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湖湘C13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1.(2023九上·湖南月考)古代亚非文明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关于大河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金字塔是北非文明的代表,也是古埃及法老权力的象征
B.古印度实行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C.《汉谟拉比法典》中许多有关租赁、雇佣、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表明古巴比伦这一时期的农业文明繁荣
D.四大文明古国农业文明繁荣,形成了君主专制制度
2.(2023九上·湖南月考)伯里克利时代,雅典通过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据此规定,公元前399年,由抽签产生的陪审团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这表明( )
A.雅典法庭不合法审判导致了苏格拉底之死
B.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公民言论自由
C.雅典陪审团成员具备专业法律知识
D.雅典法庭是当时最高权力机关
3.(2023九上·湖南月考) 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出现如下关键词:天堂、《圣经》、忍受苦难、巴勒斯坦地区、罗马国教。他学习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4.(2023九上·湖南月考)7世纪,日本受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该改革( )
A.使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B.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
C.改革者为明治天皇 D.学习了隋唐的行省制度
5.(2023九上·湖南月考)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地区文化繁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哈里发重视知识,是其繁荣的重要原因
B.其文化特点是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C.创造并传播了著名的阿拉伯数字
D.《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的经典
6.(2023九上·湖南月考)13世纪,西欧城市与大学的兴起对西欧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们的共同点是( )
①都取得了一定的自治权 ②兴起的原因是工商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④都一定程度上得到国王的支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2023九上·湖南月考) 欧洲中世纪晚期,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到16世纪末,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佣工人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这表明西欧( )
A.领主足这种生产关系的实际剥削者
B.雇佣关系和租赁关系的出现
C.垦殖运动促使租地农场的产生
D.市民阶层获得了新的政治权利
8.(2023九上·湖南月考) 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价一场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这场运动( )
A.旨在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代表人物有达·芬奇、莎士比亚及伏尔泰
C.批判了基督教的贪婪与虚伪
D.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9.(2023九上·湖南月考) 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有一处著名景点,即哥伦布的四王抬棺(西班牙的四个王抬着哥伦布的棺椁),哥伦布之所以能受如此殊荣是因为( )
A.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为西班牙的殖民扩张开辟了道路
C.客观上促进了美洲的进步
D.完成了人类史上的首次航行
10.(2023九上·湖南月考)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要求之一、对下面历史人物评价最恰当的是( )
A.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B.都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C.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D.都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做出贡献
11.(2023九上·湖南月考)右图为亚欧非15世纪到19世纪人口所占比例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黑奴贸易 B.黑死病的流行
C.租地农场最早出现于欧洲 D.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屠杀
12.(2023九上·湖南月考)17 世纪,英国租地农场和早期的殖民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查理一世无视议会的权利,使议会与王权矛盾激化,最终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材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查理一世解散了议会 B.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冲突
C.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受到了阻碍 D.查理一世的出尔反尔
13.(2023九上·湖南月考)英国国王和贵族把北美看作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商品的市场,176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和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材料体现了美国独立战争的( )
A.背景 B.内容 C.影响 D.目的
14.(2023九上·湖南月考)法国大革命使欧洲各国君主深受震动,他们害怕革命传播,组成了反法联军,决定绞杀法国革命。材料表明( )
A.法国大革命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B.反法联军导致法国大革命最终失败
C.法国大革命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罗伯斯庇尔打退了反法联军,将革命推向了高潮
15.(2023九上·湖南月考)1832 年有一段关于工厂的记载:“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小孩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随着蒸汽机投人使用,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B.蒸汽机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C.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加重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D.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带动了钢铁产业的兴盛
16.(2023九上·湖南月考)2023年10月16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国家主席的重要文章《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并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这一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
A.巴黎公社 B.第一国际的创立
C.《资本论》的发表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7.(2023九上·湖南月考)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不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革命给了美利坚人一个机会,一个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的机会美国革命不仅与英国殖民统治分离,而且是与整个旧世界专制主义分离。从 1776年宣布独立到1789年华盛顿就任总统,美国经过艰难的历史探索和实验,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一个新型国家——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了。
——赵晓兰《美国的诞生》
材料三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法国封建专制暴政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了。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议会通过了多项法令,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还通过了以启蒙思想为基础的《人权宣言》,这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被誉为“新制度的诞生证书”。1791年,制完议会制定了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在人民的推动下,国王路易十六、罗伯斯庇尔先后被送上了断头台。
(1) 材料一中的英国的王权被套上“紧箍咒”与哪一个文件有关?与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相比,这一文件体现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势是什么?
