢
(2024·四川广元期末)下图为“地球自转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站在C地的某同学于昨天晚上20时在天空中观察到某一恒星位于上中天,那么今天该同学再次观察到该恒星位于上中天的时间是(  )
A.19时56分4秒 B.7时56分4秒
C.20时3分56秒 D.8时3分56秒
4.关于图中各点自转速度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角速度A=B=C=D B.角速度AC.线速度A=B=C=D D.线速度A(2023·广东鹤山月考)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6.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2023·吉林长春期中)读图(图中甲、乙、丁、戊在晨昏线上),完成7~9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丁地将进入白昼 B.丙地地方时为0时
C.乙地出现极昼现象 D.戊地位于昏线上
8.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②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③在任何时候都平分赤道 ④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此时,甲乙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  )
A.0时 B.6时 C.12时 D.18时
(选择题10~15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2024·甘肃武威校考)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完成10~11题。
10.a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在图中应为(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顺时针 D.逆时针
11.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
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
(2023·广东广州模拟)比较下面四幅图(注:甲、乙、丙、丁四图中,阴影区为黑夜,丙、丁图所示为北半球某地区),回答12~13题。
12.下列对各图中晨昏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弧AC为晨线
B.乙图中的弧AO为昏线
C.丙图中的AB为昏线
D.丁图中的AB为晨线
13.赤道与晨线、昏线的交点经度间隔为(  )
A.360° B.180°
C.90° D.不确定
昼夜交替主要是由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的,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据此完成14~15题。
14.在下列情况中,人们有可能看不到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
A.站在地球上的人,地球停止自转,仅有公转存在
B.站在地球上的人,地球停止公转,仅有自转存在
C.一架自西向东飞行的航天器中的航天员
D.一架自东向西飞行的航天器中的航天员
15.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那么下列各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1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在图中用“”表示夜半球。(2分)
(2)图中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2分)
(3)B点即将进入________(填“昼”或“夜”)半球。(2分)
(4)图中各点中,时刻为6:00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2分)
(5)A、B、C、D四点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2分)
17.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上面三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________。(2分)
(2)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即一个________。(4分)
(3)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出图示半球的极点。(2分)
(4)判断上图中 是晨线还是昏线,并说明其移动方向。(4分)
参考答案:
答案 1.B 2.C 3.C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东经度增大的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即地球自转方向。甲图中箭头方向为自西向东,甲图正确;乙图中箭头方向为自东向西,乙图错误;丙图中箭头方向为自西向东,丙图正确;丁图中箭头方向为自东向西,丁图错误。故选B。第2题,地球上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均为15°/时,a、b、c、d四地中,a、b、d三地在南北极点之外,c地在极点上,故自转角速度不相同,A错误;以遥远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B错误;东半球的范围为20°W向东至160°E,a地经度为30°E、b地经度为0°、d地经度为90°E,三地都在东半球经度范围内,C正确;只有在北半球晴朗的夜晚可以看见北极星,a地在北半球,b地在南半球,c地在南半球,d地在北半球,故b、c两地看不见北极星,D错误。第3题,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a地纬度为20°N,b地纬度为30°S,c地纬度为90°S,d地纬度为70°N,故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a—b—d—c,故选C。
1.答案 地球是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地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阳;地球处于不停地自转与公转之中。
2.答案 图甲中的昼夜分界线是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该线上的各点都将进入昼半球,所以该线是晨线。图乙中的昼夜分界线是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该线上的各点都将进入夜半球,所以该线是昏线。
3.答案 示意图如下: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①②③④四点分别位于晨线、昏线、晨线、晨线上。故②点处于黄昏,选B。第2题,晨昏线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故选D。
课时对点练 [分值:73分]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从北极点上空俯视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点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可知,甲、乙两幅图的中心点分别是北极点、南极点,选B。第2题,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上任何一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据此结合选项可知,Q点线速度比N点快,A错;N点、M点、P点角速度均相同,B、C错;P点线速度比Q点慢,D正确。
答案 3.A 4.D
解析 第3题,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某地上中天所需的时间应为1个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所以该同学可在今天19时56分4秒再次观察到该恒星位于上中天,A正确。第4题,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零外,其他地方均相同,大约为每小时15°,A位于极点上,角速度最小,B、C、D角速度相等,A、B错误;地球自转线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零外,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故线速度A答案 5.A 6.A
解析 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图中自转线速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小,可判定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赤道上自转线速度约为1 670千米/小时,60°N纬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837千米/小时)。根据图中的数值范围可推知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A正确。第6题,由等值线分布可知,图中a点的线速度为870~900千米/小时,同纬度的b点线速度为840~870千米/小时,可见a点线速度较b点大;同一纬度地区,地势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故a点的地势较高,b点地势较低,A正确。
答案 7.A 8.D 9.B
解析 第7题,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可看出,丁、戊两地位于晨线上,将进入白昼;丙地没有位于夜半球中央经线上,地方时不是0时;乙地出现极夜现象。第8题,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①对;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对;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③对;晨昏线只有在二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④错。第9题,根据图文信息可知,甲乙线为晨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
答案 10.D 11.B
解析 第10题,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引起图中恒星的视运动,a恒星视运动方向以北极星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故D项正确。第11题,恒星的视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地球自转角速度约为15°/h,故选B项。
答案 12.A 13.B
解析 第12题,甲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弧AC为晨线,弧BC为昏线,A正确;乙图中弧AO为晨线,弧BO为昏线,B错误;丙图中AB为晨线,丁图中AB为昏线,C、D错误。第13题,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故赤道与晨线、昏线的交点经度间隔为180°。故选B。
答案 14.D 15.B
解析 第14题,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地球自转角速度为15°/h,如果航天器中的航天员的运行方向为自东向西,且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一致,将看不到昼夜交替现象,故选D。第15题,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昼的为晨线,由白昼进入黑夜的为昏线,符合这一特征的为B选项。
16.答案 (1)如图所示:
(2)相互垂直 (3)昼 (4)B (5)B>D>A=C
17.答案 (1)A (2)23时56分4秒 恒星日 (3)用“S”在图示顶点(90°附近)标注出来即可。 (4)晨线。自东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