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随堂小练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冠冕堂皇的博物馆。
B.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C.臭名昭著的英殖民主义者,曾参与毁坏希腊巴特农神庙,并掠走这个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
D.额尔金的儿子小额尔金是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2.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不管________修缮,________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________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________呀!
A.是 还是 因为 志得意满
B.或 或 如果 得不偿失
C.不是 而是 假如 金碧辉煌
D.是 还是 如果 得不偿失
3.下列对本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开篇交代写作缘由;之后盛赞圆明园,然后运用反语对“两个强盗”进行讽刺,最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B.雨果坚持正义、立场公正、爱憎分明、珍惜人类文明成果的精神品质令人感动和敬佩。
C.全文表达了作者对中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英法联军的谴责之意。
D.文章用铺陈、类比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圆明园这个“世界奇迹”,以热烈的情感、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笔法,展现出浪漫主义作家行文的风格。
4.下列加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B.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
C.八旬高龄的老教授在一中礼堂讲授国学,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谈。
D.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5.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C.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D.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
6.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恍若 瞥见 眼花缭乱 山青水秀
B.琉璃 晨羲 富丽堂皇 荡然无存
C.赃物 缀满 令人惊骇 丰功伟绩
D.制栽 劫掠 精疲力竭 不可名状
7.下列语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②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③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④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
⑤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A.①③②⑤④
B.④⑤①③②
C.②④⑤③①
D.③①④⑤②
8.如今,地铁里、公交车上,越来越多的“低头族”在忙着刷微博,刷朋友圈,浏览网页……数字阅读日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和追捧。数字阅读,也称电子阅读,是指人们借助电脑、手机等载体阅读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字。
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走进数字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语言建构与运用)你们小组研究发现,相比纸质阅读,数字阅读有更多优点。请列举数字阅读的优点,不少于三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小组讨论时,有同学认为,一些“低头族”的数字阅读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这往往是因为他们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存在问题。请你具体分析造成数字阅读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不少于200字。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②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③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④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⑤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你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⑥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1)对选文第①段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根据自己的回忆,遵照圆明园的原貌,从材料、布局、陈设、园林景观等方面,细致地描绘了圆明园的盛大与壮丽。
B.作者明确指出圆明园是“一个世界奇迹”,是东方艺术的代表,是亚洲文明的“剪影”,为下文对英法联军的批判做铺垫。
C.圆明园与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一样,都是属于人类的,突出圆明园在世界上的艺术价值。
D.作者以热烈的情感、瑰丽的想象、夸张的笔法,运用铺陈、类比的写法,展现出其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极具感染力。
(2)对选文中的加粗词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洗劫”“放火”“行窃”等词语突出表明了作者批判英法侵略者罪行的立场。
B.“强盜”代指英法人民,鲜明地揭示出所谓的“远征中国”实质上是侵略和掠夺。
C.“更漂亮”运用反语,强烈地谴责了以额尔金等为代表的侵略者对圆明园的破坏。
D.“文明人”极具讽刺意味,用辛辣的语言道出了英法侵略者野蛮、无耻的本质。
(3)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作为一名文学领袖,雨果先生没有让其失望。
B.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它的被毁令雨果先生感到非常痛心,本文表现了雨果先生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之情。
C.雨果是一位正直的作家,他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是站在人类良知的立场上,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
D.本文是一封书信,也是一篇阐述自己观点的议论性文章。学习本文,应将立足点放在后者上,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
(4)对本文的写法或语言特点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铺陈描摹
B.类比手法
C.辛辣讽刺
D.典雅幽默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正义的边界
①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因为这样就等于取消了道德;但是他也反对以怨报怨,因为这样我们就会堕落得与对方一样。所以,孔子的观点是以直报怨——以公正来对待无良之人。
②可见,孔子既反对我们对坏人无原则地好,也反对我们对坏人无约束地报复。
③孔子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论语·泰伯》)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就是祸乱。我们可以理解为:天下的很多祸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
④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就如同抱薪救火;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惩罚不道德,又如同以暴制暴。
⑤举一个例子,53岁的山东省威海市退休女教师李建华遭遇入室抢劫,她在身中数刀的情况下仍与抢劫者斗智斗勇。最终,那个19岁的抢劫者精神崩溃,瘫倒在地,而李建华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让抢劫者得到及时救治。
⑥这是很感人的事件。李建华老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表现出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但是,在媒体报道这件事后,却出现了争议。有不少人认为,对于这样的歹徒,根本不需要同情和帮助。
⑦一个网友在网上的留言是:“假如我碰到这样的歹徒,我要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吃了他的肉,砸了他的骨,吸了他的髓!”这种极其残暴的心态,使我毛骨悚然,从来不在网上留言的我,忍不住留了一句话:“你更像歹徒啊!”