(2)“美国革命不仅与英国殖民统治分离”表明这次革命是何种性质的革命? 1789年华盛顿就任总统的新型国家在政治制度上与英国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归纳“人民”为法国大革命的进程作出了哪些贡献。
(4)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归纳以上三个历史事件的相同点。这些事件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18.(2023九上·湖南月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材料一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山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对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朱寰《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 为招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材料三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 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1)“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的法学成果有哪些?试举一例。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两国对待文化的态度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 习主席认为世界各族文明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怎么对待不同地区的文明。
19.(2023九上·湖南月考)1500年是世界历史的分界线,在这之前,世界是孤立的,在这之后,世界被紧紧地连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制糖工艺的不足,欧洲人对糖分的需求一直供不应求, 于是含糖量较高的水果深受欧洲贵族的青睐。菠萝凭借着南美洲超长的日晒,获得了超乎寻常的甜味,品尝过的人甚至将菠萝夸赞成“葡萄酒、玫瑰水和糖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同时,由于储存不便且欧洲的气候不适宜菠萝的生长,菠萝被称为“国王的水果”。
材料二 世界各大洲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世界总人口 (人)
1490年 18.3 18.3 2.4 5.45亿
1570年 19.2 13.1 1.6 7.28亿
1650年 22.7 8.1 5.1 11.71亿
1852年 24.9 7.4 9.0 18.12亿
——依据《全球通史》编制
材料三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在南北美洲。1763年以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的非洲。不过,在南北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 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 万至2000 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一人数的4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492 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从明朝开始的“大交换”使中国人口由0.8亿左右到鸦片战争前4亿左右,人口的变化还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大量的荒地被开垦,而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难以逆转。
(1)欧洲人能品尝到“国王的水果”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从世界发展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体现了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美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的变化趋势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原因。
(3)根据材料四分析,“哥伦布大交换”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20.(2023九上·湖南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思想解放与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往往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繁荣,思想的繁荣为之后秦汉的强大奠定了思想的基础。1840年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湖向邵阳人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成为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综合上述材料,从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角度,确立论点,并从世界近代史任选两例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试论结合,论述充分,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许多有关租赁、雇佣、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表明古巴比伦这一时期的商业文明繁荣,而不是农业文明繁荣,符合“表述不正确”,C项正确;
金字塔是北非文明的代表,也是古埃及法老权力的象征,古印度实行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四大文明古国农业文明繁荣,形成了君主专制制度,表述均为符合史实,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表述不正确”,然后对比备选项,找出表述不合史实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
2.【答案】B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以雅典工商奴隶主为领导的奴隶主阶级对于奴隶、非公民群众实行专政的工具,归根结底,它是为奴隶主阶级整体的经济利益而服务,是奴隶主自由民阶级的民主。这种有限的阶级民主决定了这种民主有巨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因此:
A雅典法庭不合法审判导致了苏格拉底之死,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公民言论自由,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C雅典陪审团成员具备专业法律知识,与题意无关,不符合题意;
D雅典法庭是当时最高权力机关,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难度不大,明确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结合材料即可作答。
3.【答案】B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天堂、《圣经》、忍受苦难、巴勒斯坦地区、罗马国教”及所学可直接判断出符合基督教的内容,1世纪基督教出现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其《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4世纪末,基督教被确定为罗马国教,B项正确;
佛教创立于6前世纪,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伊斯兰教创立于7世纪,它的经典是《古兰经》,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天堂、《圣经》、忍受苦难、巴勒斯坦地区、罗马国教”,然后对比备选项,联系世界三大宗教的相关史实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4.【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7世纪,日本受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可直接判断出该改革为大化改新,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其改革者为孝德天皇,学习了隋唐的典章制度,行省制度是元朝的,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及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7世纪,日本受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然后对比备选项,联系日本古代史的相关内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5.【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阿拉伯数字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然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因此古代印度人创造的,最终由阿拉伯人12世纪初传到欧洲地区,C项正确;
依据已学可知,哈里发重视知识,是其繁荣的重要原因,其文化特点是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的经典,说法均符合阿拉伯史实,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地区文化繁荣”,找出备选项中与阿拉伯文化相关史实不一致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
