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2课时
土壤的类型
(苏教版)三年级
上
01
教学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知道土壤按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
01
02
运用多种感官研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如摸、看、捻、握和搓等。
03
利用对比实验,了解三类土壤在保水、渗水等方面的不同性质。
科学观念
04
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感官的作用;乐于用所学科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
我们已经知道了土壤的成分,但是种植园的不同植物需要的土壤类型不同,你知道常见的土壤类型有哪些吗?不同的植物应该选择什么类型的土壤呢?
探究新知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说说你的发现!
活动一:观察土壤
探究新知
活动一:观察土壤
土壤固体
大颗粒:沙粒
中等颗粒:粉粒
细小颗粒:黏粒
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
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
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探究新知
活动规则
学生4人一组,采用不同的方法比较沙质土、粘质土和壤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探究,讨论得出结论。最先完成任务的小组获胜。
活动二:比较土壤
探究新知
活动名称:比较沙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的不同。
活动二:比较土壤
用手捻一捻
和点水握一握
加点水搓一搓
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研究这些土壤呢?
比较渗水性
探究新知
活动名称:比较沙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的不同。
活动二:比较土壤
用手捻一捻
感受土壤颗粒的硬度、粗糙程度等。所使用的三种土壤应同样干燥。
探究新知
活动名称:比较沙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的不同。
活动二:比较土壤
用手捻一捻
比较结果
沙质土颗粒大,黏质土颗粒小;沙质土硬,黏质土细腻。
探究新知
活动名称:比较沙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的不同。
活动二:比较土壤
感受土壤是否容易握成团,所加的水应同样多。
和点水握一握
探究新知
活动名称:比较沙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的不同。
活动二:比较土壤
比较结果
黏质土能握成团,沙质土不能握成团。
和点水握一握
探究新知
活动名称:比较沙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的不同。
活动二:比较土壤
感受土壤的黏性以及加水后的可塑性,所加的水应同样多。
加点水搓一搓
探究新知
活动名称:比较沙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的不同。
活动二:比较土壤
比较结果
黏质土容易搓成条状,其他两种土壤不易成条。
加点水搓一搓
探究新知
活动名称:比较沙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的不同。
活动二:比较土壤
(1)用量杯分别装80毫升的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放入三个漏斗中。
(2)将装有土壤的漏斗放置在量杯上,同时向三个漏斗中缓慢地倒入80毫升的水,比较渗出水的速度和颜色变化。
比较渗水性
探究新知
活动二:比较土壤
探究新知
观察现象:沙质土中渗出水的速度比其他两种土要快,且水流较大,颜色较深,呈黄色;黏质土中渗出的水较少,呈水滴状下落。颜色比较清澈;壤土中渗出的水开始是水流,但很小,慢慢变成水滴,颜色呈浅黄色。
土壤类型 所用时间 渗水量
沙质土
黏质土
壤土
4分钟
45毫升
68分钟
40分钟
30毫升
39毫升
活动二:比较土壤
探究新知
活动名称:比较沙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的不同。
活动二:比较土壤
比较渗水性
比较结果
沙质土下面的水最多,壤土次之,黏质土下面的水最少。说明沙质土的渗水性好,黏质土保水性好。
探究新知
活动三: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三种土壤有那些特点?分别适合生长哪种农作物?
探究新知
活动三: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三种土壤有那些特点?分别适合生长哪种农作物?
