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历史真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历史真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1 17:16:38

文档简介

2024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历史真题
1.(2024九下·黔西南)1975年,贵州省博物馆人员在位于兴义市附近的顶效镇猫猫山东侧进行发掘,获人类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及大量打制石器,并发现用火遗址,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人类画集》,将猫猫洞出土的人骨化石定名为“兴义人”。与“兴义人”同一时期懂得人工取火的中国境内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2024九下·黔西南)《史记》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大。”滇王自大,夜郎侯亦自大,史实如此。但后人因理解有误而产生“夜郎自大”这一成语。《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  )
A.司马迁 B.司马炎 C.司马昭 D.司马光
3.(2024九下·黔西南)下面四幅图是某校历史社团研究性学习的一组材料,最符合他们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农业生产的进步
C.文学艺术的繁荣 D.商业贸易的发展
4.(2024九下·黔西南)下图是1895-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统计图。根据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说法合理的是(  )
A.这个数据是对的。戊戌变法中需要大力宣传新思想
B.应该是对的。因为这个图表出自一位学者的著作
C.这是符合史实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出现大量报刊
D.这个数据不对。1919年不可能增加这么多的报刊
5.(2024九下·黔西南)某电视纪录片对下图这样解说:“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解说词中的“会议”(  )
A.明确概括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D.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6.(2024九下·黔西南)2022年2月2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阐述中方对乌克兰问题的基本立场: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一贯的,也是明确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源于(  )
A.亚非万隆会议主张 B.“一国两制”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的方针
7.(2024九下·黔西南)如表“中国大事记(节选)”记录了(  )
中国大事记(节选)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
A.外交事业的发展 B.祖国统一的成果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改革开放的推进
8.(2024九下·黔西南)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作为西方著名的历史人物,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开启了政治变革 B.推翻了殖民统治
C.推动了科技进步 D.促进了思想解放
9.(2024九下·黔西南)“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33年罗斯福新政 有利于美国扭转经济形势
B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二战胜利结束
C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亚洲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D 1993年欧盟成立 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完全消除
A.A B.B C.C D.D
10.(2024九下·黔西南)构建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下图为小明同学运用时间轴的方式梳理了某一时期的重大史事。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B.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D.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11.(2024九下·黔西南)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   ,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12.(2024九下·黔西南)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   制度的终结。
13.(2024九下·黔西南)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   。
14.(2024九下·黔西南)公元前五世纪中后期   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15.(2024九下·黔西南)1848年《   》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16.(2024九下·黔西南)黔西南州某校同学们策划了“云考察历史文化馆”主题探究活动,邀请你一起来参加。
任务一:博物馆文物看历史
图1人面鱼纹彩陶盆 图2司母戊鼎 图3兴仁交乐汉墓抚琴俑
(1)请从以上三件展品中任选一件展品进行讲解。
任务二:纪念馆缅怀英烈
图4左权(1905-1942) 图5张自忠(1891-1940)
(2)请分别讲述上图所纪念抗日英烈的主要事迹及其所蕴含的共同精神品质。
任务三:规划馆知城市变迁
图6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图7现在的深圳
(3)请你根据以上两幅图片为深圳写一份城市推荐词。字数80字左右。
17.(2024九下·黔西南)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新质生产力之“新”,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灿烂文明 领先世界】
材料一
【学习西方 工业救国】
材料二
面对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们继承了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代表人物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洋务运动虽然没能救中国,却为中国的进步、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的第一环。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自力自强 科技发展】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设立中国科学院负责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195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首个科技发展长远规划一《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到1966年,全国科研机构已增至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人员达到12万人。这为科技发展打下了基础,尤其是“两弹一星”。正是“两弹一星”的出现,为中华民族崛起注入了最为铿锵的骨气。
——摘编自《浅论中国共产党百年科技发展成就》
【持续发展 创新引领】材料四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迫切需要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同时,也要切实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优化科技创新的法律政策和文化环境,形成全社会支持创新、参与创新、推动创新的良好氛围。
——摘编自人民日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人纪念材料一中图A所示人物的理由。并指出图B所示作品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的第一环”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概括建国初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弹一星”的成功有何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当前我国应该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18.(2024九下·黔西南)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法治传统源远流长。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它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摘编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世界历史》
材料二 建立法治社会是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英、法、美等国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法治思想,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
——摘编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回答,古罗马颁布的成文法的名称是什么?该法典的颁布对后世法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列举三项这一时期资产阶级为了巩固革命成果颁布的重要法律文献。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治建设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据题干“懂得人工取火”结合所学可知,山顶洞人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距今约3万年,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故选D项。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使用天然火,排除A项。
蓝田人距今约100万—50万年,使用天然火,排除B项。
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使用天然火,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山顶洞人,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相关史实。