6.【答案】D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13世纪,西欧城市与大学的兴起对西欧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共同点”及所学可知,西欧城市与大学的兴起都取得了一定的自治权,西欧城市与大学的兴起都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城市与大学的兴起都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西欧城市与大学的兴起都得到国王的支持,①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13世纪,西欧城市与大学的兴起对西欧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共同点”,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7.【答案】B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佣工人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可知,材料主要说明雇佣工人与租地农场主是雇佣关系,租地农场主与土地所有者是租赁关系,B项正确;
材料中“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佣工人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说明雇佣工人与租地农场主是雇佣关系,租地农场主与土地所有者是租赁关系,而非领主是实际剥削者、垦殖运动促使租地农场的产生、市民阶层获得了新的政治权利等内容,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佣工人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8.【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神学面纱”“意大利”“烟消云散”可直接判断出该运动为文艺复兴,其最早兴起于意大利,随后扩展到西欧各国,它批判了基督教的贪婪与虚伪,冲破了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是世界上第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C项正确;
文艺复兴以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为手段,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准确理解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神学面纱”“意大利”“烟消云散”,结合文艺复兴运动相关内容,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9.【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率领由87名船员和3艘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此后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在接下来的10年间,哥伦布先后三次西航,为西班牙带来巨额财富,B项正确;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哥伦布为西班牙的殖民扩张开辟了道路,而非发现美洲新大陆 、客观上促进了美洲的进步,排除AC项;
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环球航行,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即哥伦布的四王抬棺(西班牙的四个王抬着哥伦布的棺椁)”,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10.【答案】D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拿破仑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颁布的《民法典》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对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克伦威尔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颁布了美国1787年宪法,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评价最恰当的是都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做出贡献,D项正确;
只有克伦威尔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只有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和解放,只有拿破仑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拿破仑、克伦威尔、华盛顿”,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11.【答案】A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亚欧非15世纪到19世纪人口所占比例变化”可知,亚洲和欧洲变化不大,非洲呈现急剧减少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贩运黑人奴隶到美洲。因为贸易路线呈三角形,因此称为“三角贸易”。至19世纪,300多年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动力,A项正确;
黑死病(欧洲中世纪大瘟疫)从1347至1353年,持续了大约7年,与题干时间“15世纪到19世纪”不符,排除B项;
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各地出现了许多租地农场,与题干时间“15世纪到19世纪”不符,排除C项;
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导致了美洲土著人口锐减,而题干反映的是亚洲、欧洲和非洲的情况,没有涉及美洲,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获取历史本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亚欧非15世纪到19世纪人口所占比例变化”,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12.【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17世纪,英国租地农场和早期的殖民促主义的发展,但是查理一世无视议会的权会与王权矛盾激化,最终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C项正确;
查理一世解散了议会、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冲突、查理一世的出尔反尔均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17世纪,英国租地农场和早期的殖民促主义的发展,但是查理一世无视议会的权会与王权矛盾激化,最终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13.【答案】A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英国国王和贵族把北美看作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商品的市场,176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和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可直接得出材料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并把北美看作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商品的市场。1765年以后,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为了武装支援波士顿,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根据题意,A项正确;
1765年,美国独立战争还没有爆发,排除BC项;
题干材料体现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而不是目的,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英国国王和贵族把北美看作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商品的市场,176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和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14.【答案】A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法国大革命使欧洲各国君主深受震动,他们害怕革命传播,组成了反法联军,决定绞杀法国的革命”可知,法国大革命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A项正确;
材料旨在强调的是法国大革命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而非法国大革命本质、失败原因以及革命推向高潮,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理解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法国大革命使欧洲各国君主深受震动,他们害怕革命传播,组成了反法联军,决定绞杀法国的革命”,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15.【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小孩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及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工厂工人受机器支配,成为机器的附属品,加重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人阶级受到了极大的压迫和剥削,C项正确;
