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鼎尖教育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鼎尖教育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1 17:18:19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雅典经济结构的理解能力。材料中提到当时雅典公民大多数从
事农业生产,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工商业的状况,不能从公民居住地和职业推断工商业的发展
情况,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来判断土地兼并的具体情况,C项排除;材料显示大
多数公民都是土地所有者,这表明雅典民主政治有稳定的经济基础,D项错误。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交流的理解能力。题干中出土的亚历山大帝国钱币和带有
地中海元素的艺术品是物质文化交流的直接证据,故选D项。虽然发现亚历山大帝国的钱币可
能与商贸相关,但钱币的来历还需要进一步考证,更不足以直接证明持续的贸易关系,A项排除;
题目中的文物发现并不能直接说明是亚历山大东征的结果,B项排除;出土的带有地中海元素的
艺术品表明地中海文化对孔雀帝国地区有影响,然而这并不能直接体现“深远”这一程度,且“深
远”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评估,作为单选题来说,D项比C项更具有直接性、全面性。
3.C【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晚期法兰西国王对城市特许状的撤销及其目的。C项认为加强国王
对经济的控制,这与题目中提到的“将城市纳入了王室的直接管辖”相符,反映了国王加强控制
的意图。故选C项。撤销特许状的行为很大可能激化矛盾,A项错误:B项指出规范城市生产与
经营活动,虽然监管可能带来规范,但题目强调的是国王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并非规范本
身,故排除;题目中并未提及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故D项排除。
4.B【解析】本题考查非洲文字系统的发展特点。根据材料,非洲的文字系统并非单一源头,而是
具有多源性的特点,故选B项。“埃及文字是非洲唯一的本土文字系统”与题目信息不符,因为
题目明确提到非洲其他地区的文字是由外来文化引入的,故排除A项;“古埃及文明缘于文字书
写而未中断”并未在题目信息中提及,因此C项不正确;“没有产生本土性特质的文明”与题目信
息相悖,因为题目已经指出埃及文字是非洲本土发展出的,D项错误。
5.A【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对传统贸易路线的影响。威尼斯总督的预言反映了新航路可
能对传统贸易中心造成的影响,但题目中提到的海上通道风险表明传统海路仍具有其稳定性和
价值,即便新航路开辟,传统贸易路线依然有其存在的意义,A项正确。题目信息并未表明贸易
中心转移的速度或必然性,故B项错误:题目信息并未提及威尼斯错失任何机会,排除C项:题目
信息并不支持海上通道风险普遍增加的结论,D项错误。
6.B【解析】本题考查15世纪至17世纪英国社会观念的变化及其经济根源。材料提到英国学界
对圈地运动的看法发生逆转,对个人欲望从否定到肯定。从唯物史观出发,这种思想观念的变化
根源在于经济基础的变动。15一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禁欲观,形成了
肯定人正当私欲的资产阶级思想价值观,故选B项。其他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7页)高 二 历 史
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对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的分布情况作出估计:4.2万公民中绝大多数居住在乡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即便居住在城市的2000至4000名公民,大多数也是土地所有者,以土地为主要财产来源。该学者旨在说明当时雅典
A.工商业的发展遭遇重创 B.经济结构中以农业占主导
C.土地兼并问题得到控制 D.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动摇
2.在皮尔丘遗址(今巴基斯坦),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孔雀帝国时期的钱币窖藏,其中出土了几枚由亚历山大帝国发行的钱币和一些带有地中海元素的艺术品。这些文物可用来直接说明
A.两大帝国之间长期的贸易往来 B.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文化传播
C.地中海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东西方文明早期物质文化交流
3.自10世纪以来,一些欧洲国王通过颁发特许状,承认了城市的自治权和工商特权。然而,到了中世纪晚期,法兰西国王在很大程度上撤销了这些特许状,将城市纳入了王室的直接管辖,并任命官员来监管城市的事务。法兰西国王采取这些措施旨在
A.缓和国王与市民的矛盾 B.规范城市生产与经营活动
C.加强国王对经济的控制 D.促进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
4.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发展出文字,并影响了东非一些地区。非洲其他地区则未能独立发展出文字,而是后来由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引入。这表明,古代非洲
A.埃及文字是唯一的本土文字系统 B.文字系统的形成呈现多源性