土壤类型 特点 适宜生长的植物
沙质土 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 芝麻、花生、西瓜……
黏质土 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 荷花、芦苇……
壤土 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较好 蚕豆、苹果树、月季……
典型的水生植物,喜阳,不耐阴。
黏质土
探究新知
活动三: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喜高温、潮湿,对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较高。
壤土
探究新知
活动三: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喜疏松肥沃的土壤,喜寒怕热
沙质土
探究新知
活动三: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探索新知
活动三: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仙人掌:耐高温、干旱、瘠薄,不喜潮湿。
沙质土
课堂练习
1.下面不是仙人掌的生长习性的是( )。
A.耐高温 B.喜潮湿 C.耐干旱
2.适宜生长在沙质土中的植物不包括( )。
A.芝麻 B.花生 C.蚕豆
3.土壤中的大颗粒为( )。
A.沙粒 B.粉粒 C.黏粒
4.适宜生长在黏质土中的植物不包括( )。
A.荷花 B.芦苇 C.苹果树
一、选择题
B
C
A
C
课堂练习
二、判断题
1.黏粒含量较多的叫作壤土。( )
2.不同的土壤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 )
3.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 )
4.含沙粒越多的土壤,渗水越快。( )
课堂总结
神奇的土壤
课堂总结
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并说出他们的特点;学会举例说出不同类型土壤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
作业布置
收集三种土壤和相应的植物,用手抄报的形式画下来。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土壤的类型》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土壤的外观,发现其外形的颗粒状特征以及颜色、颗粒等状况,形成对土壤特征的初步认识。 第二部分,通过阅读资料,知道可以按照土壤中沙粒、粉粒和黏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 第三部分,通过动手操作,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类型的土壤,描述它们各自的特征。运用的方法有: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 颜色的深浅等;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第四部分,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并能举例说出某种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
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上一课《土壤的成分》的学习,已经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知道植物要生长在土壤里面,土壤里有许多他们熟悉的小动物。本节课,在上一课实地考察土壤,对土壤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继续深入观察土壤。将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基本类型,并展开一系列的对比性研究,进而了解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
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土壤按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 科学思维:运用多种感官研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如摸、看、捻、握和搓等。 探究实践:利用对比实验,了解三类土壤在保水、渗水等方面的不同性质。 态度责任: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感官的作用;乐于用所学科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和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征。 难点: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了解三类土壤的性质。
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观察土壤通过观察活动,知道土壤按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能基本能不能比较土壤运用多种感官研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完成一系列对比探究,了解三类土壤在保水、渗水等方面的不同性质。能基本能不能土壤与植物的关系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能基本能不能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主题情景:打造校园种植园--买土我们已经知道了土壤的成分,但是种植园的不同植物需要的土壤类型不同,你知道常见的土壤类型有哪些吗?不同的植物应该选择什么类型的土壤呢? 师: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土壤的类型。 思考问题设计意图:将真实的场景努力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由此进一步感知生活、发现问题,强调体验式的学习,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环节一:观察土壤同学们,这是三份不同类型的土壤,请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说说你的发现。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形成初步答案。 1.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2.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观看视频 用放大镜观察三份土壤的颗粒特点并分享自己的发现。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引导用放大镜观察三份土壤的颗粒特点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颗粒大小不一样;通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环节二:比较土壤教师出示规则:学生4人一组,采用不同的方法比较沙质土、粘质土和壤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探究,讨论得出结论。最先完成任务的小组获胜。 师: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研究这些土壤呢? 用手捻一捻 师提示:感受土壤颗粒的硬度、粗糙程度等。所使用的三种土壤应同样干燥。 和点水握一握 师提示:感受土壤是否容易握成团,所加的水应同样多。 加点水搓一搓 师提示:感受土壤的黏性以及加水后的可塑性,所加的水应同样多。 (4)比较渗水性 (1)用量杯分别装80毫升的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放入三个漏斗中。 (2)将装有土壤的漏斗放置在量杯上,同时向三个漏斗中缓慢地倒入80毫升的水,比较渗出水的速度和颜色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 播放实验视频《比较土壤的渗水性》。 得出结论: 沙质土下面的水最多,壤土次之,黏质土下面的水最少。说明沙质土的渗水性好。黏质土保水性好。按照活动步骤合作完成内容。 分析活动现象,得出结论。 预设:用手捻一捻、和点水握一握、加点水搓一搓、比较渗水性 生分享:沙质土颗粒大,黏质土颗粒小;沙质土硬,黏质土细腻。 生:黏质土能握成团,沙质土不能握成团。 生:黏质土容易搓成条状,其他两种土壤不易成条。 准备实验材料,并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观察渗出水的速度和颜色变化。并记录所用时间和渗水量 观察现象:沙质土中渗出水的速度比其他两种土要快,且水流较大,颜色较深,呈黄色;黏质土中渗出的水较少,呈水滴状下落。颜色比较清澈;壤土中渗出的水开始是水流,但很小,慢慢变成水滴,颜色呈浅黄色。活动意图说明:游戏引入增加兴趣,通过运用多种感官研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可以让学生了解三种土壤的特点。再通过渗水性对比实验,引导学生了解三类土壤在保水、渗水等方面的不同性质,为下一环节做铺垫。环节三: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教师组织讨论:三种土壤有哪些特点?分别适合生长哪种农作物? 播放视频《三种类型土壤》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土壤类别特点适宜生长的植物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芝麻、花生、西瓜……粘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荷花、芦苇……壤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较好。蚕豆、苹果树、月季……