材料的主旨在于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加重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非现代工厂制度确立、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钢铁产业的兴盛,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理解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小孩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16.【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及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D项正确;
1871 年3 月 28 日,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建立了,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运动,1864 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运动,《资本论》是马克思晚年的著作,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理解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17.【答案】(1)文件:颁布了《权利法案》;趋势:由专制走向民主。
(2)性质:民族解放战争;不同: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
(3)贡献:攻占了巴士底狱;将罗伯斯庇尔和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
(4)共同点: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原因相同,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内容相同,都颁布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件;结果相同,都取得了胜利,并确立了本国的民主制度。
共同主题: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 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不可能”及所学可得出该文件应该是《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第二小问可以依据所学可知,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是专制制度,《权利法案》确立的制度是君主立宪制,具有一定的民主性,由此得出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势是由专制走向民主。
(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可见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是民族解放战争;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
(3)解题时依据材料三“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法国封建专制暴政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在人民的推动下,国王路易十六、罗伯斯庇尔先后被送上了断头台”可得出攻占了巴士底狱;将罗伯斯庇尔和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
(4)第一小问作答可以依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原因相同,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内容相同,都颁布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件;结果相同,都取得了胜利,并确立了本国的民主制度(任答两点)。第二小问可以依据所学可知,英国、美国和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得出共同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等内容,按照试题要求去分析归纳。
18.【答案】(1)罗马民法大全或者罗马民法大全中的任意一部法律。
(2)拜占庭对新兴文化和外来优秀文化采取排斥和故步自封的态度,阿拉伯积极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并能融合创新。
(3)多样性
(4)不能故步自封,应积极学习其他文明的优秀之处;要尊重他国的文化,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解题依据所学和材料一“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可知,“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的法学成果有《罗马民法大全》;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529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织人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编》、《法理概要》、《新法典》,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2)解题时依据所学和材料一“……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可得出,拜占庭对新兴文化和外来优秀文化采取排斥和故步自封的态度;阿拉伯积极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并能融合创新。
(3)解题时依据所学和材料三“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可知,习主席认为世界各族文明具有多样性。
(4)解题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对待不同地区的文明不能故步自封,应积极学习其他文明的优秀之处;要尊重他国的文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时需要掌握罗马法、拜占庭文化特点以及世界文化的发展等相关史实,按照试题要求,分析归纳即可。
19.【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 影响: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2)趋势:美洲占世界人口比例先下降后上升;
原因:早期的殖民掠夺使的印第安人遭到屠杀,所以下降;三角贸易和欧洲人的移民,所以上升。
(3)影响: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人口迅速增长;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的作答需要依据所学可知,欧洲人能品尝到“国王的水果”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第二小问的作答需要依据材料一中“由于制造......“国王的水果'”及所学可知,影响是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2)第一小问的作答需要通过对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美洲占世界人口比例先下降后上升;第二小问的作答需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早期的殖民掠夺使的印第安人遭到屠杀,所以下降;三角贸易和欧洲人的移民,所以上升。
(3)解题时依据材料四中“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更多的人口”“生态环境的破坏”等信息,可从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人口迅速增长;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准确理解分析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早期殖民扩张、物种的交流等内容,再按照试题要求分析归纳即可。
20.【答案】观点: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发展。
14世纪,欧洲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它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18世纪初法国进行了启蒙运动,主张用理性主义冲破封建主义的黑暗,宣扬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工人运动不断兴起,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与蓬勃发展。
(以上史实任答两例即可)
综上,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解题时,首先阅读设问,明确试题要求,其次,依据要求,阅读史料,从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角度,确立论点,如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发展。然后,从世界近代史任选两例史实加以论述,主要从选定的思想解放事件的内容、影响去论述,如可以结合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及影响;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如综上所述,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按照试题要求,紧扣思想解放,联系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及影响去分析归纳即可,做题时需要史论结合。
