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024秋人教八上生物精彩课堂(素材+教案+导学案)】
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 夏天的花园里有许多蜜蜂、蝴蝶在飞舞,冬天它们都到哪去了呢 冬天大雁南飞,寻觅越冬场所。这些都与动物的行为密切相关,下面我们来探究动物的行为。
[问题导入] 我们有的同学家里也养了宠物,或者看到邻居家里养了宠物。请你说说你看到的特别有趣的、让你印象最深的动物行为,与老师、同学分享。
这些行为哪些是生来就有的 哪些又不是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图片导入] 建议教师播放大雁南飞、孔雀开屏、黑猩猩钓取白蚁、小鸟育雏、狮子围捕斑马、鹦鹉学舌、猴子骑自行车等行为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然后提问:你看到的上述动物行为有哪些区别 各有怎样的特点呢 动物的行为是怎样形成的呢
教学策略建议
[重难点一] 通过资料分析,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重、难点)
重、难点分析:
利用视频及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学生在阅读、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交流,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列表、归纳、总结出两种行为在获得途径、决定因素和对动物生存的意义三方面的区别。
突破策略:
1.观察思考
播放“乌鸦利用汽车而吃到美食”的视频,让学生思考:乌鸦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吗 如果不是,这种行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搭建台阶
让学生思考常见动物的行为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大致了解两种行为的本质区别,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还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然后分析教材资料,区分这些资料里描述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进一步理解两种行为的区别以及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交流展示
小组进行交流展示,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和补充,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4.实际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以生动的语言描述“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钓取白蚁”等动物的学习行为,以巩固对动物学习行为形成过程的认识。
[重难点二] 组织好小组探究活动(难点)
难点分析:
通过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可以了解动物通过“尝试与错误”形成一种新的行为的过程。此活动的关键是使用饥饿的小鼠、制订并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观察计划以及充足的观察时间,可安排在课下完成。
突破策略:
1.小组制订计划,明确每个组员的任务。
2.教师帮助学生制订并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观察计划。
3.观察过程中,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包括照片、录像、填写表格等);教师需要对各组及时指导,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4.小组交流汇报,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讨论得出合理的结论。
[重难点三] 总结提升(难点)
难点分析:
通过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学生对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大量扩充,增加有关学习行为的研究实例,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更加向往生物学研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突破策略:
1.提出问题
不同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一样吗 如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同种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一样吗 如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明确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同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也不同。
2.补充资料
(1)介绍分析1970年哈里斯的鸟类迁徙行为实验(换亲试验)和洛伦茨的野雁印随行为实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观察、研究动物行为。
(2)补充“狼孩”的有关资料,让学生们进行充分的讨论,多发言、谈感想,明白学习行为的重要性,认识到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大脑发育的阶段相适应,人类学习行为的建立是有最佳时期的。希望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珍惜年少时光,努力学习。
3.质疑强化
共同总结概括本节内容,鼓励学生质疑和举反例,深化理解记忆。
情境素材建议 详见电子资源
1.动物的攻击行为
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这种行为叫作攻击行为,也叫争斗行为。动物的攻击行为,有的是肉体的,有的不是肉体的。同种的不同动物个体之间的斗争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伤害。例如,两只大公角羊争斗,争斗的结果往往是当失败者表示屈服的样子,胜利的一方则停止进攻,战斗就此结束。但是,在某种情况下,战斗的双方或一方也会打得头破血流。例如,雄象海豹因为要拥有一群雌象海豹,而与其他雄象海豹血战。战斗结束后,得胜的雄象海豹就忙于集合属于它的雌象海豹,赶走战败者。
2.动物的学习行为
3.印随行为(洛伦茨野雁印随行为实验)
4.鸟类迁徙行为(哈里斯的换亲试验)
5.狼孩
教材参考答案
[教材P47 想一想,议一议·参考答案]
乌鸦的这种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由于乌鸦在城市里长期生活,慢慢认识到红绿灯和汽车的特点,逐渐学会的。
[教材P48 资料分析·参考答案]
1.资料2、3、5是先天性行为,资料1、4、6是学习行为。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刚出生的小袋鼠发育很不完全,如果它不具备爬向母亲育儿袋的本能,就不可能生存下来。而学习行为则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动物就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不断获得新的行为。所以说,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
3.先天性行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红雀喂养鲤鱼的行为是出于本能,但这对红雀来说,是一种浪费,对本物种的延续没有意义。如果一种动物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生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无法逃避敌害而被大自然淘汰。研究发现,就连动物中最低等的草履虫,也是具有学习行为的。
4.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总的来说,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走简单迷宫的蚯蚓,要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和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而走复杂迷宫的小鼠学习就快得多。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别,这是因为学习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教材P50 探究·参考答案]
1.如果用不同的小鼠分别做实验,它们“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可能会不同,说明学习行为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2.用2只以上的小鼠做实验,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真实可信。因为有些小鼠天性会偏向一边转弯(向左或向右),设计迷宫时必须注意,几个关键点的位置既有必须向左走又有必须向右走才能走出迷宫的设计,等等。
3.家养小动物的学习行为,如小狗经训练后能按主人的指令行动,小猫经训练后能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等。这些复杂的学习行为能使它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4.这项探究活动使我们受到很大的启发,在我们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困难,但要正确的面对困难,不怕失败,只要我们积极进取,任何困难都会克服。
[教材P52 练习·参考答案]
1.(1)×
(2)× [解析] 动物的学习行为形成后,如果长时间不接受这种行为的刺激,形成的学习行为会逐渐消退。就如同我们学习中的遗忘一样。
(3)√
2.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这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对于婴儿的生存非常重要,保证了婴儿摄食的基本需要。
3.蜘蛛结网属于先天性行为。
4.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多。学习行为越多,适应性就越强,对动物的生存就越有意义。(让学生举出自己观察到的动物行为的各种生动有趣的实例,在课堂上交流。)