C.埃及文明缘于文字书写而未中断 D.没有产生本土性特质的文明
高二历史 第1页(共6页)
5.1499 年,达·伽马航海成功的消息传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当时的威尼斯总督预言葡萄牙的里斯本将取代威尼斯成为新的贸易中心。但也有观点认为海上通道风险较大,并非所有葡萄牙船只都能安全完成航行。这说明在新航路开辟后
A.传统贸易路线仍有存在价值 B.欧洲贸易中心将迅速转移
C.威尼斯错失发展外贸的良机 D.海上通道的贸易风险增加
6.15 世纪,英国发生圈地运动。起初,英国学界多将“圈地”归咎于个人的贪欲。到了17 世纪,不少英国学者转而为“圈地”辩护,号召追求“奢侈阔绰的生活”。这一变化根源于英国
A.文艺复兴冲击了禁欲主义观念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早期殖民扩张获取了丰厚利益 D.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7.伏尔泰认为,如果人们摆脱了僧侣控制的宗教,就会变得理性。卢梭提出,如果人们把非自然的污垢清除,就会变得尽善尽美。亚当·斯密认为,如果给社会松绑,消除国家干预和社会不平等这些累赘的机制,社会就能自行运转。他们的主张说明启蒙运动
A.有利于打破对旧秩序的尊崇 B.脱离了社会现实
C.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源 D.建设性作用突出
8.下表反映了不同年份英国和美国各行业就业人口占该国总就业人口的比例(%)。据此变化可知,该时期
年份 国家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700 英国 56 22 22
1820 英国 37 33 30
美国 70 15 15
1890 英国 16 43 41
美国 38 24 38
A.英国始终维持头号工业强国地位 B.英美两国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
C.生产领域的巨变影响了就业结构 D.美国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
9.1859年,伦敦建筑工人罢工,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在国内外工人的支援下,取得了成功。1862年,在伦敦的国际博览会上,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工人都表示要加强合作。这些事件表明当时
A.伦敦工人运动在欧洲具有示范效应 B.工人阶级急需科学理论的指导
C.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条件已经成熟 D.工人运动向国际联合阶段发展
高二历史 第2页(共6页)
10.1917年,墨西哥新宪法颁布,其中规定:土地、森林、河流和矿山为国有,严格限制外国人利用墨西哥自然资源权利;收回外国的租借地;废除大地产制,发展小土地所有制;工人有组织工会和罢工的权利,实行8小时工作制等。由此可知,该新宪法
A.主要代表广大工农群众的利益 B.反映出墨西哥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C.属于卡德纳斯改革的重要成果 D.标志着墨西哥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11.1919年5月,德国经济委员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提到:“德国作为一个工业国家,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和粮食。如果它突然发现自己的经济条件和人口数量退回到了半个世纪之前的状况,我们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发生。”这份报告意在
A.警示战后国际秩序重建中的潜在风险 B.改变德国作为战败国的地位
C.呼吁国际社会减少对德国的经济依赖 D.劝阻国际联盟对德国的制裁
12.列宁在《论合作社》一文中,提出了在不改变个体生产方式的前提下,根据自愿原则和利益原则,让农民通过商品生产组织起来,把农民引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合作社计划。这一计划
A.意在实现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B.延续了战时共产主义农业政策
C.关注到农业集体化存在的弊端 D.体现出对苏联国情的深刻理解
13.图为绘制于1941 年8 月的漫画《建设者的会晤》。漫画以两个跨越大西洋紧紧相握的手臂为主图,手臂上站着罗斯福和丘吉尔,两人正紧握双手,以示美英两国的联合。这幅漫画反映了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B.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促成了英美结盟
C.二战规模从局部向全球扩大 D.雅尔塔体系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
14.1947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冷战言辞过于夸张,美国以自由之名在全球抵制共产主义既不必要也无可能。他认为苏联人和美国人无本质区别,主张通过和平行动实现和平,反对军备竞赛,希望美国在裁军中让步。他的这些看法
A.与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完全相悖 B.避免了冷战局势的进一步升级
C.体现了审慎和务实的外交态度 D.对美国外交起到长远指导作用
高二历史 第3页(共6页)
15.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在官方文件中常常突出私人资本,特别是外国资本在拉美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要求成员国减少经济国有化。由此推知,当时拉美国家