1 / 1湖南省湖湘C13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1.(2023九上·湖南月考)古代亚非文明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关于大河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金字塔是北非文明的代表,也是古埃及法老权力的象征
B.古印度实行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C.《汉谟拉比法典》中许多有关租赁、雇佣、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表明古巴比伦这一时期的农业文明繁荣
D.四大文明古国农业文明繁荣,形成了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C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许多有关租赁、雇佣、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表明古巴比伦这一时期的商业文明繁荣,而不是农业文明繁荣,符合“表述不正确”,C项正确;
金字塔是北非文明的代表,也是古埃及法老权力的象征,古印度实行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四大文明古国农业文明繁荣,形成了君主专制制度,表述均为符合史实,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表述不正确”,然后对比备选项,找出表述不合史实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
2.(2023九上·湖南月考)伯里克利时代,雅典通过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据此规定,公元前399年,由抽签产生的陪审团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这表明( )
A.雅典法庭不合法审判导致了苏格拉底之死
B.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公民言论自由
C.雅典陪审团成员具备专业法律知识
D.雅典法庭是当时最高权力机关
【答案】B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以雅典工商奴隶主为领导的奴隶主阶级对于奴隶、非公民群众实行专政的工具,归根结底,它是为奴隶主阶级整体的经济利益而服务,是奴隶主自由民阶级的民主。这种有限的阶级民主决定了这种民主有巨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因此:
A雅典法庭不合法审判导致了苏格拉底之死,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公民言论自由,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C雅典陪审团成员具备专业法律知识,与题意无关,不符合题意;
D雅典法庭是当时最高权力机关,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难度不大,明确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结合材料即可作答。
3.(2023九上·湖南月考) 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出现如下关键词:天堂、《圣经》、忍受苦难、巴勒斯坦地区、罗马国教。他学习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答案】B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天堂、《圣经》、忍受苦难、巴勒斯坦地区、罗马国教”及所学可直接判断出符合基督教的内容,1世纪基督教出现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其《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4世纪末,基督教被确定为罗马国教,B项正确;
佛教创立于6前世纪,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伊斯兰教创立于7世纪,它的经典是《古兰经》,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天堂、《圣经》、忍受苦难、巴勒斯坦地区、罗马国教”,然后对比备选项,联系世界三大宗教的相关史实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4.(2023九上·湖南月考)7世纪,日本受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该改革( )
A.使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B.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
C.改革者为明治天皇 D.学习了隋唐的行省制度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7世纪,日本受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可直接判断出该改革为大化改新,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其改革者为孝德天皇,学习了隋唐的典章制度,行省制度是元朝的,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及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7世纪,日本受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然后对比备选项,联系日本古代史的相关内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5.(2023九上·湖南月考)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地区文化繁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哈里发重视知识,是其繁荣的重要原因
B.其文化特点是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C.创造并传播了著名的阿拉伯数字
D.《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的经典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阿拉伯数字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然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因此古代印度人创造的,最终由阿拉伯人12世纪初传到欧洲地区,C项正确;
依据已学可知,哈里发重视知识,是其繁荣的重要原因,其文化特点是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的经典,说法均符合阿拉伯史实,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地区文化繁荣”,找出备选项中与阿拉伯文化相关史实不一致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
6.(2023九上·湖南月考)13世纪,西欧城市与大学的兴起对西欧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们的共同点是( )
①都取得了一定的自治权 ②兴起的原因是工商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④都一定程度上得到国王的支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13世纪,西欧城市与大学的兴起对西欧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共同点”及所学可知,西欧城市与大学的兴起都取得了一定的自治权,西欧城市与大学的兴起都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城市与大学的兴起都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西欧城市与大学的兴起都得到国王的支持,①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13世纪,西欧城市与大学的兴起对西欧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共同点”,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7.(2023九上·湖南月考) 欧洲中世纪晚期,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到16世纪末,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佣工人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这表明西欧( )
A.领主足这种生产关系的实际剥削者
B.雇佣关系和租赁关系的出现
C.垦殖运动促使租地农场的产生
D.市民阶层获得了新的政治权利
【答案】B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佣工人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可知,材料主要说明雇佣工人与租地农场主是雇佣关系,租地农场主与土地所有者是租赁关系,B项正确;
材料中“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佣工人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说明雇佣工人与租地农场主是雇佣关系,租地农场主与土地所有者是租赁关系,而非领主是实际剥削者、垦殖运动促使租地农场的产生、市民阶层获得了新的政治权利等内容,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佣工人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8.(2023九上·湖南月考) 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价一场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这场运动( )
A.旨在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代表人物有达·芬奇、莎士比亚及伏尔泰
