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我看——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随堂小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 我看——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随堂小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4 08:4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我看—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随堂小练
1.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穆旦没有带诗稿来,开始想推辞,不过大家很热情,他就一句一句地背诵起来。
B.穆旦在这里继续探索和写作现代诗歌,并在《清华学刊》上发表。
C.走进美丽的中海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D.穆旦于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一举创作了《智慧之歌》《停电之后》《冬》等近30首作品。
2.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B.——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C.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3.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B.——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C.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4.对诗歌《我看》修辞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春风”“揉过”“青草”,即春风轻柔地抚摸着青草,给人以温暖柔和之感。
B.“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向晚春风的柔和,使人感到十分亲切。
C.“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燃起花朵”比喻“欢笑”,以“吹熄”花朵比喻“哀愁”,新颖贴切,生动形象。
D.“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运用反复,突出强调诗人在生命热情被自然的活力点燃时的兴奋和惊喜之情。
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角度。
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③人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
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
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
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③⑥④⑤②
C.③①④②⑤⑥
D.③⑥⑤①④②
6.下列诗歌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D.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是领袖毛泽东抗战途中所写的一首词。
B.《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的代表作之一,《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也是他的作品。
C.台湾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因为《乡愁》这首诗,被誉为“乡愁诗人”。
D.《我看》的作者是诗人、翻译家穆旦,他是新月派诗人。
8.小彤代表小组参加学校“现代诗歌朗诵会”,在挑选作品时,她发现很多诗人对日常化的语言进行了陌生化处理,在学习穆旦的《我看》时她就不太理解。请你仿照示例,从A、B两项中任选一项为小彤释疑。
示例: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点评:写春风“揉过”“丰润的青草”,好像人的轻轻揉动使青草“丰润”起来,“揉”字造成了一种语言陌生化的效果。
A.云把水倒在河的水杯里,
它们自己却藏在远山之中。
B.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我选________________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这首诗选自《革命烈士诗抄》。诗中有两个“自由”,第一个是指①_____________的“自由”;第二个“自由”是指所有革命者为之奋斗终身的理想——人类的解放。诗中“地下的烈火”指②_____________。
10.秋山寻野
从维熙
①那年秋天。在京郊的山区闲居。看窗外天高云淡,绿叶开始变黄,便走出乡院,信步朝村外走去,秋山的苍绿和天空中的鸟鸣,让人流连忘返。一位出租车司机看见我说:“您老是不是想看看周围的风景?不远处有黑龙潭、云雾山,还有……”
②我说:“就这么办吧,哪儿景致最野,你就拉我到哪儿去。”
③车子大约开了一个时辰,在一个名叫“桃园仙谷”的地方停了下来。他告诉我说,进山后舍弃大路,走小路,保证会有发现。
④进山后,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受骗上当的感觉。尽管这儿已是大山之腹,但仍有不少游客,如过江之鲫。景区示意牌上写明,前面山腰有个大瀑布,游客们自然趋之若鹫。我则像一只离了群的孤雁,沿山间小路缓缓而行。毕竟期望寻找山间的野趣呀!
