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将进酒》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 《将进酒》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1 17:1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将进酒》
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3月
教学目标
1. 《将进酒》与《惜罇空》对比鉴赏。 2. 李白与李贺的《将进酒》对比鉴赏。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将进酒》与《惜罇空》对比鉴赏。
教学难点: 李白与李贺的《将进酒》对比鉴赏。
教学过程
1.导入内容 752年秋,隐居在嵩山的好友元丹丘邀请李白前去游玩散心,李白欣然同意,又拉上两人共同好友岑夫子一同前往。三人登高眺远,借酒放歌,喝到尽兴处,李白诗兴大发,写下了千古名作《将进酒》,展现了天才诗人的伟大人格和宽广心胸。 1900年,敦煌石窟出土了大量古籍,被考古学家命名为“敦煌遗书”,在1913年,著名金石学家罗振玉先生从“敦煌遗书”的“照片影印”本抄录出来名为《惜罇空》的诗。 诗歌如下: 惜罇空 (敦煌写本P2567)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床头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云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罇空对月。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牛宰羊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钟鼓玉帛岂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古来贤圣皆死尽,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发现不同 同学们读过之后或许会疑惑,这不就是《将进酒》吗?学术界确实有人认为这就是早期的《将进酒》,而我们现在读得《将进酒》是被更改过的《惜罇空》。 两首诗的不同在以下几个方面 标题1惜罇空将进酒诗句2君不见床头明镜悲白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诗句3朝如青云暮成雪朝如青丝暮成雪诗句4天生吾徒有俊才天生我材必有用诗句5岑夫子,丹丘生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诗句6请君为我倾请君为我倾耳听诗句7钟鼓玉帛岂足贵钟鼓馔玉不足贵诗句8但愿长醉不用醒但愿长醉不愿醒诗句9古来贤圣皆死尽古来圣贤皆寂寞
3.比较角度 也许《惜罇空》更接近原本,那么为什么《将进酒》更为流行呢? (1)积极入世的情感态度 中国的读书人是以儒家的积极入世为根基的,无论人生境遇如何,读书人都秉承这种积极入世的精神。“惜罇空”的“惜”,是“惋惜”,颓唐、无奈,是消极的人生态度,而“将进酒”显示了诗人的不屈服,积极昂扬。“古来圣贤皆寂寞”不仅尊重圣贤,更加理解圣贤的孤独寂寞,把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统一在其中。 (2)自信豪放的人物形象 李白在诗歌中塑造了自己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高昂乐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狂傲不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得意,“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千金散尽还复来”相得益彰,表现刻画李白的自信与豪放。 (3)兴奋激动的劝酒情境 李白积极乐观自信的人设与豪放不羁的灵魂自然地将喝酒场景化,越喝越兴奋,越喝越激动,正因如此,才会有“主人何为言少钱”“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反客为主,情境化之下,“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更加地符合喝酒的场景,更具有真实的情境。 (4)通俗流畅的语言表达 既然是劝酒歌,语言自然要通俗流畅,“天生我材必有用”“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更具口语味、对话味;“请君为我倾耳听”的节奏感也更加清晰;“但愿长醉不愿醒”的“愿”音节更加响亮,能表达更强烈的主观态度。 4.引出李贺 李白自信不羁,可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仿佛瞬间被闪电击中了一般,在赞叹崔颢的诗歌绝妙后,他叹息道:“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将进酒》可以说是李白的扛鼎之作,那么后人是不是都谦虚一番,望而却步呢? 李贺多一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心愁多病,仅活了27岁。但在诗歌史上,李贺以奇诡与缥缈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诗歌浪漫,他也写有一篇《将进酒》: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5.学生活动 同学们,李白、李贺被宋代的宋祁评为:“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我们读两首诗,就能感到两位诗人怀才不遇的内心苦闷,面对飞逝时光,他们知道人生苦短,于是不约而同地表达要及时行乐,或者说是苦中作乐。 有人说,白诗是巨人之愁、天才之愁,贺诗是文人之愁、苦人之愁;白诗浑然天成,繁富丰厚,贺诗精练而成,简净单纯;白诗狂放飘逸、高阔豪纵,贺诗严谨缜密、抑郁深沉。你喜欢哪首《将进酒》,请给一个理由? 李贺《将进酒》情感态度一种无可奈何的、无所适从的意绪。最后的陡转,从欢快的宴会转到了凄凉的坟墓,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透露出一片苦涩幽怨的意绪。李贺的《将进酒》是充满绝望的。人物形象李贺追求的是一种麻醉,他有无穷无尽徘徊与生和死之间的忧虑和悲伤。场景情境龙凤是中国神话中的吉祥物,此时却被剥皮抽筋,扔进了油锅。油脂余魂未散,躺在锅底哭泣。这样的画面,让人不寒而栗。 一场豪华的宴会,诗人只像是个旁观者,他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角,冷冷地看着眼前的热闹,内心却是孤独,他沉湎于痛苦与死亡的阴影中无力自拔。 他的“劝君终日酩酊醉”是劝人,更是自劝,而他清楚,即使喝得酩酊大醉,也解脱不了。语言表达前五句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绚丽斑斓,有声有色,省略叙写语言的手法,不但大大增加了形象的密度,同时也能启迪读者活跃的联想,使之主动地去填补、丰富那物象之间的空白。 以“老”“冷”“死”“寒”“啼”“幽”等色彩浓重,情感悲凉的字作底色,创造出一个寒冷的、幽暗的、悲凉的、朦胧的、凝重的境界,极力表达意象境界李贺的《将进酒》是充满绝望的,酒对他诗人以极为新艳的词语,描写了珠玉花雨、皓齿细腰一类偏于细美之物。热烈场面、富丽色彩让人更加颓废,密不透风的罗纬绣幕把这片狭小的天地紧紧包围,春天日暮、花落如雨、荒冢古墓造成整个诗境的局促与压抑。酒是他拯救灵魂的东西,他必须依靠醉酒才能忘记尘世间的狰狞。
6.对比总结 李白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在痛苦与失意中借酒传达出来的最真实的高度自信永不屈服的自我;李贺在《将进酒》表现的是他在苦苦追求而又难以解释的现实面前发出的无奈的倾诉与叹息。虽然李白、李贺都生活在唐代,有着无尽的浪漫和想象,但他们各自生活的盛唐与中唐,已注定了他们的悲剧底色不同;性格与人生经历的差异,也注定了他们诗风的各异。李白诗中反映出的大家风范,和着他放荡纵恣、随心所欲的风格,正是唐王朝鼎盛时期社会风貌与王朝气象的反映;而李贺的幽怨与低沉,也恰好是中唐衰败时代的无奈与叹息。源于社会与时代的悲剧是两位诗人无法改变的,但他们的诗中却包容了时代与人生的难以逾越的悲剧,令后人可以从他们的诗中去更加深刻地解读各自的时代与人生。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