C.批判了基督教的贪婪与虚伪
D.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神学面纱”“意大利”“烟消云散”可直接判断出该运动为文艺复兴,其最早兴起于意大利,随后扩展到西欧各国,它批判了基督教的贪婪与虚伪,冲破了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是世界上第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C项正确;
文艺复兴以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为手段,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准确理解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神学面纱”“意大利”“烟消云散”,结合文艺复兴运动相关内容,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9.(2023九上·湖南月考) 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有一处著名景点,即哥伦布的四王抬棺(西班牙的四个王抬着哥伦布的棺椁),哥伦布之所以能受如此殊荣是因为( )
A.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为西班牙的殖民扩张开辟了道路
C.客观上促进了美洲的进步
D.完成了人类史上的首次航行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率领由87名船员和3艘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此后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在接下来的10年间,哥伦布先后三次西航,为西班牙带来巨额财富,B项正确;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哥伦布为西班牙的殖民扩张开辟了道路,而非发现美洲新大陆 、客观上促进了美洲的进步,排除AC项;
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环球航行,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即哥伦布的四王抬棺(西班牙的四个王抬着哥伦布的棺椁)”,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10.(2023九上·湖南月考)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要求之一、对下面历史人物评价最恰当的是( )
A.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B.都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C.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D.都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做出贡献
【答案】D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拿破仑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颁布的《民法典》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对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克伦威尔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颁布了美国1787年宪法,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评价最恰当的是都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做出贡献,D项正确;
只有克伦威尔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只有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和解放,只有拿破仑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拿破仑、克伦威尔、华盛顿”,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11.(2023九上·湖南月考)右图为亚欧非15世纪到19世纪人口所占比例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黑奴贸易 B.黑死病的流行
C.租地农场最早出现于欧洲 D.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屠杀
【答案】A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亚欧非15世纪到19世纪人口所占比例变化”可知,亚洲和欧洲变化不大,非洲呈现急剧减少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贩运黑人奴隶到美洲。因为贸易路线呈三角形,因此称为“三角贸易”。至19世纪,300多年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动力,A项正确;
黑死病(欧洲中世纪大瘟疫)从1347至1353年,持续了大约7年,与题干时间“15世纪到19世纪”不符,排除B项;
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各地出现了许多租地农场,与题干时间“15世纪到19世纪”不符,排除C项;
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导致了美洲土著人口锐减,而题干反映的是亚洲、欧洲和非洲的情况,没有涉及美洲,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获取历史本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亚欧非15世纪到19世纪人口所占比例变化”,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12.(2023九上·湖南月考)17 世纪,英国租地农场和早期的殖民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查理一世无视议会的权利,使议会与王权矛盾激化,最终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材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查理一世解散了议会 B.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冲突
C.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受到了阻碍 D.查理一世的出尔反尔
【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17世纪,英国租地农场和早期的殖民促主义的发展,但是查理一世无视议会的权会与王权矛盾激化,最终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C项正确;
查理一世解散了议会、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冲突、查理一世的出尔反尔均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17世纪,英国租地农场和早期的殖民促主义的发展,但是查理一世无视议会的权会与王权矛盾激化,最终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13.(2023九上·湖南月考)英国国王和贵族把北美看作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商品的市场,176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和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材料体现了美国独立战争的( )
A.背景 B.内容 C.影响 D.目的
【答案】A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英国国王和贵族把北美看作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商品的市场,176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和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可直接得出材料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并把北美看作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商品的市场。1765年以后,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为了武装支援波士顿,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根据题意,A项正确;
1765年,美国独立战争还没有爆发,排除BC项;
题干材料体现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而不是目的,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英国国王和贵族把北美看作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商品的市场,176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和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14.(2023九上·湖南月考)法国大革命使欧洲各国君主深受震动,他们害怕革命传播,组成了反法联军,决定绞杀法国革命。材料表明( )
A.法国大革命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B.反法联军导致法国大革命最终失败
C.法国大革命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罗伯斯庇尔打退了反法联军,将革命推向了高潮