背记本/默写卷 详见电子资源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分析 1.《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动物的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动物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从而认识到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2.在《动物的主要类群》的学习中学生对各种动物的行为已有所认识,通过《动物的运动》的学习了解了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对骨、关节、肌肉的结构及其协作关系的了解,为探究动物的行为奠定了基础。本节课结合具体实例素材和探究活动分析并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探究动物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动物行为的本质和对其生存的意义。所以本节课是第一节《动物的运动》的拓展和提升,也是下一节《社会行为》的学习基础。
教学分析 3.本节课先向学生展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并说出图中反映了动物的哪种行为,引导学生总结出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及动物行为的意义。再给出蜜蜂采蜜的图片和幼年黑猩猩学习钓取白蚁的视频,提出问题:动物的行为是怎样获得的 以此引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学习。让学生分析课本P48~49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思考P49讨论题,总结归纳出什么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二者做出区分,并明确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意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从而掌握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本节课后面的“动物行为学家的新装备”中,使学生对研究动物行为的一些新设备和装置有所了解,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学目标 (基于核 心素养 叙写) 1.通过对图片和文字资料的分析,学生能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能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分析、比较等科学思维能力,形成动物的行为能够使其适应环境的生命观念。 2.通过进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探究活动,掌握研究动物行为的一种方法,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以及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难点 进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
教学准备 “幼年黑猩猩钓取白蚁”等相关的视频、图片资料,小鼠(仓鼠或豚鼠等),简易迷宫,面包、花生等小鼠喜欢的食物,计时工具等,PPT课件。
教学策略 建议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提前探究,可选择探究课本上的实验,也可以另定探究的课题和计划。填写探究报告,在全班交流,教师对探究报告进行评价、点拨和完善。探究时要注意实验材料的选取、对照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记录。
教学设计 对应的“加注式”课件见电子资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精彩纷呈的“动”物世界。 提出问题: 图片分别反映了动物的哪种行为 这些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反映的动物的行为。 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初步体验动物的这些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繁殖的重要意义。
任务一 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1.通过对导入中动物行为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动物的行为的概念。 2.引导学生列举出熟悉的动物的行为。 学生归纳总结动物的行为的概念,并列举熟悉的动物的行为。 引导学生通过熟悉的动物行为的例子,初步感知动物行为的意义,归纳动物的行为的概念。
任务二 动物的行为怎样获得 1.展示图片:蜜蜂采蜜。 播放视频:幼年黑猩猩钓取白蚁。 提出问题:这些动物的行为是怎样获得的 2.资料分析:分析课本P48~49图片和文字资料,思考P49讨论题。(注意引导学生在资料中找出判断依据) 3.概括总结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及意义。 结合实例了解两种行为的本质区别。 提炼关键词,补充、概括总结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结合实例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构建核心概念:从直观的图片到浅显易懂的文字,通过实例,让学生比较和归纳,总结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概括能力,突破重难点。 分析实例:分析资料,应用概念辨析实例,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观察和表达能力。
任务三 探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1.讨论制订“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计划。 2.提出问题 (1)小鼠是如何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 (2)用不同小鼠分别做实验,它们“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一样吗 说明了什么 (3)视频中实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吗 3.提出问题 图片中的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 有怎样的差别 4.总结: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5.补充小资料:狼孩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 (1)母狼哺育狼孩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2)为什么狼孩被发现后经过长时间教育也很难学会人类的语言 你对人类的学习行为有什么新的认识 进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并对实验进行分析。 比较不同动物的学习行为,分析得出结论: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学生通过了解狼孩的故事,意识到对于一些事物的学习是有关键的时期的,要把握好青春期这个黄金时期。 课内外结合开展探究,提高效率;培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 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进行比较,提升学生的比较能力,并能够更好地区分这两种行为。 通过补充狼孩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要珍惜每一个发展的关键期。
任务四 课堂小结 1.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2.动物行为的意义。 思考、讨论、补充。 归纳提升: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而不是死记硬背,更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类别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概念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意义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获得途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控制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进化趋势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
课后反思 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课设计了“到教材中去、从教材中来”的教学步骤:视频激发学习兴趣→分析实例→构建核心概念→分析教材资料→拓展案例分析→探究实验→归纳提升,通过联系生活常识,遵循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帮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扎实高效地掌握知识,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 2.注重拓展、注重情感教学 仅仅依靠介绍、分析教材中提供的几个例子还不能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动物的行为,所以补充了1970年哈里斯鸟类迁徙行为实验、洛伦茨野雁印随行为实验、狼孩的资料等。在拓展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学生情感的提升,体现了育人为主的新课程理念。
导学设计
探究点 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情境展示]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时间
决定因素
稳定性
适应性
存在意义
[问题探究]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有什么差别 这两种行为之间有无必然的联系
[思考交流]
。
[归纳提升]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时间 生来就具有的 不是生来就具有的,是后天形成的
决定因素 由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在生活过程中,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稳定性 不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适应性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使动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使其食物和安全更有保障
存在意义 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 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有重要意义
[课堂速记]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