2.【答案】A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结合所学可知,《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故选A项;
司马炎是西晋的建立者,排除B项。
司马昭是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排除C项。
司马光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史记》,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史记》的相关史实。
3.【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盛唐经济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据题干“圆形方孔钱”“五铢钱”“开元通宝”“纸币铜版拓片”并结合所学可知,秦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铸造了圆形方孔钱;汉武帝时期铸造了五铢钱,唐朝时期铸造开元通宝,宋朝时期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故图片反映的是秦朝到宋朝货币的变化,体现的是商业贸易的发展,故选D项。
题干图片反映的是经济的发展,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项。
货币不属于生产工具,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无关,排除B项。
文学艺术属于文化领域,与经济(货币)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货币的演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货币演变的相关史实。
4.【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据图表“1895-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统计图”的数据可以看出,“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这是符合史实的,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出现大量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报刊,特别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因此材料展示的是可信的,故选C项。
戊戌变法是189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
“这个图表出自一位学者的著作”不能直接作为证据,排除B项。
图中的数据都是经过统计后得出的,是可信的,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文化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坐标数据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知识点】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据题干“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李德、博古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B项。
1987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明确概括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排除A项。
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C项。
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遵义会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
6.【答案】C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据材料“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一贯的,也是明确的”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故选C项。
亚非万隆会议主张“求同存异”,排除A项。
“一国两制”的方针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排除B项。
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史实。
7.【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据题干“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台湾问题及香港、澳门的回归,体现的是祖国统一的成果,故选B项。
题干反映的是祖国统一问题,与外交事业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
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的变化,排除C项。
改革开放主要涉及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等,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祖国统一,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祖国统一的相关史实。
8.【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据题干“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作为西方著名的历史人物,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时期以人文主义为中心,强调个性解放,冲击了封建神学对人性的束缚,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故选D项。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未涉及政治变革,排除A项。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是欧洲国家的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不是殖民地国家,不涉及推翻殖民统治,排除B项。
但丁和莎士比亚是文学家,其作品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不涉及对科技进步的推动,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艺复兴,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文艺复兴的相关史实。
9.【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结合所学可知:
A: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扭转了美国的经济形势,故选A项。
B: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明盟建立,二战胜利结束在1945年,排除B项。
C:纳米比亚是非洲国家,排除C项。
D:“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完全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
10.【答案】C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
【解析】【分析】据题干时间轴信息可知,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于苏联解体,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争霸形成了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随着结束,因此题干反映的是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故选C项。
题干未涉及经济全球化,排除A项。
题干时间轴重在强调美苏冷战,未涉及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排除B项。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仅仅是时间轴的一部分,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两极格局。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两极格局的相关史实。
11.【答案】人文初祖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的知识可知,阪泉之战中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涿鹿之战中,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在这一过程中华夏族逐渐形成, 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
故答案为:人文初祖。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炎帝和黄帝。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炎帝和黄帝的相关史实。
12.【答案】君主专制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辛亥革命的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故答案为:君主专制。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辛亥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13.【答案】“最可爱的人”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故答案为:“最可爱的人”。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抗美援朝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史实。
14.【答案】伯里克利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期,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古希腊雅典城邦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因此填写伯里克利。
故答案为:伯里克利。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史实。
15.【答案】《共产党宣言》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故答案为:《共产党宣言》。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共产党宣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史实。
16.【答案】(1) 示例一:图1人面鱼纹彩陶盆,这件出土于半坡遗址的彩陶,说明彩陶是半坡先民的主要生活用具,其纹饰体现了半坡先民的审美意识。
示例二:图2司母戊鼎,这件商朝时期的青铜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示例三:图3抚琴俑,这件出土于兴仁县雨樟镇交乐村的文物,属东汉时期,是国家级文物,全国独此一件,1990年选调北京参加“中国文物精华展”时,曾将其照片作为宣传画赠送贵宾,现藏于黔西南州博物馆。
