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3.3海陆变迁 精美课件+教案+作业--湘教2024版地理七上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学评一体化】3.3海陆变迁 精美课件+教案+作业--湘教2024版地理七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11 17:2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冰岛为何被称为“冰火之国”。这里曾经是海洋,是什么原因使这里成为小片陆地,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01
地表形态变化
02
大陆漂移假说
03
板块构造学说
04
火山与地震
目录
CONTNETS
大约在 2.5 亿年前,云南石林所在的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形成了深厚的石灰岩。后来,地壳抬升,岩层露出水面。在持续的抬升和侵蚀过程中,石林地区逐渐形成了如今这种众峰峥嵘、千姿百态的石林奇观。
发现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云南石林的地貌景观?
“沧海桑田”是我国古人对世事经历翻天覆地变化的形象比喻,试从地理的角度解释这个成语。
众峰峥嵘、山高岭峻、千姿百态、水石相生
地球表面形态处在不断变化中,曾经的大海变成了农田,曾经的农田变成了大海。
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观看视频,说一说为什么要重新测量珠穆拉玛峰的高度?
01地表形态变化
三叶虫
寒武纪时期的海洋生物
鹦鹉螺
头足纲、鹦鹉螺科的海洋软体动物
海洋→陆地
01地表形态变化
中国地质博物馆拍摄
石燕曾生活在浅海环境
海洋→陆地
新石燕贝
晚二叠纪时期的海洋生物
01地表形态变化
一次强烈的地震, 会导致地表岩层断裂或错位。 火山喷发时, 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 大部分喷发物在火山口周围堆积形成高地。
01地表形态变化
在台湾海峡底部发现了森林的遗迹。
印度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淹没了万顷良田,洪水一个月之后才退去。
在渤海发现了海河故道遗迹。
日本用城市垃圾填海,造出了18个小岛。
图瓦卢,这个陆地最高处只比海平面高出4.5米的太平洋岛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全民迁移的国家。
海平面的升降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海平面的升降
×
下列哪些事例能够证明海陆分布是变化的?




及时练
“沧海桑田”——海陆的变迁
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 原因解释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
意大利塞拉比斯古庙三根石柱上海生软体动物蛀蚀出来的小洞
荷兰的围海大坝
地壳的变动
海平面的升降
地壳的变动
填海造陆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归纳小结
观看视频,大陆漂移假说谁提出来?
02大陆漂移假说
([德]魏格纳)
2亿年前
6500万年前
现在
大陆漂移过程模拟
02大陆漂移假说
02大陆漂移假说
非洲与南美洲的拼合
材料及工具:
描图纸 1 张、地球仪 1 个、笔 1 支、剪刀 1 把。
实践过程:
第一步:把描图纸覆盖在地球仪上,用笔描
出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的轮廓。
第二步:把描好的两幅图沿大陆轮廓剪下
来,试着把它们拼在一起,看一看,拼合处是
否基本吻合。如果吻合,试认真思考原因。
第三步:演示这两块大陆的漂移过程可能是怎样的。
大陆拼合图
轮廓的高度吻合性
古老底层的相似性
生物的相似性
02大陆漂移假说论证
地球表层大致由哪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03板块构造学说
B
澳大利亚大陆
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
主要包括印度洋、澳大利亚大陆、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
读图说出印度洋板块包括的范围。
03板块构造学说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A___________,B __________,
C ___________,D __________,
E ___________,F __________。
(2)图中①半岛所在的大洲是_____,所在的板块是__________。
(3)几乎被大洋覆盖的板块是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
非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亚洲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A
B
D
C
E
F

03板块构造学说
“→ ←”边界表示碰撞挤压
“← →”边界表示张裂
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
03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海沟、弧形群岛
板块张裂拉伸:形成裂谷、海洋
碰撞挤压
张裂拉伸
板块运动形式
六大板块及世界主要山系的分布示意
世界上许多高大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分布在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亚 欧 板 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南 极 洲 板 块
科迪勒拉山系分布在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等板块交界处。
板块碰撞形成山脉
03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说
海底扩张说
板块构造学说
03板块构造学说
日本是地震之国,印度尼西亚是火山之国,英国地震很少。图中字母A、B、C分别位于日本、印度尼西亚、英国。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原因。
A
B
C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等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英国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亚 欧 板 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南 极 洲 板 块
及时练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04火山与地震
摩纳哥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2023年当地时间9月8日摩纳哥深夜突发6.9级强震。图中A是摩纳哥国家。
亚 欧 板 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南 极 洲 板 块
摩纳哥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A
04火山与地震
冰岛为何被称为“冰火之国”。这里曾经是海洋,是什么原因使这里成为小片陆地,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探究与实践
板块运动与地震
探究活动一:标注地震发生地的位置
根据地震发生地的经纬度,将这些地震发生地标注在右图3-42上。
2013.4.6
2013.10.15
2014.11.15
2015.7.28
2016.3.2
2017.4.29
探究与实践
板块运动与地震
探究活动一:标注地震发生地的位置
根据地震发生地的经纬度,将这些地震发生地标注在右图3-42上。
2018.9.28
2019.6.24
2019.7.14
2019.11.15
2020.5.6
2020.8.19
2021.12.14
2021.12.30
2022.7.27
探究活动二:分析地震多发的原因
观察:观察图3-39、3-42,说一说这些地震发生地的分布特点。
探究与实践
板块运动与地震
分析:根据印度尼西亚及其附近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想一想该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
分布特点:地震主要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及其附近区域,尤其是相互挤压的边界地带、地震发生频率高。
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处于世界上火山和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带之上,所以地震发生较为频繁。
探究活动三:讨论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下列图片中,当地震发生时,哪些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是正确的?
探究与实践
板块运动与地震


×
电线杆倒伏和电击会对人造成伤害
探究活动四:分享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方法
探究与实践
板块运动与地震
通过网络等查阅资料、走访同学老师等,收集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方法,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场景,创作一部情景剧,模拟地震发生时的安全逃生方法。
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
张裂
裂谷或海洋
高大山脉
碰撞挤压
环太平洋地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大陆漂移假说
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火山、地震
板块不断运动
地表形态变化
海陆变迁
课堂小结
拓展学习
了解中国地震带
课堂练习
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变而为刚。(《朱子语类》卷九十四)【注:螺蚌泛指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据此完成 1~3 题。
1.螺蚌
A.藏于土石 B.爬上高山 C.活在水中 D.柔变为刚
2.据文推测,该地
A.高山夷为平地 B.地震灾害频发 C.气候条件恶劣 D.曾是海洋环境
C
D
3.文中现象的成因,可解释
A. ① B.② C.③ D.④
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变而为刚。(《朱子语类》卷九十四)【注:螺蚌泛指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据此完成 1~3 题。
D
2022年7月27日,菲律宾某地(17.70°N,120.55°E)发生7.0级地震。图为世界板块分布及菲律宾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6题 .
4.此次地震发生在
A.①地 B. ②地 C.③地 D.④地
5.菲律宾地震多发,是因其位于
A.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活跃 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张裂处
6.此次地震可能造成
①沙尘天气 ②山体滑坡 ③房屋倒塌 ④人员伤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B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