介绍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引导学生判断其适合的土壤类型。 荷花 典型的水生植物,喜阳,不耐阴。 水稻 喜高温、潮湿,对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较高。 西瓜 喜疏松肥沃的土壤,喜寒怕热 仙人掌 耐高温、干旱、瘠薄,不喜潮湿。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内容吧! 教师播放视频:神奇的土壤 师生总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并说出他们的特点;学会举例说出不同类型土壤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学生根据问题,分组讨论,分析得出答案。 生:黏质土 生:壤土 生:沙质土 生:沙质土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活动,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
7.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土壤的类型 沙质土:含沙多,土质疏松、透水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差。 黏质土:含沙少,有黏性、透水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好。 壤土:含沙适中,透气性好、透水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好。 不同土壤适合生长的植物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不是仙人掌的生长习性的是( )。 A.耐高温 B.喜潮湿 C.耐干旱 2.适宜生长在沙质土中的植物不包括( )。 A.芝麻 B.花生 C.蚕豆 3.土壤中的大颗粒为( )。 A.沙粒 B.粉粒 C.黏粒 4.适宜生长在黏质土中的植物不包括( )。 A.荷花 B.芦苇 C.苹果树 二、判断题 1.黏粒含量较多的叫作壤土。( ) 2.不同的土壤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 ) 3.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 ) 4.含沙粒越多的土壤,渗水越快。( ) 参考答案: 一、BCAC 二、×√√√ 实践作业:收集三种土壤和相应的植物,用手抄报的形式画下来。
9.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在上一课实地考察土壤,对土壤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继续深入观察土壤。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对比三种土壤,可以让学生直观且全面了解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研究土壤》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地球系统;人类活动与环境。 学习内容 10.3岩石和土壤 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观察并描述砂质土、黏质土、壤 质土的特点,举例说出它们适宜生长的植物。 11.1自然资源 知道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学业要求 1.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举例说出适合生长在不同土壤中的植物。 2.通过实验,识别土 壤的主要成分,了解不同质地的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初步具备记录实 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3.对岩石、土壤等事物具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动手实验,如实记录观察结果,具有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知道土壤等自然资源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5.树立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单元课时设计 4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研究土壤
单元设计意图 土壤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物质。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和协调水分、养料、热量等必需的条件,为动物的生存提供栖息地。对人类的繁衍生息而言,土壤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直接或间接地支持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作为现代公民,具有关于土壤的知识、保护土壤的意识等等,是必备的科学素养。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形成善待土壤、善待生命的良好局面。 本单元以“研究土壤”为主题,强调体验和思维,将二者整合在一个个学习活动中。在学习方式上,本单元延续了低年级《石头与泥土》单元“玩中学”的方式,讲求的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通过观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在学习目标上,将思维发展凸显出来,注重精确描述、比较与归纳等思维技能的运用,将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在概念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水平的提升。学生从低年级的“泥土”的日常概念,逐步上升到“土壤”这一科学概念,也为后续的岩石概念的发展奠定基础。
主题学情分析 对儿童来说,土壤是非常好的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的载体。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地有过与土壤亲密接触的经历。他们在低年级学习了《石头与泥土》《土壤与生命》两个单元,通过挖泥土、玩泥巴、栽小葱、养蚂蚁等活动积累了很多感性经验和对土壤的直观认识。但受限于认识水平,对于“土壤”这个科学概念,中年级的孩子还有很多不解之处。譬如,他们知道在土壤里能找到很多东西,但还不能把这些东西都算作土壤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没有“混合物”的概念。再如,对于决定土壤肥力的腐殖质,孩子们还是非常陌生的,还有待去进一步发现。 本单元的设计,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通过四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类型,初步建立土壤的概念,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问题+游戏+讨论;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视频+师生互助 4.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实验器材,调查身边土壤类型及现状,提出保护土壤的措施,并深入社会宣传。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土壤是地球系统的基本要素,土壤的成分有空气、水和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等。 2.