A.致力于建立资本主义私有制 B.经济安全性风险大大增加
C.开创了区域经济集团化道路 D.积极应对经济滞胀的危机
16.1975年,《时代周刊》指出美国人确实应向失业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经济帮助,但现实中福利制度却变成了祸害,助长了官僚主义和工作低效。这主要反映了美国福利制度
A.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未能全面覆盖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C.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D.遭遇了公众信任危机和效率挑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满分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世界史就是一部货币史》
材料二
对西方人到东方探险以及来华寻求贸易,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拒斥,尤其是不赞成西方商人和中国商人的直接交易。十三行作为清朝官方制定的对外贸易机构,目的是把洋人限制在广州一隅,避免洋人对内地产生影响,同时也是为了限制中国商人为趋利而过多同外国商人接触。文化优越感和大国心态,使中西交流之初的中国人不可能有平等外交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可双方较量的实际结果却是,中国不仅在武力对抗中不堪一击,在商战中也是一败涂地,最后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签订屈辱性条约。从原来历史的主角变为任人宰割的配角——中国人在19世纪完全没有做好应战的准备。
——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高二历史 第4页(共6页)
材料三
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然而,全球化并未带来普遍的利益共享。美国利用其经济、军事和文化优势巩固其世界霸权地位,导致其他国家要么受益有限,要么遭受损害。理论上,全球化应使各国平等受益,但现实中世界不平等加剧。反对全球化的声音在不发达国家高涨,而美国的“反全球化”行为实质上是维护其霸权,忽视其他国家的发展权利。尽管如此,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历史已走到了世界一体化、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必然阶段。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8世纪白银成为世界货币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角色地位,并概括其成因。(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末以来全球化进程中的美国角色。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当今中国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10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85 至1990年间,戈尔巴乔夫虽然推行政治自由化,但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未能取得实质进展。苏联解体后,市场经济体制在俄罗斯建立,私有化进程启动,但收益远低于预期,GDP 大幅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长期降低。东欧剧变后,波兰等国转型后经济增长显著,而南斯拉夫则因冲突分裂,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经济发展受阻。民主德国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后,虽然获得大量西方援助,但其产出和生产率仍未能达到西德水平,企业转型过程中遇到重大障碍。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因自由化政策显著增长,特别是农业放松控制和小企业的蓬勃发展。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市场力量的增强改善了资源配置。贸易增长、外商投资及国际交流的增加,加深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加入WTO后,中国人均GDP增长迅速,经济增长稳定。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与苏东剧变后的俄罗斯、东欧国家在经济转型上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9分)
高二历史 第5页(共6页)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新世界史尝试超越民族国家史的局限,强调历史完整性和跨地区互动。它揭示了历史中的横向联系,对传统历史编纂是重大贡献。它试图揭示地区与地区、事件与事件、时间与时间、现象与现象之间的横向逻辑,从而开辟了与层叠的历史完全不同的平铺视野,丰富了历史的内涵。它还力图否定西方中心论和一切其他“中心论”,适应全球化时代需求。但这种史观也有缺陷,可能忽略纵向历史重要内容,如民族国家历史。
——摘编自孟广林、王大庆《新世界史(第1辑)》
提取材料中关于新世界史的任意观点,并运用所学世界史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高二历史 第6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