(2) 主要事迹:图4:在全民族抗战时期的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图5: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共同精神品质:天下兴亡、匹夫有贵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3) 深圳城市推荐词: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靠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深圳一直发挥着“试验田”作用,创造了第一家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第一个万元村等“中国改革第一”。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国际大都市。进入新时代,深圳踏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新征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的“春天故事”。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经济特区;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1)讲解:本题答案不唯一,任意选择一幅图片,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其基本史实即可。如选择图1人面鱼纹彩陶盆:结合所学可知,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半坡遗址的彩陶,说明彩陶是半坡先民的主要生活用具,其纹饰体现了半坡先民的审美意识。如选择图2司母戊鼎:结合所学可知,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青铜器杰出的代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如选择图3抚琴俑:结合所学可知,抚琴俑出土于兴仁县雨樟镇交乐村的文物,属东汉时期,是国家级文物,全国独此一件,1990年选调北京参加“中国文物精华展”时,曾将其照片作为宣传画赠送贵宾,现藏于黔西南州博物馆。
(2)主要事迹:据任务二“图4左权(1905-1942)”并结合所学可知,左权是八路军副参谋长,在全民族抗战时期的反“扫荡”作战中英勇牺牲、血洒疆场。
据任务二“图5张自忠(1891-1940)”并结合所学可知,张自忠是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的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
精神品质: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左权、张自忠都是抗日名将,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献出了生命。可从二人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贵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3)推介词:据任务三“图6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图7现在的深圳”并结合所学可知,两幅图片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根据所学知识,可从深圳在改革开放前后(经济特区)发生的变化方面撰写推介词,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靠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深圳一直发挥着“试验田”作用,创造了第一家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第一个万元村等“中国改革第一”。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国际大都市。进入新时代,深圳踏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新征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的“春天故事”。
故答案为:(1) 示例一:图1人面鱼纹彩陶盆,这件出土于半坡遗址的彩陶,说明彩陶是半坡先民的主要生活用具,其纹饰体现了半坡先民的审美意识。示例二:图2司母戊鼎,这件商朝时期的青铜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示例三:图3抚琴俑,这件出土于兴仁县雨樟镇交乐村的文物,属东汉时期,是国家级文物,全国独此一件,1990年选调北京参加“中国文物精华展”时,曾将其照片作为宣传画赠送贵宾,现藏于黔西南州博物馆。(2)图5: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共同精神品质:天下兴亡、匹夫有贵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3)深圳城市推荐词: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靠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深圳一直发挥着“试验田”作用,创造了第一家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第一个万元村等“中国改革第一”。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国际大都市。进入新时代,深圳踏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新征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的“春天故事”。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中国历史文物解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
17.【答案】(1)理由: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图B地位:《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理由:洋务运动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是我国近代化的开端。
(3)原因:党的正确领导;制定正确的科技规划;科研人员的努力奋斗。
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措施:掌握核心技术、原创性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
【知识点】洋务运动;“两弹一星”;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1)理由:据材料一“图A蔡伦纪念邮票”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时期的蔡伦以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为原料,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历史地位:
地位:据材料一“图B《天工开物》(书影)”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的宋应星整理各地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著成科技巨著《天工开物》。内容丰富,分类详细,图文并茂,只管生动,科技领先,流传较广。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理由:据材料二“……洋务运动虽然没能救中国,却为中国的进步、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从洋务运动的意义进行分析即可,所以,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因此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的第一环”。
(3)原因:据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设立中国科学院负责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可得出,党的正确领导;据材料三“制定了首个科技发展长远规划一《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可得出,制定正确的科技规划;据材料三“到1966年,全国科研机构已增至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人员达到12万人。这为科技发展打下了基础,尤其是‘两弹一星’”可得出,科研人员的努力奋斗。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措施:据材料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迫切需要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可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我们要掌握核心技术、原创性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
故答案为:(1)理由: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图B地位:《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理由:洋务运动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是我国近代化的开端。(3)原因:党的正确领导;制定正确的科技规划;科研人员的努力奋斗。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4)措施:掌握核心技术、原创性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造纸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洋务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科技发展。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相关史实。
(4)本题以新质生产力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理由:根据材料一“图A蔡伦纪念邮票”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时期的蔡伦以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为原料,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历史地位:根据材料一“图B《天工开物》(书影)”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的宋应星整理各地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著成科技巨著《天工开物》。内容丰富,分类详细,图文并茂,只管生动,科技领先,流传较广。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理由:根据材料二“……洋务运动虽然没能救中国,却为中国的进步、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结合所学可知,从洋务运动的意义进行分析即可,所以,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因此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的第一环”。