【答案】A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法国大革命使欧洲各国君主深受震动,他们害怕革命传播,组成了反法联军,决定绞杀法国的革命”可知,法国大革命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A项正确;
材料旨在强调的是法国大革命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而非法国大革命本质、失败原因以及革命推向高潮,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理解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法国大革命使欧洲各国君主深受震动,他们害怕革命传播,组成了反法联军,决定绞杀法国的革命”,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15.(2023九上·湖南月考)1832 年有一段关于工厂的记载:“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小孩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随着蒸汽机投人使用,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B.蒸汽机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C.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加重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D.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带动了钢铁产业的兴盛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小孩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及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工厂工人受机器支配,成为机器的附属品,加重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人阶级受到了极大的压迫和剥削,C项正确;
材料的主旨在于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加重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非现代工厂制度确立、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钢铁产业的兴盛,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理解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小孩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16.(2023九上·湖南月考)2023年10月16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国家主席的重要文章《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并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这一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
A.巴黎公社 B.第一国际的创立
C.《资本论》的发表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及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D项正确;
1871 年3 月 28 日,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建立了,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运动,1864 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运动,《资本论》是马克思晚年的著作,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理解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17.(2023九上·湖南月考)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不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革命给了美利坚人一个机会,一个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的机会美国革命不仅与英国殖民统治分离,而且是与整个旧世界专制主义分离。从 1776年宣布独立到1789年华盛顿就任总统,美国经过艰难的历史探索和实验,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一个新型国家——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了。
——赵晓兰《美国的诞生》
材料三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法国封建专制暴政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了。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议会通过了多项法令,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还通过了以启蒙思想为基础的《人权宣言》,这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被誉为“新制度的诞生证书”。1791年,制完议会制定了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在人民的推动下,国王路易十六、罗伯斯庇尔先后被送上了断头台。
(1) 材料一中的英国的王权被套上“紧箍咒”与哪一个文件有关?与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相比,这一文件体现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势是什么?
(2)“美国革命不仅与英国殖民统治分离”表明这次革命是何种性质的革命? 1789年华盛顿就任总统的新型国家在政治制度上与英国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归纳“人民”为法国大革命的进程作出了哪些贡献。
(4)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归纳以上三个历史事件的相同点。这些事件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答案】(1)文件:颁布了《权利法案》;趋势:由专制走向民主。
(2)性质:民族解放战争;不同: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
(3)贡献:攻占了巴士底狱;将罗伯斯庇尔和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
(4)共同点: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原因相同,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内容相同,都颁布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件;结果相同,都取得了胜利,并确立了本国的民主制度。
共同主题: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 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不可能”及所学可得出该文件应该是《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第二小问可以依据所学可知,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是专制制度,《权利法案》确立的制度是君主立宪制,具有一定的民主性,由此得出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势是由专制走向民主。
(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可见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是民族解放战争;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
(3)解题时依据材料三“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法国封建专制暴政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在人民的推动下,国王路易十六、罗伯斯庇尔先后被送上了断头台”可得出攻占了巴士底狱;将罗伯斯庇尔和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
(4)第一小问作答可以依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原因相同,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内容相同,都颁布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件;结果相同,都取得了胜利,并确立了本国的民主制度(任答两点)。第二小问可以依据所学可知,英国、美国和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得出共同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等内容,按照试题要求去分析归纳。