知道人类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能认识到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科学思维: 1.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通过自主观察积累感性经验。在观察实验中,注重学习精准描述、比较与归纳等思维技能的运用。将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在概念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水平的提升。 探究实践: 1.观察土壤颗粒,知道这些颗粒有大小的不同;用多种方法比较沙质土、粘质土和壤土,描述其各自的特点。 2.观察土壤的表层和下层,知道土壤中有腐殖质;能够制作肥料袋;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并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完成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并通过对比得出结论;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作用。 态度责任: 1.乐干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 2.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感官的作用;愿意亲近土壤。 3.通过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形成环保意识。 4.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乐于尝试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探究学习。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展示土壤样本 学生展示采集到的土壤样本并分享采集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示采集到土壤样本并分享采集的过程,可以了解学生采集过程的操作是否安全规范,再引导学生一起总结经验。
任务2 名称:观察土壤 学生观察土壤样本、分类并填写活动手册。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土壤样本,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土壤的组成。
任务3 名称:研究土壤的成分 学生根据实验材料,按步骤完成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总结土壤的成分。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就是帮助学生用简单的实验发现土壤中的空气、水,以及土壤的分层现象。
第2课时 任务4 名称:观察土壤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说说你的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用放大镜观察三份土壤的颗粒特点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颗粒大小不一样;通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任务5 名称:比较土壤 学生4人一组,分别采取“用手捻一捻”、“和点水握一握”、“加点水搓一搓”、“比较渗水性”的方式比较沙质土、粘质土和壤土,做好记录。 活动意图说明:游戏引入增加兴趣,通过运用多种感官研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可以让学生了解三种土壤的特点。再通过渗水性对比实验,引导学生了解三类土壤在保水、渗水等方面的不同性质,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任务6 名称: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教师组织讨论:三种土壤有哪些特点?分别适合生长哪种农作物? 教师介绍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引导学生判断其适合的土壤类型。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活动,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
第3课时 任务7 名称:观察土壤 学生按要求到菜园取土,观察土壤并做好记录。再播放视频《腐殖质的形成》,讲解腐殖质的概念和形成。最后通过图文介绍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活动意图说明:观看视频,提升学习积极性,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知道腐殖质的概念,了解腐殖质的形成,知道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任务8 名称:做一个肥料袋 做一个肥料袋,观察腐殖质形成。 活动意图说明:探究有机物和土壤的联系,学生必须看到落叶等动植物的遗体是怎样变成腐殖质的,做一个肥料袋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个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任务9 名称: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土壤 播放视频:《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土壤》,介绍东北的黑土地、红壤。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状况。
第4课时 任务10 名称:视频导入,讨论主题 观看视频《土壤的作用》,土壤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讨论,土壤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任务11 名称:水土流失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形象地感受到植被损失将会造成土壤蓄水能力下降以及水土流失,强化土壤的重要性。
任务12 名称:能力大比拼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收集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探究,讨论得出结论。最先完成任务的小组获胜。 设计意图:游戏引入增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这些活动对保护土壤是好还是不好,启发学生讨论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第1课时:知道组成土壤的成分有空气、水和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等。 第2课时: 1.了解沙土、黏土和壤土所含颗粒大小不同。 2.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第3课时: 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 3. 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第4课时: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知道人类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