(3)原因:根据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设立中国科学院负责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可得出,党的正确领导;根据材料三“制定了首个科技发展长远规划一《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可得出,制定正确的科技规划;根据材料三“到1966年,全国科研机构已增至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人员达到12万人。这为科技发展打下了基础,尤其是‘两弹一星’。”可得出,科研人员的努力奋斗。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措施:根据材料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迫切需要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可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我们要掌握核心技术、原创性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
18.【答案】(1)名称:《十二铜表法》
意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成为罗马法的渊源。
(2)文献:《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
(3)认识:吸收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外国法治建设经验;法治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法治建设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1)名称:据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它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的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
意义:据材料一“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文献:据材料二“英、法、美等国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了《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了《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这些法律文献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3)认识:据材料一《十二铜表法》、材料二资产阶级法律、材料三习总书记的讲话可从吸收、借鉴外国法治经验、法治建设从国情出发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如:吸收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外国法治建设经验;法治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法治建设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故答案为:(1)名称:《十二铜表法》意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成为罗马法的渊源。(2)文献:《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3)认识:吸收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外国法治建设经验;法治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法治建设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十二铜表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罗马法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法治建设。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法治建设的相关史实。
(1)名称:根据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它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的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
意义:根据材料一“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文献:根据材料二“英、法、美等国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了《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了《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这些法律文献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3)认识:根据材料一《十二铜表法》、材料二资产阶级法律、材料三习总书记的讲话可从吸收、借鉴外国法治经验、法治建设从国情出发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如:吸收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外国法治建设经验;法治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法治建设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1 / 12024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历史真题
1.(2024九下·黔西南)1975年,贵州省博物馆人员在位于兴义市附近的顶效镇猫猫山东侧进行发掘,获人类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及大量打制石器,并发现用火遗址,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人类画集》,将猫猫洞出土的人骨化石定名为“兴义人”。与“兴义人”同一时期懂得人工取火的中国境内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据题干“懂得人工取火”结合所学可知,山顶洞人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距今约3万年,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故选D项。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使用天然火,排除A项。
蓝田人距今约100万—50万年,使用天然火,排除B项。
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使用天然火,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山顶洞人,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相关史实。
2.(2024九下·黔西南)《史记》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大。”滇王自大,夜郎侯亦自大,史实如此。但后人因理解有误而产生“夜郎自大”这一成语。《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  )
A.司马迁 B.司马炎 C.司马昭 D.司马光
【答案】A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结合所学可知,《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故选A项;
司马炎是西晋的建立者,排除B项。
司马昭是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排除C项。
司马光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史记》,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史记》的相关史实。
3.(2024九下·黔西南)下面四幅图是某校历史社团研究性学习的一组材料,最符合他们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农业生产的进步
C.文学艺术的繁荣 D.商业贸易的发展
【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盛唐经济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据题干“圆形方孔钱”“五铢钱”“开元通宝”“纸币铜版拓片”并结合所学可知,秦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铸造了圆形方孔钱;汉武帝时期铸造了五铢钱,唐朝时期铸造开元通宝,宋朝时期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故图片反映的是秦朝到宋朝货币的变化,体现的是商业贸易的发展,故选D项。
题干图片反映的是经济的发展,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项。
货币不属于生产工具,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无关,排除B项。
文学艺术属于文化领域,与经济(货币)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货币的演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货币演变的相关史实。
4.(2024九下·黔西南)下图是1895-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统计图。根据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说法合理的是(  )
A.这个数据是对的。戊戌变法中需要大力宣传新思想
B.应该是对的。因为这个图表出自一位学者的著作
C.这是符合史实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出现大量报刊
D.这个数据不对。1919年不可能增加这么多的报刊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据图表“1895-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统计图”的数据可以看出,“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这是符合史实的,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出现大量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报刊,特别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因此材料展示的是可信的,故选C项。
戊戌变法是189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
“这个图表出自一位学者的著作”不能直接作为证据,排除B项。