⑧孔子做了鲁国大司寇,摄行相事,坚决推行“堕三都【注】”,他的学生子路被鲁国执政季桓子任命为家臣,负责具体执行。可以说,“堕三都”的成败,关乎孔子在鲁国的政治生命。但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伯寮,竟然对季氏说子路的坏话,他对“堕三都”的失败以及孔子最终离鲁出走都负有相当大的责任。
⑨这样一个学生,后人把他称为“圣门蟊螣”,意思是孔子门下的害虫。当时,鲁国一个叫子服景伯的大夫对孔子说:“你的这个学生实在太不像话了,如果你允许的话,我有力量杀了他,让他暴尸大街。”
⑩孔子说:“如果我的道能够行得通,那是命;如果我的道行不通,那也是命。公伯寮能把我的命怎么样呢?”(《论语·宪问》)孔子断然拒绝子服景伯的杀人建议。
公伯寮不好。但是,假如我们用杀掉他的方法来对待这样的人,我们就更不好了。用极端的手段来清除异己,还有比这更坏的行为和更坏的人吗?
为什么孔子不赞成人们用极端的方式来履行道德?为什么孔子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维护道德?因为一切极端手段必定隐含着对某种价值的破坏。而且,极端手段所蕴含的破坏性,往往指向更原始、更基本的价值。
正义是有边界的。
(作者:鲍鹏山。有删改)
【注】堕三都:指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执政,毁坏三桓(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私邑的事件。堕,同“隳”(huī),毁坏。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⑦段,作者认为网友“更像歹徒”,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3.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就是祸乱。因为天下的祸乱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
B.李建华老师在特殊时刻拨打电话救歹徒,虽然表现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但是也纵容了坏人。
C.孔子的学生公伯寮对季氏进谗言的行径遭到当时人们及后人的唾弃,以至有人意欲杀之而后快。
D.孔子拒绝子服景伯杀公伯寮,他认为“道”能否行得通,取决于“命”。这完全是宿命论思想的体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不能用来形容建筑物。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关联词语运用的把握能力。整体感知,语段谈论的是“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并以圆明园为例进行论证。根据句意,第一、二空应是选择关系,“是……,还是……”,排除B、C。第三、四空连接的句子是假设关系,因此应选“如果……得不偿失”。故答案为D。
3.答案:C
解析:全文表达了作者对中国的同情,不是“热爱和赞美之情”。
4.答案:B
解析:“手忙脚乱”运用不当,应改为“眼花缭乱”。
5.答案:B
解析:B项中的“奇迹”是褒义词,其他三项加粗的词语都是褒义贬用。
6.答案:C
解析:A“青”应为“清”;B“羲”应为“曦”;D“栽”应为“裁”。
7.答案:C
解析:在熟读原文的基础上或根据句与句间的关系来选择。
8.答案:(1)首先,数字阅读基于联网信息载体,首次实现了数字化的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其次,数字阅读在阅读方式上也具有天然优势,可充分利用用户碎片化时间。再次,数字阅读借助互联网信息渠道,可随时随地进行内容更新。
(2)“低头族”的数字阅读,从方式上看,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一定会影响到阅读的效果。从阅读的内容上看,没有明确的主题,更没有明确的导向,是杂乱无章的阅读,看到什么就阅读什么,头脑都是一些“碎片”,这些都是一些浅层次的阅读。对人的思想影响和人格的培养益处不大。网上的内容良莠不齐,有时还可能引发各种情感危机,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要想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加强阅读方式的引导,多读一些能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美好品格的书籍;阅读要有目的性和选择性,有意义的内容要深入阅读;还要加强自我约束,增强自控能力,树立理性使用手机的意识,多与人交流,来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9.答案:(1)A
(2)B
(3)A
(4)D
解析:(1)第①段主要介绍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高度赞美圆明园的美。并没有细致描绘。
(2)“强盗”指的是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不代指英法人民。
(3)“雨果先生没有让其失望”有误。雨果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揭露了英法联军劫掠并焚毁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民族”。
(4)文章运用反语,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典雅幽默”的理解有误。
10.答案:1.正义是有边界的。
2.作者认为一切极端手段必定隐含着对某种价值的破坏,网友提出用更残暴的方式惩罚抢劫者,这种以暴制暴的想法无疑“更像歹徒”。
3.道理论证。引用孔子的话,有力地论证了天下的很多祸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从而使论证更严密,更有说服力。
4.C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解题时,要抓住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通读全文可知,作者在最后一段归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正义是有边界的”,据此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从第⑦段来看,“更像歹徒”是因为这种报复是一种“极其残暴的心态”,这种心态,就是第④段中所说的“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惩罚不道德,又如同以暴制暴”。这正和作者“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维护道德”的观点相违背。所以作者认为网友的这种想法“更像歹徒”。
3.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第③段引用孔子的话,是道理论证,论证了“天下的很多祸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的论点。这样引用名家的言论,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A项,由第③段“天下的很多祸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可知,“天下的祸乱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的表述太过绝对;B项,“纵容了坏人”表述有误,李建华老师为歹徒拨打了救助电话,她是以公正来对待歹徒;D项,“这完全是宿命论思想的体现”的表述有误,应是孔子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维护道德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