评价指标 第1课时:知道组成土壤的成分有空气、水、沙子和黏土等。(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土壤,知道并记录土壤中包含的肉眼可见成分;能利用纸巾、水、放大镜等工具来进一步观察、发现一些不可直接观察到的成分的存在,知道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科学思维)学习采集土样,经历实验研究土壤成分的探究过程;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探究实践)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态度责任) 第2课时: 知道土壤按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科学观念)运用多种感官研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如摸、看、捻、握和搓等;设计实验,比较三种类型的土壤的渗水性。(科学思维)通过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挑选出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探究实践)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感官的作用;愿意亲近土壤。(态度责任) 第3课时: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科学观念)知道土壤的肥力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会利用厨余垃圾制作肥料袋,改良土壤肥力。(科学思维)能够制作肥料袋;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并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探究实践)通过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形成环保意识。(态度责任) 第4课时: 学生能够列举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都做出的贡献;学生能够列举说出人类的哪些行为在破坏土壤,哪些行为在保护土壤;使学生知道自己能够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和怎么做。(科学观念)了解人类的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培养学生具有保护土壤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土壤。(科学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完成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并通过对比得出结论;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作用。(探究实践)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乐于尝试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探究学习。(态度责任)
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4.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
五、单元作业设计
一、小能手我会填 1.土壤中有大颗粒的 _________ 中等颗粒的_________ 和细小颗粒的_________。 2.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_________ 。 它是供植物生长的_________。 3.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形成几厘米厚的土壤层要经历 _________的时间。 二、小聪明我会选 1.进行采集土壤这样的外出考察任务时,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必须有大人陪同。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人可以帮忙挖土 B大人可以保障安全 C大人可以出主意 2.把土壤放入水中,看到有气泡冒出;搅拌后静置一会儿,看到水面上漂浮着枯枝碎叶等,水底沉淀着泥沙颗粒,大颗粒在下,小颗粒在上。通过这一实验可以发现:土壤里有( ) 。 A空气 B动植物残骸 C小颗粒的黏土、大颗粒的沙 3.土壤中有大颗粒的( )、中等颗粒的( )和细小颗粒的( )。 A黏粒 B粉粒 C沙粒 4.花生喜欢生长在渗水性、透气性最好的( )中,荷花喜欢生长在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的( )中,蚕豆喜欢生长在居于前两者之间的( )中。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5.在( )中和入适量的水后能握成团,颗粒最细腻。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6.在( )中,含有植物生长的养料最多。 A表层土壤 B下层土壤 C岩石层 7.为了增加土壤肥力,人们常用( )的办法。 A种植绿肥 B施农家肥 C收集落叶沤肥 8.土壤的作用很大,它可以( )。 A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水分 B为动物生存提供栖息地 C为人类生存提供所需要的食物 9.下列人类活动中,( )会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 A轮作或休耕 B砍伐森林 C开窑烧砖 三、小法官我会判 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 ) 2.采集土壤的地点不同,土壤的颜色、成分和作用也可能不同。( ) 3.土壤里有虫子、枯枝、泥沙、石块、塑料袋等,它们对植物生长都有好处 。( ) 4.土壤中,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 ) 5.仙人掌耐高温、干旱,适合生长在黏质土中。( ) 6.腐殖质就是腐烂的动植物遗体。( ) 7.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 8.土壤中的小动物为形成腐殖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 9.形成几厘米厚的土壤层要经历上千万年的时间。( ) 10.土壤正在受到流失和沙化的威胁,我们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宣传环保等方法来保护土壤。( ) 11.把土壤里的小动物都清理干净可以防止土壤被污染。( ) 四、实验操作我能行。 1.验证土壤成分的实验如下表所示,请把表中实验内容补充完整。 研究方法观察到的现象研究发现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土壤里有________把土块放入水中,静静地观察一会儿土壤里有________搅拌水中的土壤,观察一下。静置一段时间后,再观察土壤里有________________
通过实验,我发现:土壤里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美在户外采集了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她用空塑料瓶制作成漏斗,探究这三种土壤的渗水性,装置如图: (1)小美在做实验时,要求土量、水量 ,并且要同时向漏斗里倒水。(均填“一样”或“不一样”》 (2)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美发现①号土壤渗水性最好,流下的水最多;②号土壤渗水性中等:③号土壤渗水性最差,流下的水最少。那么①号土壤最可能是 ,②号土壤最可能是 ;③号土壤最可能是 。 3.阅读文字,观察图例,回答问题。
实验目的: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 实验设计: ①取3块土壤,A块有茂盛植被覆盖,B块有稀疏植被覆盖,C块没有植被覆盖,分别放入一端垫高的木板上。 ②往3块土壤中浇同样的水,模拟自然界的降水情况。 ③观察并记录土壤被冲刷和积水的情况。 (1)结合下图,大胆预测3块土壤被冲刷和积水的情况。
(2)结合实验现象,谈谈植物是如何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
(3)根据图例提示,结合实际,谈谈土壤对动物、植物和人类有哪些贡献?(至少2条)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沙粒 粉粒 黏粒 2.腐殖质 肥料 3.上千万年 二、选择题。 B 2.ABC 3.CBA 4.ABC 5.B 6.A 7.ABC 8.ABC 9.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四、实验题 1. 研究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研究发现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纸巾湿了土壤里有水分。把土块放入水中,静静地观察一会儿有气泡冒出土壤里有空气。搅拌水中的土壤观察一下。静置一段时间后再观察土壤分散在水中,枯枝碎叶等浮在水面,泥沙沉在水底,大颗粒在上,小颗粒在下。土壤里有泥沙颗粒、枯枝碎叶等。
通过实验,我发现:土壤里有 水分、空气、沙、黏土、动植物残骸等。 2.(1)一样 (2)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3.(1)A土壤被冲刷少,积水少。B土壤有被冲刷情况,有一定积水。C土壤被冲刷情况严重,积水较多。 (2)A土壤被水冲刷后,水土流失很少,这是因为植物的根系可以抓紧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3)为植物提供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生存栖息地,为人类提供粮食、蔬菜等。
六、单元教学结构图
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实施后填写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