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认识轮船、潜艇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2)通过实验参与科学探究,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解决问题;
2.科学思维
通过小组团队合作,养成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分析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第三节。本章主要学习与浮力有关的知识,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本节是在已经认识浮力和浮力大小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的进一步应用,本节课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是前两节课知识的深化与应用。
教材共分为四部分——“由独木舟到木船”,“轮船的发明”,“潜水艇的浮沉”,“气球和飞艇的应用”,本节开头的“想想议议”以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课题,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性,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的理念;引导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和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分析问题,为接下来学习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原理打下学习基础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1、知识回顾:
2、推进新课
展现:学习目标
物体的浮沉条件自学指导(一)
列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三种运动上浮、悬浮和下沉,利用实验的演示引导学生知道上浮的最终结果是漂浮,下沉的最终结果是沉底,而悬浮是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并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力应用自学指导(二)
动动脑探究得出利用空心的办法,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讲解轮船的工作原理以及排水量的含义。
提出问题:潜水艇是如何在大海中实现上浮、下潜的呢?讲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提出问题:气球为什么会升入高空呢?解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3、课堂小结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力的利用 1.轮船 2.潜水艇 3.气球和飞艇 4、当堂训练 5、布置作业
(二)浮力的应用
1、轮船:肯定漂浮
(1)原理:采用__空心__的办法,增大_体积__,使密度大于水的钢铁能漂浮在水面上。
(2)轮船的大小通常用__排水量___来表示.
排水量:是轮船_满载__时 排开水的质量m排
轮船从河里到海里要上浮一些,V排变小了,浮力不变
环节四:小结作业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课下作业
基础作业:
1、写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2、解释热气球及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拓展作业:利用塑料瓶和小玻璃瓶,自制浮沉子,解释其中的原理