图中的数据都是经过统计后得出的,是可信的,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文化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坐标数据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5.(2024九下·黔西南)某电视纪录片对下图这样解说:“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解说词中的“会议”(  )
A.明确概括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D.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答案】B
【知识点】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据题干“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李德、博古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B项。
1987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明确概括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排除A项。
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C项。
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遵义会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
6.(2024九下·黔西南)2022年2月2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阐述中方对乌克兰问题的基本立场: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一贯的,也是明确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源于(  )
A.亚非万隆会议主张 B.“一国两制”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的方针
【答案】C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据材料“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一贯的,也是明确的”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故选C项。
亚非万隆会议主张“求同存异”,排除A项。
“一国两制”的方针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排除B项。
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史实。
7.(2024九下·黔西南)如表“中国大事记(节选)”记录了(  )
中国大事记(节选)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
A.外交事业的发展 B.祖国统一的成果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改革开放的推进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据题干“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台湾问题及香港、澳门的回归,体现的是祖国统一的成果,故选B项。
题干反映的是祖国统一问题,与外交事业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
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的变化,排除C项。
改革开放主要涉及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等,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祖国统一,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祖国统一的相关史实。
8.(2024九下·黔西南)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作为西方著名的历史人物,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开启了政治变革 B.推翻了殖民统治
C.推动了科技进步 D.促进了思想解放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据题干“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作为西方著名的历史人物,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时期以人文主义为中心,强调个性解放,冲击了封建神学对人性的束缚,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故选D项。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未涉及政治变革,排除A项。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是欧洲国家的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不是殖民地国家,不涉及推翻殖民统治,排除B项。
但丁和莎士比亚是文学家,其作品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不涉及对科技进步的推动,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艺复兴,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文艺复兴的相关史实。
9.(2024九下·黔西南)“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33年罗斯福新政 有利于美国扭转经济形势
B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二战胜利结束
C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亚洲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D 1993年欧盟成立 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完全消除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结合所学可知:
A: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扭转了美国的经济形势,故选A项。
B: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明盟建立,二战胜利结束在1945年,排除B项。
C:纳米比亚是非洲国家,排除C项。
D:“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完全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
10.(2024九下·黔西南)构建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下图为小明同学运用时间轴的方式梳理了某一时期的重大史事。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B.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D.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答案】C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
【解析】【分析】据题干时间轴信息可知,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于苏联解体,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争霸形成了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随着结束,因此题干反映的是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故选C项。
题干未涉及经济全球化,排除A项。
题干时间轴重在强调美苏冷战,未涉及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排除B项。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仅仅是时间轴的一部分,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两极格局。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两极格局的相关史实。
11.(2024九下·黔西南)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   ,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答案】人文初祖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的知识可知,阪泉之战中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涿鹿之战中,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在这一过程中华夏族逐渐形成, 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
故答案为:人文初祖。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炎帝和黄帝。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炎帝和黄帝的相关史实。
12.(2024九下·黔西南)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   制度的终结。
【答案】君主专制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辛亥革命的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故答案为:君主专制。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辛亥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13.(2024九下·黔西南)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   。
【答案】“最可爱的人”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故答案为:“最可爱的人”。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抗美援朝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史实。
14.(2024九下·黔西南)公元前五世纪中后期   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答案】伯里克利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期,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古希腊雅典城邦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因此填写伯里克利。
故答案为:伯里克利。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史实。