⑤环山小路非常难走,既没有石阶铺路,也没有示意路标,这正是我要探秘的地方。走了一段崎岖山路之后,我发现,在路旁林木的枝条上,一缕白布条在秋风中飘摇。我猜测,这是进山人怕归来时迷路,而拴系下的路标。这个发现使我非常得意,原来,我并不是第一个来这里寻觅野趣的“情痴”,早已经有先于我者叩访此地了。
⑥果不其然,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首先发现了几束开在山坡上的野花。继而,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是,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寻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流淌在我的脚边。
⑦远眺近望,大山空无一人,只有这条轻声唱歌的小小溪流和散落在绿林中间的阳光与我相伴了。静坐溪水边,想看看水中的鱼儿游弋之乐,可是“水至清则无鱼”,亮晶晶的清波中,却有五光十色的花斑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我伸手捡出一块琥珀色的石子,对着太阳看了看,里边红色的纹络像是血丝。我爱不释手地看来看去,最后装进衣兜,留作进山寻野的纪念。然后,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这时才发现,刚才看见的红色,不仅仅是枫叶之红,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早熟的红果已然坠落山坡,竟然没有人来采摘。一阵秋风刮过,有的树叶离开了母体,落到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一叶知秋,这真是秋天山野的静物写生。
⑧静——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久违了,天空的美神,在喧嚣的城市,无法找到你的身影,在这寂静无声的大山深处,你带给游人的是天籁声声。时光似乎倒流过去半个多世纪,情不自禁地记起了儿时,每逢雁鸣长空,我和小伙伴们仰望雁阵时,呼喊出的童真:
南来的雁,
北来的雁,
在我篮里下窝蛋……
⑨此刻,我虽然没了儿时的梦幻,但在大山深处看长空雁过,仍然激起自己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目送着大雁们的身影,一直消失在长天之角,眼里只剩下天空扎眼的瓦蓝。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一口好酒让我爽透心扉。
⑩遥想当年的陶渊明,在桃花源的山中,常以巷巾——也就是古人头上的帽翅,过滤其自酿的白酒,以求其纯。时间跨越了一千多年,新时代的文人,虽然无法演绎陶翁的恬淡,只想摆脱开城市生活的喧嚣,在野山中享受一回独饮之乐,也算得上是难得的乐事了。
出山时,秋阳高悬。司机问我:“您老玩得开心吗?”我立刻向他表示了谢意,这真是一次沁人心脾的逍遥游呢……
(选自《河北日报》2019年5月17日,有删改)
1.“秋山寻野”中的“野”,包含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2.在进山寻野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受骗上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人心脾
3.品析语言。
(1)静——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4.文中引用了童谣和陶渊明“巷巾滤酒”的材料,有什么作用?
5.请对文章第④段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表意重复,“驻足”就是停下脚步的意思,与前面的“停下脚步”意思重复,二者删去其一。
2.答案:C
解析:“去吧、去吧”虽为并列关系,但是各自带有感叹词,中间应使用逗号;二者后面是句中的短暂停顿,故第二个顿号也应改为逗号。
3.答案:C
解析:句中的两个顿号均应为逗号。
4.答案:B
解析: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承接上文春风的“揉”。
5.答案:D
解析:
6.答案:D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7.答案:D
解析:穆旦是九叶派诗人。
8.答案:(示例1)A 点评:这句诗运用修辞手法陌生化,把“河”比喻为“水杯”,赋予云以主观意愿,新颖灵动,富有情趣。
(示例2)B 点评:这句诗说季节把花朵“燃起”又“吹熄”,虽然看似不合事理,但却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花朵的自然荣枯,感受到生命的不断变化,语言的陌生化,增强了表意的丰富性。
解析:所谓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是指对日常语言进行“扭曲”,克服日常语言感受的自动化,表达出新鲜、独特的感受事物的方式。答题时抓住“扭曲”的语言,体会表达的内容即可。
9.答案:①放弃理想、信念、气节、尊严;②革命
解析:先要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在皖南事变中,叶挺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他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爬出来吧,给你自由”,这声音是从“为狗爬出的洞”里传出来的,“人”成为了“狗”,即等于“放弃理想、信念、气节、尊严”,故这种“自由”是“放弃理想、信念、气节、尊严”的“自由”;“活棺材”指的是紧锁着的“为人进出的门”,即关押革命人士的监狱,“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的力量,被诗人喻作“地下的烈火”,即诗人毕生坚持的“革命”。综上,概括填空即可。
10.答案:1.一是指山林中的“野景”,二是指作者体悟到的“野趣”。
2.非常得意;心旷神怡;爽透心扉
3.(1)使用叠词,起到了强调(或:加深语意)的作用,读起来朗朗上口(或:富有音韵美);“久久”写出了时间之长,表达了作者对山野的陶醉之情;“匆匆”写出了速度之快,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离去的不舍、遗憾之情。
(2)动作描写,富有动感地描绘了作者喝酒的情态,表达了作者远离喧嚣,获得野趣后惬意、舒适的心情。
4.引用童谣和陶渊明“巷巾滤酒”的材料,丰富了文章内涵,增强了趣味性与可读性(或: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渴望摆脱生活的喧嚣,回归童真、自然,回归恬淡生活的愿望。
5.内容上,写出了游人之多,带给“我”上当受骗的感觉,于是决定独行寻野。写法(或:表现手法)上,与下文写野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作者心情的变化。结构(或:行文技巧)上,为下文写野趣作铺垫,增强了文章的曲折性,避免了行文的平淡。语言上,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众多游客比作“过江之鲫”,将“我”比作“离了群的孤雁”,生动形象。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