18.(2023九上·湖南月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材料一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山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对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朱寰《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 为招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材料三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 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1)“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的法学成果有哪些?试举一例。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两国对待文化的态度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 习主席认为世界各族文明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怎么对待不同地区的文明。
【答案】(1)罗马民法大全或者罗马民法大全中的任意一部法律。
(2)拜占庭对新兴文化和外来优秀文化采取排斥和故步自封的态度,阿拉伯积极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并能融合创新。
(3)多样性
(4)不能故步自封,应积极学习其他文明的优秀之处;要尊重他国的文化,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解题依据所学和材料一“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可知,“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的法学成果有《罗马民法大全》;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529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织人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编》、《法理概要》、《新法典》,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2)解题时依据所学和材料一“……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可得出,拜占庭对新兴文化和外来优秀文化采取排斥和故步自封的态度;阿拉伯积极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并能融合创新。
(3)解题时依据所学和材料三“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可知,习主席认为世界各族文明具有多样性。
(4)解题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对待不同地区的文明不能故步自封,应积极学习其他文明的优秀之处;要尊重他国的文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时需要掌握罗马法、拜占庭文化特点以及世界文化的发展等相关史实,按照试题要求,分析归纳即可。
19.(2023九上·湖南月考)1500年是世界历史的分界线,在这之前,世界是孤立的,在这之后,世界被紧紧地连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制糖工艺的不足,欧洲人对糖分的需求一直供不应求, 于是含糖量较高的水果深受欧洲贵族的青睐。菠萝凭借着南美洲超长的日晒,获得了超乎寻常的甜味,品尝过的人甚至将菠萝夸赞成“葡萄酒、玫瑰水和糖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同时,由于储存不便且欧洲的气候不适宜菠萝的生长,菠萝被称为“国王的水果”。
材料二 世界各大洲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世界总人口 (人)
1490年 18.3 18.3 2.4 5.45亿
1570年 19.2 13.1 1.6 7.28亿
1650年 22.7 8.1 5.1 11.71亿
1852年 24.9 7.4 9.0 18.12亿
——依据《全球通史》编制
材料三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在南北美洲。1763年以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的非洲。不过,在南北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 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 万至2000 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一人数的4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492 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从明朝开始的“大交换”使中国人口由0.8亿左右到鸦片战争前4亿左右,人口的变化还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大量的荒地被开垦,而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难以逆转。
(1)欧洲人能品尝到“国王的水果”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从世界发展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体现了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美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的变化趋势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原因。
(3)根据材料四分析,“哥伦布大交换”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 影响: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2)趋势:美洲占世界人口比例先下降后上升;
原因:早期的殖民掠夺使的印第安人遭到屠杀,所以下降;三角贸易和欧洲人的移民,所以上升。
(3)影响: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人口迅速增长;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的作答需要依据所学可知,欧洲人能品尝到“国王的水果”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第二小问的作答需要依据材料一中“由于制造......“国王的水果'”及所学可知,影响是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2)第一小问的作答需要通过对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美洲占世界人口比例先下降后上升;第二小问的作答需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早期的殖民掠夺使的印第安人遭到屠杀,所以下降;三角贸易和欧洲人的移民,所以上升。
(3)解题时依据材料四中“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更多的人口”“生态环境的破坏”等信息,可从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人口迅速增长;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准确理解分析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早期殖民扩张、物种的交流等内容,再按照试题要求分析归纳即可。
20.(2023九上·湖南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思想解放与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往往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繁荣,思想的繁荣为之后秦汉的强大奠定了思想的基础。1840年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湖向邵阳人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成为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综合上述材料,从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角度,确立论点,并从世界近代史任选两例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试论结合,论述充分,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答案】观点: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发展。
14世纪,欧洲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它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18世纪初法国进行了启蒙运动,主张用理性主义冲破封建主义的黑暗,宣扬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工人运动不断兴起,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与蓬勃发展。
(以上史实任答两例即可)
综上,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解题时,首先阅读设问,明确试题要求,其次,依据要求,阅读史料,从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角度,确立论点,如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发展。然后,从世界近代史任选两例史实加以论述,主要从选定的思想解放事件的内容、影响去论述,如可以结合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及影响;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如综上所述,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按照试题要求,紧扣思想解放,联系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及影响去分析归纳即可,做题时需要史论结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