15.(2024九下·黔西南)1848年《   》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答案】《共产党宣言》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故答案为:《共产党宣言》。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共产党宣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史实。
16.(2024九下·黔西南)黔西南州某校同学们策划了“云考察历史文化馆”主题探究活动,邀请你一起来参加。
任务一:博物馆文物看历史
图1人面鱼纹彩陶盆 图2司母戊鼎 图3兴仁交乐汉墓抚琴俑
(1)请从以上三件展品中任选一件展品进行讲解。
任务二:纪念馆缅怀英烈
图4左权(1905-1942) 图5张自忠(1891-1940)
(2)请分别讲述上图所纪念抗日英烈的主要事迹及其所蕴含的共同精神品质。
任务三:规划馆知城市变迁
图6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图7现在的深圳
(3)请你根据以上两幅图片为深圳写一份城市推荐词。字数80字左右。
【答案】(1) 示例一:图1人面鱼纹彩陶盆,这件出土于半坡遗址的彩陶,说明彩陶是半坡先民的主要生活用具,其纹饰体现了半坡先民的审美意识。
示例二:图2司母戊鼎,这件商朝时期的青铜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示例三:图3抚琴俑,这件出土于兴仁县雨樟镇交乐村的文物,属东汉时期,是国家级文物,全国独此一件,1990年选调北京参加“中国文物精华展”时,曾将其照片作为宣传画赠送贵宾,现藏于黔西南州博物馆。
(2) 主要事迹:图4:在全民族抗战时期的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图5: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共同精神品质:天下兴亡、匹夫有贵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3) 深圳城市推荐词: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靠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深圳一直发挥着“试验田”作用,创造了第一家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第一个万元村等“中国改革第一”。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国际大都市。进入新时代,深圳踏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新征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的“春天故事”。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经济特区;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1)讲解:本题答案不唯一,任意选择一幅图片,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其基本史实即可。如选择图1人面鱼纹彩陶盆:结合所学可知,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半坡遗址的彩陶,说明彩陶是半坡先民的主要生活用具,其纹饰体现了半坡先民的审美意识。如选择图2司母戊鼎:结合所学可知,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青铜器杰出的代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如选择图3抚琴俑:结合所学可知,抚琴俑出土于兴仁县雨樟镇交乐村的文物,属东汉时期,是国家级文物,全国独此一件,1990年选调北京参加“中国文物精华展”时,曾将其照片作为宣传画赠送贵宾,现藏于黔西南州博物馆。
(2)主要事迹:据任务二“图4左权(1905-1942)”并结合所学可知,左权是八路军副参谋长,在全民族抗战时期的反“扫荡”作战中英勇牺牲、血洒疆场。
据任务二“图5张自忠(1891-1940)”并结合所学可知,张自忠是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的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
精神品质: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左权、张自忠都是抗日名将,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献出了生命。可从二人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贵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3)推介词:据任务三“图6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图7现在的深圳”并结合所学可知,两幅图片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根据所学知识,可从深圳在改革开放前后(经济特区)发生的变化方面撰写推介词,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靠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深圳一直发挥着“试验田”作用,创造了第一家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第一个万元村等“中国改革第一”。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国际大都市。进入新时代,深圳踏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新征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的“春天故事”。
故答案为:(1) 示例一:图1人面鱼纹彩陶盆,这件出土于半坡遗址的彩陶,说明彩陶是半坡先民的主要生活用具,其纹饰体现了半坡先民的审美意识。示例二:图2司母戊鼎,这件商朝时期的青铜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示例三:图3抚琴俑,这件出土于兴仁县雨樟镇交乐村的文物,属东汉时期,是国家级文物,全国独此一件,1990年选调北京参加“中国文物精华展”时,曾将其照片作为宣传画赠送贵宾,现藏于黔西南州博物馆。(2)图5: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共同精神品质:天下兴亡、匹夫有贵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3)深圳城市推荐词: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靠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深圳一直发挥着“试验田”作用,创造了第一家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第一个万元村等“中国改革第一”。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国际大都市。进入新时代,深圳踏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新征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的“春天故事”。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中国历史文物解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
17.(2024九下·黔西南)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新质生产力之“新”,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灿烂文明 领先世界】
材料一
【学习西方 工业救国】
材料二
面对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们继承了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代表人物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洋务运动虽然没能救中国,却为中国的进步、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的第一环。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自力自强 科技发展】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设立中国科学院负责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195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首个科技发展长远规划一《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到1966年,全国科研机构已增至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人员达到12万人。这为科技发展打下了基础,尤其是“两弹一星”。正是“两弹一星”的出现,为中华民族崛起注入了最为铿锵的骨气。
——摘编自《浅论中国共产党百年科技发展成就》
【持续发展 创新引领】材料四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迫切需要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同时,也要切实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优化科技创新的法律政策和文化环境,形成全社会支持创新、参与创新、推动创新的良好氛围。
——摘编自人民日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人纪念材料一中图A所示人物的理由。并指出图B所示作品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的第一环”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概括建国初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弹一星”的成功有何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当前我国应该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答案】(1)理由: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图B地位:《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理由:洋务运动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是我国近代化的开端。
(3)原因:党的正确领导;制定正确的科技规划;科研人员的努力奋斗。
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措施:掌握核心技术、原创性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
【知识点】洋务运动;“两弹一星”;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1)理由:据材料一“图A蔡伦纪念邮票”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时期的蔡伦以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为原料,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历史地位:
地位:据材料一“图B《天工开物》(书影)”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的宋应星整理各地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著成科技巨著《天工开物》。内容丰富,分类详细,图文并茂,只管生动,科技领先,流传较广。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理由:据材料二“……洋务运动虽然没能救中国,却为中国的进步、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从洋务运动的意义进行分析即可,所以,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因此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的第一环”。
(3)原因:据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设立中国科学院负责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可得出,党的正确领导;据材料三“制定了首个科技发展长远规划一《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可得出,制定正确的科技规划;据材料三“到1966年,全国科研机构已增至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人员达到12万人。这为科技发展打下了基础,尤其是‘两弹一星’”可得出,科研人员的努力奋斗。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措施:据材料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迫切需要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可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我们要掌握核心技术、原创性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
故答案为:(1)理由: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图B地位:《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理由:洋务运动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是我国近代化的开端。(3)原因:党的正确领导;制定正确的科技规划;科研人员的努力奋斗。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4)措施:掌握核心技术、原创性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造纸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洋务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科技发展。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相关史实。
(4)本题以新质生产力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理由:根据材料一“图A蔡伦纪念邮票”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时期的蔡伦以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为原料,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历史地位:根据材料一“图B《天工开物》(书影)”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的宋应星整理各地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著成科技巨著《天工开物》。内容丰富,分类详细,图文并茂,只管生动,科技领先,流传较广。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理由:根据材料二“……洋务运动虽然没能救中国,却为中国的进步、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结合所学可知,从洋务运动的意义进行分析即可,所以,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因此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的第一环”。
(3)原因:根据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设立中国科学院负责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可得出,党的正确领导;根据材料三“制定了首个科技发展长远规划一《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可得出,制定正确的科技规划;根据材料三“到1966年,全国科研机构已增至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人员达到12万人。这为科技发展打下了基础,尤其是‘两弹一星’。”可得出,科研人员的努力奋斗。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措施:根据材料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迫切需要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可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我们要掌握核心技术、原创性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
18.(2024九下·黔西南)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法治传统源远流长。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它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摘编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世界历史》
材料二 建立法治社会是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英、法、美等国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法治思想,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
——摘编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回答,古罗马颁布的成文法的名称是什么?该法典的颁布对后世法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列举三项这一时期资产阶级为了巩固革命成果颁布的重要法律文献。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治建设的认识。
【答案】(1)名称:《十二铜表法》
意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成为罗马法的渊源。
(2)文献:《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
(3)认识:吸收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外国法治建设经验;法治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法治建设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1)名称:据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它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的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
意义:据材料一“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文献:据材料二“英、法、美等国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了《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了《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这些法律文献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3)认识:据材料一《十二铜表法》、材料二资产阶级法律、材料三习总书记的讲话可从吸收、借鉴外国法治经验、法治建设从国情出发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如:吸收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外国法治建设经验;法治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法治建设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故答案为:(1)名称:《十二铜表法》意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成为罗马法的渊源。(2)文献:《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3)认识:吸收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外国法治建设经验;法治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法治建设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十二铜表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罗马法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法治建设。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法治建设的相关史实。
(1)名称:根据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它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的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
意义:根据材料一“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文献:根据材料二“英、法、美等国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了《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了《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这些法律文献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3)认识:根据材料一《十二铜表法》、材料二资产阶级法律、材料三习总书记的讲话可从吸收、借鉴外国法治经验、法治建设从国情出发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如:吸收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外国法治建设经验;法治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法治建设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